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代表团与我在尼企业召开座谈会

发布日期:2004-11-22 00:19:00来源:作者:
2004年10月29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代表团与我驻尼中资机构、民营企业在我驻拉各斯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举行了座谈会。代表团团长、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李成钢副局长、我驻拉各斯总领事馆刘英海总领事、王振华副总领事、经济商务室胡玉杰领事等出席了座谈会,来自我驻尼中资机构和民营企业的近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由胡玉杰领事主持。胡领事首先代表经济商务室和参会企业代表对部公平贸易局代表团来尼表示欢迎,并强调指出,这次会议是我驻尼中资机构和民营企业了解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和发展趋势、以及代表团与尼联邦政府商务部就双边贸易会谈情况的重要机会,也是代表团与企业探讨在尼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贸易问题的重要机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座谈会,有利于我企业提高开拓市场、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一、当前我国外贸形势。

  2003年,我国进口额4128亿美元,列世界第3位,出口额4384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4贸易大国。预计今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到2010年成为全球第2贸易大国。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20多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年平均增速在15%以上,创造了世界贸易史上的一个奇迹。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我对外贸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外贸取得大幅度提升。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未实际受益,而我国在经济融合过程中受了益。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家在我国投资,IT产业100强中有90多家投资我国,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将其制造中心迁至我国。我外贸依存度已达到60%,因此,一旦对外贸易发展地不好,我国民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

  李副局长指出,不能简单地看待我国的出口数字,而要分析数字包容的内涵:据测算,每出口1亿美元能够创造1.5万个工作岗位;出口给我国国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毕竟我国还有2300万城镇低保人口、2900万农村贫困人口和6000万残疾人需要救助。因此,维持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继续保持我国外贸发展强劲增长势头,一要“苦练内功”,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各方面的改革;二要想方设法继续争取和保持一个良好、公平和自由的外部环境。在尼中资机构和民营企业对此应深有体会。尼实施进口禁令后,我国很多商品无法进入尼市场。

  二、目前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情况

  李副局长在分析我国贸易摩擦背景时指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贸易摩擦多发期。2003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而我国的GDP却实现了9.1%的高速增长,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我国制造、加工和出口能力非常强,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比较充分地显露,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攀升和提高。比如我国的彩电、洗衣机、冰箱、钢铁、DVD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仅去年DVD机出口值就达80亿美元,占全球总值的2/3左右。在访尼期间,代表团看到尼拉各斯、阿布贾等城市的摩托车多是金城等品牌的“中国造”。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致使有人不断炒作“中国制造”概念和“中国威胁论”;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在谈到贸易摩擦的特点时,李副局长说,以前涉及我国的贸易摩擦主要出现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双边贸易中。现阶段,情况有所改变,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虽然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总量不大(比如2003年我国对土耳其出口16亿美元,从土耳其进口5亿美元,我国对埃及出口8.5亿美元,埃及对我国出口1.7亿美元,我对尼出口17.8亿美元,我从尼进口7168万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较小,并未对我外贸“大盘”构成重大影响,但贸易摩擦量却较大,具有“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的特点,比如封关、查抄我仓库、扣押我产品等等。前段时间发生在西班牙的焚烧中国鞋城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贸易伙伴对我产品的戒心、担忧和恐惧。埃及、土耳其、越南等国均与我国有过贸易摩擦。在与尼商务部会谈时,代表团注意到,尼目前没有反倾销法,也没有一套健全的质量规范管理体系,这是尼与我国未出现大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尼商务部称,尼将尽快完成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和保障措施法等法律文本。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焦点之一是中美间贸易。中美双边贸易中我方存在所谓“巨大”的顺差,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顺差达1000多亿美元。据统计,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量约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5,而中美双边贸易总量占同期美国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仅为7%。从上述数字看出,我国与美国在各自的外贸格局中的地位之悬殊。我对美贸易政策要注意“韬光养晦“。在双边贸易中贸易逆差国家底气很足,贸易顺差国家反而处于受谴的境地,正所谓“黄世仁怕杨白劳”。

  中美贸易摩擦的层次也在发生变化。美国开始脱离贸易谈贸易,贸易摩擦从单个产品发展到一类产品,涵盖几个到几十个海关编码,甚至发展到政治层面。比如人民币汇率,美国一直在向我国施加压力。李副局长向与会企业代表列举了美国发起的针对我产品的几个贸易摩擦案例。今年3月,美国发起301调查,认为我国通过操纵汇率、输出通胀等手段取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要求对我国产品平均加征27%的关税。美国还提出所谓“劳工政策”问题,认为我国存在大量血汗工厂,通过牺牲劳动者利益为代价取得价格优势,要求对我国进行相关制裁。经过政府间交涉和法律抗辩等大量工作,上述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今年4月,美诉我集成电路芯片补贴政策不符合WTO规则。我国对相关政策做了调整。另外,知识产权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打击我国出口产品的又一新的工具,因此,知识产权领域的摩擦也是连续不断。美国有权根据其1930年关税法发起337调查,一旦认定侵权成立,将对相关国家的相关产品实施进口禁令。美认为我相关企业侵犯“劲量”的知识产权,发起对我无汞碱性电池生产企业的调查,调查期9个月,我国直接涉案企业6家。去年我国无汞碱性电池对美国出口达1800万美元。经过抗辩,美“劲量”专利权被判无效。

  近年来,我与欧盟贸易摩擦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焦碳出口配额炙手可热,在出口商眼中,焦碳配额本身甚至比焦碳出口还重要。经过艰苦谈判,出口配额问题得到了解决。再比如打火机问题,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打火机价格竟然低到10几个美分。为限制我国打火机出口,欧盟要求欧盟市场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儿童开启防护装置。

  我国加入WTO后,包括美欧在内的发达国家和包括土耳其、印度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反倾销、反补贴、质量标准等措施以保护其国内产业,我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如果反倾销消极应诉,有关国家将实行反倾销税。如墨西哥曾对某国产品征收过1032%的惩罚性高关税。在农产品检验检疫和质量标准方面,日本对进口本国的农产品实行1000多项农药残留物检验;欧盟根据 CR标准对进口的打火机进行儿童开启率检验;美国对进口产品实施严格的进口登记管理。

  贸易摩擦的出现和增多不是偶然,从正面讲,是各国规范贸易的手段增多。而从反面讲,是各国限制贸易的手段增多。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保护本国产业的内在驱动力。有些国家采取比较隐晦的保护手段,所谓“打得你疼,你却叫不出来”;其他国家采用的保护手法就比较直接,比如尼采取不断颁布商品进口禁令的办法。

  李副局长特别强调,贸易摩擦的增多固然有其外部原因,但我出口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为避免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我出口企业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产品海外市场的价格竞争手法过于直白。我出口企业相对自我封闭,对于市场变化反映比较迟钝,嗅觉不够灵敏,尚未真正融入当地销售网络。

  “浓缩苹果汁”是一典型案例。2002年之前,浓缩苹果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1100美元/公吨。自2002年我浓缩苹果汁进入美国后,其市场价格一路狂跌至400美元/公吨,导致美国对此发起反倾销调查。我商务部门在做应诉调查时发现,我浓缩苹果汁出口价格低得惊人。后经协调,我浓缩苹果汁出口价格上调至600美元/公吨。价格增长了,出口量不降反升,这说明我企业采取的价格竞争过于简单直接。另据了解,我国温州一企业产品价格仅为法国同行一企业产品价格的1/3,但温州企业并未因价格低廉获取到足够的定单,法国企业也并未因价格高昂影响定单量。还有一组数字,即2000年我国出口79亿只手表,仅收汇80亿美元;同年出口36亿双皮鞋,收汇仅38亿美元。我出口量较大,而实际获利并不理想,占较大比例的利润被进口商、批发商攫取了。

  2、出口企业群体自律规范能力低,行业协调能力差,内部竟相压价、排斥、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我出口企业曾在南非彩电市场、越南摩托车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但皆因企业间不良竞争导致大块市场分额丢失。另外,外国机构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中,国内某些涉案企业并不希望打赢官司。究其原因,是由于败诉结果可以使其获得反倾销发起国给予某种优惠税率,同时借此可挤垮国内竞争对手,所谓“以夷制我”。相反,日本商会和协会对会员企业的协调能力较强,对会员企业自律要求高。出口日本紫菜案结案后,我商务部门要求有关协会及其会员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内部相互压价等恶性竞争,以规范我紫菜出口市场的秩序。

  3、在纺织品“配额后时代”,我国纺织行业和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竞争要讲究方式方法。

  根据WTO协议,全球纺织品配额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因此现在已进入“配额后时代”,预计今年全球纺织品出口总值将达1000多亿美元。发达国家在过去九年中取消了30%不紧俏配额,而最后1年要取消70%紧俏配额。舆论普遍认为,我国将成为全球纺织品一体化的最大赢家。但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会坐视我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的迅速增长。他们认为一旦纺织品配额放开,我国的生产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我国的低廉纺织品将使他们的市场分额大为减少,将对各自国内的纺织产业产生严重冲击。

  4、涉外经营企业应注意维护形象,守法经营,杜绝非法贸易。

  代表团在对土耳其、埃及和尼日利亚访问过程中,三国相关部门均向代表团提出了我国企业涉嫌双重发票、走私、清黑关、非法转口等非法贸易问题。虽然不法商人只是少数,但已对我国企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代表团与尼商务部关于尼商品进口禁令问题会谈简况

  今年初,尼联邦政府新颁布了41种商品的进口禁令。不少国家与尼政府就此进行过交涉和磋商。我商务部魏建国副部长今年5月访尼期间指出,尼禁止41种商品进口的做法违反了WTO规则。代表团此访与尼商务部贸易司就禁令问题进行了深入会谈。

  本次会谈中,尼方对于禁令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未多做辩解。针对禁令实施后的效果情况,李副局长向尼方提出了三个问题:①禁令实施后,尼工业是不是得到了发展?产业状况是不是有所好转?②实施禁令后,尼进口是不是下降了?③国内需求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价格是不是上涨了?对于第一个问题,尼方承认只有部分产业得到了改善,相当一部分没有好转。李副局长认为,这说明尼进口禁令所列的商品清单太大了。尼方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尼政府高度腐败,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行使职能,海关运转困难。李副局长认为,尼实施禁令后,走私呈上升趋势;因此禁令实施时间越长,走私犯罪活动就越发猖獗;尼政府需要平衡得失。对于第三个问题,无论尼政府承认与否,客观事实是物价已一涨再涨了。

  尼方对其颁布商品进口禁令的原因作了辩解,一是尼目前处于调整时期,经济状况不佳,制造业落后,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大量存在。二是尽管军政府已让权于民选政府,但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无法有效运转,政令不通。尼政府将采取措施改革其政府管理体制,希望有关国家给予理解和支持。三是目前尼反倾销、反补贴等尚不健全。四是尼腐败严重,措施执行不力,效果差。

  关于中尼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我国政府本着务实原则,积极采取措施缩小双边贸易逆差。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尼对我国出口增幅高达445%。我代表团提醒尼方注意我国政府采取的实际行动,希望尼方认真考虑禁令问题。会谈中,我代表团获取一些重要信息,一是尼正在谈判加入西非关税同盟。如果谈判顺利,尼将于2005年7月实行同盟确定的统一税率,分为0、5%、15%和20%四档。尼列入禁止进口清单的部分商品将自动解禁。二是尼方已经意识到禁令清单涉及范围过宽,总统特别小组正在重新对清单进行评估,准备缩小禁令商品范围。据了解,尼方将很有可能优先关注原材料和半成品。我国政府也将在今年11月15日前将我方优先关注的产品清单交尼政府,并保持对此的关注和压力。代表团希望我驻尼中资机构和民营企业协助提出应予解除禁令商品清单和相应税号,并列举相应的理由,以供我方在与尼政府谈判中参考。三是关于我在尼1000多个压港集装箱问题。尼方表示,只要集装箱是在禁令颁布前发出的,将优先给予解决。四是尼正加紧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希望我企业注重我对尼出口货物的质量保证。

  四、代表团回答我驻尼企业提出的有关问题

  我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从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国别贸易环境报告》,其核心内容是反映当年我国与贸易伙伴发生的贸易纠纷问题。胡领事和李成钢副局长希望参会企业代表踊跃发言,反映在尼贸易投资过程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以便代表团将相关重要信息纳入今年的贸易环境报告,供未来多双边谈判参考。

  针对我一驻尼企业反映的兄弟企业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干扰竞标的问题,李副局长表示,在国外市场判断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根据驻在国法律法规确定。游戏皆有其规则,因此,在一个交易结束后,再通过某些手段使交易翻盘是不正当的。竞争不意味着你死我活,而是一种互补性的,应努力实现双赢的竞争。李副局长希望双方高层就全球市场划分进行商讨。在听取中石化代表介绍该公司在尼经营情况后,李副局长表示,应对和处理贸易摩擦是商务部的重要职能,协助企业解决困难也是商务部和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的职责所在。对于一民营企业代表提出的仓库被封、货柜压港、清关困难等问题,李副局长希望该企业将详细情况写明上报。如果情况属实,将作为个案列入贸易环境报告中,并将关注此问题的解决。

  五、刘英海总领事介绍领事保护问题

  刘英海总领事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领事保护的概念、方式、意义、重要性及其局限性,并希望我驻尼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守法经营,为促进中尼经贸发展贡献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