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的畜禽产业
一、概述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发展畜禽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由于畜禽产业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肉蛋奶食品的基本需求,而且还可以向畜产品和制品加工企业提供毛、皮和动物纤维等重要原料。大力发展畜禽产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非洲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粮农和副食产品,尤其是畜禽产业肉蛋奶食品的自给能力薄弱。畜禽产业不发达,其发展现状远远滞后于世界总体发展水平。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字,由于畜禽类食品生产和自给能力低下,从1990年到1996年连续7年的时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约得到了联合国和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中26%的份额。但经济援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国家自身的“造血功能”,畜禽类食品生产增长率并不非常理想,1995年的生产能力总值的增长系数(指数)为100,到1998年为221。由于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远大于生产能力的增长,按照人均增长来计算,此系数却呈现下降趋势,即由1995年的100下降到1998年的86。
作为西非人口大国的尼日利亚,自然环境和草场资源优越,有着得天独厚发展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的条件和优势,但畜禽产业至今还比较落后。尼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复杂和深刻的矛盾,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其畜禽产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现阶段,当地畜禽产品供应能力和人均产品占有量依然比较低下,畜禽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产业发展落后,畜禽产品生产能力低
根据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提供的数字显示,尼日利亚人口年增长率为2.9%。主要畜禽肉类产品生产能力(量)从1996年的8800万吨,2000年增加到了9965万吨。按人均生产量计算,1996至2000年的5年时间里为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840公斤。但由于仓储冷冻等设备条件落后、简陋等长期困扰,致使部分产品腐烂变质,加上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其他损耗等,最终进入人们饭桌上的总供应量并没有太多增加。
然而,畜禽产业作为尼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尼农业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1996年至2000年这5年时间的统计显示,畜禽产业对尼GDP的贡献率为5%。而从1996年至2000年之间,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不难看出,畜禽产品的重要性仅次于农作物在整个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了13%(据尼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另外,尼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畜禽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农业企业本身来说,还是对畜禽产品生产加工的初、中、高等各个环节而言,都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因此,该产业为解决尼劳动力就业问题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在尼日利亚全国失业形势较严峻情况下,该产业能够为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尼畜禽产业主要饲养的畜禽种类有:肉牛、奶牛、山羊、绵羊、生猪、马、骆驼和家禽。向市场提供的畜牧业产品有:家禽类肉、牛羊肉、猪肉、牛奶和鸡蛋。表1中的统计数字可看出,畜禽产品的发展未能很好地满足尼年均2.9%的人口增长率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大多数畜禽产品,如家禽肉类、猪肉、牛奶和鸡蛋主要畜禽消费产品的年产量增加幅度较低。实际上,畜禽产品产量的年度变化指数为:1994年100,1996年176.00,1999年185.60,2000年190.7。而各种粮农产品总产粮的变化指数为:1996年227.3,1999年254.4,到了2000年就变化成了258.2。畜禽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只有8.35%,而相同时期尼农产品总的增长率为13.60%。
表1:
1994-2000年尼日利亚畜禽产品生产量(单位:百万公斤)(尼央行年度数据)
年份产品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禽 类 63 73 74 76 77 82 88
山羊肉 80 88 92 95 96 101 107
羊 肉 85 94 96 101 102 107 113
牛 肉 183 192 197 200 202 208 215
猪 肉 25 31 39 43 45 47 50
牛 奶 951 961 972 989 991 1000 1012
鸡 蛋 377 399 422 435 436 450 465
三、人口增长快,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低
衡量畜禽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有两个重要基本参数,一是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二是畜禽产品的销售价格。表2中显示,从1994年至2000年期间,尼当地畜禽产品按人均分配量计算,每年人均消费牛肉不到两公斤,而鸡蛋也只勉强达到4公斤。事实上,从牛奶消费的调查显示,牛奶人均消费从每年的9.727公斤逐渐降低到了8.552公斤。按此推算,尼人均每天只能喝到当地产牛奶0.023公斤。而鸡蛋的情况就更加严峻了,人均每天消费鸡蛋的量为10.56克,这远远达不到成人每天至少需要吃一颗鸡蛋的营养基本需求指标。所有肉类总产量为人均每年4.843公斤,2000年能够提供的人均每天可消费肉类为13.26克。
表2:
1994-2000年尼日利亚年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单位:公斤)(尼央行数据)
产品年度 人口统计(百万) 家禽肉 类 牛 肉 山羊肉 羊 肉 猪 肉 牛 奶 鸡 蛋
1994 97.77 0.644 1.781 0.818 0.869 0.256 9.727 3.856
1995 102.75 0.710 1.869 0.856 0.915 0.302 9.353 3.883
1996 105.82 0.699 1.862 0.869 0.907 0.369 9.185 3.988
1997 108.43 0.701 1.845 0.876 0.932 0.397 9.121 4.012
1998 111.67 0.689 1.809 0.856 0.913 0.385 8.874 3.904
1999 115.20 0.710 1.809 0.878 0.930 0.409 8.696 3.913
2000 118.34 0.744 1.817 0.904 0.955 0.423 8.552 3.929
另外,根据对畜禽类产品价格调查显示,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本地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同类进口产品相差无几,个别产品甚至还高于进口产品。
以上统计数字和调查表明,尼日利亚当地畜禽产业不发达,其产品生产和自给能力低。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贫穷和传统的膳食结构等原因,致使大多数尼日利亚人还未能达到上述所计算的人均每天的肉蛋奶消费水平。近期,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对尼贫困状况的调查显示,2001年在每120个尼日利亚人当中就有76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全国人口有63%是贫困人口。再加上尼农业产业中诸如仓储条件差、加工设备简陋,管理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畜禽产业的健康发展。致使生产能力极为有限的本地产畜禽产品,也无法保证能够全部顺利到达老百姓的餐桌上,实际上只能保证部分最终被实实在在地被当地消费。
根据美国医药协会制定的营养膳食要求,每人每天最少需要摄取的肉类(具体应当是动物蛋白)为34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90年和1992年提出发展中国家人均每天动物蛋白的最低摄取标准为20克,而成人每人每天75克的摄取量是最佳或标准量。与此标准相比照,尼人均动物蛋白的摄取量是世界粮农组织所规定标准的38%,是生长和发育最佳摄取量的10%。实际上,连续多年以来,尼人均GDP占有率一直在下降。与此相关,其人均动物蛋白的摄取量(消费水平)相应也是下降的。
四、畸形经济是导致畜禽产业落后的根源
尼日利亚畜禽产业不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畸形经济长期影响的结果。
一是物价不断上涨。由于经济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尼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现象愈演愈烈。就食品价格而言,也是一涨再涨。根据尼中央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多年来尼各种食品的价格不停地在上涨。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尤其是从1994年至2000年期间,尼食品价格疯涨不止,且尼边远农村地区食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城市。当地畜禽产品由于成本原因价格与进口产品相差不多,同样也在通货膨胀和市场总体物价上涨的大气候下,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二是尼日利亚是一个以进口经济为主导,出口能力较差的国家。一旦国内畜禽产品供应不足,非但不积极发展自给自足的能力,而是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尼多年以来只能依赖进口畜禽产品,来弥补尼国内食品的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尼日利亚一直是西非最大的牛肉和奶制品进口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尼有着丰富的畜禽资源和发展畜禽产业的良好条件,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尼依然成为畜禽产品严重依靠进口的国家。由于进口畜禽产品大量充斥市场,反过来对当地畜禽产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经营造成抑制作用。
三是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失业率逐年上升。再加上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腐败现象猖獗,居民实际收入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且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些不利的现实因素严重抑制了内需的增长,使居民总体消费和购买力减弱,当然肉蛋奶的消费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改善。
四是由于尼日利亚全国63%的人口还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原有的、落后的营养和膳食结构还在延续,大多数人生活贫困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大部分民众对饮食要求依然停留在低层次满足“填饱肚皮”和“吃饱”的目的而已,还没有达到讲求科学营养、合理膳食而“吃好”的水平。所以,这部分贫困人口对肉类、奶制品或其他副食品的需求并不高。
五是尼政府对该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尼畜禽产品供应体系的落后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和优化的主要原因,是尼政府长期未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该产业发展有力的支持。出台相应鼓励和扶持畜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仅能吸引外资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该产业,解决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引进和吸纳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克服产业结构性缺陷和各种客观困难,使该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规,最终达到“自给自足”的良性发展目标。
六是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从表2中人口增长统计看出,由于尼政府一直未采取任何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近几年来尼人口骤然增长,对粮农食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另外,尼国内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尼国家人口委员会的人口统计调查数字表明,与城市人口增长相比,农村人口在整个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近几年农村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的趋势依然有增无减。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人口锐减,农场和畜禽养殖企业劳动力缺乏,农业企业经营规模不断缩小。农产品生产和畜禽产品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类产品产量明显下降。
上述这些不利因素,是长期困扰和影响尼畜禽产业发展的桎酷,仅仅依靠该产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摆脱困境的。彻底改变尼经济畸形发展是关系尼畜禽产业,乃至尼国民生计的其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摆在尼政府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只有尼经济尽快走出萧条、低迷和非良性发展的困境,步入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尼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大背景、大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其本国畜禽产业的发展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前景。
(2003.12)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发展畜禽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由于畜禽产业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肉蛋奶食品的基本需求,而且还可以向畜产品和制品加工企业提供毛、皮和动物纤维等重要原料。大力发展畜禽产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非洲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粮农和副食产品,尤其是畜禽产业肉蛋奶食品的自给能力薄弱。畜禽产业不发达,其发展现状远远滞后于世界总体发展水平。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字,由于畜禽类食品生产和自给能力低下,从1990年到1996年连续7年的时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约得到了联合国和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中26%的份额。但经济援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国家自身的“造血功能”,畜禽类食品生产增长率并不非常理想,1995年的生产能力总值的增长系数(指数)为100,到1998年为221。由于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远大于生产能力的增长,按照人均增长来计算,此系数却呈现下降趋势,即由1995年的100下降到1998年的86。
作为西非人口大国的尼日利亚,自然环境和草场资源优越,有着得天独厚发展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的条件和优势,但畜禽产业至今还比较落后。尼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复杂和深刻的矛盾,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其畜禽产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现阶段,当地畜禽产品供应能力和人均产品占有量依然比较低下,畜禽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产业发展落后,畜禽产品生产能力低
根据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提供的数字显示,尼日利亚人口年增长率为2.9%。主要畜禽肉类产品生产能力(量)从1996年的8800万吨,2000年增加到了9965万吨。按人均生产量计算,1996至2000年的5年时间里为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840公斤。但由于仓储冷冻等设备条件落后、简陋等长期困扰,致使部分产品腐烂变质,加上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其他损耗等,最终进入人们饭桌上的总供应量并没有太多增加。
然而,畜禽产业作为尼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尼农业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1996年至2000年这5年时间的统计显示,畜禽产业对尼GDP的贡献率为5%。而从1996年至2000年之间,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不难看出,畜禽产品的重要性仅次于农作物在整个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了13%(据尼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另外,尼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畜禽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农业企业本身来说,还是对畜禽产品生产加工的初、中、高等各个环节而言,都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因此,该产业为解决尼劳动力就业问题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在尼日利亚全国失业形势较严峻情况下,该产业能够为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尼畜禽产业主要饲养的畜禽种类有:肉牛、奶牛、山羊、绵羊、生猪、马、骆驼和家禽。向市场提供的畜牧业产品有:家禽类肉、牛羊肉、猪肉、牛奶和鸡蛋。表1中的统计数字可看出,畜禽产品的发展未能很好地满足尼年均2.9%的人口增长率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大多数畜禽产品,如家禽肉类、猪肉、牛奶和鸡蛋主要畜禽消费产品的年产量增加幅度较低。实际上,畜禽产品产量的年度变化指数为:1994年100,1996年176.00,1999年185.60,2000年190.7。而各种粮农产品总产粮的变化指数为:1996年227.3,1999年254.4,到了2000年就变化成了258.2。畜禽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只有8.35%,而相同时期尼农产品总的增长率为13.60%。
表1:
1994-2000年尼日利亚畜禽产品生产量(单位:百万公斤)(尼央行年度数据)
年份产品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禽 类 63 73 74 76 77 82 88
山羊肉 80 88 92 95 96 101 107
羊 肉 85 94 96 101 102 107 113
牛 肉 183 192 197 200 202 208 215
猪 肉 25 31 39 43 45 47 50
牛 奶 951 961 972 989 991 1000 1012
鸡 蛋 377 399 422 435 436 450 465
三、人口增长快,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低
衡量畜禽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有两个重要基本参数,一是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二是畜禽产品的销售价格。表2中显示,从1994年至2000年期间,尼当地畜禽产品按人均分配量计算,每年人均消费牛肉不到两公斤,而鸡蛋也只勉强达到4公斤。事实上,从牛奶消费的调查显示,牛奶人均消费从每年的9.727公斤逐渐降低到了8.552公斤。按此推算,尼人均每天只能喝到当地产牛奶0.023公斤。而鸡蛋的情况就更加严峻了,人均每天消费鸡蛋的量为10.56克,这远远达不到成人每天至少需要吃一颗鸡蛋的营养基本需求指标。所有肉类总产量为人均每年4.843公斤,2000年能够提供的人均每天可消费肉类为13.26克。
表2:
1994-2000年尼日利亚年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单位:公斤)(尼央行数据)
产品年度 人口统计(百万) 家禽肉 类 牛 肉 山羊肉 羊 肉 猪 肉 牛 奶 鸡 蛋
1994 97.77 0.644 1.781 0.818 0.869 0.256 9.727 3.856
1995 102.75 0.710 1.869 0.856 0.915 0.302 9.353 3.883
1996 105.82 0.699 1.862 0.869 0.907 0.369 9.185 3.988
1997 108.43 0.701 1.845 0.876 0.932 0.397 9.121 4.012
1998 111.67 0.689 1.809 0.856 0.913 0.385 8.874 3.904
1999 115.20 0.710 1.809 0.878 0.930 0.409 8.696 3.913
2000 118.34 0.744 1.817 0.904 0.955 0.423 8.552 3.929
另外,根据对畜禽类产品价格调查显示,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本地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同类进口产品相差无几,个别产品甚至还高于进口产品。
以上统计数字和调查表明,尼日利亚当地畜禽产业不发达,其产品生产和自给能力低。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贫穷和传统的膳食结构等原因,致使大多数尼日利亚人还未能达到上述所计算的人均每天的肉蛋奶消费水平。近期,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对尼贫困状况的调查显示,2001年在每120个尼日利亚人当中就有76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全国人口有63%是贫困人口。再加上尼农业产业中诸如仓储条件差、加工设备简陋,管理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畜禽产业的健康发展。致使生产能力极为有限的本地产畜禽产品,也无法保证能够全部顺利到达老百姓的餐桌上,实际上只能保证部分最终被实实在在地被当地消费。
根据美国医药协会制定的营养膳食要求,每人每天最少需要摄取的肉类(具体应当是动物蛋白)为34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90年和1992年提出发展中国家人均每天动物蛋白的最低摄取标准为20克,而成人每人每天75克的摄取量是最佳或标准量。与此标准相比照,尼人均动物蛋白的摄取量是世界粮农组织所规定标准的38%,是生长和发育最佳摄取量的10%。实际上,连续多年以来,尼人均GDP占有率一直在下降。与此相关,其人均动物蛋白的摄取量(消费水平)相应也是下降的。
四、畸形经济是导致畜禽产业落后的根源
尼日利亚畜禽产业不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畸形经济长期影响的结果。
一是物价不断上涨。由于经济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尼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现象愈演愈烈。就食品价格而言,也是一涨再涨。根据尼中央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多年来尼各种食品的价格不停地在上涨。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尤其是从1994年至2000年期间,尼食品价格疯涨不止,且尼边远农村地区食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城市。当地畜禽产品由于成本原因价格与进口产品相差不多,同样也在通货膨胀和市场总体物价上涨的大气候下,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二是尼日利亚是一个以进口经济为主导,出口能力较差的国家。一旦国内畜禽产品供应不足,非但不积极发展自给自足的能力,而是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尼多年以来只能依赖进口畜禽产品,来弥补尼国内食品的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尼日利亚一直是西非最大的牛肉和奶制品进口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尼有着丰富的畜禽资源和发展畜禽产业的良好条件,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尼依然成为畜禽产品严重依靠进口的国家。由于进口畜禽产品大量充斥市场,反过来对当地畜禽产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经营造成抑制作用。
三是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失业率逐年上升。再加上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腐败现象猖獗,居民实际收入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且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些不利的现实因素严重抑制了内需的增长,使居民总体消费和购买力减弱,当然肉蛋奶的消费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改善。
四是由于尼日利亚全国63%的人口还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原有的、落后的营养和膳食结构还在延续,大多数人生活贫困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大部分民众对饮食要求依然停留在低层次满足“填饱肚皮”和“吃饱”的目的而已,还没有达到讲求科学营养、合理膳食而“吃好”的水平。所以,这部分贫困人口对肉类、奶制品或其他副食品的需求并不高。
五是尼政府对该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尼畜禽产品供应体系的落后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和优化的主要原因,是尼政府长期未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该产业发展有力的支持。出台相应鼓励和扶持畜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仅能吸引外资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该产业,解决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引进和吸纳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克服产业结构性缺陷和各种客观困难,使该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规,最终达到“自给自足”的良性发展目标。
六是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从表2中人口增长统计看出,由于尼政府一直未采取任何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近几年来尼人口骤然增长,对粮农食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另外,尼国内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尼国家人口委员会的人口统计调查数字表明,与城市人口增长相比,农村人口在整个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近几年农村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的趋势依然有增无减。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人口锐减,农场和畜禽养殖企业劳动力缺乏,农业企业经营规模不断缩小。农产品生产和畜禽产品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类产品产量明显下降。
上述这些不利因素,是长期困扰和影响尼畜禽产业发展的桎酷,仅仅依靠该产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摆脱困境的。彻底改变尼经济畸形发展是关系尼畜禽产业,乃至尼国民生计的其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摆在尼政府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只有尼经济尽快走出萧条、低迷和非良性发展的困境,步入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尼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大背景、大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其本国畜禽产业的发展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前景。
(2003.12)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