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通心粉制品市场

发布日期:2004-01-12 18:01:00来源:作者:
通心粉作为乌克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食品之一,它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面包,也可以说是乌克兰的传统主食品种。在前苏联时期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一家大型通心粉制品的生产企业,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整体经济的崩溃,也严重地冲击了乌克兰的通心粉制品的生产。虽然近年来乌克兰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通心粉制品的生产却出现了生产能力在不断扩大,而通心粉产量却逐年下降的反常现象。
基本情况:
乌克兰通心粉制品市场规模每年在15-15.5万吨之间,其中90%由国内生产企业所提供,10%的产品从国外进口。据统计,2003年乌克兰通心粉制品生产企业共有900余家,进口商10家左右,批发商250-300家。目前,乌克兰通心粉制品市场总量的50%以上是由非正规生产企业的产品所占据,而正规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40%左右,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乌克兰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市场依然是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因此采用质量较差的原材料及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的非正规生产企业的产品,其生产成本、市场销售价格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使其市场份额保持较高的水平。
生产企业:
乌克兰通心粉制品市场的龙头企业主要有赫梅利尼茨基、切尔诺维策、基辅、新菲诺贝尔通心粉工厂等国有企业。中等规模的生产企业主要有Бонита公司、顿涅斯克通心粉工厂和卢茨克面包厂(从2002年开始生产通心粉制品),同时还有一系列贴牌生产此产品的企业(象切尔卡瑟通心粉工厂)。上述企业均采用瑞典Buhler 公司的设备,因此其生产的通心粉品质与欧洲同类产品相比没有太大的差距,这些企业的产量占通心粉市场总量的40%。
同时乌克兰现有二家外资生产通心粉制品的企业。其中,创立于1996年Бонита公司,生产和销售与公司同名的通心粉制品,其市场份额已达2.5%。另一家由越南投资的Техноком(哈尔科夫)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日本设备生产方便面和调味品,该企业生产的方便面几乎完全垄断乌克兰的方便面市场。其公司销售产品的商标为Мивина,月产量为600-700吨,其产量占乌克兰通心粉制品生产总产量的5%。
1) 赫梅利尼茨基通心粉厂、切尔卡瑟通心粉厂:
以上两家企业的通心粉制品年产量在3.5万吨左右,其生产的产品通过乌克兰通心粉公司的销售网进行销售。自2001年起上述企业生产的产品统一采用Тая商标进行销售,其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
赫梅利尼茨基工厂股份有限公司从1995年开始从政府获得贷款,购买设备扩大生产,从而使其年生产总能力达到2.4万吨。该企业是乌克兰唯一使用硬麦面粉生产优质通心粉的企业。切尔尼戈夫通心粉厂的年产量近1万吨。
2) 基辅通心粉有限公司:
其年产量近3万吨,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占国内通心粉制品市场总量的13%。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分包产品的份额在30%以上。
3) 新菲诺贝尔通心粉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其通心粉年产量近1.5万吨,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在10%左右。
进出口情况:
据统计,近些年来乌克兰进口的通心粉制品来自捷克、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10%左右,但据海关统计,进口的通心粉数量只是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通心粉数量的25-30%,其余部分都是通过走私途径进入乌克兰市场的走私商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品牌主要有俄罗斯的Gallina blanka, Макфа ,Шебекенские,及意大利的 barilla,Pasta Zara,Miramar、捷克的Adriana等。
乌克兰通心粉产品出口数量较小,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乌出口增值税返还过慢抑制了出口增长,使得乌克兰通心粉制品的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产品主要出往俄罗斯,白俄罗斯,爱沙尼亚和其他一些国家。
发展前景:
作为普通消费品的通心粉,其通心粉制品市场规模扩大并不完全决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未来几年乌克兰的通心粉市场的规模依然将维持在15万吨左右,但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对优质、包装考究的知名品牌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