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金融业评述
尼日利亚地处非洲西部,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同时1960年独立前曾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西方国家管理和思维模式根深蒂固,许多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仍被沿袭至今,所以尼日利亚金融业具有非洲特色与西方经济模式相融合的两面性。一方面尼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良资产及低劣信用问题充斥市场,严重制约金融业发展,使其长年处于极不发达阶段;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其金融组织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五花八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成为尼金融业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互补性,在一定意义上为尼金融业建立了一个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健康运行,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也为日后金融业发展搭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
从经济学角度将一国金融体系分为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三部分。尼金融体系也正是依此构成,下面就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一、 尼日利亚金融机构体系
目前尼金融机构体系是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中央银行为核心,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这种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作用的金融体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模式,这种模式把中央银行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各类金融机构的灵活融通资金结合起来。其组织机构具体分为:
1.商业银行:尼全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是尼日利亚第一银行,成立于1892年。1986年尼金融系统放开后,商业银行数量迅速上升,目前尼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与国外的各种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自从1986年尼政府对金融系统放开经营权后,国外许多大银行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相继在尼开办其全资分行。截止2002年尼共有商业银行90家(1987年尼全国仅有28家商业银行),分行3018家。银行总资产27057亿奈拉,银行贷款8457亿奈拉,可用于投资资金5488亿奈拉,但其中仅有40.9%的资金流向农业,固体矿产,出口和制造业。投资资金分配比例失调,投资资金过度集中于石油、天然气部门现象长期存在。银行资金流动比例58.2%(银行最低资金流动比例要求40%, 尼目前有11家商业银行未达标),贷与存款比例66.5% (贷存款比例高限为80%,但尼目前有36家银行比例超过100%,属严重过度融资)。目前尼商业银行控制着97.2%的机构储蓄额,商业银行中不足20家银行掌握着54.5%的银行总资产,52.4%的银行存款, 46.1%的银行信贷。商业银行2001年拥有政府债务1799亿奈拉,2002年拥有政府债务4149亿奈拉。2002年由于市场违规操作,政府取消21家商业银行外汇经营权, 对银行采取更严厉措施规范其行为, 尤其在融资方面, 同时尼政府取消许多不规范操作小银行的经营权(过去的年代,尼商业银行享有高额利润,私有化进程中数量发展最快就是银行业,但银行业真正对尼本国经济帮助却很小。)。此举也造成商业银行利润的大幅下降, 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们也是深刻的提醒。下面将2001-2003年尼日利亚商业银行总资产、税后利润、银行资本充足率及银行核心股份资产排名前十位银行列表如下:(资料来自2003年11月10日尼日利亚《先锋报》)
从经济学角度将一国金融体系分为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三部分。尼金融体系也正是依此构成,下面就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一、 尼日利亚金融机构体系
目前尼金融机构体系是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中央银行为核心,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这种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作用的金融体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模式,这种模式把中央银行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各类金融机构的灵活融通资金结合起来。其组织机构具体分为:
1.商业银行:尼全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是尼日利亚第一银行,成立于1892年。1986年尼金融系统放开后,商业银行数量迅速上升,目前尼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与国外的各种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自从1986年尼政府对金融系统放开经营权后,国外许多大银行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相继在尼开办其全资分行。截止2002年尼共有商业银行90家(1987年尼全国仅有28家商业银行),分行3018家。银行总资产27057亿奈拉,银行贷款8457亿奈拉,可用于投资资金5488亿奈拉,但其中仅有40.9%的资金流向农业,固体矿产,出口和制造业。投资资金分配比例失调,投资资金过度集中于石油、天然气部门现象长期存在。银行资金流动比例58.2%(银行最低资金流动比例要求40%, 尼目前有11家商业银行未达标),贷与存款比例66.5% (贷存款比例高限为80%,但尼目前有36家银行比例超过100%,属严重过度融资)。目前尼商业银行控制着97.2%的机构储蓄额,商业银行中不足20家银行掌握着54.5%的银行总资产,52.4%的银行存款, 46.1%的银行信贷。商业银行2001年拥有政府债务1799亿奈拉,2002年拥有政府债务4149亿奈拉。2002年由于市场违规操作,政府取消21家商业银行外汇经营权, 对银行采取更严厉措施规范其行为, 尤其在融资方面, 同时尼政府取消许多不规范操作小银行的经营权(过去的年代,尼商业银行享有高额利润,私有化进程中数量发展最快就是银行业,但银行业真正对尼本国经济帮助却很小。)。此举也造成商业银行利润的大幅下降, 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们也是深刻的提醒。下面将2001-2003年尼日利亚商业银行总资产、税后利润、银行资本充足率及银行核心股份资产排名前十位银行列表如下:(资料来自2003年11月10日尼日利亚《先锋报》)

2. 社区银行: 社区自办小规模,主要满足社区需要的银行。社区银行受央行直接领导,其开立申请手续由国家社区银行委员会负责。1991年尼第一家社区银行成立,截止2002年尼全国共有社区银行769家,如工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合作银行、教育银行、城市发展银行等。社区银行总资产38.2亿奈拉,可投资资金9亿奈拉。其贷款比例主要为商业32.1%,制造业、食品加工业12.7%,农业、森林9.1%,杂项24.2%,剩余贷款分布于房地产、建筑、运输、通讯、采矿、采石业。贷、存款比例22.5%。
3.贴现银行:尼第一家贴现银行成立于1993年,截止2002年尼共有贴现银行5家,总资产573亿奈拉,较2001年上升77.1%。2002年贴现银行投资政府债券328亿奈拉。
4. 一级抵押机构:截止2002年尼共有从事抵押业务的机构组织80家。其中仅1家符合抵押资产与总资产比例低于60%的要求,仅20家符合最低资产1亿奈拉的要求。
5. 金融公司:2002年尼共有金融公司102家,总资产117亿奈拉,其中贷款41亿奈拉,投资22亿奈拉。102家中仅49家金融公司符合最低资产2000万奈拉的要求。
6. 金融发展组织:截止2002年尼共有金融发展组织6家,金融存量6949亿奈拉,占GDP11.8%,其中尼商业银行占94%。
7. 保险公司:截止2002年尼共有保险公司11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NICON保险公司在阿布贾、拉各斯、卡诺、卡杜纳等主要城市均设有分行。尼保险公司规模大小参差不齐,为了规范这些大大小小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根据尼日利亚国家保险委员会最新颁布的法令指出,进行市场融资的保险公司必须向央行存入相当其总资产10%保证金,同时证明其用于融资的股份真实存在,在资本市场能真实反映公司资产比例。同时根据其经营业务性质将保险公司的最低资产要求定为:专营人寿保险业务1.5亿奈拉,一般保险业务2亿奈拉,综合保险业务或从事再保险业务的公司3.5亿奈拉。尼日利亚国家保险委员会拟于2004年3月底前重新公布符合要求,允许继续经营保险业务公司的名单。
二.尼日利亚金融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无论是从金融企业保持自身正常经营上,还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上讲,尼日利亚都非常重视国家金融监管工作。为了避让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和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尼政府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了层次分明,行业分割,功能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可分为:
1. 联邦财政部(FMF)
根据本国经济运行走势向联邦政府提出如何实施相应财政及货币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并就货币政策方面与中央银行合作。
2. 尼日利亚中央银行(CBN)
央行是尼金融体系最高管理当局。原为国有商业银行,根据1958年《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法》设立并于当年7月1日开始正式运行。1997年,尼政府规定尼中央银行不再从事商业经营,转而承担管理职能。央行主要职能是负责货币币值发行,维持货币稳定,制定金融政策,建立及促进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当联邦政府银行业经营者和金融顾问以及各类银行管理者。1991年出台的《尼日利亚银行法》赋予央行在协调和监督各类银行及金融机构方面更大灵活和机动性。
3. 尼日利亚存款保险公司(NDIC)
对央行管理和监督职能的补充,自身具有独立性,可直接向财政部报告。它设立于1989年,负责向银行提供存款保险和相关服务,促进银行业发展,加强建立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同时它授权检查监督被保险银行和从事存款金融机构的各项动作业务。
4.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
前身是资本事务委员会。它根据1979年《尼日利亚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法》而设立(该法于1988年被再次修改确定)。随着全球化压力和加大吸引外资要求,1999年《尼日利亚投资和证券法》被通过,确立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是尼资本市场的最高管理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建立一个活跃而规范资本市场,主要职能是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决定公司证券出售时机,批准证券发行量,注册证券商、投资顾问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
5.尼日利亚国家保险委员会(NAICOM)
其前身是尼日利亚保险监督协会(NISB),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协调尼日利亚保险业。具体职能为建立保险业行规,保护投保人权益,接受并处理公众对保险公司或其中介组织的投诉和索赔。同时确保保险业的充足资本、储备和科学管理,帮助保险业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专家队伍。
6.尼日利亚联邦抵押银行(FMBN)
从事有关房屋资产和个人财产抵押业务,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根据1990年《国家房屋房产条例》,确立尼日利亚联邦抵押银行作为抵押金融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授权管理并为初级抵押机构颁发许可。同时将其融资功能转交给联邦抵押金融机构,而它仍在中央银行控制下保留其管理职能。
7. 金融服务协调委员会(FSCC)
由财政部长任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尼日利亚整个金融体系中管理机构的行为。
三. 尼日利亚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通过调剂资金盈余方和资金使用方的资金头寸,使资金这一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高效率的配置。一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金融机构市场行为最终都是通过金融市场实现和体现的。目前尼金融市场主要包括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1. 外汇市场
历史上,尼日利亚一直存在着两个外汇市场:中央银行供给和管制外汇的官方市场和具有自由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平行市场(也就是黑市外汇市场。目前尼境内共有83家黑市外汇市场)。由于尼日利亚是一个外汇严重短缺国家,市场外汇需求远远超过中央银行可提供的数量,两个市场间存在较大套利差额,长期影响尼外汇汇率的稳定。因此2002年7月,尼中央银行取消1999年采用的银行间外汇管理体系,推行荷兰式拍卖体系,以期缩小官方和黑市的汇差,解决外汇资金严重不足而引起的货币"荒乱"。
荷兰式拍卖体系由中央银行决定售汇金额,一周两次售出外汇。通过筹集出口收汇和"自由资金"的银行间市场来满足所有外汇需求。荷兰式拍卖体系的程序是由尼中央银行每周一、周三宣布当日外汇拍卖额度,周二和周三宣布拍卖结果。授权的外汇营销商提交他们客户的投标(最低金额为10万美元)和汇率,中央银行决定每笔拍卖的终止汇率(较高汇率投标胜出),最后获胜投标商以投标价购买外汇。但据分析荷兰式拍卖体系仍有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大量集中筹集了出口收汇和"自由资金",容易造成进口所需外汇资金短缺。
2)加剧外汇投机。
3)竞标容易导致汇率价格波动,进一步导致奈拉贬值。
2. 资本市场
目前尼资本市场主要有拉各斯的1个证券市场,阿布贾的1个商品交易所,股票发行机构和经纪公司,另外尼证券交易委员会作为市场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目前尼资本市场主要承担股票交易业务,股票交易占市场总业务量比例高达99.3%。资本市场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主要负责发行新股,证券交易的报价方式。二级市场由交易所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构成,可买卖一级市场已发行股票。拉各斯股票所成立于1961年。2002年共有194支上市股票,股票市值达到60亿美元。但总的来说尼股票市场非常萧条,交易效率低,政府交易管制过度,市场潜力小等问题使得尼股票市场缺乏活力。2002年8月,阿布贾商品交易所作为尼日利亚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宣布成立,但市场行为仍处于非常微弱阶段。
3. 货币市场
1986年尼政府对金融部门放松管制后,导致90年代银行数量急剧上升。1999年,有5家证券银行转为商业银行。2002年尼商业银行数量达90家,拥有3018家分行。目前尼实力较雄厚的商业银行主要有第一银行、联合银行、非洲联合银行、非洲银行、标准信用银行等。2001年央行允许注册全能银行,标志着尼日利亚银行不再受限于经营范围的限制。银行设立标准为现有银行最低资本基数10亿奈拉,新设立银行最低资本基数20亿奈拉。金融部门放松管制也使得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社区银行、抵押银行等大量出现,成为尼金融机构体系合理的补充部分,目前尼金融体系仍主要由商业银行支配。
此外,按照广义金融市场体系构成,除以上三个市场外,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应该还包括在一个黄金市场,黄金市场也是资本、货币市场很好的补充。但目前尼日利亚还没有一个完善而健全的黄金市场,基本上没有市场行为,在此就不作评述了。
四.结合尼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尼金融业目前存在问题。
1.尽管尼政府已大刀阔斧对银行业实施改革。诸如政府逐步退出银行中持有股份,尤其是从尼日利亚第一代大银行中完全退出股权;银行完全商业化,放开经营;许多违规操作银行清理出市场;同时鼓励外商合资如公平信用银行注入印度投资股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商业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等相继在尼金融市场重组,并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消除了一定程度银行业存在的严重腐败和不规范操作现象,尼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享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但尼部分银行,尤其各州的银行如北方银行、Wema银行、Eko银行,政府仍占有很大程度股份,政府仍然在幕后操纵银行,腐败和欺诈等违规行为仍然影响着金融业健康发展。银行资金不足(尼银行发展极不协调,极少数银行控制着极大比例的银行资产)、内部管理薄弱、政府监管力度不够造成银行行为随意性严重、外汇经营业务恶化、信用低劣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尼日利亚银行业急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队伍将其真正导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2. 尼日利亚匮乏的外汇储备(目前尼外汇储备79亿美元),高额的财政赤字(2002年财政赤字3014亿奈拉,占GDP5.1%,大大超过国际标准要求2.5%。)沉重的内、外债(尼目前外债328亿美元,内债1.3万亿奈拉。)严重制约着尼金融业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瓶颈"。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单纯地扮演着充当尼政府融资者角色,却无力支撑尼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尼经济"发动机"的作用。
3. 根据尼目前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萧条状况,以及国内生产资源较大富裕和大多数产品又严重依赖进口的矛盾,政府除对部分商品尤其制成品、日用消费品采取提高关税甚至禁止进口外,一直大力实施扩张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这种双松的搭配方式在运用时一般不能持续时间过长,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经济过热现象。这样,当政府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力度变弱后,尼脆弱的金融业面临该如何扮演好这个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角色。
4. 尼目前通货膨胀率为12%,属于奔腾型通货膨胀。随着尼1000奈拉面值货币的即将面市,工会推动增加雇员工资的收入效应将推动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使高通胀率短期内无法改善。伴随着高通胀率的高失业率将是尼金融业长期困扰的二大难题。因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尼政府要实现"两低"将需要一段非常漫长的调整过程。那么尼金融业如何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又将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5.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措施。诸如将银行准备金从12.5%降至9.5%, 银行再贴现率从20.5%降至16.5%,40%的资产流通比例标准也使尼货币市场增加了8185亿奈拉,另外政府和政府推动下银行系统在金融市场大量发行的政府公债和银行债券(仅2002年尼金融市场发行国库券高达24211亿奈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短时期的金融市场繁荣,但长期过度融资留下的许多问题也将成为尼本已先天不足金融业难以克服的难题(有些银行采用透支贷款方式也不同程度加剧了不良资产的增加)。
6. 目前尼银行利率为4%。尼银行机构吸收存款多属于短期或不足90天的存款,银行很难发放长期贷款,造成银行只能向商业、商务领域提供融资,而放弃对尼房地产等基础实业方面的融资。这使得作为金融主导的银行业很难真正带动本国基础经济发展,无法发挥尼基础经济的实质性推动作用。这个拥有尼机构97%存款的银行业在本国基础经济发展中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将成为制约尼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利因素。这一问题成为下一时期困扰尼政府的中心议题。
总之,尼金融业虽然体系完善,但暴露出的金融业内部管理薄弱,金融手段单一,银行间协调能力弱,市场运行无序、缺乏活力,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不利因素使得尼低迷昏睡经济下的金融业更是举步维艰。尼金融业中主导力量的银行业资金不足,过度融资,包括由于过去尼政府对部分企业估计不够,要求银行对长期负债企业继续贷款而造成的不良资产等问题将长期束缚银行业发展。种种迹象预示着尼金融业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贴现银行:尼第一家贴现银行成立于1993年,截止2002年尼共有贴现银行5家,总资产573亿奈拉,较2001年上升77.1%。2002年贴现银行投资政府债券328亿奈拉。
4. 一级抵押机构:截止2002年尼共有从事抵押业务的机构组织80家。其中仅1家符合抵押资产与总资产比例低于60%的要求,仅20家符合最低资产1亿奈拉的要求。
5. 金融公司:2002年尼共有金融公司102家,总资产117亿奈拉,其中贷款41亿奈拉,投资22亿奈拉。102家中仅49家金融公司符合最低资产2000万奈拉的要求。
6. 金融发展组织:截止2002年尼共有金融发展组织6家,金融存量6949亿奈拉,占GDP11.8%,其中尼商业银行占94%。
7. 保险公司:截止2002年尼共有保险公司11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NICON保险公司在阿布贾、拉各斯、卡诺、卡杜纳等主要城市均设有分行。尼保险公司规模大小参差不齐,为了规范这些大大小小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根据尼日利亚国家保险委员会最新颁布的法令指出,进行市场融资的保险公司必须向央行存入相当其总资产10%保证金,同时证明其用于融资的股份真实存在,在资本市场能真实反映公司资产比例。同时根据其经营业务性质将保险公司的最低资产要求定为:专营人寿保险业务1.5亿奈拉,一般保险业务2亿奈拉,综合保险业务或从事再保险业务的公司3.5亿奈拉。尼日利亚国家保险委员会拟于2004年3月底前重新公布符合要求,允许继续经营保险业务公司的名单。
二.尼日利亚金融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无论是从金融企业保持自身正常经营上,还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上讲,尼日利亚都非常重视国家金融监管工作。为了避让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和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尼政府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了层次分明,行业分割,功能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可分为:
1. 联邦财政部(FMF)
根据本国经济运行走势向联邦政府提出如何实施相应财政及货币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并就货币政策方面与中央银行合作。
2. 尼日利亚中央银行(CBN)
央行是尼金融体系最高管理当局。原为国有商业银行,根据1958年《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法》设立并于当年7月1日开始正式运行。1997年,尼政府规定尼中央银行不再从事商业经营,转而承担管理职能。央行主要职能是负责货币币值发行,维持货币稳定,制定金融政策,建立及促进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当联邦政府银行业经营者和金融顾问以及各类银行管理者。1991年出台的《尼日利亚银行法》赋予央行在协调和监督各类银行及金融机构方面更大灵活和机动性。
3. 尼日利亚存款保险公司(NDIC)
对央行管理和监督职能的补充,自身具有独立性,可直接向财政部报告。它设立于1989年,负责向银行提供存款保险和相关服务,促进银行业发展,加强建立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同时它授权检查监督被保险银行和从事存款金融机构的各项动作业务。
4.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
前身是资本事务委员会。它根据1979年《尼日利亚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法》而设立(该法于1988年被再次修改确定)。随着全球化压力和加大吸引外资要求,1999年《尼日利亚投资和证券法》被通过,确立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是尼资本市场的最高管理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建立一个活跃而规范资本市场,主要职能是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决定公司证券出售时机,批准证券发行量,注册证券商、投资顾问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
5.尼日利亚国家保险委员会(NAICOM)
其前身是尼日利亚保险监督协会(NISB),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协调尼日利亚保险业。具体职能为建立保险业行规,保护投保人权益,接受并处理公众对保险公司或其中介组织的投诉和索赔。同时确保保险业的充足资本、储备和科学管理,帮助保险业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专家队伍。
6.尼日利亚联邦抵押银行(FMBN)
从事有关房屋资产和个人财产抵押业务,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根据1990年《国家房屋房产条例》,确立尼日利亚联邦抵押银行作为抵押金融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授权管理并为初级抵押机构颁发许可。同时将其融资功能转交给联邦抵押金融机构,而它仍在中央银行控制下保留其管理职能。
7. 金融服务协调委员会(FSCC)
由财政部长任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尼日利亚整个金融体系中管理机构的行为。
三. 尼日利亚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通过调剂资金盈余方和资金使用方的资金头寸,使资金这一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高效率的配置。一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金融机构市场行为最终都是通过金融市场实现和体现的。目前尼金融市场主要包括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1. 外汇市场
历史上,尼日利亚一直存在着两个外汇市场:中央银行供给和管制外汇的官方市场和具有自由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平行市场(也就是黑市外汇市场。目前尼境内共有83家黑市外汇市场)。由于尼日利亚是一个外汇严重短缺国家,市场外汇需求远远超过中央银行可提供的数量,两个市场间存在较大套利差额,长期影响尼外汇汇率的稳定。因此2002年7月,尼中央银行取消1999年采用的银行间外汇管理体系,推行荷兰式拍卖体系,以期缩小官方和黑市的汇差,解决外汇资金严重不足而引起的货币"荒乱"。
荷兰式拍卖体系由中央银行决定售汇金额,一周两次售出外汇。通过筹集出口收汇和"自由资金"的银行间市场来满足所有外汇需求。荷兰式拍卖体系的程序是由尼中央银行每周一、周三宣布当日外汇拍卖额度,周二和周三宣布拍卖结果。授权的外汇营销商提交他们客户的投标(最低金额为10万美元)和汇率,中央银行决定每笔拍卖的终止汇率(较高汇率投标胜出),最后获胜投标商以投标价购买外汇。但据分析荷兰式拍卖体系仍有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大量集中筹集了出口收汇和"自由资金",容易造成进口所需外汇资金短缺。
2)加剧外汇投机。
3)竞标容易导致汇率价格波动,进一步导致奈拉贬值。
2. 资本市场
目前尼资本市场主要有拉各斯的1个证券市场,阿布贾的1个商品交易所,股票发行机构和经纪公司,另外尼证券交易委员会作为市场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目前尼资本市场主要承担股票交易业务,股票交易占市场总业务量比例高达99.3%。资本市场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主要负责发行新股,证券交易的报价方式。二级市场由交易所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构成,可买卖一级市场已发行股票。拉各斯股票所成立于1961年。2002年共有194支上市股票,股票市值达到60亿美元。但总的来说尼股票市场非常萧条,交易效率低,政府交易管制过度,市场潜力小等问题使得尼股票市场缺乏活力。2002年8月,阿布贾商品交易所作为尼日利亚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宣布成立,但市场行为仍处于非常微弱阶段。
3. 货币市场
1986年尼政府对金融部门放松管制后,导致90年代银行数量急剧上升。1999年,有5家证券银行转为商业银行。2002年尼商业银行数量达90家,拥有3018家分行。目前尼实力较雄厚的商业银行主要有第一银行、联合银行、非洲联合银行、非洲银行、标准信用银行等。2001年央行允许注册全能银行,标志着尼日利亚银行不再受限于经营范围的限制。银行设立标准为现有银行最低资本基数10亿奈拉,新设立银行最低资本基数20亿奈拉。金融部门放松管制也使得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社区银行、抵押银行等大量出现,成为尼金融机构体系合理的补充部分,目前尼金融体系仍主要由商业银行支配。
此外,按照广义金融市场体系构成,除以上三个市场外,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应该还包括在一个黄金市场,黄金市场也是资本、货币市场很好的补充。但目前尼日利亚还没有一个完善而健全的黄金市场,基本上没有市场行为,在此就不作评述了。
四.结合尼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尼金融业目前存在问题。
1.尽管尼政府已大刀阔斧对银行业实施改革。诸如政府逐步退出银行中持有股份,尤其是从尼日利亚第一代大银行中完全退出股权;银行完全商业化,放开经营;许多违规操作银行清理出市场;同时鼓励外商合资如公平信用银行注入印度投资股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商业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等相继在尼金融市场重组,并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消除了一定程度银行业存在的严重腐败和不规范操作现象,尼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享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但尼部分银行,尤其各州的银行如北方银行、Wema银行、Eko银行,政府仍占有很大程度股份,政府仍然在幕后操纵银行,腐败和欺诈等违规行为仍然影响着金融业健康发展。银行资金不足(尼银行发展极不协调,极少数银行控制着极大比例的银行资产)、内部管理薄弱、政府监管力度不够造成银行行为随意性严重、外汇经营业务恶化、信用低劣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尼日利亚银行业急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队伍将其真正导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2. 尼日利亚匮乏的外汇储备(目前尼外汇储备79亿美元),高额的财政赤字(2002年财政赤字3014亿奈拉,占GDP5.1%,大大超过国际标准要求2.5%。)沉重的内、外债(尼目前外债328亿美元,内债1.3万亿奈拉。)严重制约着尼金融业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瓶颈"。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单纯地扮演着充当尼政府融资者角色,却无力支撑尼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尼经济"发动机"的作用。
3. 根据尼目前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萧条状况,以及国内生产资源较大富裕和大多数产品又严重依赖进口的矛盾,政府除对部分商品尤其制成品、日用消费品采取提高关税甚至禁止进口外,一直大力实施扩张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这种双松的搭配方式在运用时一般不能持续时间过长,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经济过热现象。这样,当政府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力度变弱后,尼脆弱的金融业面临该如何扮演好这个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角色。
4. 尼目前通货膨胀率为12%,属于奔腾型通货膨胀。随着尼1000奈拉面值货币的即将面市,工会推动增加雇员工资的收入效应将推动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使高通胀率短期内无法改善。伴随着高通胀率的高失业率将是尼金融业长期困扰的二大难题。因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尼政府要实现"两低"将需要一段非常漫长的调整过程。那么尼金融业如何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又将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5.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措施。诸如将银行准备金从12.5%降至9.5%, 银行再贴现率从20.5%降至16.5%,40%的资产流通比例标准也使尼货币市场增加了8185亿奈拉,另外政府和政府推动下银行系统在金融市场大量发行的政府公债和银行债券(仅2002年尼金融市场发行国库券高达24211亿奈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短时期的金融市场繁荣,但长期过度融资留下的许多问题也将成为尼本已先天不足金融业难以克服的难题(有些银行采用透支贷款方式也不同程度加剧了不良资产的增加)。
6. 目前尼银行利率为4%。尼银行机构吸收存款多属于短期或不足90天的存款,银行很难发放长期贷款,造成银行只能向商业、商务领域提供融资,而放弃对尼房地产等基础实业方面的融资。这使得作为金融主导的银行业很难真正带动本国基础经济发展,无法发挥尼基础经济的实质性推动作用。这个拥有尼机构97%存款的银行业在本国基础经济发展中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将成为制约尼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利因素。这一问题成为下一时期困扰尼政府的中心议题。
总之,尼金融业虽然体系完善,但暴露出的金融业内部管理薄弱,金融手段单一,银行间协调能力弱,市场运行无序、缺乏活力,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不利因素使得尼低迷昏睡经济下的金融业更是举步维艰。尼金融业中主导力量的银行业资金不足,过度融资,包括由于过去尼政府对部分企业估计不够,要求银行对长期负债企业继续贷款而造成的不良资产等问题将长期束缚银行业发展。种种迹象预示着尼金融业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尼日利亚使馆经商处 金世清
2004年3月15日
2004年3月15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