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国家积极发展黄豆种植业

发布日期:2006-03-06 22:31:09来源:新华社作者:
  新华社信息蒙得维的亚3月5日电(记者李强)鉴于欧洲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对黄豆的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黄豆价格不断攀升,发展黄豆种植之风正在席卷南美。   据报道,南美国家的黄豆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400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亿吨。在世界八大黄豆生产国中,南美占据了4个,它们分别是排名第二的巴西、第三的阿根廷、第七的巴拉圭和第八的波利维亚。南美黄豆产量约占世界黄豆总产量的45%。目前,美国是世界黄豆生产第一大国,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位居第四、第五和第六。   在南美国家中,巴西是发展黄豆生产的“老大”。预计2006年,巴西的黄豆种植面积将超过2200万公顷。   阿根廷、巴拉圭和波利维亚在前几年大规模发展黄豆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品种、增加播种面积、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投资并改善交通运输设施,使黄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出现了翻一番的可喜局面。   在一些南美大国发展黄豆种植的“启示”下,一些南美的小国也不甘落后。在政府的鼓励下,厄瓜多尔黄豆种植者2003年同贸易企业签署了“黄豆促销协定”(ACUERDO PARA LA COMERCIALIZACION DE LA SOYA),大力促进黄豆的种植和销售。   在拥有300万人口的乌拉圭,政府也积极扶植黄豆种植。到2004年,乌拉圭的黄豆种植面积已达27.7万公顷,比三年前增加了20倍。黄豆产量也从2000年的2.8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47.8万吨。预计到2006年,乌拉圭的黄豆产量将超过60万吨。   南美国家发展黄豆种植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集团化垄断性生产。一些传统的小农式耕作正在被集团化垄断性生产所“吞噬”。这种大规模生产方式有利于大面积机械化播种(散种)、除草、施肥、收割和运输,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商业销售和生产一条龙。由于集团化垄断性生产,产品的销售从其播种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列入了集团计划。这样避免了黄豆收割后出现滞销现象。   第三,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开发黄豆种植区。鉴于黄豆散装运输的特点,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秘鲁和波利维亚等国都把黄豆生产基地建在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尽管波利维亚和巴拉圭处于南美的内陆地区,但它们利用河流或铁路都能把黄豆及时运往国外市场。巴西的黄豆生产基地靠近秘鲁和巴拉圭。为此,巴西正在巴秘两国的边境河上修建一座桥梁,准备把巴西黄豆通过秘鲁直接运到太平洋港口,便于及时向亚洲国家出口。   第四,放弃转基因黄豆的种植,坚持传统黄豆良种的播种。南美国家在实践中体会到,转基因黄豆品种尽管有抗病毒等特点,但是成本昂贵,在南美土地上的产量还不如传统黄豆。另外,传统黄豆在世界市场上的附加值高于转基因黄豆。   随着世界市场黄豆的供不应求和价格的不断攀升,南美国家的黄豆种植之风将继续发展。南美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黄豆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