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仍严峻 未摆脱困境

发布日期:2015-05-11 12:11:39来源:澳门日报作者:

  【本报消息】近年通胀高企不下,经济学会昨发布《澳门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成因、影响及其治理》报告,以回归至去年底为考察期,澳门经历三个通胀周期,期间通胀率超过5%警戒线长达74个月,目前还处于通胀较严峻区间,未摆脱困境。

  虽然经济随赌收下行,反映到通胀有滞后性,目前时间尚短,未看到回落迹象。若赌收持续两三年回落,通胀会有明显下滑。报告建议实事求是达成治理通胀共识;探索反通胀货币政策;继续开拓货源与价格监管政策,增加市场竞争。

  经济高增长高物价

  报告由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毅合着。据介绍,三个通胀周期分别是○四年六月至○七年一月,○七年二月至○九年十月,以及○九年十一月至今。三个周期中,通胀率相对长时间处于较为严峻水平上。目前还处于通胀较严峻区间,未来走势并不明朗,通胀风险仍然存在。

  通胀特征表现在:一,经济高增长低物价向经济高增长高物价转变;第二,不同社会阶层受物价变动影响基本相当;第三,食物及非酒精饮品类升幅突出,对通胀拉动效应较大;第四,资产价格急剧膨胀加剧通胀压力。主要受内外成因影响,内部需求方面:第一,经济快速增长形成巨大社会需求,拉动通胀。第二,公众通胀预期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三,批零价差逐步扩大,零售价格大幅提高,部分农副产品批发与零售价相差可达10%400%,食品大部分比香港贵。

  外部冲击方面:第一,内地占进口货物的32.6%,内地通胀直接传导至澳门。第二,人民币汇率上升间接提高内地输澳商品价格。第三,内地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对澳门通胀压力迭加。第四,能源等价格飙升推波助澜。

  承受力无超警戒线

  报告亦分析通胀对经济影响,首先,经济增长对通胀具拉动作用,即经济增长通胀亦上升;通胀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作用,但不算强烈。第二,通胀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时效性较长,每一次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约需要10季度后才能消除。

  第三,经估算,澳门通胀率由1%上升到10%的不同水平时,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福利成本率相应地从0.41%提高到4.13%。该数据比美国高出约11.5倍,比内地低约0.5至接近1倍,通胀的福利成本损失处于中等水平。第四,观察期内,通胀的社会福利成本占GDP比例最低的是一○年,仅为0.13%,相应的社会福利损失为2.9亿元;占比最高的是○七年,为1.92%,通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绝对数额达到27.84亿元。

  分析通胀对民生影响,研究显示通胀并未导致居民实际收入下降,资产再分配效应大于收入再分配,通胀对居民消费影响显著。无论是总体居民还是各阶层收入、支出和综合经济通胀承受力均没有越过警戒线,表明澳门居民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力。但由于通胀相对严重,削弱居民心理承受力。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报告认为应对通胀多项措施有效,但仍缺乏系统性,预期管理措施不足。建议第一,要形成治理通胀共识,包括治理通胀需要付出代价,需要以经济增速放缓和失业率略为上升为代价;要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发挥治理作用。

  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对社会需求的扩大。第三,积极开拓货源,加强价格监管。通过实现货源产地的全球化,打破垄断,鼓励更多商户参与经营和竞争,降低批零差价。第四,完善人力资源和劳工输入政策。第五,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居民通胀预期。第六,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实现供求平衡,达到控制通胀目标。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