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公司有望入主牙ALPART铝厂
据牙买加当地媒体报道,美国凯撒氧化铝化学公司(Kaiser Alunminium & Chemical Corporation—简称凯撒公司)前不久签署一项协议,将其在牙买加Alpart拥有的65%股份卖给了瑞士公司Glencore AG。Alpart(Aluminium Partners of Jamaica - Alpart)位于牙买加圣?伊丽萨白区的南恩,是牙买加最大的氧化铝冶炼厂。
总部设在瑞士的Glencore AG,是家从事多种自然资源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主要涉足采矿、冶炼、精炼、加工和销售各种金属和矿产品、能源产品及农产品。而瑞士公司Glencore AG在牙也拥有一间名为Windalco的铝业公司。目前Glencore在牙买加的西印度氧化铝公司(West Indies Alumina Co.—Windalco )控股93%,余下的7%股份由牙买加政府持有。凭借Windalco的产量,Glencore每年的氧化铝产量已达125公吨左右。如果在定于2月23日为凯撒股权出售动议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破产法庭获准凯撒与Glencore的股权交易,那麽,Glencore将在牙铝矾土和氧化铝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凯撒铝业公司在ALPART的合股人挪威公司Hydro Aluminium是Alpart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5%。但在去年凯撒招标售股时,Hydro Aluminium没有参加竟标。
1月22日来自《休斯顿商业电讯》的一份报告说,涉及该笔交易的净现金收益(卖出实收价),经一定的决算和决算后调整,预计最少在1.6亿美元至1.7亿美元之间。该笔买卖手续完成时,凯撒可能会有五千万美元的税前帐目损失,但总体基本持平。
数周前,牙买加《观察家报》便刊登头条消息,透露凯撒的ALPART股权出售出手在即。
目前该笔交易尚未最后收关,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会影响到此笔生意的结局。难题之一是此笔交易必须经美国特拉华州的破产法庭批准;此外,根据现行的合伙协议,凯撒在Alpart的合股人、持有ALPART余下35%股份的挪威公司Hydro Aluminium,在美破产法庭批准该笔交易后,尚有30天时间决定是否按协议明确指明的价格从凯撒手里购买65%股份的优先选择权。如果Hydro决定吃进,Hydro就会完全控股Alpart,而凯撒将不得不返还Glencore AG总计不超过二十五万美元的业务前期费用。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成分会影响到最终的购买价格,诸如凯撒和其在ALPART某些子公司的权益;由凯撒在Alpart的氧化铝产量份额来供货的氧化铝销售合同;Alpart未偿清的贷款的支付问题;Glencore 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氧化铝价格约定的百分比,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向凯萨供应氧化铝20万公吨和10万公吨,等等。
据来自Alpart内部的消息,在该笔生意彻底了结前,一般估计在今年的3月31日之前,凯撒公司对Alpart仍将继续负有管理责任。不过,Glencore AG公司人员将介入公司过渡期的工作。
日前凯撒铝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霍科玛表示,凯撒此次出让股权将有助于该公司到2004年中期从破产困境中脱身,也将有助于保证牙买加铝厂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他同时提到,凯撒与牙买加政府、与牙买加人民的关系,特别是与Alpart两代雇员的关系,均表明凯撒过去所做的是值得的。霍亦指出,鉴于Glencore在铝业拥有广泛、多方面的投资,包括它在牙买加的利益,其强大的财政实力和业绩状况,相信此笔交易会给Alpart的雇员及其相关社区的未来投资和发展带来一个完好的机遇。 2003年里,Alpart冶炼厂已基本完成了提高工厂生产能力的扩建项目的建设,其年产能力从145万公吨提高到至165万公吨。此外Alpart旗下的一家合资企业,对年产能力350万公吨的铝矾土矿藏有独家开采权。Alpart现约有1200名雇员从事冶炼和采矿作业。
2002年2月,在牙买加经营铝厂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凯撒,因公司高负债、氧化铝国际市场价格低靡、受“911”事件影响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公司退休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成本和法律诉讼费用的不断增长及保护债权人利益等原因,依据美国破产保护法,遂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以期寻求喘息之机、实现企业重组。当时,凯撒在全球的数处资产,其中包括它在牙买加的产业被排除在破产申请书之列。尽管如此,2003年1月,为了寻求扩大保护范围,公司将其在牙买加和其它八处实体纳入破产保护伞范畴,并辩称所举是适当和慎重的保护性措施。
在牙买加国民经济中,铝矾土和氧化铝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据牙买加统计局(Statin)、牙买加计划院(PIOJ)和牙买加铝矾土协会(JBI)分别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行业对牙买加GDP的贡献率约为9.3%(见下表)。
行业雇员情况
采矿业 3,654人
Alpart 1,200人
平均收入 10,000牙元/每周
对GDP的贡献 150亿牙元
出口额
铝矾土 7600万美元
氧化铝 4.356亿美元
(以上数字取自牙买加Stain、PIOJ、JBI2002年统计资料)
总部设在瑞士的Glencore AG,是家从事多种自然资源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主要涉足采矿、冶炼、精炼、加工和销售各种金属和矿产品、能源产品及农产品。而瑞士公司Glencore AG在牙也拥有一间名为Windalco的铝业公司。目前Glencore在牙买加的西印度氧化铝公司(West Indies Alumina Co.—Windalco )控股93%,余下的7%股份由牙买加政府持有。凭借Windalco的产量,Glencore每年的氧化铝产量已达125公吨左右。如果在定于2月23日为凯撒股权出售动议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破产法庭获准凯撒与Glencore的股权交易,那麽,Glencore将在牙铝矾土和氧化铝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凯撒铝业公司在ALPART的合股人挪威公司Hydro Aluminium是Alpart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5%。但在去年凯撒招标售股时,Hydro Aluminium没有参加竟标。
1月22日来自《休斯顿商业电讯》的一份报告说,涉及该笔交易的净现金收益(卖出实收价),经一定的决算和决算后调整,预计最少在1.6亿美元至1.7亿美元之间。该笔买卖手续完成时,凯撒可能会有五千万美元的税前帐目损失,但总体基本持平。
数周前,牙买加《观察家报》便刊登头条消息,透露凯撒的ALPART股权出售出手在即。
目前该笔交易尚未最后收关,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会影响到此笔生意的结局。难题之一是此笔交易必须经美国特拉华州的破产法庭批准;此外,根据现行的合伙协议,凯撒在Alpart的合股人、持有ALPART余下35%股份的挪威公司Hydro Aluminium,在美破产法庭批准该笔交易后,尚有30天时间决定是否按协议明确指明的价格从凯撒手里购买65%股份的优先选择权。如果Hydro决定吃进,Hydro就会完全控股Alpart,而凯撒将不得不返还Glencore AG总计不超过二十五万美元的业务前期费用。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成分会影响到最终的购买价格,诸如凯撒和其在ALPART某些子公司的权益;由凯撒在Alpart的氧化铝产量份额来供货的氧化铝销售合同;Alpart未偿清的贷款的支付问题;Glencore 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氧化铝价格约定的百分比,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向凯萨供应氧化铝20万公吨和10万公吨,等等。
据来自Alpart内部的消息,在该笔生意彻底了结前,一般估计在今年的3月31日之前,凯撒公司对Alpart仍将继续负有管理责任。不过,Glencore AG公司人员将介入公司过渡期的工作。
日前凯撒铝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霍科玛表示,凯撒此次出让股权将有助于该公司到2004年中期从破产困境中脱身,也将有助于保证牙买加铝厂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他同时提到,凯撒与牙买加政府、与牙买加人民的关系,特别是与Alpart两代雇员的关系,均表明凯撒过去所做的是值得的。霍亦指出,鉴于Glencore在铝业拥有广泛、多方面的投资,包括它在牙买加的利益,其强大的财政实力和业绩状况,相信此笔交易会给Alpart的雇员及其相关社区的未来投资和发展带来一个完好的机遇。 2003年里,Alpart冶炼厂已基本完成了提高工厂生产能力的扩建项目的建设,其年产能力从145万公吨提高到至165万公吨。此外Alpart旗下的一家合资企业,对年产能力350万公吨的铝矾土矿藏有独家开采权。Alpart现约有1200名雇员从事冶炼和采矿作业。
2002年2月,在牙买加经营铝厂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凯撒,因公司高负债、氧化铝国际市场价格低靡、受“911”事件影响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公司退休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成本和法律诉讼费用的不断增长及保护债权人利益等原因,依据美国破产保护法,遂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以期寻求喘息之机、实现企业重组。当时,凯撒在全球的数处资产,其中包括它在牙买加的产业被排除在破产申请书之列。尽管如此,2003年1月,为了寻求扩大保护范围,公司将其在牙买加和其它八处实体纳入破产保护伞范畴,并辩称所举是适当和慎重的保护性措施。
在牙买加国民经济中,铝矾土和氧化铝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据牙买加统计局(Statin)、牙买加计划院(PIOJ)和牙买加铝矾土协会(JBI)分别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行业对牙买加GDP的贡献率约为9.3%(见下表)。
行业雇员情况
采矿业 3,654人
Alpart 1,200人
平均收入 10,000牙元/每周
对GDP的贡献 150亿牙元
出口额
铝矾土 7600万美元
氧化铝 4.356亿美元
(以上数字取自牙买加Stain、PIOJ、JBI2002年统计资料)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