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尼日利亚政治经济形势回顾
2003年,尼日立亚结束了民选政府的第一个任期,开始进入宪法规定的第二个为期四年的任期。经过激烈的竞选角逐,大选出人意料地顺利结束。与往年一样,尼日利亚国内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虽石油资源得天独厚,但深陷腐败和贫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发展经济是政府的当务之急,而实施经济改革和铲除腐败则是发展经济的不可逾越的必由之路。今年尼政府试图趟过石油下游改革的激流,却遭遇重重暗礁险滩,铲除积重难返的腐败也远非毕其功于一役,本土民族工业在进口浪潮的冲击下痛苦呻吟,尼日利亚经济在诸多矛盾交织中缓慢前行。
一、尼日利亚政治形势回顾
1,尼大选顺利举行,政府平稳过渡。
4月19日,尼按期举行总统选举,结果奥巴桑乔以62%比32%的较大优势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前军政府领导人、全尼日利亚人民党候选人布哈里,蝉联尼日利亚总统,其所在的人民民主党继续成为执政多数党。5月29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欧盟、美国及英联邦均派出观察团对此次选举抵近观察,认为大选存在舞弊行为和人为操纵,但同时认为大选平稳度过,未发生大规模骚乱,全国政局基本稳定,随后对大选结果表示承认。非洲15国元首和12国领导人代表以及美国和英国的高级官员出席了奥巴桑乔总统的就职典礼。被击败的候选人布哈里表示不服,宣布对选举结果不予承认,要求组成过渡政府,重新大选,但最终并未采取曾扬言的"大规模行动",而是采取了诉诸法律的明智选择,将此争议向尼最高法院起诉,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动乱。总的来讲,尽管大选存在舞弊行为,但奥巴桑乔的继续当选,基本反映了当前尼日利亚的人心所向。
2,燃油价格上涨导致全国大罢工。
尼燃油价格长期偏低,政府不得不支出巨额补贴,据尼副总统阿布巴卡称,尼每年政府支出约2500多亿奈拉(约20亿美元)用于国内燃油补贴,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便宜的油价使大量燃油走私邻国以牟取暴利,也使石油下游领域的改革遭遇瓶颈。6月20日,政府宣布燃油提价,如将汽油从26奈拉/公升(20美分)提高至40奈拉/公升(31美分),涨幅高达54%,柴油和煤油也分别涨价。尼全国性工会组织--尼日利亚劳工大会予以强烈反对,于6月30日宣布无限期的全国性大罢工。政府随后称罢工为非法,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导致14人丧生。经双方谈判妥协,燃油价格定在34奈拉/公升(27美分),罢工于7月8日结束。这次全国性大罢工历时8天,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给尼经济以重创。据报道,罢工期间,港口有70多艘船舶滞港,港口损失达12亿奈拉(约900万美元),海关损失约40亿奈拉(约3000多万美元),航空公司损失1.6亿奈拉(约118万美元),每天损失原油生产量30.25万桶/日,共计损失石油收入15.5亿美元。据专家估计,此次罢工影响到GDP两个百分点。然而,实际上,市场燃油价格并未执行谈判的定价,实际价格均在40奈拉/公升以上。
3,原油盗窃犯罪严重。
原油偷盗是尼政府面临的另一最为严重的挑战。据估计,在三角洲地区,因通过管道盗窃的原油损失每天高达日出口量的10%,今年一季度最为严重,每天盗窃量达10万通/日之多。这些被盗原油通过管道输往轮船,运往海外。据尼海军称,今年4-9月共有15艘轮船参与原油偷盗。政府官方说,不仅本国人,而且外国人也参与偷盗活动。今年10月抓获的装有偷盗的11300吨原油的轮船的船员是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据报载,所盗窃的原油大都运往科特迪瓦、喀麦隆和巴西等国。尼石油最大进口国美国已答应赠送7艘原海岸警卫舰艇,以帮助阻止原油偷盗活动,到9月已交付3艘。日益猖獗的原油偷盗犯罪不仅给三角洲地区带来社会不稳定,使尼政府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而且使外资对陆上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望而却步,这也是大多数石油跨国公司逐渐由陆上石油转向深海石油开发的原因之一。
4,反腐败雷声大雨点小。
尼日利亚一直被国际组织和商界认为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根据6月10日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良好管理和腐败指数,在调查排名的21个非洲国家中,尼被评为仅次于乍得之后的最腐败国家。透明国际最新的腐败指数排名中,尼仅获1.4分(满分10分),位居世界第2最腐败国,这比2002年1.6分还低,显示腐败程度进一步加深。尼腐败之所以如此声名狼藉,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家们对反腐败毫无兴趣,不仅如此还常常设置障碍阻止进行铲除腐败的努力。今年5月,行将退出的议会不顾总统的反对,越过总统通过了一项新的反腐败法,将现行的2000年反腐败法进行了大量修改,企图使那些即将离任因涉嫌腐败而正被调查的参众两院议长议员们逃避调查,最后尼最高法院以蔑视法庭而宣布该法无效。2000年奥巴桑乔成立了一个反腐败委员会,但被普遍认为不成功和无效,该委员会至今未能起诉任何一位涉嫌腐败的高级官员。根据尼宪法,总统及副总统、州长及副州长在职期间如涉嫌经济犯罪,均有豁免权,这也是尼腐败深重的根源之一。尼本国民众对政府根除腐败也缺乏信心,据调查,44.5%的尼日利亚人认为未来三年内腐败将恶化,只有38.6%的人认为腐败将有所减少。面对国际国内的沉重压力,奥巴桑乔总统决心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实施有效的反腐败运动,将反腐败作为本届政府的重点。在6月5日的新一届议会成立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他发誓将反腐败进行到底。但从尼腐败现状和近期政府的行动看,虽调查了几项腐败大案,但政府说得多做得少,离彻底根除腐败尚有漫长而艰巨的路要走。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今天尼民选政府的腐败比军政府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5,社会局部动荡,全国政局平稳。
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冲突近年来一直不断,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大隐患。6月8日,位于东北部的Adamawa州发生因以穆斯林商人杀死一基督徒妇女而引发了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大规模冲突,导致15人丧生,烧毁不少教堂和清真寺。目前尼北部12个州实行严厉而苛刻的萨利亚法(伊斯兰法),这些州主要由穆斯林构成,虽因该法的管辖导致大量基督徒南迁,但至今仍居住着许多信奉基督教的民众。州政府某些宗教式的管理和规定以及萨利亚法的极端酷刑使众多基督徒不满,尽管尼国内人权组织、非政府机构及国际社会呼吁放弃该法律,但收效甚微。这一弊端很可能将成为未来导致社会剧烈动荡的导火索。
南部富产石油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种族冲突是尼社会不稳的又一表现形式。今年以来,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最大的一支部落Ijaw和Urhobo与另一支较大部落Itsekiri因地方政府委员会总部设立地址和对社区边界划分引发争端,从而爆发了持续大半年的暴力冲突,冲突导致200多人丧生,大量村庄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冲突最后发展到破坏油田设施、占领石油输出终端、绑架石油工作人员,给石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导致冲突期间尼石油减产40%。政府不得不部署警察和士兵,实行较长时期的宵禁。
民选以来尼每年都发生宗教、种族和社区暴力冲突,从1999年民选至今已导致1万多人丧生。地区骚乱冲突不仅常发生在尼日尔三角洲,也发生在其他地区,造成民不聊生。据今年2月尼副总统阿布巴卡称,2001-2002年共有75万人因宗教、种族、社区冲突而逃离家园。尼红十字会称今年2月份在Adamawa州、Gombe州和Warri发生多起骚乱已使10万多人流离失所。尽管如此,但从全国政局的情况看,冲突仍然是局部性的,全国政局尚属平稳,政府对全国的局势仍有较强的掌控。国家短期政治风险目前主要在于在石油下游领域改革中燃油价格的自由化改革引发新的全国性罢工浪潮,从而导致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危及经济发展,因此未来局势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改革的成功,腐败的铲除以及贫困人口的减少等因素。
二、尼日利亚经济形势回顾
1,2003年经济仍保持缓慢增长。
根据尼央行的数据,2002年尼实际GDP增长率为3.3%,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农业、服务业、通讯和建筑业的良好表现,其中占GDP构成36.1%的农业增长达5.3%,服务业也表现不俗,其增长率达5%,通讯业因移动电话的较快发展而达到25.5%的高增长,建筑业依靠政府支出而增长17.1%,而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石油业因OPEC的限产则下降了13.6%。2003年,尼经历了大选带来的社会局部动荡和尼日尔三角洲的产油区骚乱,但OPEC增加了尼产油配额,石油增产,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给石油业带来较好的业绩,同时,农业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以及今年政府高额的财政支出,因而今年尼GDP仍将保持去年的增幅低速增长。据经济学人情报组预测,2003年尼GDP增长率为3.6%。
2,通货膨胀有所缓解但压力依然存在。
根据尼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9月-2003年8月消费者价格提高10个百分点。据尼央行的报告,月通胀率从1月份的12.3%降至8月份的9.9%,第一次降至个位数,反映出前三季度通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第三季度以后的通胀压力十分巨大,国内燃油价格7月份开始大幅上涨,已引起四季度食品、交通等价格的上涨,11月份,奈拉贬值,对美元汇率从128奈拉提高到近140奈拉,以及政府已承诺提高公务员工资12.5%等,这些因素对通胀的强大压力将在第四季度显现出来,因此,今年通胀仍将高踞两位数。据经济学人情报组预测,2003年全年通胀率达11.7%。
3,货币汇率稳定但功亏一篑。
1-10月奈拉汇率基本稳定,官方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130奈拉左右。11月3日总11月4日奈拉汇率突然升至1美元兑149.7奈拉。随后财政部长Okonjo-Iweala称奈拉贬值是正常现象,由此进一步引起市场恐慌。引发奈拉贬值的诱因虽出自政界要人之口,但实际上奈拉贬值在中期内势所必然,首先,尼外汇储备自2001年底达到历史之最的105亿美元后,一直受到高额进口需求的蚕食,到今年8月份已降至74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减少减弱了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其次,今年前10个月奈拉的稳定主要是央行尽力干预的结果,在外汇储备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特别是圣诞节前的旺盛的进口需求和政府释放工程承包款,使外汇需求猛增,央行已无足够能力干预市场;最后,汇率双轨使外汇投机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突然间汇率大幅提高,造成大量投机和资本外逃,央行不堪重负。面对这一突发的货币贬值,奥巴桑乔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了稳定货币的决心,奈拉有所趋稳。从11月份的突发贬值可以看出,对待货币汇率政策央行与财政部意见相左,前者不惜牺牲外汇储备保卫奈拉,实行积极的市场干预政策,而财政部则认为必须稳定外汇储备,由市场决定奈拉币值。但不管怎样,今年奈拉贬值已成定局。2003年年底奈拉官方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140奈拉左右。
4,经常项目赤字将进一步缩小,外汇储备有所下降。
今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位,加之尼石油生产配额有所增加,与2002年比石油出口额将有一定的增长,因而出口额将有所提高,但因进口的大量增长,使贸易顺差增加有限。由此综合起来分析,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将比2002年的3.3%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预计将减少0.4%达2.9%。据IMF预测,2003年出口额为179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17.8%,进口额为10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9.2%。虽然石油价格高涨,石油收入增加,但外汇储备却呈下降之势。根据央行的数据,今年5月份外汇储备为83亿美元,6-8月份连续下降,分别下降至77亿美元、76亿美元和74亿美元。财政部长将此归结为因外汇市场面临旺盛的外汇需求压力,央行为稳定奈拉,将较多的外汇储备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导致了外汇储备下降过快。据IMF预测,2003年外汇储备将降至67亿美元。
(2003.12.)
一、尼日利亚政治形势回顾
1,尼大选顺利举行,政府平稳过渡。
4月19日,尼按期举行总统选举,结果奥巴桑乔以62%比32%的较大优势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前军政府领导人、全尼日利亚人民党候选人布哈里,蝉联尼日利亚总统,其所在的人民民主党继续成为执政多数党。5月29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欧盟、美国及英联邦均派出观察团对此次选举抵近观察,认为大选存在舞弊行为和人为操纵,但同时认为大选平稳度过,未发生大规模骚乱,全国政局基本稳定,随后对大选结果表示承认。非洲15国元首和12国领导人代表以及美国和英国的高级官员出席了奥巴桑乔总统的就职典礼。被击败的候选人布哈里表示不服,宣布对选举结果不予承认,要求组成过渡政府,重新大选,但最终并未采取曾扬言的"大规模行动",而是采取了诉诸法律的明智选择,将此争议向尼最高法院起诉,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动乱。总的来讲,尽管大选存在舞弊行为,但奥巴桑乔的继续当选,基本反映了当前尼日利亚的人心所向。
2,燃油价格上涨导致全国大罢工。
尼燃油价格长期偏低,政府不得不支出巨额补贴,据尼副总统阿布巴卡称,尼每年政府支出约2500多亿奈拉(约20亿美元)用于国内燃油补贴,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便宜的油价使大量燃油走私邻国以牟取暴利,也使石油下游领域的改革遭遇瓶颈。6月20日,政府宣布燃油提价,如将汽油从26奈拉/公升(20美分)提高至40奈拉/公升(31美分),涨幅高达54%,柴油和煤油也分别涨价。尼全国性工会组织--尼日利亚劳工大会予以强烈反对,于6月30日宣布无限期的全国性大罢工。政府随后称罢工为非法,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导致14人丧生。经双方谈判妥协,燃油价格定在34奈拉/公升(27美分),罢工于7月8日结束。这次全国性大罢工历时8天,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给尼经济以重创。据报道,罢工期间,港口有70多艘船舶滞港,港口损失达12亿奈拉(约900万美元),海关损失约40亿奈拉(约3000多万美元),航空公司损失1.6亿奈拉(约118万美元),每天损失原油生产量30.25万桶/日,共计损失石油收入15.5亿美元。据专家估计,此次罢工影响到GDP两个百分点。然而,实际上,市场燃油价格并未执行谈判的定价,实际价格均在40奈拉/公升以上。
3,原油盗窃犯罪严重。
原油偷盗是尼政府面临的另一最为严重的挑战。据估计,在三角洲地区,因通过管道盗窃的原油损失每天高达日出口量的10%,今年一季度最为严重,每天盗窃量达10万通/日之多。这些被盗原油通过管道输往轮船,运往海外。据尼海军称,今年4-9月共有15艘轮船参与原油偷盗。政府官方说,不仅本国人,而且外国人也参与偷盗活动。今年10月抓获的装有偷盗的11300吨原油的轮船的船员是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据报载,所盗窃的原油大都运往科特迪瓦、喀麦隆和巴西等国。尼石油最大进口国美国已答应赠送7艘原海岸警卫舰艇,以帮助阻止原油偷盗活动,到9月已交付3艘。日益猖獗的原油偷盗犯罪不仅给三角洲地区带来社会不稳定,使尼政府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而且使外资对陆上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望而却步,这也是大多数石油跨国公司逐渐由陆上石油转向深海石油开发的原因之一。
4,反腐败雷声大雨点小。
尼日利亚一直被国际组织和商界认为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根据6月10日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良好管理和腐败指数,在调查排名的21个非洲国家中,尼被评为仅次于乍得之后的最腐败国家。透明国际最新的腐败指数排名中,尼仅获1.4分(满分10分),位居世界第2最腐败国,这比2002年1.6分还低,显示腐败程度进一步加深。尼腐败之所以如此声名狼藉,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家们对反腐败毫无兴趣,不仅如此还常常设置障碍阻止进行铲除腐败的努力。今年5月,行将退出的议会不顾总统的反对,越过总统通过了一项新的反腐败法,将现行的2000年反腐败法进行了大量修改,企图使那些即将离任因涉嫌腐败而正被调查的参众两院议长议员们逃避调查,最后尼最高法院以蔑视法庭而宣布该法无效。2000年奥巴桑乔成立了一个反腐败委员会,但被普遍认为不成功和无效,该委员会至今未能起诉任何一位涉嫌腐败的高级官员。根据尼宪法,总统及副总统、州长及副州长在职期间如涉嫌经济犯罪,均有豁免权,这也是尼腐败深重的根源之一。尼本国民众对政府根除腐败也缺乏信心,据调查,44.5%的尼日利亚人认为未来三年内腐败将恶化,只有38.6%的人认为腐败将有所减少。面对国际国内的沉重压力,奥巴桑乔总统决心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实施有效的反腐败运动,将反腐败作为本届政府的重点。在6月5日的新一届议会成立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他发誓将反腐败进行到底。但从尼腐败现状和近期政府的行动看,虽调查了几项腐败大案,但政府说得多做得少,离彻底根除腐败尚有漫长而艰巨的路要走。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今天尼民选政府的腐败比军政府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5,社会局部动荡,全国政局平稳。
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冲突近年来一直不断,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大隐患。6月8日,位于东北部的Adamawa州发生因以穆斯林商人杀死一基督徒妇女而引发了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大规模冲突,导致15人丧生,烧毁不少教堂和清真寺。目前尼北部12个州实行严厉而苛刻的萨利亚法(伊斯兰法),这些州主要由穆斯林构成,虽因该法的管辖导致大量基督徒南迁,但至今仍居住着许多信奉基督教的民众。州政府某些宗教式的管理和规定以及萨利亚法的极端酷刑使众多基督徒不满,尽管尼国内人权组织、非政府机构及国际社会呼吁放弃该法律,但收效甚微。这一弊端很可能将成为未来导致社会剧烈动荡的导火索。
南部富产石油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种族冲突是尼社会不稳的又一表现形式。今年以来,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最大的一支部落Ijaw和Urhobo与另一支较大部落Itsekiri因地方政府委员会总部设立地址和对社区边界划分引发争端,从而爆发了持续大半年的暴力冲突,冲突导致200多人丧生,大量村庄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冲突最后发展到破坏油田设施、占领石油输出终端、绑架石油工作人员,给石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导致冲突期间尼石油减产40%。政府不得不部署警察和士兵,实行较长时期的宵禁。
民选以来尼每年都发生宗教、种族和社区暴力冲突,从1999年民选至今已导致1万多人丧生。地区骚乱冲突不仅常发生在尼日尔三角洲,也发生在其他地区,造成民不聊生。据今年2月尼副总统阿布巴卡称,2001-2002年共有75万人因宗教、种族、社区冲突而逃离家园。尼红十字会称今年2月份在Adamawa州、Gombe州和Warri发生多起骚乱已使10万多人流离失所。尽管如此,但从全国政局的情况看,冲突仍然是局部性的,全国政局尚属平稳,政府对全国的局势仍有较强的掌控。国家短期政治风险目前主要在于在石油下游领域改革中燃油价格的自由化改革引发新的全国性罢工浪潮,从而导致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危及经济发展,因此未来局势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改革的成功,腐败的铲除以及贫困人口的减少等因素。
二、尼日利亚经济形势回顾
1,2003年经济仍保持缓慢增长。
根据尼央行的数据,2002年尼实际GDP增长率为3.3%,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农业、服务业、通讯和建筑业的良好表现,其中占GDP构成36.1%的农业增长达5.3%,服务业也表现不俗,其增长率达5%,通讯业因移动电话的较快发展而达到25.5%的高增长,建筑业依靠政府支出而增长17.1%,而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石油业因OPEC的限产则下降了13.6%。2003年,尼经历了大选带来的社会局部动荡和尼日尔三角洲的产油区骚乱,但OPEC增加了尼产油配额,石油增产,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给石油业带来较好的业绩,同时,农业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以及今年政府高额的财政支出,因而今年尼GDP仍将保持去年的增幅低速增长。据经济学人情报组预测,2003年尼GDP增长率为3.6%。
2,通货膨胀有所缓解但压力依然存在。
根据尼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9月-2003年8月消费者价格提高10个百分点。据尼央行的报告,月通胀率从1月份的12.3%降至8月份的9.9%,第一次降至个位数,反映出前三季度通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第三季度以后的通胀压力十分巨大,国内燃油价格7月份开始大幅上涨,已引起四季度食品、交通等价格的上涨,11月份,奈拉贬值,对美元汇率从128奈拉提高到近140奈拉,以及政府已承诺提高公务员工资12.5%等,这些因素对通胀的强大压力将在第四季度显现出来,因此,今年通胀仍将高踞两位数。据经济学人情报组预测,2003年全年通胀率达11.7%。
3,货币汇率稳定但功亏一篑。
1-10月奈拉汇率基本稳定,官方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130奈拉左右。11月3日总11月4日奈拉汇率突然升至1美元兑149.7奈拉。随后财政部长Okonjo-Iweala称奈拉贬值是正常现象,由此进一步引起市场恐慌。引发奈拉贬值的诱因虽出自政界要人之口,但实际上奈拉贬值在中期内势所必然,首先,尼外汇储备自2001年底达到历史之最的105亿美元后,一直受到高额进口需求的蚕食,到今年8月份已降至74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减少减弱了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其次,今年前10个月奈拉的稳定主要是央行尽力干预的结果,在外汇储备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特别是圣诞节前的旺盛的进口需求和政府释放工程承包款,使外汇需求猛增,央行已无足够能力干预市场;最后,汇率双轨使外汇投机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突然间汇率大幅提高,造成大量投机和资本外逃,央行不堪重负。面对这一突发的货币贬值,奥巴桑乔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了稳定货币的决心,奈拉有所趋稳。从11月份的突发贬值可以看出,对待货币汇率政策央行与财政部意见相左,前者不惜牺牲外汇储备保卫奈拉,实行积极的市场干预政策,而财政部则认为必须稳定外汇储备,由市场决定奈拉币值。但不管怎样,今年奈拉贬值已成定局。2003年年底奈拉官方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140奈拉左右。
4,经常项目赤字将进一步缩小,外汇储备有所下降。
今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位,加之尼石油生产配额有所增加,与2002年比石油出口额将有一定的增长,因而出口额将有所提高,但因进口的大量增长,使贸易顺差增加有限。由此综合起来分析,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将比2002年的3.3%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预计将减少0.4%达2.9%。据IMF预测,2003年出口额为179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17.8%,进口额为10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9.2%。虽然石油价格高涨,石油收入增加,但外汇储备却呈下降之势。根据央行的数据,今年5月份外汇储备为83亿美元,6-8月份连续下降,分别下降至77亿美元、76亿美元和74亿美元。财政部长将此归结为因外汇市场面临旺盛的外汇需求压力,央行为稳定奈拉,将较多的外汇储备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导致了外汇储备下降过快。据IMF预测,2003年外汇储备将降至67亿美元。
(2003.12.)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