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表继续援助海地的原则声明
7月15日美国参议院举行听证会,就政府向海地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辩论。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约翰?泰勒在听证会上发表声明,阐述了政府继续支持海地发展经济的原则立场,并为今后提供援助设置了先决条件。
声明首先对援助海地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和实施援助的效果做出基本判断和评估。认为,海地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人均国民产值只相当于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还不到本地区排名倒数第二的尼加拉瓜人均国民产值的40%。教育、卫生、人身安全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过去40年,海地的生活条件不断恶化,人均收入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接近79‰,人口文盲率高达50%,有54%的人得不到饮用水。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在对全球175个国家的人文指数统计中,海地名列第150位。声明认为,管理不善、政局不稳定和法制脆弱是导致海地贫困加剧的根本原因。多年来,海地政治危机接连不断,财税、货币政策屡屡出错,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因此助长了经济混乱,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加上基础设施差,供电能力不足,官员贪污腐败,海关效率低下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阻碍了外资进入,也极大地损害了国际援助的有效性。声明援引世行的评估报告认为,整个九十年代对海地的经援项目是失败的,对改善人文环境所起的作用是负面的。例如世行投入修缮和维护道路的5,000万美元项目资金被全部损失殆尽或者挪作他用,中饱私囊,项目规定的全国道路维护基金至今也没能真正建立起来。
声明发誓美国绝不会重蹈覆辙,政府将全面调整经援政策,确保海地人民能够真正享有经济成长带来的好处。为此,美国今后对海地援助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继续寻求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减少贫困的措施办法,但只有行政公正、投资于民、经济开放的政府才能得到美国的援助,这也是布什总统为迎接世纪挑战特别基金所确定的对外援助目标。
第二,海地政府必须创建良好、稳定的政治形势,改善行政管理,减少腐败,加强法制,重建警察和司法体系,明确刑事、民事责任的统一原则。这是获得经援和吸引外资的关键。1999年海地得到的国外直接投资达到3,000万美元,而2002年已经锐减到500万。美国政府承诺,帮助海地建立促进外资投入的有效机制,使其在改善大众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作用。
第三,深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做到为民所需,特别是提供教育、医疗以及其他基础服务。为此,海地必须提高政府开支的透明度,确保公共资金用于以上目的。国际金融机构可以资助海地政府对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监督和审计,堵塞漏洞,保证国资用于公益。
第四,美国积极鼓励海地政府努力采取措施,落实2000年签订的人口走私协定,因为该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多边银行的援助挂钩。海地目前受到以上金融机构的制裁,原因在于政府无能打击走私。如果10月1日之前仍不能取得进展,美国政府派驻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官员将不得不投反对票,阻止这些机构向海地贷款或者提供资助。
关于海地政府当前的表现,声明认为已看到积极的一面。例如:(1)本年度预算草案已获修改,财政赤字削减了一半,因而可以限制央行向政府贷款。(2)今年4—9月央行货币发行量同比下降10%,有助于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控计划(SMP)发起实施为期一年的财政监督方案,以实现稳定经济、提高责任、优化管理的纲领目标。(3)海地政府已承诺追加授权财政部,扩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预算严格在议会已批准的框架内执行,以减少腐败,杜绝预算外支出。(4)海地政府已同意从明年开始将对五家最大的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大检查,促进国有资产良性运转。(5)海地政府已偿还了美洲开发银行3,200万美元的拖欠款。对于这些进展,声明认为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正在给予有效回应。首先,美洲开发银行不久前已决定立即解除5,000万美元的“速拨款”和1.4亿美元专项贷款的冻结限令。其次,随着海地经济政策的逐渐改善,世行下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可以明显提高贷款额度,大大超过目前为期3年的600万美元的水平。使用开发协会的贷款偿还世行的拖欠款是最方便、成本最低的偿付方式。再次,美国将与世行以及美洲开发银行一起努力,争取国际金融机构今后能以补贴的方式向海地提供经济援助。
关于人道援助,声明指出:美国是海地最大的出资国。从1995年到现在累计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支持超过9亿美元,占受援总金额的28%。美国提供人道援助的侧重点包括自然灾害(干旱、洪水)、母婴保健、儿童免疫、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疟疾等。美国已帮助海地建起覆盖270万人口的防治网。
声明最后指出,美国将坚定地和海地政府一道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促进国际社会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争取海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取得更大的成绩。
声明首先对援助海地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和实施援助的效果做出基本判断和评估。认为,海地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人均国民产值只相当于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还不到本地区排名倒数第二的尼加拉瓜人均国民产值的40%。教育、卫生、人身安全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过去40年,海地的生活条件不断恶化,人均收入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接近79‰,人口文盲率高达50%,有54%的人得不到饮用水。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在对全球175个国家的人文指数统计中,海地名列第150位。声明认为,管理不善、政局不稳定和法制脆弱是导致海地贫困加剧的根本原因。多年来,海地政治危机接连不断,财税、货币政策屡屡出错,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因此助长了经济混乱,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加上基础设施差,供电能力不足,官员贪污腐败,海关效率低下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阻碍了外资进入,也极大地损害了国际援助的有效性。声明援引世行的评估报告认为,整个九十年代对海地的经援项目是失败的,对改善人文环境所起的作用是负面的。例如世行投入修缮和维护道路的5,000万美元项目资金被全部损失殆尽或者挪作他用,中饱私囊,项目规定的全国道路维护基金至今也没能真正建立起来。
声明发誓美国绝不会重蹈覆辙,政府将全面调整经援政策,确保海地人民能够真正享有经济成长带来的好处。为此,美国今后对海地援助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继续寻求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减少贫困的措施办法,但只有行政公正、投资于民、经济开放的政府才能得到美国的援助,这也是布什总统为迎接世纪挑战特别基金所确定的对外援助目标。
第二,海地政府必须创建良好、稳定的政治形势,改善行政管理,减少腐败,加强法制,重建警察和司法体系,明确刑事、民事责任的统一原则。这是获得经援和吸引外资的关键。1999年海地得到的国外直接投资达到3,000万美元,而2002年已经锐减到500万。美国政府承诺,帮助海地建立促进外资投入的有效机制,使其在改善大众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作用。
第三,深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做到为民所需,特别是提供教育、医疗以及其他基础服务。为此,海地必须提高政府开支的透明度,确保公共资金用于以上目的。国际金融机构可以资助海地政府对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监督和审计,堵塞漏洞,保证国资用于公益。
第四,美国积极鼓励海地政府努力采取措施,落实2000年签订的人口走私协定,因为该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多边银行的援助挂钩。海地目前受到以上金融机构的制裁,原因在于政府无能打击走私。如果10月1日之前仍不能取得进展,美国政府派驻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官员将不得不投反对票,阻止这些机构向海地贷款或者提供资助。
关于海地政府当前的表现,声明认为已看到积极的一面。例如:(1)本年度预算草案已获修改,财政赤字削减了一半,因而可以限制央行向政府贷款。(2)今年4—9月央行货币发行量同比下降10%,有助于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控计划(SMP)发起实施为期一年的财政监督方案,以实现稳定经济、提高责任、优化管理的纲领目标。(3)海地政府已承诺追加授权财政部,扩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预算严格在议会已批准的框架内执行,以减少腐败,杜绝预算外支出。(4)海地政府已同意从明年开始将对五家最大的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大检查,促进国有资产良性运转。(5)海地政府已偿还了美洲开发银行3,200万美元的拖欠款。对于这些进展,声明认为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正在给予有效回应。首先,美洲开发银行不久前已决定立即解除5,000万美元的“速拨款”和1.4亿美元专项贷款的冻结限令。其次,随着海地经济政策的逐渐改善,世行下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可以明显提高贷款额度,大大超过目前为期3年的600万美元的水平。使用开发协会的贷款偿还世行的拖欠款是最方便、成本最低的偿付方式。再次,美国将与世行以及美洲开发银行一起努力,争取国际金融机构今后能以补贴的方式向海地提供经济援助。
关于人道援助,声明指出:美国是海地最大的出资国。从1995年到现在累计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支持超过9亿美元,占受援总金额的28%。美国提供人道援助的侧重点包括自然灾害(干旱、洪水)、母婴保健、儿童免疫、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疟疾等。美国已帮助海地建起覆盖270万人口的防治网。
声明最后指出,美国将坚定地和海地政府一道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促进国际社会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争取海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取得更大的成绩。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