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药品市场情况
一、乌兹别克医药行业情况
乌兹别克医药行业发展较晚,原苏联时期只有两家从事医药生产的企业,自产药品极为有限,仅有60多种,包括简单的免疫类药品,疫苗,血清等。独立后,乌医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4年乌成立的“医药工业国家股份康采恩”,是乌最大的医药集团,目前有70多家企业和机构,18个为合资企业,药品品种从111种增加到410种,同时可生产医用器皿,一次性针头,绷带等。此外,乌还有30家私营企业从事药品生产和销售。
(一) 乌兹别克医药企业发展情况
1998年至2002年,乌医药行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企业数量从60家扩大到73家,生产规模从15.8亿苏姆(约160万美元)提高到165亿苏姆(1700万美元),药品种类从172种发展到340种,新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2002年研发新药340种,出口情况有所改善,从1998年的52.5万美元到2002年的210万美元。
表格1:乌兹别克“医药工业国家股份康采恩”所属企业发展情况
指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企业数量(家) 60 63 67 70 73
生产规模(亿苏姆) 15.8 24.5 64.4 128 165
药品品种(种) 172 200 220 301 340
新药研发(种) 34 36 41 59 53
出口规模(万美元) 52.5 56.8 131 184 210
(二)乌兹别克各类药品生产情况
由于乌原料药生产基地发展缓慢,乌企业基本依靠进口原料药进行生产。利用本国原料药进行生产成品药的规模仅占全国药品生产的10%。目前,乌生产的药品主要有:医治肺结核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止痛类药物,医治尿道疾病的药物,部分品种的抗生素及包扎用品等。乌还无法生产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戒毒类药物,麻醉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表格2 乌兹别克1999-2002年各类药品生产情况(万盒)
品名 1999 2000 2001 2002 2002年比1999年增长幅度%
心血管药物 137.4 161.4 261.9 282 105
止痛消炎退烧药 384.7 448.9 615.6 652 69.5
肠胃药 193.6 207.3 254.8 311.3 60.8
支气管炎肺炎类药物 236.4 268.3 394.3 455 92.4
抗生素 160.8 175.1 277.3 325.9 102.7
维生素类药物 267.5 291.4 448.1 520 94.4
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 19.8 22.8 35 44.4 123.1
(三)乌兹别克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乌医药行业在独立后发展较快,但乌产药品的市场份额所占很小,据非官方统计,市场占有率仅有15%。2003年上半年,乌有6家医药企业停产,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亦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
1、 乌缺乏足够的资金研发有竞争力的新药,加上管理水平、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市场调研不够,所产药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乌对进口药品和原料药免缴20%的增值税,而乌国内生产企业却需要缴纳增值税,加上企业和中间流通环节的费用,产品价格还要涨40%左右,因此,国内生产的药品价格往往高于进口药品价格,在价格上相比没有竞争力。
3、 由于不平等税收政策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对来乌投资发展医药产业并不很感兴趣,相反对建立零售网络投入较大。
表格3 1998年-2002年外商对乌医药行业直接投资情况
指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外国贷款及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3.71 1870 840 1230 1190
二、以进口药为主导的乌药品零售市场
(一) 乌药品进口情况
乌进口药品几乎垄断整个市场,进口数量是国内生产药品的2-3倍,其中散装药品占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乌市场上有60多个国家200家公司的药品出售,在乌注册的3500种药中,仅有十分之一是乌生产的。2002年乌进口药品1.04亿美元,其中散装药品3708万美元,带包装药品6643万美元。
表格4 1998-2002年乌兹别克药品进口情况(万美元)
进口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散装药品 380.8 89.1 128.9 203.5 3708
带包装药品 1673.5 4738.5 3998.8 5492.6 6643
(二) 乌药品零售市场情况
随着乌对药品需求的增长,零售药店遍布各地,全国超过3300多家,其中塔什干有1000多家药店。在乌药品零售市场上,从药品原产地来看,非独联体国家药品占40%,俄罗斯占15%,其他独联体国家占30%,乌占15%。英国、德国、匈牙利、美国及斯罗文尼亚等国生产的药品在乌市场所占比重较大。
表格5 五家世界著名医药企业在乌市场所占份额
企业名称 所占市场比重
Glaxo SmithKline(英国) 9
Berline Chemie(德国) 6
Gedeon Richter(匈牙利) 7
ICN Pharmaceuticals(美国) 8
KRKA(斯罗文尼亚) 7
其他企业 63
乌产药品占零售市场份额的15%,各主要企业在零售市场药品出售比重如下表所示:
表格6 2002年乌兹别克主要药厂在零售市场药品出售比重
企业名称 比重%
KORFARMSANOAT 13
MEDIZ 12
UZHIMFARM 10
TEHNOFARM 7
LECHIVAFARMSANOAT 6
TASH-TAMED FARM 5
SURHAN-ANGDIJAN FARM 5
SARBONTEKS 3
其他 39
表格7 1998-2002年乌药品零售贸易情况
时间 药店数量 药品零售额(亿苏姆)
1998 3199 41.6(420万美元)
1999 3106 113(1160万美元)
2000 2983 139.2(1435万美元)
2001 3931 305.3(3147万美元)
2002 3397 316.9(3267万美元)
(三)在乌零售市场销量较好的药物
十种销量最好的内科药物是:心脏病药物,止痛药,维生素,含碘药物,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咳嗽和感冒药,医治腹泻类药物,提高免疫力药物,泻药。
乌兹别克医药行业发展较晚,原苏联时期只有两家从事医药生产的企业,自产药品极为有限,仅有60多种,包括简单的免疫类药品,疫苗,血清等。独立后,乌医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4年乌成立的“医药工业国家股份康采恩”,是乌最大的医药集团,目前有70多家企业和机构,18个为合资企业,药品品种从111种增加到410种,同时可生产医用器皿,一次性针头,绷带等。此外,乌还有30家私营企业从事药品生产和销售。
(一) 乌兹别克医药企业发展情况
1998年至2002年,乌医药行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企业数量从60家扩大到73家,生产规模从15.8亿苏姆(约160万美元)提高到165亿苏姆(1700万美元),药品种类从172种发展到340种,新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2002年研发新药340种,出口情况有所改善,从1998年的52.5万美元到2002年的210万美元。
表格1:乌兹别克“医药工业国家股份康采恩”所属企业发展情况
指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企业数量(家) 60 63 67 70 73
生产规模(亿苏姆) 15.8 24.5 64.4 128 165
药品品种(种) 172 200 220 301 340
新药研发(种) 34 36 41 59 53
出口规模(万美元) 52.5 56.8 131 184 210
(二)乌兹别克各类药品生产情况
由于乌原料药生产基地发展缓慢,乌企业基本依靠进口原料药进行生产。利用本国原料药进行生产成品药的规模仅占全国药品生产的10%。目前,乌生产的药品主要有:医治肺结核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止痛类药物,医治尿道疾病的药物,部分品种的抗生素及包扎用品等。乌还无法生产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戒毒类药物,麻醉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表格2 乌兹别克1999-2002年各类药品生产情况(万盒)
品名 1999 2000 2001 2002 2002年比1999年增长幅度%
心血管药物 137.4 161.4 261.9 282 105
止痛消炎退烧药 384.7 448.9 615.6 652 69.5
肠胃药 193.6 207.3 254.8 311.3 60.8
支气管炎肺炎类药物 236.4 268.3 394.3 455 92.4
抗生素 160.8 175.1 277.3 325.9 102.7
维生素类药物 267.5 291.4 448.1 520 94.4
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 19.8 22.8 35 44.4 123.1
(三)乌兹别克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乌医药行业在独立后发展较快,但乌产药品的市场份额所占很小,据非官方统计,市场占有率仅有15%。2003年上半年,乌有6家医药企业停产,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亦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
1、 乌缺乏足够的资金研发有竞争力的新药,加上管理水平、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市场调研不够,所产药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乌对进口药品和原料药免缴20%的增值税,而乌国内生产企业却需要缴纳增值税,加上企业和中间流通环节的费用,产品价格还要涨40%左右,因此,国内生产的药品价格往往高于进口药品价格,在价格上相比没有竞争力。
3、 由于不平等税收政策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对来乌投资发展医药产业并不很感兴趣,相反对建立零售网络投入较大。
表格3 1998年-2002年外商对乌医药行业直接投资情况
指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外国贷款及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3.71 1870 840 1230 1190
二、以进口药为主导的乌药品零售市场
(一) 乌药品进口情况
乌进口药品几乎垄断整个市场,进口数量是国内生产药品的2-3倍,其中散装药品占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乌市场上有60多个国家200家公司的药品出售,在乌注册的3500种药中,仅有十分之一是乌生产的。2002年乌进口药品1.04亿美元,其中散装药品3708万美元,带包装药品6643万美元。
表格4 1998-2002年乌兹别克药品进口情况(万美元)
进口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散装药品 380.8 89.1 128.9 203.5 3708
带包装药品 1673.5 4738.5 3998.8 5492.6 6643
(二) 乌药品零售市场情况
随着乌对药品需求的增长,零售药店遍布各地,全国超过3300多家,其中塔什干有1000多家药店。在乌药品零售市场上,从药品原产地来看,非独联体国家药品占40%,俄罗斯占15%,其他独联体国家占30%,乌占15%。英国、德国、匈牙利、美国及斯罗文尼亚等国生产的药品在乌市场所占比重较大。
表格5 五家世界著名医药企业在乌市场所占份额
企业名称 所占市场比重
Glaxo SmithKline(英国) 9
Berline Chemie(德国) 6
Gedeon Richter(匈牙利) 7
ICN Pharmaceuticals(美国) 8
KRKA(斯罗文尼亚) 7
其他企业 63
乌产药品占零售市场份额的15%,各主要企业在零售市场药品出售比重如下表所示:
表格6 2002年乌兹别克主要药厂在零售市场药品出售比重
企业名称 比重%
KORFARMSANOAT 13
MEDIZ 12
UZHIMFARM 10
TEHNOFARM 7
LECHIVAFARMSANOAT 6
TASH-TAMED FARM 5
SURHAN-ANGDIJAN FARM 5
SARBONTEKS 3
其他 39
表格7 1998-2002年乌药品零售贸易情况
时间 药店数量 药品零售额(亿苏姆)
1998 3199 41.6(420万美元)
1999 3106 113(1160万美元)
2000 2983 139.2(1435万美元)
2001 3931 305.3(3147万美元)
2002 3397 316.9(3267万美元)
(三)在乌零售市场销量较好的药物
十种销量最好的内科药物是:心脏病药物,止痛药,维生素,含碘药物,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咳嗽和感冒药,医治腹泻类药物,提高免疫力药物,泻药。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