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达黎加希望扩大对中国牛肉及乳制品出口
据哥2000年畜牧业普查数据,哥牛总存栏量135.8万头,成年牛104.3万头,牧场3.84万个,面积134.9万公顷,平均养殖密度0.77头/公顷,其中肉牛为:0.70头/公顷,奶牛1.26头/公顷,肉奶两用牛0.85头/公顷。哥人均牛奶年消费量达158.4公斤。
哥畜牧业以肉牛养殖为主,多集中在大中型牧场,并逐步从肉牛向肉奶两用牛养殖转变,以寻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哥小牧场(面积小于10公顷)居多,牧场平均面积35公顷,每个牧场约养牛27头。小牧场占牧场总数的39%,养牛数量约占总量的10%;大牧场(面积大于80公顷)仅占总数的9%,养牛数量占总量的42%。
哥北部地区是畜牧业主产区,牧草面积大,气候条件优越,青饲料供应充足,利于牛群养殖。太平洋中部及中央山谷地区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地形地势及土地价格高等原因,更适合奶牛养殖。
占支配地位的肉用和肉奶两用牛品种是CEBU(Brahman种),属PardoSuizo和Holstein品种;奶牛品种以Holstein和Jersey为主。
受2009年和2010年市场价格下滑的冲击,哥牛肉市场供应量不断下降,屠宰量由2011年441535头降至2012年405213头。后供应不足又导致牛肉价格不断走高。据哥国家生产委员会(CNP)农业食品信息体系调查显示,2012年牧场牛槽公牛肉价格上涨了22.5%,由2011年的1418克朗/公斤上涨至2012年的1738克朗/公斤(1美元兑换500克朗)。因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预期,牧场主囤积蓄势待售现象明显。美国市场中美洲牛肉价格已由2009年的2.73美元/公斤涨至2012年的4.3美元/公斤。根据哥外贸促进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哥牛肉出口额为4800万美元,主要出口对象国为美国、巴拿马、牙买加和危地马拉。
2012年哥奶制品年产量为95万吨,占该地区总量的4.4%;出口额达1.064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了26%。哥80%的奶制品出口中美洲国家,其中,危地马拉是最大的进口国,2012年进口额约3480万美元。此外哥奶制品对尼加拉瓜、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出口也取得了较快增长。
2011年6月,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哥农业部签署了《哥斯达黎加冷冻牛肉输华检疫和兽医要求议定书》。中国已批准哥斯达黎加El Arreo和Frigoríficos VisiónComercial S. A两家公司可对华出口牛肉产品。中方正积极研究进口哥奶制品的可能性。哥国家奶制品商会会长豪尔赫·马努埃尔·冈萨雷斯(Jorge Manuel González)表示,哥奶制品主要的市场还在中美洲,但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多斯皮诺斯(DOS PINOS)公司(哥最大奶制品生产和出口企业),正计划积极利用中哥自贸协定开拓中国市场。此外,双方还可以在牧草及牛品种引进、育种、养殖、牛肉及奶制品加工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寻求贸易机会、探索投资模式和资源联合开发利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