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乌贸易的高增长

发布日期:2004-02-06 18:04:00来源:作者:
双边贸易基本情况
自中乌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乌克兰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也是乌第一贸易顺差国,而乌克兰也是我国在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特别是近年来双边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出口总额连续3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三年迈出三大步,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21.75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268%,再创历史新高。
据我海关统计,2003年中乌双边贸易额达21.75亿美元,其中我对乌出口9.289亿美元,同比增长76.1%,我从乌克兰进口12.461亿美元,同比增长76.4%,进出口增幅基本持平,我对乌贸易逆差3.172亿美元。
2001-2003年中乌贸易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年 份 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幅 出口额 出口增幅 进口额 进口增幅 贸易顺差
2001年 8.5769 45.1% 2.4725 81.2% 6.1044 34.3% -3.6319
2002年 12.3398 43.9% 5.2766 113.5% 7.0632 15.7% -1.7866
2003年 21.75 76% 9.289 76.1% 12.461 76.4% -3.172
(中国海关资料)
据乌克兰海关统计,2003年乌中双边商品贸易总额达15.21809亿美元,同比增长58.9%,其中乌对我出口为10.03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3%,乌克兰从我进口为5.1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乌对我贸易顺差4.84539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略有增加。
2002-2003年乌中贸易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
年 份 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幅 出口额 出口增幅 进口额 进口增幅 贸易顺差
2002年 957775 699946 257829 -442117
2003年 1521809 58.9% 1003174 43.3% 518635 101% -484539
(乌克兰海关资料)
中乌统计数字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中乌两国海关公布的双边商品贸易额的统计资料中不难看出,双方的统计数字有较大的出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乌两国海关统计方式存在差异,我海关将我对乌直接和间接出口合并计算为我对乌出口,而乌海关只将我对乌直接出口计算为我对乌出口,这样双边统计的贸易额就出现较大的差异。另外,由于乌海关监管不严,低价报关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也降低我对乌出口的总值。
双方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通过对乌克兰海关统计资料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对乌商品出口结构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机电产品在对乌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已与服装、鞋等轻纺产品在我商品出口中所占比重相当,以上两类商品在我商品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60%(分别在30%左右),更为可喜的是我机电产品出口的增幅要远远高于整体出口的增幅,可以说中乌之间维持多年的“中国出口轻纺产品,进口钢材制品”的整体贸易格局基本被打破,我商品出口的结构正处在不断完善之中。与此相反,乌克兰对我出口结构出现更为单一趋势,2003年黑色金属的出口占其商品出口总值的81.9%,其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有所提高。其次为有机化合物(4.23%)、机电产品(2.9%)以及铜铝等产品。
2003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主要商品统计表
单位:千美元
税号 商品名称 2003年进口额 2002年进口额 同比增幅 占同期进口比重
72 黑色金属 822129 411756 99.6% 81.9%
29 有机化合物 42472 15191 179.5% 4.23%
85 电力机械及设备 29134 10017 190.8% 2.9%
84 核反应堆/核反应设备 23191 54910 -57.7% 2.31%
76 铝及铝制品 14582 9293 56.9% 1.45%
74 铜及铜制品 9585 25056 -61.7% 0.95%
81 非贵重金属/粉末冶金制品 8420 4966 69.5% 0.49%
(乌克兰海关资料)
2003年我对乌克兰出口主要商品统计表
单位:千美元
税号 商品名称 2003年出口额 2002年出口额 同比增幅 占同期出口比重
84 计算机及其配件、空调、风扇 86088 41760 106% 16.6%
85 电力机械及设备 78845 30572 158% 15.2%
64 胶鞋/皮鞋/布鞋 51890 27346 89.7% 10%
29 有机化合物 27422 19037 44.2% 5.3%
62 纺织品及服装 23920 11620 106% 4.61%
61 针织品及针织服装 18999 7522 153% 3.66%
69 陶瓷品 16337 6889 137% 3.15%
72 黑色金属 13759 5251 162% 2.65%
39 塑料及塑料制品 13552 6040 124% 2.61%
12 种子/饲料 12354 7178 72.1% 2.38%
60 平纹织物 10885 561 1840% 2.09%
73 黑色金属制品 9684 3217 201% 1.87%
(乌克兰海关资料)
关于中乌贸易的逆差问题
近年来,中对乌贸易一直存在较大的逆差,对于贸易逆差有人认为不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和对待逆差,如果逆差的产生是因为高档消费品的进口过多所致,那么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平衡双边贸易,如果逆差的产生是因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我需要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进口增加所致,那么就没有必要过分渲染逆差问题,而我对乌贸易逆差主要是后一种因素所产生的,因此一定的贸易逆差并不妨碍中乌经贸的发展,况且我国现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适当的逆差并不会影响我整体经济的发展。
中乌经贸合作快速增长的原因
首先,自中乌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特别是近两年来,两国首脑频繁互访,使得中乌两国全面友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这为近年来中乌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近几年来,中乌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而两国政府,特别是我驻乌使馆经商参处近两年来推动和协助近千名乌克兰企业家访华和作了大量牵线搭桥工作,对双边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两国在经贸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使得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一方面在钢铁贸易领域,近年来由于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了基础设施、房地产及汽车等各类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钢铁市场的需求,从而增加了钢材的进口。而作为世界产钢大国之一的乌克兰,其钢产量居世界第七位,钢铁的出口在其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种客观现实,成为我从乌克兰进口钢材增长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商品信誉逐步得到恢复,我轻纺、机电产品出口连年大幅增长,而在这一领域乌克兰处于相对落后地位,而且随着乌经济的好转,居民收入的提高,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使得我对乌轻纺、机电产品出口出现大幅增长。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近年来中乌贸易发展良好,但也存在着诸如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合作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等许多问题,如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和解决,将严重影响双边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建议,现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两国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推动两国贸易发展。
二、根据现阶段我商品间接出口至乌克兰金额较大的情况,建议我商会或政府在乌组织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我优质产品展览会,通过展会
全方位介绍推广我产品,在不断提高我产品知明度的同时,扩大两国企业界及商人的沟通联系渠道,将有利于减少双边贸易中贸易成本(由间接出口转变为直接出口),提高我商品的竞争力,扩大我对乌的出口。
三、根据现阶段乌克兰的消费需求由低质、低价向高品质、品牌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及时调整我对乌出口商品的观念,积极引导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根据乌市场的变化,在提高我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进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在乌长期站稳脚跟。
四、根据中乌两国贸易中单调的商品结构、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商品为主的贸易现已成为影响双边贸易稳定发展的情况,应积极考虑进一步调整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份额,特别是提高我对乌进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五、在努力扩大我商品对乌出口的同时,我企业也应积极考虑在乌投资建立组装型生产企业,由国内提供全部或部分零配件和相关技术,在当地组装生产,这不仅可以促进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还可以稳定和扩大我对乌的出口。
综上所述,由于两国间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因此只要两国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努力,中乌贸易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