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生命科学产业概况
在以色列,生命科学已经发展成为跨学科联合应用的高科技产业体系,包括医疗设备、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治疗学、诊断学、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学、远程医疗、工业和农业生物技术等子行业。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有力的政府支持、企业的创新精神、多元的资本供给,以色列生命科学产业构建了一整套的商业化模式,在全球范围正持续走强。
一、企业规模及行业结构
据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组织(IATI)在2019年5月发布的生命科学产业年度报告称,以色列目前有约1600家公司活跃于生命科学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3000人。这些企业在大量同业竞争和市场淘汰中生存下来,必须具备个体发展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才能够从种子企业成长为初创公司进而盈利。举个例子,过去10年(2009-2018),以色列累计注册了1394家生命科学类的公司,平均每年139家,但仅有一半的企业能够持续活跃在市场中,另一半的企业则被淘汰。从发展阶段上看,这1600家企业中,166家处于种子阶段,823家处于研发阶段,547家初步盈利,64家盈利增长。
从子产业结构上看,这些企业中,医疗设备占37%、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占19%,医药治疗占13%,诊断学占8%,生物材料和信息学占7%,远程医疗占1%,工业占8%,农业生物技术占7%。
二、产业发展特点
(一)科研实力雄厚
以色列生物医学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学术科研实力雄厚。以色列7家大学、10所研究机构和5家医学院50%的研究与生命科学有关,特拉维夫大学、本古里安大学、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均具有世界领先水准。据以色列出口和国际合作协会(IEICI)信息,以色列人均生物技术专利数世界排名第四,人均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专利数世界排名第一,每3位以色列科学家中有1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
(二)融资渠道畅通
以色列生命科学行业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以色列创新局、风险投资基金、小额基金、企业投资者、首次公开募股(主要为 NASDAQ 和其他外国证券交易所)以及天使投资人。根据IATI数据,2018年以色列生命科学行业融资继续增长,182 家生命科学企业共融资 15 亿美元,平均每家融资约为 832 万美元,是过去10年平均值的两倍多,占以色列高科技投资总额的19%。
(三)政府支持有力
以色列生命科学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科技创新体系。政府支持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过程,基础研究主要有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承担,资助主要来源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产业研发着眼于市场和产业化,由国家创新署负责协调支持,每年的研发经费大约4亿美元左右;科技部主要负责战略研究,主要研究共性基础理论,为科技创新开发提供有利环境和氛围。 除政府对创新企业的鼓励政策外,2018年3月以色列批准了2.64亿美元的国家数字医疗推广计划,将进一步为以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提供动力。该计划是以色列政府扶持高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最新支持举措,将允许初创公司访问数字化储存的医疗数据,并基于此类医疗数据开展大数据研究。这对于以色列数字医疗企业来说是一片沃土,也是较之世界上其他企业的一个巨大优势。
(四)科技孵化器助推
孵化器项目始创于1991年,在以色列创新署倡导和支持下已成为以色列初创公司的主要赞助者,每年支持60至70个初创公司。其主要目标是将初步研发阶段的创新技术理念转移至可行的初创企业,帮助它们成为吸引商业投资的市场化运作主体。以色列共有18个科技孵化器和1个专门的生物技术孵化器。孵化器由经验丰富的集团私人创办,如风险投资基金、跨国公司和私人投资者。据IATI报告,2008年至2017年,约600家企业参与各种孵化器项目。其中,28%为医疗设备企业,11%为生物技术或生物医药企业。2017年参与孵化器项目的企业中60%都源于生命科学行业,技术较为前沿。从投资角度看,以色列生命科学行业风险较高。
三、中以医药卫生领域合作与交流
(一)政府间合作
2015年,两国政府建立了《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有力推动两国创新性伙伴关系发展。目前,生命科学产业合作主要在该机制下开展。此外,双方卫生医疗系统还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项目,主要涉及创伤及紧急救护、康复医疗等,交流各自领先技术和经验。
(二)经贸合作
以色列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主要优势产业均靠出口带动发展。根据IEICI统计数据,2018年以色列生命科学产业共出口78亿美元,占以色列全部货物和服务出口的7%,占以全部高科技产品出口的36%。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对以具有强大吸引力。以政府和企业对中国医药界代表团组高度重视,每年多次组织代表团赴华参加专业展览会和营销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