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外合作潜力之二——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部门

发布日期:2003-10-27 12:31:00来源:作者:
一,行业基本状况

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是吉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2001年全行业产值占到吉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2.8%。2002年上半年,吉食品工业生产比2001年同期增长11.3%,农产品加工行业生产同比增加4.1%,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约合147万美元。

吉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行业包括:制糖,糕点和糖果加工,粮食和饲料加工,啤酒和非酒精饮料酿造,奶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果蔬加工,甜酒酿造,油脂加工,烟草加工。吉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材料基本来自国内,其产品也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粮食和饲料加工业。这一行业的产值占吉工业总产值的8.5%左右。主要产品是面粉。生产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2001年全行业生产面粉44.7万吨。由于成本小,有利可图,近年来成为该部门中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最多的行业。目前,私营小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产值占该行业的近40%。一些较大型的原国有面粉厂则开工率不足。我国私人投资的一家饼干厂就是与原国有面粉厂合作经营的。

该行业的“阿克苏玉米联合加工厂”是原苏联最大的淀粉和果糖生产企业,每年可加工玉米21万吨,生产果糖、食用淀粉、工业淀粉、玉米油、蛋白磷脂和颗粒饲料等产品。该厂由原苏联中央财政投资,始建于1989年,主要设备从芬兰进口。在设备尚未完全安装完毕时苏联解体,因此,该企业一直未能正常投产。现在,该企业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国家拥有71.3%的股份。近年来吉政府一直想通过拍卖盘活这家企业,还将其列入偿还俄罗斯债务的名单,但至今还未取得进展。吉方也曾表示希望我企业参与该企业的拍卖和改造。

制糖业。吉现有4家糖厂,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上。其中两家企业可以直接加工甜菜,另外两家只能加工半成品原糖。但1997年以后全行业年产量没有超过10万吨。2001年砂糖产量仅为3.05万吨,大大低于预计的5.72万吨年产量。4家糖厂中,由于缺少收购原料的流动资金等原因,有时仅有2-3家能够正常运转。

吉的制糖企业从设计生产能力来看是能够满足本国消费需求的(吉国内人均消费见附表),每年还有部分砂糖出口,主要出口对象是哈萨克斯坦。但由于制糖业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大,消费高峰与生产高峰不能同步,以及近年来甜菜减产等因素,吉每年还需从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砂糖和部分原糖。1999年以来的统计显示:吉每年的砂糖进口量均大于其出口量(1999,2000和2001年吉分别出口砂糖10726.8吨,3026.9吨和5718.4吨;分别进口砂糖14949.4吨,10080.6吨和17385.0吨)。2001年,吉还进口原糖4713吨。

这一行业除糖厂对流动资金有较大需求外,种植甜菜的农户也急需资金、化肥和农用机械,以及先进种植技术的指导。

酿酒业。吉造酒业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政府对烈性酒和酒精生产实行专营和生产许可制度,对进口酒精和烈性酒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征收高额关税(包括消费税)。酒类商品走私现象较为严重。

吉正规酒类生产厂家共有22家,目前开工严重不足。主要产品有酒精、烈性白酒(伏特加)和甜酒、白兰地、香槟酒、葡萄酒及各种果酒。2001年全行业生产乙醇658.6万公升,烈性酒1822.5万公升,白兰地和葡萄酒合计64.3万公升,啤酒860.5万公升。吉最大的酒精生产厂家卡拉巴尔达酒精厂(国有企业)设计生产能力2200万公升酒精,完全可以满足吉国内制酒、制药和医疗卫生部门的需求。但该企业目前由于流动资金匮乏,无法足量收购生产原料,以及甜菜生产下降带来的糖浆产量减少等原因,年产还达不到1000万公升。

由于吉国产酒多为低档酒,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部分各类中、高档酒,进口量最大的是啤酒,主要来自德国和俄罗斯。1999、2000和2001年啤酒进口量分别为226.65万、419.6万和761.8万公升,对进口啤酒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反,吉国产啤酒生产近三年呈连续下降趋势。吉对我生产的酿酒糖浆也有需求,但这项合作暂时未能开展起来。今年,我新疆乌苏啤酒厂与吉原最大的国有啤酒厂合资的啤酒厂正式投产运转。其产品因价位较低在当地普通工薪阶层中有一定市场,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烟草加工业。烟叶是吉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烟草产品也是吉重要的出口商品(主要对俄罗斯出口)。吉共有6家较大的烟草发酵厂,每年可加工5万吨烟叶。近2年每年生产发酵烟3万吨左右。与德国合资的“Reemtsma-Kyrgystan”卷烟厂是吉目前最大的烟卷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年产80亿支烟卷,其设计产量除可满足吉国内需求外,还可出口。该企业2000年投产,但至今尚未达到设计能力,年产烟卷仅30亿支左右,主要原因是销售不畅。除了“Reemtsma-Kyrgystan”以外,吉还有几家外国投资的烟草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是吉烟叶国内的主要买家。目前,吉国产无过滤嘴的香烟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进口香烟以带过滤嘴的中、高档品种为主。

与制糖业同样,吉的烟草行业也一直被资金不足、原材料不足和开工不足的问题所困扰。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收购价格过低,农民缺乏种植积极性,造成甜菜、烟叶等经济作物产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一方面是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产品的积压(如烟叶、棉花)。

肉制品生产。畜牧业和肉制品加工行业曾经是吉尔吉斯的支柱产业。吉不但有能力自给自足,还向俄罗斯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输出肉类产品。苏联解体后,吉畜牧业生产大幅滑坡,牲畜存栏头数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到肉食品加工行业的材料来源。近年来虽然畜牧业生产总体有所回升,但牲畜数量仍远远没有达到1991年的水平,加工行业的生产能力仍存在“吃不饱”的状况。1991年吉全国屠宰行业产肉总计22.97万吨,2001年仅为19.61万吨。

目前,吉全国共有15家较正规的肉类屠宰和加工企业。每个生产班次屠宰能力总计为500吨以上,生产肉肠类制品的能力为每班次50吨。如果每天三班满负荷运转,屠宰和肉肠的日生产能力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500吨和150吨。有肉罐头制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有两家,生产能力分别为每班次90和30个包装(三班生产时可分别达到270和90个包装)。但原有国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等各种原因大都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目前,大部分肉制品是50多家小型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的,这些小企业多为私人或合资企业。从总体上看,吉肉类加工行业现有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其国内消费需求(吉国内人均消费见附表),但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的技术、设备普遍老化,产品的品种、档次和质量都有待扩大和提高。目前,为满足市场的多层次需求,吉每年需从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部分肉和肉制品。2000年和2001年的年进口量均超过2000吨。

奶制品加工业。近年来,由于奶牛饲养和奶制品生产行业的改革进行得比较成功,吉的原奶产量和牛奶加工制品的产量均有显著增长。2001年吉共产原奶114.2万吨,恢复到并超过1991年的产量(增加0.9%)。奶制品加工企业生产消毒鲜奶及其他奶制品16875.4吨。预计今年全年产量将超过2001年。

吉奶制品加工行业现有生产能力除满足国内需求(吉国内人均消费见附表)外,还可向哈萨克斯坦等出口。2001年吉出口各类奶制品合计6343.7吨,其中对哈出口5935.5吨,出口收入314.14万美元。目前该行业最大的企业是俄罗斯奶制品和果汁饮料生产巨头“Wimm-Bill-Dann”公司投资的吉俄合资企业“比什凯克奶制品公司”。今年1-9月,该企业产值占到吉同行业总产值的45%。其产品品种多,质量好,价格适中,其营销经理曾与我经商处接触,有意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2001年吉从俄罗斯进口奶制品648吨。主要是品种调剂。

果蔬加工业。吉盛产水果蔬菜,果蔬加工和出口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前苏联时期曾向其他加盟共和国大量供应番茄酱罐头及其他水果蔬菜罐头。但现有的加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销售不畅等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水果蔬菜得不到及时的收购和加工,白白浪费。现有的产品也由于包装、加工工艺不符合国际标准等原因而缺少国际竞争力。目前,制约多数企业正常发展的突出困难是缺少包装材料(包括最简单的玻璃罐头瓶和国际流行的包装材料)和如何开拓出口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和丰富的果蔬资源。

综上所述,制约吉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

- 虽然具备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加工能力,但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销售不畅,企业开工严重不足;

- 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制约了企业无力充分收购当地农产品,导致农产品积压,农产品附加值上不去,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

- 产品缺少出口渠道,出口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开拓;

-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对吉出口农产品及过境运输设置贸易壁垒,影响了吉农产品的出口和生产;

- 贷款利率高;政府对该部门的缺少有效的扶持政策;

- 该部门各行业普遍存在包装材料短缺问题,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包装材料。

二,吉政府对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政策

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是吉尔吉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部门之一,也是吉鼓励外国投资的重点行业。2002年8月,吉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对该行业管理工作的文件。该文件的中心思想是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本国农业生产者利益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保护、支持力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引导外资重点向农产品的采购和加工领域投资。这里包括:

n 调整农产品收购政策和收购价格;

n 加大金融机构对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融资规模。

n 积极开展关于以吉积压农产品(如棉花、烟草等)抵偿部分外债的对外谈判;

n 政府出面解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对吉农产品出口过境运输设置壁垒的问题;

n 抓紧与世行谈判,争取对已经发生的农业贷款予以减息和延迟偿还的安排;同时争取世行提供贷款解决加工企业订购农产品的资金问题;

n 加大对烟草行业的扶持力度;

n 加强职能部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工作,积极扩大食品和农产品的出口。

三,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部门的国际投资与合作

目前,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是吉尔吉斯经济的主

要资助者。近年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对吉国际援助的重点之一。目前,世行一个总金额为1500万美元的新项目正在启动,贷款的主要用途就是发展吉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亚行在吉的重点农业区楚河州也正实施一个旨在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援助项目,项目总金额1000万美元。

截止2002年7月1日,在吉尔吉斯从事工业生产的外资企业中有33.9%(151家)从事农产品加工。2002年上半年投入吉加工工业的外资占同期外资总额的50.4%(2314万美元),其中大半是投向农产品加工业的。近年来,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投资商纷纷开始关注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潜力。除了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的奶制品厂、卷烟厂等外国投资企业外,还有一些合作项目也开始启动。例如,最近一届吉与马来西亚经济技术合作混委会上,双方就吉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包装和出口达成合作意向。今年7月,美国与吉南部重要农业基地奥什州签署共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备忘录。根据该份文件,美将在未来2年内向奥什州提供一系列无偿的经济、技术援助。吉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不久前在奥什开设了领馆,同时在奥什开办了贸易中心,主要目的是向俄出口吉的农产品。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还投资在盛产水果的伊塞克湖地区开始建立合资的果汁生产企业。截止目前,上述项目虽然尚未取得经济效益,但已经为投资商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投资合作奠定了基础。其经验值得我有意开拓吉市场的企业研究和借鉴。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