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U: 拉丁美洲会利用供应链转移的优势吗?

发布日期:2020-07-24 14:06:59来源:微信公众号 拉美经济观察作者:拉美经济学科
尽管中美洲的情况表明,欠发达经济体总是有机会从较低技能的行业中受益,但供应链竞赛的赢家将是那些拥有高技能劳动力和更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国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拉美经济观察,本网获授权转载)

●冠状病毒疫情暴露了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未来10年中,为降低运营风险,供应链本地化的可能性将提高。这为拉丁美洲带来了机会,除墨西哥外,拉丁美洲并未真正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的繁荣中(除了处于供应链最底层的自然资源提供者)

●但是,该地区在供应链整合方面仍然面临相当大的障碍,包括基础设施和物流能力差,以及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缺陷。因此,尽管有一些本地化的机会,但对整个地区而言,不太可能实现充分利用供应链转移优势。

●墨西哥似乎最有可能提高其在美国供应链中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短期内,问题的核心在于该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政府政策来积极推动供应链转移,也没有更广泛地吸引投资的政策,墨西哥将举步维艰。

●着眼该地区的其他国家,《经济学人》智库的商业环境排名中的一些关键指标表明,相对而言,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智利和哥伦比亚在与亚洲的供应链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由于1994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在区域供应链整合方面最成功的国家。目前,墨西哥大约有80%的出口产品是面向美国的,其中大部分是制成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这些数字掩盖了两国之间以及墨西哥与其他全球供应商之间更为复杂的投入流动。墨西哥出口的外国增加值水平(2016年约为36%)高于经合组织约25%的平均水平。在更重要的出口行业中,这一数字更高,约占全部出口的一半。墨西哥进口的中间商品和服务中,有近三分之二涉及出口。墨西哥与亚洲国家的巨额贸易逆差证明了,全球大量中间商品进口为墨西哥的出口贸易提供了动力。2019年,仅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达到了760亿美元。墨西哥与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的贸易逆差虽然较小,但仍相当可观。

新冠疫情发展已经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当供应链中有几个环节中断时,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将其中一些生产转移到拉丁美洲将极具吸引力。早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墨西哥在美国进口商品中的份额已经增长,使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考虑到进入北美市场的廉价运输成本,贸易还有进一步的扩张空间。将一个40英尺长的集装箱从墨西哥运到美国需要一周时间,花费1800美元,而从中国运到美国要需要5周时间,花费4300美元。取代NAFTA并于7月1日生效的新的《美墨加贸易协定》通过将某些行业的地区含量要求从62.5%提高到75%,鼓励更多的当地成分,进一步推动了近岸生产。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当前应该为墨西哥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提高对美出口制造业中的份额。然而,尽管如此,至少到目前为止,疫情已使墨西哥在美国进口商品中的份额急剧下降,如图所示,2019年底,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是美国从亚洲进口的42%,而到了今年五月,这一比例只有20%。因此,当前的问题是,墨西哥何时才能重回正轨,何时才能被视为有能力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对投资者不友好的政策使投资者感到不满,并在举行了广泛的磋商后关闭了几个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基础设施:该地区的致命弱点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目前面临着几项挑战,这些挑战迄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参与全球供应链(除了最底层的自然资源提供者),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基础设施。据估计,整个地区在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和私人设施)上的投入不到GDP的3%,而东亚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接近GDP的8%。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花费4%的GDP,甚至高达8%的GDP,在后一种情况下,不仅要赶上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而且要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和增强恢复力的目标。考虑到2020年(以及到2021年)新冠疫情对公众财富的影响,短期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政治意愿不大。

鉴于该地区的地理局限性,即跨南美大陆运输货物的距离非常长,特别是从农业和矿产丰富的腹地到主要港口的运输,涉及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尤其重要。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已经提出了一些大型项目,比如将巴西阿苏港口和秘鲁伊洛港口连接起来并最终运输到中国的跨亚马逊铁路,但这些项目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腐败是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2016-2018年,巴西基础设施公司奥德布雷希特被指控在该地区广泛行贿,这给国际投资者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自丑闻发生以来,该地区各国在增加透明度和改善监管方面的进展并不均衡。


劳动力市场、经济政策和政治效力至关重要

虽然物流方面的薄弱是拉丁美洲(墨西哥和中美洲除外)未能融入全球主要供应链的核心原因,但显然还有其他挑战。其中之一是,随着各行各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纳入供应链流程,该地区准备采用新技术,并为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好准备。我们在《商业环境排名》中评估全球技术准备情况,考察诸如研发支出和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质量、专利申请以及技术使用等问题。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并将我们对技术准备程度的评估与对该地区国家基础设施能力的评估相结合,我们的排名显示,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和哥伦比亚在拉丁美洲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这些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劳动力成本是供应链转移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力。在这方面,尽管与某些东亚经济体相比,拉丁美洲仍处于劣势,但情况似乎正在改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意味着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经济更具竞争力。我们的数据显示,拉美经济体也比其他一些主要参与者更具竞争力。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劳动力工资也在快速增长。尽管后者的劳动力成本仍低于墨西哥和其他主要拉丁美洲出口国的劳动力成本,但它们正在迅速赶上。除成本问题外,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科技制造业需求的熟练劳动力的供应也很重要,这里的情况好坏参半。根据经合组织PISA检测(涉及阅读、数学和科学技能测验),拉丁美洲在教育成果方面落后于东亚。


此外,也有更广泛的政策因素在起作用。任何供应链位置的决定都将考虑以下因素,例如对私人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政策,与供应链中其他主要参与者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普遍性以及政治和政策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等。根据我们的商业环境排名,对所有这些因素以及基础设施、技术准备和劳动力市场进行的评估表明,在拉丁美洲内部,为供应链整合准备最充分的经济体是智利、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巴西。考虑到当地投资的粘性,这种准备很重要。将制造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既困难又昂贵。因此,尽管公司考虑了供应链的多样化和弹性,但搬迁仍需要合适的条件。这也会对行业产生影响:例如,比起汽车零部件或航空航天制造商,纺织品制造商搬迁要容易得多。


该地区很多国家将错失这一机会

拉丁美洲显然有机会在未来十年中受益于“近岸外包”,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包括其自贸区协议众多,临近美国市场以及全球日益提高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会有一些供应链转移,特别是转移到墨西哥。在一定程度上,如果发生供应链转移,它们将带来巨大的好处,这将提振本地供应商的发展,并帮助该地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然而,我们并不认为该地区能平均受益。我们的分析表明,该地区许多国家将努力克服地区的不利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差、与亚洲和欧洲主要市场的距离远(例如智利,尽管拥有许多优势,但可能在该地区陷入困境)以及对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政治担忧。后者尤其会成为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绊脚石,尽管我们确实在该次区域看到了一些区域一体化的机会,中美洲的低成本制造商为墨西哥提供了零件,然后再出口到美国。

尽管中美洲的情况表明,欠发达经济体总是有机会从较低技能的行业(例如服装)中受益,但供应链竞赛的赢家将是那些拥有高技能劳动力和更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国家。尽管拉丁美洲国家有机会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智利、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家将处于有利地位,但其他国家似乎不太可能取得很大进展。

编译:姚晨 校对:郭凌威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