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可能超预期 鲍威尔超鹰派发言有何深意?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7日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可能超预期。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但美国通胀水平持续居高不下。
鲍威尔:未来加息幅度可能超预期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7日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可能超出此前预期。
鲍威尔在当天听证会上表示,最新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这表明最终利率水平可能要高于此前预期。如果整体数据显示需加快紧缩进度,美联储未来将加快加息步伐。
鲍威尔还说,当前数据表明,美联储应对通胀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尽管通胀率自去年达到峰值以来“一直在缓和”,但要使通胀率回落到2%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过程可能“颠簸”。
对于加息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问题,鲍威尔表示,当前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他不认为美联储应对通胀的措施会导致失业率出现大幅上升。
在当天的听证会上,民主党议员纷纷强调,高通胀是由供应链问题、俄乌冲突等导致。共和党议员则表示,是拜登政府政策导致高通胀,如果削减政府预算,将缓解通胀。
今年2月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5%至4.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第八次加息。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鲍威尔的鹰派发言更多是基于1月经济数据做出的判断,因为1月数据过热。需要警惕的是,宏观波动率已经系统性地提升了,宏观判断难度在加大,这意味着未来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力都在扩大。
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道,在2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后,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在3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也将再加息25个基点。但随着鲍威尔当天发言,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将可能在3月加息50个基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吕昊旻表示,美联储加息终点取决于美国通胀和就业情况,2023年上半年将保持紧缩立场。由于美国通胀反弹,美联储3月加息幅度可能重新升至50个基点,但后续加息幅度可能仍将以25个基点为主。
为什么美国总加息?
为什么美国总加息?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指出,在新冠疫情的时候,美联储一直执行零利率的政策,刺激了大量的投资和消费。然后去年美国出现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实际上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就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要提高利息。
刘春生指出,但是加息之后的一个后果,就是在物价水平降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经济紧缩,或者说经济增速下滑。股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从民众的角度来说,虽然物价水平会有所下降,但他们的代价,就是可能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失业,失业率升高。有预测在2023年美国可能会出现这个轻微的衰退。
美国是否会一直加息下去?对此,刘春生表示,肯定不会,因为这种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伤害其实也是很大的。美联储主要盯住的目标,现在是通货膨胀,如果通胀能够好转的话,美国加息的速度和节奏可能都会降下来,否则加息对经济的伤害会是非常大的。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息了之后的,它的物价水平可能下降;美元升值,可能会带来美元回流的加速。但是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下来,失业率可能会提高;另外,也会导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下降,出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