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哥纺织品市场的调研
多哥面积只有5.6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近10年来,一直受西方经济制裁。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居民购买力低下。因此,多哥包括纺织品在内的日常消费品市场容量十分有限,从1995-2002年,8年间,年均进口规模为3,7亿美元,而纺织品年平均进口为0,21 亿美元,仅占年均进口总额的5,58% 。
一、多哥纺织品市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腊染印花棉布(WAX)独领市场风骚
这种被成为非洲蜡染棉布,是包括多哥人在内的广大非洲人传统衣服用料。其品质各异、品种繁多,可满足各层消费者的需求。低档可作围裙,中挡可作休闲装,高档可作国服。穿着起来风度翩翩。非洲人对它的偏爱和推崇是其他任何布料理不能取代的2001年多哥 进口腊染棉布626,13万美元,占整个纺织品进口的55,8%;而2002年为638,28万美元,占整个纺织品进口的52,3%。虽下降了3,5个百分点,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见附表一)
(二)2002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居第一位
从进口国别看,中国、科特迪瓦、印度的纺织品占总额的近6成。中国以提花布、涤纶布、仿蜡布、花布为主打产品,占总额的24,27%,位居进口国别的第一位。科国以非洲蜡染花布为主,占总额的20,82%,位居第二。而印度以棉色布85%加100G/M2和蜡染印花棉布(Wax)为主,占总额的15,13%,位居第三。其他国别和地区按进口额依次为荷兰、香港、加纳、印尼、巴基斯坦、台湾、意大利等。(见附表二)
(三)荷兰的V A C-TOGO公司是最大的进口(批发)商
多哥纺织品主要进口(批发)商,列在第二是荷兰的瓦斯(VAC-TOGO)的多哥公司,该公司的进口额占2002年进口总额的近30%,列注册公司中的第一位。该公司在贝宁、科特迪瓦、加纳等国设有纺织厂,专门生产非洲蜡染布,在非洲地区已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销售网络,它的产品可以代表多哥纺织品市场的趋向和潮流。其他的进口商,如多哥DA 纺织品公司、多哥FONTANA 股份公司等,其进口仅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三和四。(见附表三)
(四)流动进口商成为市场的主体
列纺织品进口第一位的是无证(没注册的)进口商,2002年其纺织品进口额占了总额 的41,%。他们也被称为“商业游击队”,他们没有公司,但只要缴纳相关税金就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口各类商品。他们大都没有固定的经营范围,今天进纺织品,明天可能进二手汽车。他们既是进口商、批发商又是零售商。他们了解市场的供需求,商品的价格,物流的态势,同海关、税务、商检等相关职能部门有着密切联系,而大都是采取个人或家族式经营模式。交易方式简单灵活。结算方式或以现金或以银行支付。和他们进行交易一定要谨慎。应该说,是多哥的天然良港及其自由贸易政策造就和养育了这个特殊群体。这是一支不可忽视、且能量很大的从商群体,是多哥商贸领域的一大特色。
在60和70年代,多哥政府曾投资引进了德国和西班亚的设备,在达查(DADJA)和科拉(KEHA)两地建立了纺织厂。可开工不久,就因为经营不善、成本太高和市场太小而关闭。长期以来多哥没有自己的纺织工业。
二、我在多哥纺织品市场的表现喜忧参半?
据多哥海关统计,2001年多哥从我进口纺织品为219,54美元,占总额的19,60%。位居第二位。而2002年则为 295,96万美元,占总额的24,27%,跃居多哥纺织品进口总额的第一位。不言而喻我对多纺织品的出口取得今天的业绩是令人鼓舞的,是外经贸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目前我纺织品的种类和品质的多样化,应该说,在多哥纺织品市场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价位上尚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深思的是;90年代中期,在西非纺织品市场上,曾有过出口过热的沉痛教训。当时有十几家国内公司纷纷在多哥设立办事处,在没有订单和销售合同的的情况下,把大量布匹的货柜绵绵不断发往西非各港,由于市场有限,购买力低下,造成了港口货柜严重积压的被动局面。当时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在我公司之间上演了争相低价卖单,低价倾销的恶性竞争一幕。同样,长期以来我名牌纺织品,如“银河”牌T/C布、“鹿”牌和“花”牌仿蜡花布、“狮”牌大提花布等在西非市场的销量首屈一指。可好景不长,国内外的不法商人却仿照我品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把大量的假冒伪劣发往包括多哥在内的西非市场。这不仅使我国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干扰了我开拓非洲纺织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目前这重状况并未改善,由于流动客商参与市场无序竟争,致使许多国有公司的办事处纷纷迁入贝宁、加纳等周边国家。目前只剩下唯一的一家-宁波纺控公司,也同样面临关门的局面。
三、关于规范出口秩序的建议:
为保持对多哥纺织品市场出口的领先地位,进而继续开拓多哥纺织品市场的发展空间,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国内有关部门严把出口关
在研究非洲纺织品市场的容量和走势的基础上,建立我对外出口的准出制,外贸主管部门会同海关、商检、等职能部门对已有定单和销售合同的企业,在其产品出口前进行认真审核和检验,特别是对出口地、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商品价位等重要参数,发现问题,一定要在国内妥善处理,这样进入国际市场的纺织品,才能从质量上、价位上都体现我国家水准。数量也会同出口国家的需求相符。其宗旨是为我产品参与国际公平竞争营造良好氛围。为国内企业把好门,服好务。整顿市场秩序首先要从国内作起。
(二)创名牌、降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建议我出口纺织品生产企业(国营、民营、个体)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推动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设备及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产品的优势,精心设计并打造好名牌产品。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能降耗、千方百计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向管理和经营要效益。而对那些重复上马的企业要下决心进行相应的整顿。下来的企业要进行相应的关、停、并、转,而决不能再搞重复建厂,盲目生产。创名牌、降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三)开发驻在国商贸人员的地缘优势为我所用
在开发和培育驻在国各类商品市场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驻在国的大中型公司和大商人为我所用。他们长期经营驻在国的商品,对当地的人文地理、商贸习惯、市场特点、物流走向等有深厚的地缘优势,经考察,资信卓著对我友好的大公司的经营者或高中级职员,可培养成我们的商务代理。这样我们即可节省国外大量投资,避开不可遇见的驻在国的政治经济风险,同时,我商品可以直接进入驻在国销售主渠道。
(四)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对出口企业的奖惩制度
建议外贸主管部门会同海关、税收、银行、工商、商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出口效益好,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要出台扶持和鼓励的相应政策;对出口有负面影响的企业要有严格的限制和处罚的措施,以保证我对外出口能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五)警惕商场陷阱,从容运作
多哥商人和在多哥从商的外国公司,大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贸活动。可也有少量不法商人却无视道德商规,从事诈骗活动,经常得手后便销声匿迹,许多外国公司(如意大利、西班亚、印度、泰国等)都难以幸免。这些人往往通过互联网寻找猎物,特别是以急于成交或推销库存的中国公司为首选目标,采取伪造银行的信用证、汇票,用传真方式通知卖方以骗取信任;或传假信息如:,政府有某某采购合同,要求卖方先交预付款等伎俩。鉴此,我公司务必警惕商场的各种陷阱,以免受骗上当。
附表一:多哥纺织品主要进口国
![](/articleimage/200310/1066085738244.jpg)
![](/articleimage/200310/1066085772079.JPG)
附表二2002年多哥纺织品主要进口(批发)商情况表
![](/articleimage/200310/1066085851535.JPG)
![](/articleimage/200310/1066085907354.JPG)
*本报告的所有数据是由多哥统计局提供
驻多哥使馆经商处
一、多哥纺织品市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腊染印花棉布(WAX)独领市场风骚
这种被成为非洲蜡染棉布,是包括多哥人在内的广大非洲人传统衣服用料。其品质各异、品种繁多,可满足各层消费者的需求。低档可作围裙,中挡可作休闲装,高档可作国服。穿着起来风度翩翩。非洲人对它的偏爱和推崇是其他任何布料理不能取代的2001年多哥 进口腊染棉布626,13万美元,占整个纺织品进口的55,8%;而2002年为638,28万美元,占整个纺织品进口的52,3%。虽下降了3,5个百分点,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见附表一)
(二)2002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居第一位
从进口国别看,中国、科特迪瓦、印度的纺织品占总额的近6成。中国以提花布、涤纶布、仿蜡布、花布为主打产品,占总额的24,27%,位居进口国别的第一位。科国以非洲蜡染花布为主,占总额的20,82%,位居第二。而印度以棉色布85%加100G/M2和蜡染印花棉布(Wax)为主,占总额的15,13%,位居第三。其他国别和地区按进口额依次为荷兰、香港、加纳、印尼、巴基斯坦、台湾、意大利等。(见附表二)
(三)荷兰的V A C-TOGO公司是最大的进口(批发)商
多哥纺织品主要进口(批发)商,列在第二是荷兰的瓦斯(VAC-TOGO)的多哥公司,该公司的进口额占2002年进口总额的近30%,列注册公司中的第一位。该公司在贝宁、科特迪瓦、加纳等国设有纺织厂,专门生产非洲蜡染布,在非洲地区已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销售网络,它的产品可以代表多哥纺织品市场的趋向和潮流。其他的进口商,如多哥DA 纺织品公司、多哥FONTANA 股份公司等,其进口仅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三和四。(见附表三)
(四)流动进口商成为市场的主体
列纺织品进口第一位的是无证(没注册的)进口商,2002年其纺织品进口额占了总额 的41,%。他们也被称为“商业游击队”,他们没有公司,但只要缴纳相关税金就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口各类商品。他们大都没有固定的经营范围,今天进纺织品,明天可能进二手汽车。他们既是进口商、批发商又是零售商。他们了解市场的供需求,商品的价格,物流的态势,同海关、税务、商检等相关职能部门有着密切联系,而大都是采取个人或家族式经营模式。交易方式简单灵活。结算方式或以现金或以银行支付。和他们进行交易一定要谨慎。应该说,是多哥的天然良港及其自由贸易政策造就和养育了这个特殊群体。这是一支不可忽视、且能量很大的从商群体,是多哥商贸领域的一大特色。
在60和70年代,多哥政府曾投资引进了德国和西班亚的设备,在达查(DADJA)和科拉(KEHA)两地建立了纺织厂。可开工不久,就因为经营不善、成本太高和市场太小而关闭。长期以来多哥没有自己的纺织工业。
二、我在多哥纺织品市场的表现喜忧参半?
据多哥海关统计,2001年多哥从我进口纺织品为219,54美元,占总额的19,60%。位居第二位。而2002年则为 295,96万美元,占总额的24,27%,跃居多哥纺织品进口总额的第一位。不言而喻我对多纺织品的出口取得今天的业绩是令人鼓舞的,是外经贸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目前我纺织品的种类和品质的多样化,应该说,在多哥纺织品市场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价位上尚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深思的是;90年代中期,在西非纺织品市场上,曾有过出口过热的沉痛教训。当时有十几家国内公司纷纷在多哥设立办事处,在没有订单和销售合同的的情况下,把大量布匹的货柜绵绵不断发往西非各港,由于市场有限,购买力低下,造成了港口货柜严重积压的被动局面。当时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在我公司之间上演了争相低价卖单,低价倾销的恶性竞争一幕。同样,长期以来我名牌纺织品,如“银河”牌T/C布、“鹿”牌和“花”牌仿蜡花布、“狮”牌大提花布等在西非市场的销量首屈一指。可好景不长,国内外的不法商人却仿照我品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把大量的假冒伪劣发往包括多哥在内的西非市场。这不仅使我国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干扰了我开拓非洲纺织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目前这重状况并未改善,由于流动客商参与市场无序竟争,致使许多国有公司的办事处纷纷迁入贝宁、加纳等周边国家。目前只剩下唯一的一家-宁波纺控公司,也同样面临关门的局面。
三、关于规范出口秩序的建议:
为保持对多哥纺织品市场出口的领先地位,进而继续开拓多哥纺织品市场的发展空间,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国内有关部门严把出口关
在研究非洲纺织品市场的容量和走势的基础上,建立我对外出口的准出制,外贸主管部门会同海关、商检、等职能部门对已有定单和销售合同的企业,在其产品出口前进行认真审核和检验,特别是对出口地、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商品价位等重要参数,发现问题,一定要在国内妥善处理,这样进入国际市场的纺织品,才能从质量上、价位上都体现我国家水准。数量也会同出口国家的需求相符。其宗旨是为我产品参与国际公平竞争营造良好氛围。为国内企业把好门,服好务。整顿市场秩序首先要从国内作起。
(二)创名牌、降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建议我出口纺织品生产企业(国营、民营、个体)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推动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设备及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产品的优势,精心设计并打造好名牌产品。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能降耗、千方百计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向管理和经营要效益。而对那些重复上马的企业要下决心进行相应的整顿。下来的企业要进行相应的关、停、并、转,而决不能再搞重复建厂,盲目生产。创名牌、降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三)开发驻在国商贸人员的地缘优势为我所用
在开发和培育驻在国各类商品市场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驻在国的大中型公司和大商人为我所用。他们长期经营驻在国的商品,对当地的人文地理、商贸习惯、市场特点、物流走向等有深厚的地缘优势,经考察,资信卓著对我友好的大公司的经营者或高中级职员,可培养成我们的商务代理。这样我们即可节省国外大量投资,避开不可遇见的驻在国的政治经济风险,同时,我商品可以直接进入驻在国销售主渠道。
(四)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对出口企业的奖惩制度
建议外贸主管部门会同海关、税收、银行、工商、商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出口效益好,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要出台扶持和鼓励的相应政策;对出口有负面影响的企业要有严格的限制和处罚的措施,以保证我对外出口能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五)警惕商场陷阱,从容运作
多哥商人和在多哥从商的外国公司,大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贸活动。可也有少量不法商人却无视道德商规,从事诈骗活动,经常得手后便销声匿迹,许多外国公司(如意大利、西班亚、印度、泰国等)都难以幸免。这些人往往通过互联网寻找猎物,特别是以急于成交或推销库存的中国公司为首选目标,采取伪造银行的信用证、汇票,用传真方式通知卖方以骗取信任;或传假信息如:,政府有某某采购合同,要求卖方先交预付款等伎俩。鉴此,我公司务必警惕商场的各种陷阱,以免受骗上当。
附表一:多哥纺织品主要进口国
![](/articleimage/200310/1066085738244.jpg)
附表二2002年多哥纺织品主要进口(批发)商情况表
*本报告的所有数据是由多哥统计局提供
驻多哥使馆经商处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