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务领区主要产业之一:制糖业

发布日期:2004-04-13 11:52:00来源:作者:
菲律宾的制糖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2%,占农业产出的3.48%,全国有近5百万人以此为生。甘蔗是菲律宾的唯一制糖原料,因甘蔗的特性是生长期长,一般为12个月,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水需肥较多。而菲律宾土壤肥沃适合作物生长,又地处热带海洋气候,常年气温较高,湿季有充足的雨水适合甘蔗的生长,干季有充足的光照使甘蔗糖粉含量高。所以菲律宾的蔗糖素以甜度高,质量好闻名世界。

  一、制糖业的历史
  
  根据历史记载,菲律宾甘蔗种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至4千年。甘蔗由印度尼西亚的苏拉维西岛传入菲律宾棉兰佬岛并在当地种植。逐渐地,甘蔗种植向北延伸到维萨亚各岛和吕宋岛。至1521年麦哲伦航行到达菲律宾时,甘蔗已经在很多岛屿广为播种。

  早期,菲律宾的甘蔗种植和制糖停留在简单的个体手工阶段。随着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的扶持,出现了一些大的甘蔗种植园和蔗糖加工厂,制糖业逐渐壮大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蔗糖加工厂的设备也不断地在改进,由初始的木制人工动力向铁制蒸汽动力转变。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糖厂技术的提高使得蔗糖出现了剩余,菲律宾蔗糖便开始向外输出。蔗糖出口最早是在18世纪70年代,当时蔗糖主要出口到西班牙、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1796年,菲律宾蔗糖第一次出口美国,数量为375吨。菲律宾制糖业的黄金发展时期是在1896年美国占领菲律宾后至美在菲驻军结束这段时期,菲律宾蔗糖90%以上以保护价出口美国。

  二、制糖业的现状

  (一)甘蔗产地和制糖厂
  
  菲律宾甘蔗的生长期是从上年9月份至当年8月份,政府的行业统计年也相应此时间段定为制糖年。每年1月至3月是制糖生产高峰期,6月至9月是淡季。为了节约运费,制糖厂多建在甘蔗种植地。目前,全国甘蔗种植面积为366170公顷,有46263个种植园主,从事甘蔗种植劳动力55.6万人,制糖厂雇佣劳动力2.5万人。甘蔗种植地主要分布在吕宋、尼格罗、帕纳、东维萨亚和棉兰佬。尼格罗省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强。
  
  全国共有42家制糖厂,实际开工生产的只有31家。其中吕宋有12家,尼格罗18家,帕纳6家,东维萨亚和棉兰佬各4家。全国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糖厂有4家,其中3家在尼格罗。制糖厂总加工能力每天可达21.22万吨甘蔗。

  (二)食糖产量和消费情况

  菲律宾蔗糖产量近三年稳定在210万吨以上。2002 至2003年是丰收年,食糖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全国蔗糖产量230.1万吨,加工成粗糖210.4万吨,精炼糖18.884万袋(每袋50公斤)。
  
  总的来看,菲律宾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市场。1998年以来,菲律宾食糖消费保持在190 万吨粗糖水平,人均23公斤,高于世界人均21公斤的消费量。此外,菲每年出口美国14.22万吨粗糖。 

  (三)食糖生产经营成本

  食糖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是影响菲律宾制糖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菲甘蔗种植多以小规模生产为主,生产成本较高,产量偏低,每公顷只能收甘蔗55吨。制糖厂的设备更新也较慢,近年新建的糖厂也不多。大多数制糖厂还是70年代的技术设备。与国际水平比较,菲律宾制糖业效率低,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据菲国家糖管署统计,本国出口粗糖的生产成本平均为USD378/吨,而国际主要食糖出口国的成本为USD230/吨。

  三、食糖进出口情况

  菲国家糖管署(SRA)是制糖业的管理部门,负责颁布各种相关糖业的法令和管理规则。为了方便管理,菲国家糖管署按销售渠道把食糖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为美国配额糖,美国每年从菲律宾进口一定数量的食糖;B类为国内消费糖;C类为储备糖,SRA认为必要时才可投放国内市场;D类为出口国际市场。

  (一)进口情况

  在两种情况下,SRA允许进口食糖。一是国内歉收,食糖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二是进口食糖作为出口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后的食品需全部出口。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菲律宾从1993年以来一直从国外进口食糖。进口数量每年不等,主要是根据国内市场需要而定。多的如1998-1999年进口超过60万吨,少的如2002-2003年进口仅4.2万吨。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是巴西、南非、泰国、阿联酋、比利时等国。

  SRA 为保障食糖市场的秩序、打击走私、增加税收,对进口糖及其运输严加监管,进口前要获得SRA的许可证并交纳7种费用后才能清关。这7种费用是:价格稳定费、特殊加工费、加工许可费、加工证费、监管费、糖业基金费和糖业市场发展基金。进口糖属于B类或C类。如果SRA指示是B类,就可以立即清关提货。如果是C类,就要放在海关保税仓库,受SRA监管,只有SRA认为必要时才会发给B类文件,食糖才能进入国内市场。

  根据WTO协议的承诺,菲的食糖进口关税由1995年的100%降到目前的50%。菲糖业协会认为菲政府承诺的这一关税减让幅度过大,不利于国内的蔗农和制糖业。 他们认为关税应该提高到80%才能对本国糖业起到保护作用。在去年WTO坎昆会议上,菲律宾代表也参与发展中国家要求保护农业和非农业产品(包括糖产业)的谈判。

  由于国际市场食糖价格低于菲国内市场,菲律宾食糖走私猖獗。走私食糖主要集中在 OZAMIZ CITY,DIPOLOG,ZAMBOANGA,CAGAYAN DE ORO,DAVAO ,ILIGAN ,食品出口商多借进口食糖加工出口食品为名, 进口申报数量比实际需要的多,多出数量暗中卖给当地市场。

  (二)出口情况

  2002至2003年,菲律宾糖出口到美国的配额为142160吨,全部为粗糖,约占美国进口糖配额的13.5%。这一优惠出口将持续到2007年。全国共有17家糖出口企业,采取“先来先出口”的原则,超过配额部分只能等下季度。由于近年食糖产量增加,为了维护国内市场价格,菲律宾还安排一部分糖出口到其他国家。今年2月份,菲糖出口韩国11550吨。

  四、制糖业前景

  菲国内食糖消费相对稳定,季节变化不大。但制糖则是有季节性,且近年食糖产量提高。这些因素必然影响食糖的价格变化,从而损害蔗农和制糖厂的利益。为此,菲国内糖业协会认为要利用好“进出口”这一调节功能,即,根据各国制糖季节差异和需求,可以在菲制糖旺季以较好价格出口一部分到别国,而在淡季以较低价格进口一部分糖以满足国内市场,避免食糖价格起伏太大。
 
  菲律宾政府为维护蔗农和制糖厂的利益,稳定国内糖价,设立有国家粮食署专项资金,在糖价低迷时以优惠价购买食糖。2004年,国家粮食署购买食糖的基金为10亿比索(约合1800万美元)。至今年4月份,国粮署已启动了两次收购方案。

  菲律宾政府也很重视糖业的发展,在政府的“农业丰收方案—食糖项目”里,他们提出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食糖的产量:一是通过改良品种、合理使用有机肥、防治病虫害来提高甘蔗的产量;二是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来提高制糖厂的效率。该方案的目标是把现有的食糖产量每公顷4.95吨提高到每公顷6.0-7.0吨。 

  根据国际糖业组织2002年的资料显示,全球糖消费量将以每年约2% 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总需求量将达到16亿吨。尤其是亚洲国家,食糖消费将以3.4%的速度增长,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4%。菲律宾国内糖业界认为前景看好。
 
            驻宿务经商室
           2004年4月21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