德国观察家眼中的当前国际地缘政治:“鸡蛋上跳舞”的欧洲谨慎处理大国关系

发布日期:2023-06-02 13:08:39来源:欧洲时报作者:蒋晓萌编译
德国新闻工作者汉诺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比作“在鸡蛋上跳舞”:既要将舞跳得好看,又要小心不能把鸡蛋踩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华关系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不容忽视与回避的问题,无论是欧盟提出的“降低风险”,还是7国集团成员国主张的“经济胁迫”都强调了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市场的重要地位。德国新闻工作者汉诺(Johannes Hano)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比作“在鸡蛋上跳舞”:既要将舞跳得好看,又要小心不能把鸡蛋踩破,未来的中欧关系究竟要怎么选,德国电视二台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7国集团于19日至21日在广岛举行了首脑峰会,成员国希望加强本国经济的复原力,将重心空白集中在“降低风险”而不是“脱钩”上。而“降低风险”也同样适用于7国集团在对华政策上的选择。

“降低风险”没有“脱钩”那样激进,因为“脱钩”听起来更像是“离婚”关系。而7国集团联合的声明也清楚地表明了,全球化目前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对抗性的阶段。

前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末解体,当时许多西方人沾沾自喜地拍着胸脯,像是在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优越性。然而,今天的我们意识到,正是这种傲慢的自负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忽视了来自21世纪的巨大挑战。在道德感和经济优越感的驱使之下,西方的大型企业基于国家政治支持纷纷涌向东方市场,“通过贸易进行改变”(Wandel durch Handel)也是德国外交政策中一个不那么天真的信条。现在这个信条已经被颠覆,现实政治对欧洲来说并不那么有利。使用这一信条所带来的是越来越深的政治、经济和个人的纠葛,也使欧洲越来越依赖那些质疑民主价值观的政权。

欧洲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依赖比想象中要快得多,然而,与新兴大国中国相比,俄罗斯是经济上的侏儒,中国才是真正的挑战。美国苹果公司的手机完全在中国生产;另据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德国制造商每生产10辆汽车,就有4辆销往中国。中国是美国和欧盟等许多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贸易关系如若出现突然恶化,将导致数百万员工面临失业的风险。欧美长期以来一直希望促使自己在经济力量上更加独立,以便在地缘政治优势的争夺中获得回旋余地。

随着“中国制造”倡议的提出,中国将更加专注于战略改革,旨在结束对海外关键技术的依赖,并通过投资数千亿资金来培育国内公司的主导地位。而在美国,没有什么能比“与中国经济脱钩”更能团结原本分裂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了。从本质上讲,美国减少了中国方面的进口,而更多地转向了保护国内制造业、民生产业和军用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当前发展的世界秩序中,中美间的博弈在国际关系领域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欧洲作为经济上的巨人和地缘政治上的矮子,正在不断地寻找适合的政治经济战略。欧洲既不想冷落作为“保护者”的美国,也不想怠慢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

因此在G7峰会开始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了“降低风险”的概念,这是一种在外交上听起来比“脱钩”更加温和,同时也不会让美国怀疑的友好关系。

欧洲必须作出决定,对于美国来说,采用欧洲的外交话术无可非议,然而中国的媒体却认为,“降低风险”只是一种用来掩盖真实目的的外交手段。而真正的中美博弈,绝不会止步于外交话术。最后,欧洲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应该站在哪一边,并将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