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分裂和不注重科技发展是导致拉美近25年来经济呆滞的两大因素
![](/articleimage/200407/1089834631642.jpg)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JEFFREY SACHS应约在乌拉圭《观察家》报发表了题为《如何使拉美走出经济呆滞的泥潭》的分析文章。现编译如下:
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是拉美经济的不良表现。自80年代处起,拉美经济的发展就已停滞不前。几乎整个地区的人均收入呈缓慢增长的态势,经济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出台了许多政策,但多多少少都阻碍了拉美的发展。
拉美经济不能蓬勃发展更是与该地区所拥有的多种优势和所取得的社会成就格格不入的。本地区生育率下降,许多国家的人口已经零增长。妇女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女童同样得到教育。拉美也许在世界上以大男主义著称,但妇女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加入就业队伍,甚至步入社会和政坛。此外,拉美还拥有其他方面的长远优势: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面向国际贸易的沿海地区和城市。依据国际标准,该地区不是贫困地区,但与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平均收入以及北美、欧洲和东亚最富裕的国家的平均收入增长情况相比,其平均收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那么,拉美近25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应归因于哪些方面呢?应归于以下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是在十四世纪欧洲人征服土著人时期产生的社会分裂问题。拉美在一场残酷的征服战中诞生。欧洲人征服了土著人,并带来了大量的非洲黑奴。随着欧洲人、土著人和非洲人之间通婚,使得拉美民族和人种复杂化。欧洲人统治长期化、印第安人和美洲非洲人的顺化以及固有的贫困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创伤。这一地区收入的不公正状况在全球是最糟糕的,从中反映了种族和人种分化的旧模式。收入的不公平在社会中投下了阴影。富翁们抗争着不交纳用于增加穷人教育和卫生投资的税款,导致社会分裂的长期化长,使得许多人群得不到卫生保障和全球竞争所需的培训机会。近年来这一局面有所改善,如巴西就有希望。其他国家如危地马拉以及按第斯国家的社会分裂状况继续恶化,充满着不信任。
二是忽视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拉美和亚洲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反差很大。在亚洲,各国围绕如何实施科技兴国这一课题进行公开辩论。各国政府决定以实现提高经济的科技能力这个目标行事;在拉美,围绕全球科技革命的讨论不多。在国家决策中很少将推动科技作为优先考量的课题。结果是拉美没能从全球技术革命中受益。亚洲发展中国家生产电脑、软件、半导体以及医药产品。与此相反,包括拉美的明星智利在内,拉美各国继续属于出口自然资源型经济,其经济主要依赖于铜和农产品的出口。这些部门的技术是过时的,但仍充当着其经济长远发展的有限基础。
尽管如上说,拉美的经济局势远不是没有指望的了。巴西就已显示出其技术出口大国的能力。它在出口飞机和耐用品方面已经取得成效。墨西哥也已经开始施展其有意义的技术才干。阿根廷、智利以及其他国家可以成为高科技农产品生产国,且在诸如生物农业方面走在前列。然尔,拉美国家依然缺乏试图促进技术革命的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具备亚洲国家所显示出来的力量、能力、承诺和融资能力。而这些因素恰恰是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行科技革命的政策,需要像亚洲国家那样承诺增加科研和开发方面的投资。拉美国家应该将GDP的2%左右(目前仅为0.5%)用于技术开发,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实验室和大学的科研项目,一部分用于刺激私营部门的发展。还要像亚洲国家所做的那样,应该对跨国高科技公司持欢迎的态度。此外,还应在科技培训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在校院开展科研活动这两个方面化大力气。政府助学金以及加大政府在新大学扩建方面的投入,可以发挥中心作用。同样,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在学校和社区电脑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加大在社会和技术两个领域的投入是相互相承的。这两个方面要求加大对人的投入,以便使得这一地区的人民能够进入全球生产率的前列。如果这种投资落实到拉美所有人群中去-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那么,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将得到改善。
![](/articleimage/200405/1085231561404.gif)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