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倒闭与美金融模式之困
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在48小时之内倒闭并于当地时间3月10日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mpany,简称FDIC)正式托管,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金融市场。
硅谷银行截至2022年年底拥有资产约2090亿美元,总存款1754亿美元,在美国排名第16,而且SVB的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还是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SIVB),公司市值一度曾排银行业前10名。该银行不仅是硅谷当地最大的银行之一,同时还在高科技初创企业投资领域非常活跃,很多高科技企业都是该银行的客户。需要融资的企业从硅谷银行获得贷款甚至股权投资,完成融资或者上市之后的企业则把资金存入硅谷银行。有信息表明,约有1000多家初创公司在SVB有存款,约占美国硅谷初创公司的50%,而且基本上所有公司的存款都超过FDIC所提供的25万美元保险上限。由于SVB流动性出现问题,硅谷金融集团3月9日宣布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筹集超过20亿美元资金,消息一出,导致硅谷金融集团的股票在一个交易日内应声直落60%,并拖累整个银行板块大跌,甚至导致当日大盘整体下行。但是,SVB自救行为仍以失败告终,最终难逃被托管的命运,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美国银行。
硅谷银行的倒闭原因非常典型。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时期,该银行来自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存款激增,除了扩大贷款业务之外,管理层决定将大部分的资本投资于持有到期类资产(HTM)以赚取利差。而当美联储改弦更张,为了克服通胀而激进加息之后,美国国债价格迅速下跌,同时也恶化了硅谷各企业的财务状况。很多储户开始从硅谷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问题。为了应付储户取款,银行只好将原本标记为持有到期的债券变更为可交易性质,从而不得不披露账面出现的巨大损失。储户担心SVB的资本金发生损失祸及自身存款安全,纷纷加入提款者的行列,于是出现了银行最可怕的噩梦——挤兑。为了应付挤兑,银行被迫将更多的债券进行出售,于是蒙受了更大损失,这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SVB的倒闭和被托管。
SVB事件对美国金融体系产生了一定冲击。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3月10日出席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避免出现连锁反应。根据净息差(NIM)分析,美国还有约10家银行存在与SVB类似的流动性风险。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次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枯竭造成的,与2008年的大规模出现有毒财产不同,应不至于对美国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失。主要负面影响可能更集中于SVB重点服务的硅谷初创公司。一方面有大量存款投放在SVB的企业可能面临严重财务损失,甚至无法及时发工资和支付房租;另一方面以前依赖SVB获取贷款支持来发展业务的初创公司将出现资金链断裂,业务无法继续。
如果从更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视角来解读SVB事件,就会发现这背后体现出美国长期依赖的金融运行模式正在面临困境。
美国财政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之后一直处于赤字状态,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赤字规模迅速攀升,从2007财年的1628亿美元快速上升至2009财年的14171亿美元。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财政赤字更是直接翻番,达到31319亿美元。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只好大规模发行国债,并通过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直接将赤字资本化,印刷数万亿美元进入流通。正是这种货币大放水的做法催生了美国这一轮相当严重的通货膨胀。过去一年来,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不得不采取激进的加息措施。2022年美联储连续7次加息共425个基点,创近20年来最快加息纪录。快速加息造成美国国债收益率迅速上升,而高企的融资成本则令大量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这两股力量共同构成了SVB事件的背景。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雄厚的国家,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和操控美元利息将美国国内金融风险向全球扩散,迫使其他国家为美国的国内经济问题埋单。因此,尽管以往美国大量印刷美元进入流通,但没有造成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国债长期作为全球流动性和安全性最好的投资品种为美国企业提供了极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这无疑是美元霸权带来的制度红利和不公平的巨额铸币税。本质上是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剥削世界其他国家,而且屡试不爽。然而近年来美国在这条霸凌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不加以节制,反而把巧取豪夺的戏码愈演愈烈。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抗拒美元霸权无理收割的不满潮流。美联储印刷美元搭配美财政部发行国债的“金融双簧”已渐渐演不下去,“薅羊毛”开始反噬自身了。一旦美债的国际认购持续低迷,美联储被迫扩张资产负债表,印刷更多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但由于美元国际储备量和流通量的下降,将导致印刷出来的美元更多地进入美国经济的流通领域,从而推高商品价格,造成严重通胀。结果是造成美债和美元风险螺旋上升,进一步削弱美国的金融霸权。
此次SVB事件虽未必会造成如同2008年般的国际金融危机,但却清楚暴露出美国金融运行模式中深层的矛盾正在激化。此次事件与其说是美国金融体系一次技术性的错误,不如说是美国金融霸权面临深层危机的一个注脚。
(本文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