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企商会倡设出口信用保险局

发布日期:2013-11-01 09:17:36来源:澳门日报作者:

  【本报消息】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主席吴川源表示,要促进澳门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加强澳门平台功能,建议特区政府参考内地及香港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局,保障企业出口至其他国家,可增加企业信心。

  可减低走数等风险

  吴川源表示,中葡论坛成立至今,已入成熟期,中葡经贸合作金额增长七、八倍,取得一定成效。当中主要与安哥拉、葡萄牙、莫桑比克、巴西等国家合作。澳门发挥葡语经贸平台角色,企业出口仍有完善之处。他认为,政府可参考内地成立多年的出口保险局,保障企业出口货品到非洲国家。澳门企业家藉政府成立的出口保险局,提高出口产品到葡语国家、南美洲等地的安全性,可避免对方赊数、走数等的风险。政府一般会先审查外国公司的背景,认为企业可靠才承保;若对方企业出现问题,可透过保险公司索偿。

  中葡论坛成立以来,该商会一直推动本地居民学习葡语,亦透过与生产力中心合作提供商业葡语课程。现时该商会为与内地企业家合作,在出口至葡语系国家的产品包装书上提供葡文翻译。以格力冷气为例,早前在葡语系国家增设厂房,安排员工到当地前,先接受商会教授基本葡文,透过软硬件措施协助企业家。

  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平台,最大优势在于葡语人才,现时内地亦积极推动。吴川源表示,葡语作为四大语系之一,随着中葡经贸更趋密切,且未来发展形势良好,内地已有十八间大学教授葡语。不少内地翻译人才亦愿意到葡语系国家工作,在内地月薪祇有五、六千元人民币,在安哥拉可以赚取月薪五、六千美元。虽然内地有语言人才,但他们不太熟悉葡语系国家的法律,澳门仍有法律优势,可为企业家提供协助,故澳门仍享有独特平台地位。

  论坛与粤加强合作

  过去十年,澳门进口葡语国家产品比例大增,众多大型酒店落成,且每年旅客量达到三千万,均刺激澳门对葡语国家商品的需求。他认为,澳门毗邻的广东省拥有一千万人口,展望未来,中葡论坛可加强与广东省合作,通过澳门引入葡语国家的产品。

  澳门供货商联合会会长叶绍文表示,近年从葡语系国家入口的产品包括葡萄酒、咖啡、矿产等,以制成品为主,种类亦越来越多。中葡论坛、大型会展均令本澳与葡语系国家往来日趋频密,协助本地企业走向外地市场,亦方便外地企业来澳交流。惟根据过往经验,中葡论坛政治性大于经济,实时效益未必抱有很大的期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