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美国自由区贸易协定》对巴林经济的影响

发布日期:2006-10-10 14:25:48来源:巴林媒体作者:
  《巴林-美国自由区贸易协定》自2004年9月签署,经过一年多的前期法律程序准备,于2006年7月28日,由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于“八月一日起正式实施”的法令。巴林是与美国签订该协定的第一个海湾国家,是继约旦和摩洛哥之后第三个与美签自贸协定的阿拉伯国家,如果把以色列记入,巴林便成了第四个与美签此协定的中东地区国家。   一、巴美双方对《协定》给予很高期望   (一)、巴林方面   1、政府   巴林官方对《巴美自贸协定》的实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寄予厚望。国王哈姆德发表声明称,《协定》会进一步加强巴美两国业已存在的贸易、投资良好关系,并将为两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首相谢赫.哈里法称,〈〈协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巴工商界官方人士也认为,协定的执行会对巴林经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金融界、工商界   金融界和工商界普遍认为,〈〈协定〉〉对巴林的经济发展利大于弊,希望〈〈协定〉〉能为巴林拓展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市场创造条件,为巴林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巴林货币局银行运行司司长阿布杜.拉赫曼先生认为,巴美金融市场的相互开放,有利于巴林金融机构拓展美国市场。在巴林银行业名列前茅的巴林国民银行、巴林科威特银行、阿赫理联合银行(AHLI UNITED BANK)以及离岸银行之一的阿拉伯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对〈〈协定〉〉执行持积极支持态度。   巴林出口发展协会会长尤塞福博士(YOUSEF MASHAL)认为,协定可为巴林在今后5年带来50亿美元的投资,并为今后2年带来1.36亿美元的经济增长。他还认为,不在于巴对美出口多少,重要的是,要通过合资等方式引进美国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以整合巴林现有工业企业。他举例说,〈〈约旦与美国自贸协定〉〉执行的3年间,约旦经济增长了15倍多。   巴林工商会成衣及纺织委员会副会长辛格 SINGH先生认为,〈〈协定〉〉执行将对振兴巴纺织服装业具有重大意义。   (二)、美国方面   美国官方也对此持积极态度。布什总统表示,此举是朝着发展美国与中东经贸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协定加强了美国与巴林这个“战略伙伴”之间的双边关系,美国将继续与巴林和其他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协商,以求加快多哈议程的进展。   贸易代表署发表的新闻公报表示,双方将依据协定履行义务,美国的农、工和服务业产品将很快能在巴林这个富有生机的市场获得更多商机。   旅巴美国商人SCOTT REVELL说,〈〈协定〉〉增强了他在巴林投资的信心。他将投资6000万美元在巴林建汽车配件厂,使用巴林生产的世界级优质铝,生产汽车发动机的铝制构件,预计年产15万件,每天用铝2.6公吨,并拟全部销往美国。   二、《协定》对巴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巩固和提升巴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巴林是海湾地区金融中心。巴中央银行(原巴林货币局)依照1973年第23号令的银行业监管法和1987年第17号令的保险业监管法,批准许可各类金融机构362家,其中银行及相关机构186家、保险及相关机构163家、资本经纪机构13家。据巴林货币局公布的《巴林2006年一季度金融业运行报告》显示,金融业资产总额达1514亿美元,是巴林GDP的12倍,已成为巴林最大的支柱性产业,对海湾及中东地区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金融机构进入巴林金融业,将推动巴林金融业提高综合素质和效率,加速巴林金融业改革和服务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也将对外资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将巴林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相比于美国,巴林不过是蕞尔小国,但它具有海湾及其他中东国家不可比拟的地缘政治及经济优势。   1、具备了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条件   政治方面,巴林对外奉行亲善和睦政策,对内实行改革和民族和解。经济方面,与其他海合会成员国相比,巴林具有比较开放的经济政策及法规,具有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商品市场体系等特点。《协定》执行后,巴林这些优势会进一步凸现,将会进一步增强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2、对外贸易总量预期总体利好   对外贸易总量的发展变化,是观察《协定》执行后对巴林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晴雨表。美国可将巴林做为桥头堡,利用巴林与海合会五成员国及中东国家签订的双、多边经贸协定,扩大对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同时,如上国家亦可通过巴林扩大同美国的贸易量。这样,巴林可溶商贸、信息、金融和服务为一体,将自己发展成为最佳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如果这一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巴林的经济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其对外贸易总量也会随之大幅增长。   (三)、促进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   1、铝业和石化业   巴林近年发展起来的铝业和石化业,在其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实行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的成果。巴铝业公司是巴政府控股的大型企业,铝及以铝为原料的衍生制品的销售收入占巴林GDP的10%。主要产品有轧厚铝平板、铝坯和标准铝锭。2004年生产铝53万吨,第五条生产线于2005年投产后,年产量约达70万吨。其它还有一些铝加工企业,主要业生产雾化铝粉、铝球粒、铝材、轧铝、铝轮毂、铝合金、铝电缆线和导线等衍生产品   石化业属于巴林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主要产品有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化工、洗涤剂、涂料、医学和工业用气、塑胶品、合成海绵、玻璃纤维、隔热材料等。巴林希望《协定》的执行能进一步促进其铝业和石化业的发展。   2、纺织服装   巴林的纺织服装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为数不多的对外加工业之一,外贸依存度很高。在全球纺织品配额时代,巴有22家服装厂,1.1万工人,在缓解巴林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取消配额后,巴林纺织服装业迅速萎缩,现仍未走出谷底。巴现有6家服装厂,2家纺织厂,工人4千左右,其中女工约1500人。   服装曾是巴林对美国出口的最大商品,2004年占70%。《协定》执行后,巴林业界希望对美出口服装增加到3500万平米,同时希望能通过企业重组、并购、合资等方式引进美国的管理、资金、技术、设备等,以提高竞争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