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将现疫情创伤后遗症,持续货币及财政政策支持可加快复苏
路透香港4月13日 - 施罗德投资(Schroders)最新发表的投资观点称,新冠疫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创伤后遗症,但该行的看法仍较为乐观,因现时全球经济并未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或信贷紧缩,而各国政府也意识到继续提供货币及财政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因此未来复苏步伐应会加快。
施罗德投资首席经济师及策略师Keith Wade指出,现时经济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新冠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停摆的外在因素冲击所致。
该行预测,美国和英国的经济活动将分别于今年第二季度和明年第四季度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持续时间将分别为一年和两年。经济衰退的时间缩短,意味着劳动人口失去工作技能和永久失业的长远影响(“滞后效应”)将较小。
在债务与赤字方面,报告认为疫情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失衡,并对政府借贷构成极大影响。美国财政部长叶伦认为,即使面临引发通胀升温的风险,美国也必须在财政政策方面“增加力度”,以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后经历的复苏阶段再度重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均已表明继续实施财政支持措施的必要性。
施罗德认为这是合理的立场,但这种情形亦需要与长期低息环境并行。在现阶段,财政因素支配货币政策正逐步发展成新常态。
另一市场关注点是疫情后的消费模式。报告假设疫情结束过后将长期与新冠病毒共存,但日常生活将不会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在疫情期间,工业表现强劲,意味着复苏将集中在零售、旅行、住宿、艺术及娱乐等受到重创的行业。
报告预期,疫情将带来创伤后遗症,大部分经济学家均估计企业倒闭和部分劳动人口长期失业将导致长期增长趋势放缓。虽然在生产力方面需要经历痛苦的资源重组,但这将有助提升公司效率,而新科技的支持作用也将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