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06年是许多拉美国家的大选年。拉美国家中左翼政党纷纷赢得大选,拉美政坛进一步向左转。其中,巴西、智利和委内瑞拉等国中左翼政党赢得大选获得连任,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的中左翼政府也纷纷上台执政。如果加上早先在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已上台执政的中左翼政府,拉美中左翼政权已占据拉美半壁以上的江山。 拉美政治格局的这种变化将不仅对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将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多数看法认为,巴西总统卢拉、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属拉美温和左派,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以及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属拉美激进左派。因为拉美各国左派政府的改革力度不同,他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他们在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及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无疑将会使他们在对待与美国的关系、地区一体化合作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随着中拉关系的发展,拉美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将对中拉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一、对美拉关系的影响 拉美国家中左派政府上台对美拉关系的影响最大。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拉美左派有反美传统;二是目前美拉关系正处于敏感和低潮时期;三是拉美是美国的后院也是美国促进西方民主和推行市场经济的试验场,美国不会容忍拉美左派的改革措施损害和动摇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在拉美推行的以“民主”和“自由市场”为核心的“繁荣伙伴关系战略”。 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与委内瑞拉的关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以高达63%的支持率连任总统后,开始加速推进“21世纪的社会主义”。2007年1月10日,查韦斯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誓,“要么社会主义,要么死亡!”在政治上,查韦斯提出修改宪法,为了整合左派政治力量,建立一个更强大的革命政党,查韦斯还提出解散所有左派政党,组建“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为了加快改革进程,2007年1月30日查韦斯还得到国会授权的“委任立法权”,使他有权在未来18个月内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总统令。在经济上,查韦斯政府加速实施在通信、电力及石油等战略部门的国有化。在对外政策上,查韦斯利用每年约6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通过“石油外交”和各种援助计划,尽一切机会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抵制美国在拉美及世界的影响。查韦斯不仅在拉美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还从俄罗斯购买大量武器。据美国五角大楼估计,委内瑞拉自2005年以来已购43亿美元武器。更令美国担忧的是美伊关系在日益恶化时,查韦斯加强了与伊朗的战略合作。查韦斯政府对内和对外政策的日益激进化,加剧了美国的不安。布什政府担心委内瑞拉将变成另一个古巴。目前,美国对查韦斯政府的态度正在转变。2007年2月9日,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在与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会谈时说,“我们与左派政府、中间政府及右派政府打交道。至于古巴和委内瑞拉的极左派政府是另外一回事”。美委关系是否会进一步恶化,美国是否会采取极端的措施甚至直接干涉来阻止查韦斯的政治冒险值得关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拉美国家是否会形成反美联盟。除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外,一些激进左派相继在拉美国家上台执政,如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厄瓜多尔的科雷亚和尼加拉瓜的奥尔特加。根据他们在选举时发表的言论看,他们的政策主张与查韦斯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有强烈的反美情绪;二是他们都反对新自由主义改革,主张进行激烈的变革;三是他们都与查韦斯政府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四是这些国家都与伊朗保持友好关系。 拉美政治的左转及反美联盟的扩大是否意味着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或者据此就认为“美国已经失去拉美”呢?现实情况并非那么简单。一是拉美左派内部差异较大,一些国家持反美立场,一些国家仍希望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二是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太深,美拉关系不会彻底破裂;三是拉美的反美联盟受国内因素的制约较大,如委内瑞拉对石油的过度依赖、玻利维亚面临的地区分裂问题、厄瓜多尔政治上的脆弱性等等。他们在反美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此,从全方面、多角度对美拉关系的发展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面对拉美目前的复杂情况,美国正在调整对拉美的政策。2007年3月8日至14日,布什出访拉美五国(巴西、乌拉圭、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是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的一个信号。布什政府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以及美国与拉美国家是否有共同的日程来实现其对拉美的承诺,恢复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等问题都值得研究。 二、对拉美国家关系及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近年来,拉美国家内部争端与摩擦加剧。例如,委内瑞拉与墨西哥2005年11月因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对重启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存在分歧,关系持续恶化。两国至今还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此外,委内瑞拉因不满哥伦比亚和秘鲁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于2006年4月22日宣布退出安共体。同年5月21日,查韦斯又宣布退出由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三国集团。另外,拉美国家在经贸方面的争端也持续不断。智利因阿根廷减少对该国的天然气出口及提高天然气出口价格导致两国关系恶化。阿根廷因反对西班牙和芬兰的公司在乌拉圭河一侧修建造纸厂引发与乌拉圭的严重外交冲突。两国的争端已持续近两年,目前也没有缓和的迹象。玻利维亚实施的能源国有化和土改政策使巴西和阿根廷的利益受损。 拉美国家之间的这些冲突与拉美左派的上台有很大关系。拉美国家之间发生的这些摩擦与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发展模式之争。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之争不仅产生于拉美左派国家与右派国家之间,而且也产生于拉美左派国家之间。拉美左派上台虽然反映了拉美国家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或反抗,但在如何消除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问题上,拉美左派国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巴西、乌拉圭、智利等温和左派国家主张改革或微调,在现有发展模式中注入新的社会日程,在地区一体化合作中并不反对与美国谈判自由贸易协定。而委内瑞拉等激进左派国家则主张革命及替代战略,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强化国家的作用,在地区一体化合作中则主张通过拉美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替代美洲自由贸易区。 拉美国家发展模式之争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拉美国家在经贸问题上的争端。因为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一些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保护,并采取国有化等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损害的不仅是美国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了拉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以玻利维亚能源国有化对巴西的影响为例,巴西在玻利维亚能源部门约有15亿美元的投资,巴西国内消费的天然气有一半来自玻利维亚。因此,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巴西过度依赖玻利维亚的天然气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拉美左派发展模式之争在地区一体化方面的分歧导致了拉美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分化和重组。目前,拉美国家有三种一体化模式:一种以美国为主导,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西半球一体化;二是以巴西为主导的,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拉美地区一体化;三是以委内瑞拉和古巴为主导的,以拉美国家的团结而不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 拉美左派政府上台对拉美地区关系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拉美国家的日益分裂使拉美国家在国际及地区事务上难以形成一致的立场,这是否会影响拉美在国际上的地位?二是拉美国家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是否会引发新的地区冲突并影响拉美国家的一体化合作?三是“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能否为那些反对“华盛顿共识”、拒绝实施新自由主义的拉美国家提供另外一种替代选择? 三、对中拉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中拉关系发展很快。在政治关系方面,中国与拉美高层的政治交往频繁,政治关系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健全,中国相继与多米尼克建交、与格林纳达复交,中国在拉美的外交阵地不断扩大。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更加引人瞩目。中国与拉美的贸易额从1999年近8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702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中国因此成为许多拉美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开始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机会而不是挑战。随着中拉关系的发展,拉美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中拉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中拉关系的主要影响如何,拉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拉美中左派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有相近之处,有发展中拉关系的愿望,有利于世界的反霸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复兴。但也有学者认为,外交关系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国家利益。拉美中左派政府奉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国家干预及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这将影响中国对拉美的投资,加剧中拉贸易的争端。此外,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可能因拉美激进左派与美国不断恶化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进而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因此,澄清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非常有必要。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