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食品价格逼近30年来最大增幅
当中国一些地方的猪肉、鸡蛋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之际,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也正朝着30年来最大年度增幅逼近。有市场分析人士担心,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上涨时期。此次食品价格上涨与20世纪70年代初一样,具有扩张性与全球性,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没感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美国扮演着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急先锋。据美国商务部调整季节变动后的数字显示,2007年以来,美国国内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7%,如果2007年下半年食品价格照此水平上涨,将成为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度增幅。 欧洲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同样显著。据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截至目前,英国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6%,是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 亚洲国家同样没有逃过此轮食品价格上涨风波。在印度,食品价格10%的年增幅创下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中国,食品价格也正在上涨,特别是2007年5月上涨了7.1%,涨幅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持续走高的食品价格上,经济全球化是个不容回避的原因。的确,全球化曾是抑制通胀的一个积极因素,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一个国家产品价格上扬同样可以传递和影响到另一个国家。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其他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力量拉动下,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国的土地价格迅速上升,南美许多农场主纷纷放弃传统农产品的种植,将土地投入到大豆等出口产品的种植上,从而提高了其国内农产品的价格。 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强大推动力来自于粮食价格上涨。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2007年还会继续上涨,其中特别是玉米、小麦等价格的暴涨构成了食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目前,玉米和小麦价格已触及十多年来最高水平。由于小麦、玉米等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养殖行业,食品价格上涨在所难免。消费者除了承接食品公司的价格转嫁负担之外,其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直接冲击。由于担心食品价格会进一步上扬,消费者必然会非理性地增加相关购物的支出,与此同时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世界银行警告,未来18个月的食品价格上涨可能给贫穷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当地的购买力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呈现出不断攀高的趋势。目前,美国通货膨胀为3%,处于历史高位;欧盟27国的最新通胀率为2.1%,突破了欧洲央行控制的范围,特别是英国,消费物价水平已经上升到3%,远高于英国央行2%的调控目标。对此,各国已经不约而同地拿起了升息的武器。有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央行的加息必然会导致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一旦措施不当,更可能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破坏,重蹈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因加息过猛等多种原因陷入滞胀的覆辙。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