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经济形势之我见

发布日期:2004-07-09 14:14:00来源:lb作者:
2003年黎巴嫩实现GDP总量180亿美元,增长3%,人均GDP约4500美元。黎公共债务净值达33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85%;进出口贸易总额86.92亿美元,逆差56.45亿美元。

  一、 财政形势
  2003年黎巴嫩财政收入为41.5亿美元,财政支出为58.7亿美元,其中偿债支出为32.5亿美元,名义财政赤字17.2亿美元,基础财政盈余(即扣除偿债支出)为15.3亿美元。
黎巴嫩财政形势反映出几个特点:
  1.偿债支出比重过大,占据财政收入的85.5%,意味着政府岁赋的绝大部分都被用于支付债务本息了,如果扣除这一块支出,其基础财政收支盈余为18.3亿美元,可见黎公共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之大。
  2.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达30亿美元,占72.4%,非税收收入为11.5亿美元。税收收入包括国际贸易环节中的税收(如关税、石油税、烟草和汽车税,11亿)、国 内商品及服务税10.2亿(系指商品及服务业的增殖税)、公司所得税5.22亿、地产税2.14亿、其它1.45亿。非税收收入则包括政府资产收入8.3亿和政府行政管理收益等。
  3.财政收入增幅(15.5%)明显高于财政支出增幅(3.8%),特别是财政赤字降幅达到16.4%,而基础财政盈余巨增50.1%,显示政府增收节支成绩卓著,理财能力加强,这是最值得肯定的成效。从财政收入组成部分的增幅分析,结果颇令人兴奋。税收部分增长12.7%,非税收收入增长23.5%,而国库券收入下降2%,且占比重极小,仅2.9亿,表明政府财政收入更多的是信依赖经济运行的增量,而非公共债务的增加;贸易环节中的石油、烟草和汽车税收虽有不小增幅,但在进口额仍有11%的增幅的情况下,关税收入却大幅下降20.3%,这有利于“以商为本”的黎巴嫩国际贸易环境健康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黎政府开征增值税两年来,并未开征新的税种,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是因为增值税收系统不断完善,漏征面减小,而不是税种和税率增加;非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事业,包括电信、赌场、港口和彩票等,其中电信收入就达7.27亿,这得益于电信垄断,不过,昂贵的电信收费也招致全国各界的广泛批评。
  4.财政转移支付漏洞沟壑难填。2003年政府员工工资支出13.5亿美元,略有增长,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财政支出最大的当然还是债务本息,达32.5亿美元,占财政全部收入的85.5%,仅此一项,足以压跨政府财政了;另有一项意外的支出,就是黎巴嫩电力公司的巨额亏损(2.75亿),且比上一年增长35.4%之多。黎电一直是政府最大的心病,在政府经营的资产中,黎电连年亏损,政府有意将其私有化,却因为问题积重难返,无人敢于问津。电力行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政府不得不继续背起这个沉重的包袱。
总的说来,黎财政形势有诸多积极向好的一面,最大的问题仍是公共债务负担过重,只要债务控制得当,黎财政形势应当不错。预计今后两个财政年度里,税收仍有不小增长空间,非税收收入有望稳定,政府仍将紧缩财政支出,债务压力依旧,但增长势头会大大减缓。有理由相信2007年以后随着公共债务偿债高峰过去,财政形势会有根本性好转。

  二、金融形势
  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黎巴嫩央行的外汇储备持续低迷,从1999年的76亿美元,大幅下跌至43.6亿美元的低点,黎镑备受贬值压力。2003年黎巴嫩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低迷的困境,回升至102亿美元,达到历史高位,黎黄金储备相对比较稳定,但在2003年也大幅上升至38.3亿美元。
  黎镑继续保持稳定(1美元兑1507黎镑),相比之于前两年,黎镑贬值的压力大为减小。尽管开征了增值税,但物价上场幅度有限,通胀水平维持在3%以内,这应得益于自由的贸易体制。
  商业银行方面,在政府的鼓励下,商业银行兼并步伐加快,多家银行兼并完成谈判,其中以奥迪银行和萨拉达尔银行的兼并最为引人注目,两家银行兼并后总资产起过100亿美元,是黎巴嫩首家资产超百亿美元的大型银行。兼并有利于黎巴嫩银行业扩大规模,增强其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黎银行业运营状况尚好,银行资产却不断增长,2003年较上一年增长了14%,银行业资金充盈率超过8%的国际标准的两倍以上,呆坏帐总额不超过15亿美元,银行存款余额超过485亿美元,显示银行业较强的资金流动性和供给能力。此外,银行所持政府的债务总额相当于全部银行资产的23%,也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唯  一不尽人意的是,银行业收益已是连年下降。
预料黎巴嫩金融形势会持续向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利率偏高,民间贷款意愿被抑制,银行业资金沉淀率偏高,资金闲置比较严重,但利率下调空间也不大,一方面因为国际上美元利率面临上调,另一方面,高利率是黎银行业的法宝之一,利率下调可能会导致资金抽逃,得不偿失;银行资产及存款额也将保持上升趋势,银行业总体收益水平会略有好转,但料不会大幅增长;黎镑短期内贬值压力不大,但不排除因为个别政治事件而造成黎镑汇率的波动,料会恢复稳定。

  三、公共债务形势
  谈黎巴嫩经济,不能少了黎巴嫩的公共债务,黎债务水平之高恐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了。截止2003年底,黎公共债务达330亿美元以上,占当年GDP的180%还多,而当年阿根庭爆发金融危机时这个比率也仅仅是50%出头。
  上述公共债务中,内债总额为268400亿黎镑,合178.9亿美元,增长6.1%;外债155.7亿美元,增长6.3%。
  中央银行持有全部内债三分之一,商业银行持有45.8%,剩余的为一些短期债券。统计显示,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数量减幅较大,达28.5%,而银行持有量大幅增加,这是政府为了调整债务结构的结果。
  在155.7亿美元的外债中,流通于市场上的欧洲债券91.2 亿美元,占58.5%,这是压力最大的部分,黎巴嫩发行的欧洲债券利息水平较高,特别是前几年发行的债券利率水平都在8-10%之间,政府正努力减少此类债券,所以2003年欧洲债券的总量较上一年下降了6.4%,而同期双边和多边官方援助增长7.1%,这些调整有利于降低公共债务的利息支出,据财政部统计,由于债务结构调整,可降低利息支出10%以上。
  公共债务压力之大勿庸置疑,但债务结构调整已使公共债务形势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表现在:
  1.债务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2002年较2001年债务净额增长11%多,而2003年只增长了6.2%;
  2.利用巴黎二会议承诺的官方援助资金和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无息贷款,高利率的黎镑债务和欧洲债券比重下降,利息支出比原计划减少3亿美元以上;
  3.商业银行利率适当下调,2003年一年内下调了3-4个百分点;
  4.还偿高峰将会相对集中在2004-2006年间,预计这三年的还偿总额约在100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年33亿美元,预计2007年以后可降至20亿美元上下。

  四、国际收支平衡
  2000年和2001年,黎巴嫩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自2002年以后开始好转,2003年实现顺差33.86亿美元。这是因为2002年下半年巴黎第二次援黎会议成功召开,一方面各援助方的资金开始到位,另一方面该会议为黎巴嫩增加了信心指数,海外资金受到本地高利率的驱使和汇率稳定的保证不断流入黎巴嫩。2003年黎资本项下净流入80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同比增长24.5%,在资本项下的流入中,最大的两项分别是:直接投资资本流入15亿美元,增长12.7%,国外公共资本转移支付25.9亿美元,下降8.2%,其中欧洲债券转入19.1亿,这一增一降基本抵冲,可见资本项下的增幅反倒来自于一些小而不起眼的项目,如非银行性的短期资本流入(7.36亿美元,而上一次为流出8.42亿)和其它(调整项),这证实了私人资本净流入的事实,显示私人投资开始关注黎巴嫩,从某种意义上表明黎巴嫩的投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巴黎二会议带来的官方援助资本的流入并不比上一年多,而民间资本却大量流入,也说明黎巴嫩的金融环境趋好。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以黎巴嫩相当自由的金融体制,国际资本进出绝对自由,当巴黎二会议带来的信心随之消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官方援助资本的持续流入,并以此支撑信心指数,必将导致民间资本迅速抽逃,从而爆发金融危机。
  经常项目下逆差46.2亿美元,较上一年略为下降5%,经常项目下逆差已是黎巴嫩国际收支常见现象,这是因为黎巴嫩进出口贸易逆差(56.45亿)造成的,相比之其进口额(71.68亿)而言,虽然近两年来出口增幅不小,但规模依旧偏小(15.24亿)。

  五、私有化进程
  私有化问题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份量,黎巴嫩本来就是自由经济体,政府控制的经济行为并不多见,主要限于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如电信、电力、供水、港口以及机场和国营的中东航空公司,只是因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给援国把私有化问题人为地与公共债务及经济援助挂上钩,迫使政府加快私有化进程。
  据认为,私有化可使政府筹集30多亿美元,用以减缓公共债务压力,而一些长期亏损的产业如电力私有化以后,可使政府摆脱财政压力。另一方面,私有化可使这些产业投资门槛降低,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扩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降低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由于政府垄断电信和电力经营,使得此类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电信价格水平高于海湾地区2倍以上,电价高过周边地区2-3倍,并导致服务短缺,招致广泛批评。
  然而,私有化能否顺利进行,私有化能否为政府提现,决非一个理论公式就能推算出来的事。私有化涉及黎巴嫩的政治生活不说,即便通过私有化,卖光所有的政府企业所获取的区区30亿美元资产,相比之330美元的巨额债务来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其公共债务水平,结果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除了黎巴嫩电力公司连年亏损以外,其它政府资产都有盈利,特别是电信、港口和赌场,航空公司也于2002年间实现的盈利,把这些优良资产私有化了,无异于杀鸡取卵。而黎巴嫩电力公司由于巨额亏损,不解决电力体制性问题,私有化根本就没有可能。目前,黎巴嫩常用的委托运营方式,或许可以局部解决私有化与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矛盾。出于经济改革的目的,私有化可以继续,但不可能成为缓解公共债务的灵丹妙药。

  回顾2003年,黎巴嫩总体经济形势有复苏的迹象。受民间投资回暖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及出口增长等因素的带动,国际收支情况比预想的好;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也比较理想,但被沉重的债务所拖累;汇率稳定,利率水平有所下调,但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依旧偏低,银行资金亟需寻求出路,以便提高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公共债务压力依旧较大,但增长势头放缓,随着国际利率的低位徘徊以及国内利率水平的下低,加上政府调整债务结构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债务压力。未来两三年内,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和政治事件,预计黎经济总体形势基本可维持上述格局,并可能在2007年实现根本性好转。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