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三季度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情况

发布日期:2003-11-04 18:45:00来源:作者:
2003年前三季度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平稳,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主要经济和财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乌官方统计,GDP增长4%,工业、农业、商品零售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通货膨胀率降至-0.3%,独立以来首次出现通缩现象,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出口能力有所增强,前三季度外贸顺差达到5.15亿美元,外汇储备有所提高,相当于乌6个月的进口,约为24亿美元。
一、前三季度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私有化进程。乌共对1029家企业进行了私有化, 496家企业的股份得以出售,6500家国有项目售出,但亏损企业的私有化进程缓慢。
二、前三季度乌工业有所增长,大力发展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进口替代产品的企业,亏损企业结构得以调整,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建筑领域改革加快,但目前乌本国消费品尚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三、前三季度农业改革进一步,农业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提倡充分发展农场经济,但在实际中农民利益还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四、前三季度乌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外汇体制自由化按照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承诺基本完成。9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团访乌,对乌改革结果表示满意,乌方宣布在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支持的情况下,于10月15日实现经常项目项下本币与外币自由兑换,取消多重汇率制度。目前,乌已对进出口结算,外汇买卖,利润及收入的汇出和汇入等取消所有限制;允许中介贸易公司购买外汇;允许向境外支付教育和医疗费用;允许自然人进行私人汇款;现金外汇市场也取消兑换数量限制,兑换时只需要出示护照即可。
五、前三季度乌对外贸易形势较好,外贸顺差5.15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是:棉花、石油天然气、汽车、农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机械设备、有色及黑色金属、化工产品、塑料制品等。
前三季度乌对外贸易政策有较大调整,取消进口合同在外经署登记制度,取消出口要求100%预付款等限制。只有对国家股份占50%以上的企业,如合同由国家预算或政府吸引的贷款进行投资或由其担保,需在外经署进行预先评估。目前,乌海关监管电子信息系统启动,将国家海关委员会、国家税收委员会、外经署、中央银行及授权银行链接,对进出口业务进行统一管理。
六、前三季度中乌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额增幅明显。据我海关统计,1-9月双边贸易额为26344万美元,同比增长236.7%,其中我对乌出口8285万美元,增长38%,我自乌进口18059万美元,增长885%,我向乌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化工产品、塑料制品、服装、鞋类、茶叶、食品等,自乌进口的主要产品有棉花、铜、石油产品、生丝等。2003年以来我对乌贸易出现较大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对乌棉花、铜等商品市场需求大幅增长,而乌限制进口的措施对我进一步扩大出口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