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拜登中东行或增地区不稳定因素
16日,由6个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的“安全与发展”峰会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闭幕。
拜登提中东政策五点原则
综合法新社、德新社、美联社、中通社报道,拜登在峰会上就美国的中东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威慑、外交、融合和价值观”五点原则。
他表示,美国的中东政策目标不仅仅是遏制对地区稳定的威胁,还将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在任何可能的地方缓和局势并结束冲突。
拜登在讲话中承诺:“我们不会留下一个由中国和俄罗斯填补的真空”。不会让“伊朗在这里搞伏击”。
他表示,伊朗的活动正在破坏地区稳定,美国绝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美国及其盟友有决心应对地区恐怖威胁,美国承诺将加强地区盟友防空和预警能力以应对空中威胁。
峰会结束后,与会各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尽管声明涉及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确保国际石油供应等议题,但多为既有政策宣示,缺乏实质性共识。声明指出,与会各方欢迎“欧佩克+”成员国近期宣布在7月和8月增加供应的决定。
沙特对以色列商业航班开放领空
在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期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潜能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他同时指出,实际上暂时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继续提高。
此次会晤的另一个关键成果是沙特“根据1944年《芝加哥公约》的原则,向往来以色列的所有民用飞机开放领空”。
对此,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16日表示,这一决定与沙特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无关,这是为了给世界各国提供交通便利,不是沙以关系迈向正常化的前兆。他还强调,峰会没有讨论与以色列开展任何军事合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晶认为,拜登此行会在短期内起到一定效果,但美国与沙特、以色列的一些动作可能会引起伊朗的一系列反应,增加地区不稳定因素。
与沙特王储会面被称“灾难形象”
有报道认为,对拜登来说,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的会面,以及与本撒勒曼的对拳致意是一个“灾难形象”。
美国情报部门指出,沙特王储本-萨勒曼应该对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谋杀案负有责任。利雅得则一直否认对暗杀负有直接责任。拜登上台时还因此表示,要让沙特成为国际“贱民”。
拜登15日晚在记者会上说,他与沙特王储会面时“非常清楚”地提及此案。但穆罕默德强调,世界各国拥有相同或相异的价值观,试图通过武力强加价值观给他国只会适得其反。
伊朗称美国制造紧张局势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17日在回应拜登的中东之行时说:“美国再次试图通过失败的‘恐伊政策’在这个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和危机。”
卡纳尼表示,美国是唯一使用过核武的国家,也持续干涉域内国家内政。他斥责美方经常涉足占领他国、军事侵略、大规模军售的恶行,并在西亚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卡纳尼同时表示,伊朗希望中东地区各国政府响应伊朗提出的地区对话与合作倡议,为共同安全、和平与稳定和共同发展采取建设性行动。
此行能否给油价降温?
考虑沙特石油生产的实际情况,专家分析认为,拜登中东之行对于缓解全球原油供应紧张局面的作用有限,更多为情绪影响。
高盛能源研究部负责人Damien Courvalin称,当前供应吃紧局面持续存在。即使拜登说服欧佩克增加供应,情况也只能暂时缓解,无法解决整个能源市场投资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