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比索的历史及走势

发布日期:2004-02-12 16:36:00来源:作者:
自从1946年菲第二次建立共和国后到1961年马卡帕加尔当选总统期间,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总统罗哈斯、马格赛赛、加西亚、马卡帕加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土地改革和农业信贷合作等,实行经济紧缩及“菲人第一”政策,通过土地改革法案,取消外汇管制,企业经营自由化等,使菲律宾成为亚洲的经济强国。菲币呈现强势劲头,当时,菲币1.9比索(菲币)可兑换1美元。到马卡帕加尔执政后期,菲币贬值成为3.8比索兑换1美元,但菲币仍是强势货币,1比索相当于2元港币、12元新台币。

  自1965年马可斯上台后,大力发展经济,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建设与资金缺乏的矛盾,菲律宾政府大举向国内外借债。七十年代,由于通货膨胀,菲币贬值至7.5比索兑换1美元,略低于港币币值。八十年代,即马可斯执政后期,由于内外债增多,通货膨胀加剧,贪污腐败猖獗,社会动荡不安及一些银行投机商的投机行为等原因,造成菲币急贬至22比索兑换1美元。

  1986年阿基诺夫人上台。阿政府积极发展农业、减少贫困、提倡自由经济、开源节流、争取外援。在其任期内,虽然政局动荡,军变不断,经济受到摧残,外债加重,但菲币兑美元的汇率仍保持在22-24比索对1美元的范围。

  1992年5月,前国防部长拉莫斯当选菲总统。拉执政期间在经济上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减轻了外债压力,并取消外汇管制,吸引外资,积极倡导经济外交等政策。拉政府为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对外大量举债,对内高息吸收存款。到1997年时,菲外债达500亿美元,内债达2万亿比索。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菲币对美元的比率急降为38比索兑1美元,后又降至40比索兑1美元。

  1998年总统选举中,影星出身、曾在拉莫斯政府中任副总统的埃斯特拉达以其亲贫形象高票当选总统。埃上台后虽采取了一系列廉政、扶贫及恢复经济的措施,但缺乏实效。菲币继续走低至44比索兑1美元。

  2001年1月20日,阿罗育就任菲总统。由于菲国受大量的内外债困扰,近三分之一的国库收入用来支付利息,政府的正常开支用赤字来弥补,一些基建项目只能靠新债务和援助来进行.。如2002年,用于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资金就占预算总额的28.6%,占新举债务的54.5%。. 基于越来越恶劣的经济情况,菲币持续贬值。目前,菲币对美元的汇率为55.6比索兑1美元。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