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公司在塞拉利昂开采金红石矿的做法及对我企业开发国外资源的启示
塞拉利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钻石、金红石、金矿、铝矾土、铁矿和钛铁矿储量丰富,先后有多家外国公司成功地进行过商业开采。本文重点介绍外国公司在塞成功开采金红石矿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外国公司在塞开采金红石矿的基本情况
(一)塞金红石矿的储量
天然金红石主要成份为二氧化钛,是提炼钛金属和钛合金的主要原料。钛金属和钛合金以强度高、重量轻、高温下耐腐蚀性好而著称,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制造、电镀、电焊、电极制造和其它特殊工业。二氧化钛也是现代油漆、造纸、塑料和陶瓷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材料。
塞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金红石储藏国,现已探明的金红石总储量达5.7亿吨,二氧化钛含量在1.5-2%之间。塞的第一个金红石矿群发现于1954年,到目前为止,已探明的金红石矿群主要有五个,分别为Gbangbama矿群(由6个矿床组成,探明储量1.5亿吨,约1/2的储量已被开采)、Sembehun矿群(探明储量1.8亿吨)、Rotifunk矿群(探明储量2.35亿吨)、Kambia矿群和Kasila矿群(尚未探明具体储量)。这五个矿群中,前三个在南方省,后两个在北方省。
(二)塞拉利昂金红石有限公司
塞拉利昂金红石有限公司(Sierra Leone Rutile Limited ,简称SARL)由两家美国公司(Nord Resource Corporation与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1972年在塞投资注册,总注册资金2亿美元。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其内部股份经过多次转让。目前,SARL公司由一家澳大利亚公司(Consolidated Rutile Ltd)和一家西班牙公司(Monscoma Investment Ltd.)持股组成。其持股比例为:澳大利亚公司75%;西班牙公司25%。
(三)金红石开采情况
塞金红石矿的商业性开采由美资Sherbro Minerals Limited公司于1967年从Gbangbama矿群开始。该矿群离塞内陆港口(Nitti)只有12公里(距弗里敦市135公里),离大西洋只有30公里,运输距离短,开采条件最为便利。但由于当时该公司的开采和选矿技术落后,产量长期达不到赢利规模,于1971年倒闭。
自1972年以来,SARL是塞唯一一家从事金红石矿开采的公司,按照1972年与塞政府签订的开采协议,SARL公司拥有塞GBANGBAMA地区(主要是Gbangbama矿群和Sembehun矿群)224平方英里范围内的金红石、钛铁矿和其它钛矿资源的开采权。公司从1972年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2年至1982年为创业期,年金红石开采量徘徊在5万吨以下,曾两度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停产;1982年至1990年为发展期,全球市场对金红石的需求量增加,SARL的年产量也逐步扩大到10万吨左右;1990至1994年为公司的黄金时期,SARL的金红石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占当时世界金红石总产量的1/3,同时副产钛铁矿6万吨(平均二氧化钛含量达60%以上)。
1995年1月塞内战已波及到其采矿区域,SARL公司宣布因不可抗力因素停产。2001年塞内战结束后,SARL公司立即着手恢复生产。首先,与塞政府重新修订了双方签署的开采协议,并于2002年1月正式实施;其次,抓紧进行各项毁坏设施的修复工作。据了解,有望于2004年底恢复生产。
(四)SARL公司的开采工艺及运输方式
金红石原矿从矿池中用连续多斗式挖泥船采出后,首先经过简单清洗,除去砾石和沙子,再将矿浆泵送到浮选厂进行颗粒分级,然后加适当的硫化物进行重力浮选、干燥,再采用磁分离设备和静电分离设备除去铁等金属杂质和非金属杂质。矿区的主要采选设备为可升降式连续多斗式挖泥船、重力浮选、磁分离和静电分离设备。产品出厂后,用漏斗型罐装汽车运到Nitti港,再用驳船经过30多英里的水路运到停泊在Sherbro河河口的远洋轮船,然后海运到欧洲的鹿特丹和美国的东海岸分销给欧、美用户。
(五)金红石矿产品在塞经济中的地位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从1990至1994年塞金红石和钛铁矿出口情况(见下表)可以看出,金红石矿产品在塞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1994年,SARL公司上缴塞政府税费930万美元,占塞同年度国内财政总收入的36.7%。该公司也同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天然金红石生产企业,其金红石产品也因二氧化钛含量高(95%以上)、杂质少、特别是放射性元素含量低而深受世界市场的欢迎。1995年SARL因塞战乱而停产,使该年度澳大利亚口岸的金红石离岸价从每吨450美元上涨到了每吨675美元,涨幅高达50%,SARL对当时世界金红石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
1990至1994年塞拉利昂金红石和钛铁矿出口统计表
1991 1992 1993 1994
塞总出口值(万美元) 14540 13900 11590 7410
金红石及钛铁矿出口值 7330 7070 6140 2770
金红石和钛铁矿出口占总出口比重 50.4% 50.9% 53% 37.7%
二、SARL公司开发金红石的具体做法
SARL公司在塞开发矿产资源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企业研究和学习。
(一)同塞政府签订长期的矿产开发优惠合作协议。为避免非洲小国的经济政策因政局动荡和国家领导人变动频繁而变化无常,考虑到塞曾为英国的殖民地,其社会和民众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基础,SARL公司在开始经营前就与塞政府签订开采金红石的合作协议,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先后于1989年和2002年两次修订合作协议。无论是签署的协议还是修订的部分,均由塞议会批准通过,从而保证了合作协议的法律地位。多年来,塞政府与企业均能依照该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
2002年修订后的优惠协议主要特点:1.合作期限长,从1989年到2023年,长达33年。2.交纳的税费根据业务发展逐年增加,矿区占用费400美元/英里,其后每年以5%的幅度递增;地表占用费每年4美元/英亩,从2003年起上涨到每年10美元/英亩,并以年3%的涨幅递增;资源使用税为弗里敦港每吨产品出口价格的3.5%(2006年1月起上涨到4%);资源附加费每年166.7万美元,2015年后每年166.5万美元;所得税37.5%。3.享受诸多优惠政策,除享受塞1994采矿法中的优惠政策外,还规定在修复设施和正常生产期间进口的设备、设施和生活物资的进口税费的征收总额不得超过进口货物总值的5%。
(二)实行经营属地化战略。一是注重培养和使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SARL从组 建初期就重视对当地员工的培训,为企业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20世纪90年代初,SARL雇佣的当地员工总数达2000多人,其中80%是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公司管理层的130个职位中,塞拉利昂人占了100个,占管理层的76%以上。二是注意搞好和塞政府的关系。SARL在公司董事会中留出两个常任董事的名额,由塞政府派遣代表担任,此举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协调公司与政府的关系;三是注意搞好和塞矿山工会的关系。SARL每年邀请矿山工会的代表与公司座谈,协商员工报酬等重大问题,取得了当地工会的支持。
(三)投资建设矿山所处社区的基础设施,密切与当地酋长和社区的关系。SARL所属的采矿区远离塞中心城市,社区极其贫穷,公共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社会福利设施奇缺。为此,SARL创建了由两名医生、10个护士组成的社区医院,配置X光机等检验设备,免费为员工和家属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聘用国际著名的疾病救治和医疗保健专家为当地社区编制长期的医疗保健计划;为所属矿区的15个村庄打生活用水井30多口,并修筑了上百个厕所;此外,SARL还投资建设学校、谷类仓库、教堂、清真寺等教育文化基础设施,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虽然投资不是很大,但满足了当地民众的迫切需要,深受酋长和百姓的欢迎,从而使公司牢牢地扎根到了当地社区中。
(四)注重开采区的环境保护。SARL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有序开采资源,对妨碍采矿作业的村庄和当地酋长协商后,由公司出资建设新区,实行集体搬迁。在1983至1991年间,SARL出资集体搬迁了13个村庄,共650多个农户,保证了自身的采矿作业不受干扰。对已开垦的废旧矿区,SARL督促塞政府使用公司缴纳的地表使用费进行复耕、复渔和林木培植。
(五)规避市场风险。矿产品开采投资大、周期长,其市场销售价格的变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SARL公司当时将产品主要用户瞄准欧、美的大型油漆生产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SARL在销售方面,一般和用户签订3至5年的长期销售合同,在价格上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实行适当浮动。即在长期合同中先确定好每吨产品的基本价格,实际销售时,根据当年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在事先商定的幅度内对产品售价进行一次调整。这种弹性价格制度可以使用户事先预测到所用主要原料的成本上限,同时也便于公司制订生产和发展计划,从而达到了用户与公司双赢的目的。
三、对我企业开发国外资源的启示
我企业到国外开发资源,除认真学习和借鉴上述经验外,还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略)。
(二)(略)。
(三)(略)。
驻塞拉利昂使馆经商处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一、外国公司在塞开采金红石矿的基本情况
(一)塞金红石矿的储量
天然金红石主要成份为二氧化钛,是提炼钛金属和钛合金的主要原料。钛金属和钛合金以强度高、重量轻、高温下耐腐蚀性好而著称,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制造、电镀、电焊、电极制造和其它特殊工业。二氧化钛也是现代油漆、造纸、塑料和陶瓷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材料。
塞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金红石储藏国,现已探明的金红石总储量达5.7亿吨,二氧化钛含量在1.5-2%之间。塞的第一个金红石矿群发现于1954年,到目前为止,已探明的金红石矿群主要有五个,分别为Gbangbama矿群(由6个矿床组成,探明储量1.5亿吨,约1/2的储量已被开采)、Sembehun矿群(探明储量1.8亿吨)、Rotifunk矿群(探明储量2.35亿吨)、Kambia矿群和Kasila矿群(尚未探明具体储量)。这五个矿群中,前三个在南方省,后两个在北方省。
(二)塞拉利昂金红石有限公司
塞拉利昂金红石有限公司(Sierra Leone Rutile Limited ,简称SARL)由两家美国公司(Nord Resource Corporation与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1972年在塞投资注册,总注册资金2亿美元。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其内部股份经过多次转让。目前,SARL公司由一家澳大利亚公司(Consolidated Rutile Ltd)和一家西班牙公司(Monscoma Investment Ltd.)持股组成。其持股比例为:澳大利亚公司75%;西班牙公司25%。
(三)金红石开采情况
塞金红石矿的商业性开采由美资Sherbro Minerals Limited公司于1967年从Gbangbama矿群开始。该矿群离塞内陆港口(Nitti)只有12公里(距弗里敦市135公里),离大西洋只有30公里,运输距离短,开采条件最为便利。但由于当时该公司的开采和选矿技术落后,产量长期达不到赢利规模,于1971年倒闭。
自1972年以来,SARL是塞唯一一家从事金红石矿开采的公司,按照1972年与塞政府签订的开采协议,SARL公司拥有塞GBANGBAMA地区(主要是Gbangbama矿群和Sembehun矿群)224平方英里范围内的金红石、钛铁矿和其它钛矿资源的开采权。公司从1972年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2年至1982年为创业期,年金红石开采量徘徊在5万吨以下,曾两度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停产;1982年至1990年为发展期,全球市场对金红石的需求量增加,SARL的年产量也逐步扩大到10万吨左右;1990至1994年为公司的黄金时期,SARL的金红石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占当时世界金红石总产量的1/3,同时副产钛铁矿6万吨(平均二氧化钛含量达60%以上)。
1995年1月塞内战已波及到其采矿区域,SARL公司宣布因不可抗力因素停产。2001年塞内战结束后,SARL公司立即着手恢复生产。首先,与塞政府重新修订了双方签署的开采协议,并于2002年1月正式实施;其次,抓紧进行各项毁坏设施的修复工作。据了解,有望于2004年底恢复生产。
(四)SARL公司的开采工艺及运输方式
金红石原矿从矿池中用连续多斗式挖泥船采出后,首先经过简单清洗,除去砾石和沙子,再将矿浆泵送到浮选厂进行颗粒分级,然后加适当的硫化物进行重力浮选、干燥,再采用磁分离设备和静电分离设备除去铁等金属杂质和非金属杂质。矿区的主要采选设备为可升降式连续多斗式挖泥船、重力浮选、磁分离和静电分离设备。产品出厂后,用漏斗型罐装汽车运到Nitti港,再用驳船经过30多英里的水路运到停泊在Sherbro河河口的远洋轮船,然后海运到欧洲的鹿特丹和美国的东海岸分销给欧、美用户。
(五)金红石矿产品在塞经济中的地位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从1990至1994年塞金红石和钛铁矿出口情况(见下表)可以看出,金红石矿产品在塞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1994年,SARL公司上缴塞政府税费930万美元,占塞同年度国内财政总收入的36.7%。该公司也同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天然金红石生产企业,其金红石产品也因二氧化钛含量高(95%以上)、杂质少、特别是放射性元素含量低而深受世界市场的欢迎。1995年SARL因塞战乱而停产,使该年度澳大利亚口岸的金红石离岸价从每吨450美元上涨到了每吨675美元,涨幅高达50%,SARL对当时世界金红石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
1990至1994年塞拉利昂金红石和钛铁矿出口统计表
1991 1992 1993 1994
塞总出口值(万美元) 14540 13900 11590 7410
金红石及钛铁矿出口值 7330 7070 6140 2770
金红石和钛铁矿出口占总出口比重 50.4% 50.9% 53% 37.7%
二、SARL公司开发金红石的具体做法
SARL公司在塞开发矿产资源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企业研究和学习。
(一)同塞政府签订长期的矿产开发优惠合作协议。为避免非洲小国的经济政策因政局动荡和国家领导人变动频繁而变化无常,考虑到塞曾为英国的殖民地,其社会和民众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基础,SARL公司在开始经营前就与塞政府签订开采金红石的合作协议,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先后于1989年和2002年两次修订合作协议。无论是签署的协议还是修订的部分,均由塞议会批准通过,从而保证了合作协议的法律地位。多年来,塞政府与企业均能依照该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
2002年修订后的优惠协议主要特点:1.合作期限长,从1989年到2023年,长达33年。2.交纳的税费根据业务发展逐年增加,矿区占用费400美元/英里,其后每年以5%的幅度递增;地表占用费每年4美元/英亩,从2003年起上涨到每年10美元/英亩,并以年3%的涨幅递增;资源使用税为弗里敦港每吨产品出口价格的3.5%(2006年1月起上涨到4%);资源附加费每年166.7万美元,2015年后每年166.5万美元;所得税37.5%。3.享受诸多优惠政策,除享受塞1994采矿法中的优惠政策外,还规定在修复设施和正常生产期间进口的设备、设施和生活物资的进口税费的征收总额不得超过进口货物总值的5%。
(二)实行经营属地化战略。一是注重培养和使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SARL从组 建初期就重视对当地员工的培训,为企业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20世纪90年代初,SARL雇佣的当地员工总数达2000多人,其中80%是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公司管理层的130个职位中,塞拉利昂人占了100个,占管理层的76%以上。二是注意搞好和塞政府的关系。SARL在公司董事会中留出两个常任董事的名额,由塞政府派遣代表担任,此举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协调公司与政府的关系;三是注意搞好和塞矿山工会的关系。SARL每年邀请矿山工会的代表与公司座谈,协商员工报酬等重大问题,取得了当地工会的支持。
(三)投资建设矿山所处社区的基础设施,密切与当地酋长和社区的关系。SARL所属的采矿区远离塞中心城市,社区极其贫穷,公共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社会福利设施奇缺。为此,SARL创建了由两名医生、10个护士组成的社区医院,配置X光机等检验设备,免费为员工和家属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聘用国际著名的疾病救治和医疗保健专家为当地社区编制长期的医疗保健计划;为所属矿区的15个村庄打生活用水井30多口,并修筑了上百个厕所;此外,SARL还投资建设学校、谷类仓库、教堂、清真寺等教育文化基础设施,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虽然投资不是很大,但满足了当地民众的迫切需要,深受酋长和百姓的欢迎,从而使公司牢牢地扎根到了当地社区中。
(四)注重开采区的环境保护。SARL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有序开采资源,对妨碍采矿作业的村庄和当地酋长协商后,由公司出资建设新区,实行集体搬迁。在1983至1991年间,SARL出资集体搬迁了13个村庄,共650多个农户,保证了自身的采矿作业不受干扰。对已开垦的废旧矿区,SARL督促塞政府使用公司缴纳的地表使用费进行复耕、复渔和林木培植。
(五)规避市场风险。矿产品开采投资大、周期长,其市场销售价格的变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SARL公司当时将产品主要用户瞄准欧、美的大型油漆生产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SARL在销售方面,一般和用户签订3至5年的长期销售合同,在价格上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实行适当浮动。即在长期合同中先确定好每吨产品的基本价格,实际销售时,根据当年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在事先商定的幅度内对产品售价进行一次调整。这种弹性价格制度可以使用户事先预测到所用主要原料的成本上限,同时也便于公司制订生产和发展计划,从而达到了用户与公司双赢的目的。
三、对我企业开发国外资源的启示
我企业到国外开发资源,除认真学习和借鉴上述经验外,还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略)。
(二)(略)。
(三)(略)。
驻塞拉利昂使馆经商处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