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空间建立的背景及展望

发布日期:2004-01-19 16:19:00来源:作者:
2003年9月19日,在乌克兰南部海滨城市雅尔塔举行的独联体国家元首峰会上,独联体国家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四国正式签署了建立“经济一体化空间”的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四国将根据各自的条件分阶段地建立贸易区,并邀请其他愿意遵守其原则和目标的独联体国家加入该组织。该协议的签署,加快了独联体国家一体化的步伐,为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将成为加强独联体一体化的兴奋剂,正如俄罗斯副总理赫里斯坚科指出的那样,签署经济一体化空间协议的重要意义可与欧盟的《罗马条约》相提并论。
一、经济一体化空间成立的背景。
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组建了关系松散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在独联体国家建国初期,由于各国民族主义高涨、亲西方成为社会民意主流,过分强调和依赖与欧盟及美国的合作,造出独联体区域内的贸易额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各新生国家的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自立能力较弱,这成为各国经济全面大滑坡的重要因素。各国经历了独立初期的喜悦和混乱局面之后,却发现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其生活水平下降了,解体时西方国家允诺的援助迟迟不能到位,甚至都已成为泡影,融入欧洲、加入欧盟更是遥不可及,至此许多国家才认识到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才是现阶段发展国家经济的现实可行之路。
经济一体化空间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4月15日独联体元首会议中确定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也可以说是该协议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也是近年在摩尔多瓦首都基什尼奥夫和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中相关国家反复磋商的具体成果。
二、经济一体化空间建立对乌克兰的影响。
乌克兰的经济规模在独联体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列第二位。自独立以来,为了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并使自己真正成为“欧洲国家”,在建国初期就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因此乌克兰多年了一直游离在独联体核心圈之外,但由于近年来乌克兰与欧盟间关于其入盟的谈判一直很不顺利,使得其加入欧盟遥遥无期,这使得乌克兰认识到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更具现实意义,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加入经济一体化空间可以使乌克兰长期以“国内市场”的价格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
但是对于乌克兰加入经济一体化空间,乌克兰国内存在很大争议,反对派认为总统签署该协议损害了国家利益,与乌克兰融入欧洲的基本国策相违背,但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却认为签署该协议将丝毫不影响乌克兰的欧洲战略,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今天的鸡蛋要比明天的鸡更好”来证明加入经济一体化空间的正确性。据此间专家分析,今年乌克兰最终决定签署经济一体化空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内外背景值得关注,2004年是乌克兰总统大选年,此时签署经济一体化空间协议可以使库奇马进一步巩固其在乌克兰东部亲俄地区的选票(库奇马已表示将参加明年大选,而且乌宪法法院近日也已做出其参加总统竞选具有合法性的裁决),同时可以利用加入经济一体化空间引起的国内争论,分化反对派力量,争取再次连任。
三、经济一体化空间的展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融合和发展的必然,从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经济组织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到现如今的美洲自由经济区及亚洲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如今全球已完成和正在商谈的自由经济区或类似安排的总量已超过50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作为区域性经济组织—经济一体化空间的建立有着其必然性,它的建立将使经济一体化空间内的经济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四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的作用。同时,经济一体化空间的良好运作,将有可能成为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融合的基石。
虽然经济一体化空间协议已经正式签署,但据此间专家分析,经济一体化空间的最终建立估计还需要5至7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各国政府还需通过50多个条约和协议,而各国在经济一体化性质及一体化进程的一致性等方面的分歧,有可能拖延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