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借美欧在非优惠政策机会扩大与非经贸合作的探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总趋势下,美国、欧盟更加重视非洲大陆,陆续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非洲国家在坚持自主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协调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调整地区和对外经济战略。我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应注意了解发达国家对非政策变化情况,选择有利于中非双方共同发展的项目,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一、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美欧对其主要贸易优惠政策
在非洲联盟、非洲区域性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互动和促进下,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已逐步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寻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领导人近年推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期依靠自身的努力与发达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通过引入更多的外资和外援,实现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带动非洲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已表示赞同与非洲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并正在制订具体行动计划。
美国2000年通过的“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简称AGOA)是美国与非洲经贸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黑非洲国家受益最明显的是纺织品和服装可享受免关税和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的优惠,美国已允诺将AGOA延长到2008年以后。欧盟与非洲发展的关键是于2000年签署的《科托努协定》(前身是《洛美协定》),该协定提出的“地区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旨在促进欧盟与非洲等签约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美国和欧盟正陆续与非洲区域经济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与此同时,非洲自身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到西非共同市场,诸多一体化组织均以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为最终目标,成员国在相互降低关税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
二、美欧对非优惠政策和间接受益地区利用情况
美欧对非贸易优惠政策,是以市场作为经济的核心拉动力,引导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政策。该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美欧与黑非洲的贸易和投资水平,加大美欧在黑非洲经济中的份量和影响力。非洲国家在该政策的促进下,也增强了自身吸引外资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扩大出口创汇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降低贫困等,可以说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政策。
美欧对非洲贸易优惠政策为间接受益地区提供了新的投资发展机会,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对美欧实施对非优惠政策反应敏捷,及时利用其中的优惠条件,调整对非洲的贸易投资战略,开办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现已迂回拓展了美欧市场,成为比非洲国家获利更多的赢家和间接受益者。这些国家和地区乘势投资的成功经验,对我扩大对非投资极具启迪意义。
三、美欧对非政策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
美欧对非优惠战略也为我国带来一定发展机会,主要表现为:
1、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机会增加,可带动更多原材料和设备出口。我国企业可利用非洲对美出口纺织品无配额和无关税的优惠条件,在非洲设立服装加工企业,还可带动我纺织机械设备出口。
2、为我承包工程提供更多市场空间。我国承包企业可利用国际资本对非投资增加的情况,主动参加国际投标,参与公路、水坝、电站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并可根据非洲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情况,承建纺织企业厂房及其配套设施。
3、为发展相关产业投资,增加产业深度提供可能。围绕纺织企业发展可带动一批附属配套企业的建立和兴起。这种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和以延长生产链为目的带动的连环投资,市场定位明确、环节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不失为中小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4、扩大劳务出口渠道和规模。各国对非洲纺织和其他加工业投资的增加,对我国劳务需求增加。
四、我利用美欧对非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局限是利用美欧对非优惠政策的主要障碍:一是我国企业缺少大市场大经营的战略眼光,对世界经济的研究和洞察力不敏锐,大多企业对于双边投资尚难把握,更难以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高度,通盘利用多边经济政策,把握投资机会。二是我国企业缺乏参与国际投资的科学决策机制,投资反应滞后,往往错过了最佳商机。三是我国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明显不足。市场是投资的前提和基础,我企业要成功地利用美欧政策,缺乏美欧市场份额作为投资的拉动力,因而影响投资者建厂的决心。四是已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等存在问题,缺少竞争力。
外部宏观配套措施主要存在问题:银行贷款运作慢,程序繁杂,贷款的审批办法不适应企业在国外发展的需要,在非洲国家投资确实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对非投资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
五、对我国利用欧美对非发展政策的建议
(一)推动现有在非企业再投资,发挥短平快和滚雪球作用。重视引导在非华人华侨实行多样化投资。(二)选择与美欧对非政策的最佳利用方式和结合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和深化投资层次。(三)改进我海外开发和对非经贸合作管理体制和机制。(四)建立快捷有效的融资体制并制订鼓励政策。(五)实现投资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六)制订对非投资中长期计划。
总之,我国应利用美欧对非洲贸易政策的机会,加大对非投资力度,为非洲国家搭建创造出口和就业渠道的企业平台,实现我与非洲共同发展。
一、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美欧对其主要贸易优惠政策
在非洲联盟、非洲区域性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互动和促进下,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已逐步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寻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领导人近年推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期依靠自身的努力与发达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通过引入更多的外资和外援,实现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带动非洲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已表示赞同与非洲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并正在制订具体行动计划。
美国2000年通过的“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简称AGOA)是美国与非洲经贸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黑非洲国家受益最明显的是纺织品和服装可享受免关税和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的优惠,美国已允诺将AGOA延长到2008年以后。欧盟与非洲发展的关键是于2000年签署的《科托努协定》(前身是《洛美协定》),该协定提出的“地区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旨在促进欧盟与非洲等签约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美国和欧盟正陆续与非洲区域经济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与此同时,非洲自身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到西非共同市场,诸多一体化组织均以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为最终目标,成员国在相互降低关税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
二、美欧对非优惠政策和间接受益地区利用情况
美欧对非贸易优惠政策,是以市场作为经济的核心拉动力,引导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政策。该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美欧与黑非洲的贸易和投资水平,加大美欧在黑非洲经济中的份量和影响力。非洲国家在该政策的促进下,也增强了自身吸引外资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扩大出口创汇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降低贫困等,可以说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政策。
美欧对非洲贸易优惠政策为间接受益地区提供了新的投资发展机会,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对美欧实施对非优惠政策反应敏捷,及时利用其中的优惠条件,调整对非洲的贸易投资战略,开办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现已迂回拓展了美欧市场,成为比非洲国家获利更多的赢家和间接受益者。这些国家和地区乘势投资的成功经验,对我扩大对非投资极具启迪意义。
三、美欧对非政策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
美欧对非优惠战略也为我国带来一定发展机会,主要表现为:
1、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机会增加,可带动更多原材料和设备出口。我国企业可利用非洲对美出口纺织品无配额和无关税的优惠条件,在非洲设立服装加工企业,还可带动我纺织机械设备出口。
2、为我承包工程提供更多市场空间。我国承包企业可利用国际资本对非投资增加的情况,主动参加国际投标,参与公路、水坝、电站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并可根据非洲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情况,承建纺织企业厂房及其配套设施。
3、为发展相关产业投资,增加产业深度提供可能。围绕纺织企业发展可带动一批附属配套企业的建立和兴起。这种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和以延长生产链为目的带动的连环投资,市场定位明确、环节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不失为中小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4、扩大劳务出口渠道和规模。各国对非洲纺织和其他加工业投资的增加,对我国劳务需求增加。
四、我利用美欧对非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局限是利用美欧对非优惠政策的主要障碍:一是我国企业缺少大市场大经营的战略眼光,对世界经济的研究和洞察力不敏锐,大多企业对于双边投资尚难把握,更难以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高度,通盘利用多边经济政策,把握投资机会。二是我国企业缺乏参与国际投资的科学决策机制,投资反应滞后,往往错过了最佳商机。三是我国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明显不足。市场是投资的前提和基础,我企业要成功地利用美欧政策,缺乏美欧市场份额作为投资的拉动力,因而影响投资者建厂的决心。四是已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等存在问题,缺少竞争力。
外部宏观配套措施主要存在问题:银行贷款运作慢,程序繁杂,贷款的审批办法不适应企业在国外发展的需要,在非洲国家投资确实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对非投资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
五、对我国利用欧美对非发展政策的建议
(一)推动现有在非企业再投资,发挥短平快和滚雪球作用。重视引导在非华人华侨实行多样化投资。(二)选择与美欧对非政策的最佳利用方式和结合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和深化投资层次。(三)改进我海外开发和对非经贸合作管理体制和机制。(四)建立快捷有效的融资体制并制订鼓励政策。(五)实现投资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六)制订对非投资中长期计划。
总之,我国应利用美欧对非洲贸易政策的机会,加大对非投资力度,为非洲国家搭建创造出口和就业渠道的企业平台,实现我与非洲共同发展。
驻莱索托使馆经商处
2003年8月13日
2003年8月13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