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全球加息趋势可能引发企业破产潮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8日报道,世界范围内僵尸企业数量增加。
在世界范围内,债务过剩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特征是,主营业务利润少于贷款应付利息。2021年,僵尸企业占比达16%,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各国央行长期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僵尸企业数量呈增加趋势。最近,美国加快加息步伐,不少企业被逼至破产边缘。全球加息趋势令人担心破产企业数量会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经济风险因素。
如果一家企业反映主营业务盈利情况的息税前利润连续三年低于其支付的贷款利息,且企业存续时间超过10年,就被定义为债务过剩企业。它们有时被称为僵尸企业。《日本经济新闻》调查了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约2.45万家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发现2021年有3900家企业属于僵尸企业,约占总数的16%。
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相比,僵尸企业占比上升约6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各国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僵尸企业占比呈上升趋势。即使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那里筹借资金的难度较小,企业可以通过举债来缓解日常资金短缺问题。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僵尸企业占比进一步上升。为缓解疫情导致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现象,各国央行加码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更多企业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加深。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加拿大的僵尸企业占比最高,为32%,随后是澳大利亚(23%)和印度(20%)。从数量上看,美国(606家)和欧盟(661家)的僵尸企业比较多。在日本,很多企业对借债持谨慎态度,僵尸企业占比仅为4%。
在医药产品、材料能源、信息通信、食品等行业,僵尸企业占比高达约两成。从数量上看,电器和服务业的僵尸企业也比较多。
九成僵尸企业是年营收低于5亿美元的企业。它们的负债规模远大于支付能力,在业绩低迷的情况下“苟延残喘”。
进入今年以来,由于各国陆续收紧货币政策,再加上人们担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企业筹资环境变得严峻。
根据美国路孚特公司的数据,2022年二季度全球企业发行的低评级公司债券规模约为293亿美元,同比减少86%,为近11年来的季度最低值。银行对低评级公司的融资也同比减少两成。
企业破产现象开始出现。美国知名化妆品公司露华浓6月中旬申请破产保护。受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露华浓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息税前利润低于利息支出。新冠疫情暴发后,供应链混乱等问题令露华浓的情况恶化。
安联贸易公司预测,与2021年相比,2023年全球破产企业数量将增加26%。该公司分析师马克西姆·勒梅勒警告说,鉴于今后商业环境恶化,利率上升或引发企业可持续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