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季度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情况
2003年一季度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平稳,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主要经济和财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乌官方统计,GDP增长2.2%,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2%,月平均通货膨胀率1.7%。出口能力有所增强,一季度外贸顺差2.7亿美元。
一季度乌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办好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第12届年会,这是欧行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举行年会。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造宾馆设施,维修道路、加强城市绿化、改善通讯条件,在组织接待、交通、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
一、一季度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乌颁布《关于2003-2004年企业非国有化及私有化计划》内阁令,进一步推进私有化进程。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一季度乌共对438家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私有化收入111亿苏姆,向外国公司出售5家企业,共收入170万美元。
乌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新成立中小企业15300家。
二、一季度乌工业有所增长,大力发展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进口替代产品的企业,88个项目实现利用国产原料生产。消费品生产面临较大挑战, 70家企业需要进行改造,目前乌本国消费品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三、深化农业改革,颁布《关于深化农业改革最主要方向》的总统令,为深化农业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创造经济和法律条件,有效保障农民利益。提倡充分发展农场经济。乌一直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国家限定棉花和粮食价格,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该总统令的出台标志乌基本放开粮棉市场,农业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季度乌共撤消了177个农户企业,成立了11000个农场,并在逐步完善农场内部结构。
据预测,2003年乌农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春季温度变化大,多雨多风,部分地区转旱为涝,对棉花播种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地方不得不重新播种,其他作物和水果蔬菜的生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一季度乌继续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私有化稳步实施;外汇体制自由化按照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承诺分阶段稳步推进。目前,乌基本取消了企业调汇的限制,商业汇率与黑市汇率差额进一步缩小,达到了汇率差额不超过20%的预期目标,表面上放开外汇市场的条件基本具备,但国际金融机构认为,乌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限制进口,违背了市场要求。
五、一季度乌对外贸易形势较好,外贸顺差2.7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是:棉花、石油天然气、汽车、农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机械设备、有色及黑色金属、化工产品、塑料制品等。到4月1日全国登记外资企业3000家。外资主要投资领域有:轻工、纺织、建材、农业等。
六、一季度中乌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额增幅明显。据我海关统计,1-3月双边贸易额为4405万美元,同比增长90.3%,其中我对乌出口1931万美元,下降12%,我自乌进口2474万美元,增长19643%,我向乌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家用电器、化工产品、塑料制品、服装、鞋类、茶叶、食品等,自乌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编织材料、石油产品、生丝、棉花等。
一季度中乌经贸合作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今年2月中乌经贸混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塔什干举行,此次混委会内容上力求务实,不走形式,充分利用开会时机,主动向乌方提出我进一步提高中乌经贸合作水平的具体建议和希望乌方协助推动的我企业正在酝酿和需要做工作的大项目,引起了乌方高度重视。
目前,我对乌提供的煤气表和拖拉机两笔优惠贷款项目进展顺利;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标欧行贷款项下的12台电力机车采购项目及碱厂项目正在实施;华为公司在乌移动通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乌电站改造项目和纺织项目合作;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中机及中技公司)在乌教学设备融资及招标项目、中小机电设备供货项目中积极开拓;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在顺利执行煤气表项目的同时,积极探讨新的合作项目,并参与乌钢轨、铁路通讯信号、挖掘设备的投标(完)。
一季度乌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办好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第12届年会,这是欧行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举行年会。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造宾馆设施,维修道路、加强城市绿化、改善通讯条件,在组织接待、交通、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
一、一季度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乌颁布《关于2003-2004年企业非国有化及私有化计划》内阁令,进一步推进私有化进程。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一季度乌共对438家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私有化收入111亿苏姆,向外国公司出售5家企业,共收入170万美元。
乌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新成立中小企业15300家。
二、一季度乌工业有所增长,大力发展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进口替代产品的企业,88个项目实现利用国产原料生产。消费品生产面临较大挑战, 70家企业需要进行改造,目前乌本国消费品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三、深化农业改革,颁布《关于深化农业改革最主要方向》的总统令,为深化农业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创造经济和法律条件,有效保障农民利益。提倡充分发展农场经济。乌一直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国家限定棉花和粮食价格,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该总统令的出台标志乌基本放开粮棉市场,农业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季度乌共撤消了177个农户企业,成立了11000个农场,并在逐步完善农场内部结构。
据预测,2003年乌农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春季温度变化大,多雨多风,部分地区转旱为涝,对棉花播种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地方不得不重新播种,其他作物和水果蔬菜的生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一季度乌继续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私有化稳步实施;外汇体制自由化按照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承诺分阶段稳步推进。目前,乌基本取消了企业调汇的限制,商业汇率与黑市汇率差额进一步缩小,达到了汇率差额不超过20%的预期目标,表面上放开外汇市场的条件基本具备,但国际金融机构认为,乌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限制进口,违背了市场要求。
五、一季度乌对外贸易形势较好,外贸顺差2.7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是:棉花、石油天然气、汽车、农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机械设备、有色及黑色金属、化工产品、塑料制品等。到4月1日全国登记外资企业3000家。外资主要投资领域有:轻工、纺织、建材、农业等。
六、一季度中乌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额增幅明显。据我海关统计,1-3月双边贸易额为4405万美元,同比增长90.3%,其中我对乌出口1931万美元,下降12%,我自乌进口2474万美元,增长19643%,我向乌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家用电器、化工产品、塑料制品、服装、鞋类、茶叶、食品等,自乌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编织材料、石油产品、生丝、棉花等。
一季度中乌经贸合作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今年2月中乌经贸混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塔什干举行,此次混委会内容上力求务实,不走形式,充分利用开会时机,主动向乌方提出我进一步提高中乌经贸合作水平的具体建议和希望乌方协助推动的我企业正在酝酿和需要做工作的大项目,引起了乌方高度重视。
目前,我对乌提供的煤气表和拖拉机两笔优惠贷款项目进展顺利;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标欧行贷款项下的12台电力机车采购项目及碱厂项目正在实施;华为公司在乌移动通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乌电站改造项目和纺织项目合作;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中机及中技公司)在乌教学设备融资及招标项目、中小机电设备供货项目中积极开拓;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在顺利执行煤气表项目的同时,积极探讨新的合作项目,并参与乌钢轨、铁路通讯信号、挖掘设备的投标(完)。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