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石油资源储备和开发简况
古巴的石油储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作为陆地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古巴能源长期依靠进口。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每年低价供古原油1000-1300万吨,但1989年苏联解体后随即中断了廉价石油的供应,能源不仅成为制约古巴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由于其进口需耗费大量外汇而成为古巴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仅2004年古巴用于石油进口的资金就约为10亿美元。 古巴的石油工业设施在1989年以前基本是由前苏联和东欧援建,现在有的已经停建关闭,有的已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且零部件供应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国内能源供应能力,从90年代开始,古巴石油领域逐渐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增加投入,石油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古巴整个岛屿和近海均具有油气蕴藏的基本条件,石油大多生成储存于侏罗纪和白垩纪断裂层地质结构中,其埋藏深度在北部一般为1500-3500米左右,在南部为1500-3000米左右,原油重度在10°API-60.5°API之间。从目前部分油井出油情况看,除了少量为轻质油外,基本上是重质油,含硫量较高,主要用途为火力发电。近年来,古巴在其所属的11.2万平方公里的墨西哥湾海域陆续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为加快勘探开发,古巴国家石油公司将其浅海和墨西哥湾海域划分成50个油气勘探区块,每块约为2000平方公里,通过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风险勘探合同,先后从加拿大、法国、巴西和西班牙等国的引进资金和技术,推动油气的勘探开发。据了解,在这50块风险勘探区块中,约有45块具有潜在的油气蕴藏,目前已有17块海区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风险勘探合同,每一区块的勘探费用约为5000万美元。从1990年以来,古巴先后与有关国家共同投入了6.5亿美元,用于油田勘探开发及其相关项目,累计吸引外资超过5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建设巴拉德罗至马坦萨斯省之间的油气管道工程。2004年3月,中石化集团同古巴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1、2、3、4区块的备忘录》。2005年1月,中石化集团胜利油田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3区块勘探开发及产品分成合同》,正式加入古巴石油风险勘探的行列。 古巴国家石油公司(CUPET)是古巴最大的,集原油勘探、开采、加工、储运、销售、工程建设、研究、维修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石化集团公司,隶属基础工业部,主要职能包括石油勘探、炼油和生产润滑油、石油储存和运输、石油产品的国内分销和进出口业务、石油技术和服务。该公司拥有3个钻探企业和1个地球物理勘探企业。同时还有石油研究中心、石油工程公司和一个管道、储运、维修和项目执行中心。此外,古巴国家石油公司在全国还有4个炼油厂,总炼油能力为12,000桶/日,其产品有液化天然气、汽油、航空煤油、柴油、船用燃油、重油和沥青等,另外也通过进口基础油和添加剂来生产各种润滑油。 上世纪60年代革命胜利初时,古巴的石油工业还比较薄弱,原油年产量约为200万桶,到70年代末其原油年产量也仅为800万桶。从80年代后期开始,古巴加快了发展石油工业的步伐,油气产量逐年增加,1991-2003年其原油产量增长了9倍。2003年古巴石油产量达430万吨,天然气6.53亿立方米,为历史最高记录,并炼油176.7万桶,炼油量比2002年增长42%。2004年上半年,古巴原油日产量突破8万桶,天然气生产达5亿立方米,全年石油产量为410万吨。目前古巴已经发现约5个中型油气田和17个小型油气田,计划2005年石油产量将达到509万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