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哈萨克斯坦油田开发困难重重
两个月前中国在里海油田中获得份额的努力似乎已是十拿九稳的事,这将成为北京政府在解决长期以来石油消费大于国内生产问题上的一大胜利。中国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于中东,来源极不稳定,且运输线路易于受到封锁。上述两个原因促使中国政府寻找其它的,主要是亚洲大陆上的石油供应来源。
但是,这一企图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实际上,油田上现有的合作方自己也希望购买售出的区块。
BG集团,即原英国天然气公司,原本打算售出其在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的一半的份额。BG集团作为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开发国际财团中最小成员企业中的一家,已经在项目上投资过大,他们找到的买家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开发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OOC LTD)。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出价是6.15亿美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总裁卫留成3月7日称:“我们非常愿意在哈萨克斯坦最大石油项目上与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成为合作伙伴。”4天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SINOPEC)——中国的另一大国有石油公司——宣布以同样的价格向BG集团购买了其在哈萨克斯坦油田拥有的另一部分股份。这样BG集团只收回了自它1993年成为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开发国际财团发起成员以来所进行投资总额的50%多一点。
哈萨克斯坦油田距中国边境2500公里,它有可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蕴藏,估计储量在150亿到200亿桶之间。在今后的十多年里,该油田每天的产量将达100万桶,这样中国可以每天控制其中的20万桶左右。
目前已有另一家中国石油公司在哈拥有一个陆上油田,每天的产量约为10万桶。这样,如果中国公司能拿下里海油田,中方在这里每天总共可获得30万桶的原油供应,这将使目前看来不够经济的“里海—中国”输油管线工程显得更为可行,虽然这一工程依然代价昂贵。一些分析专家认为,从战略眼光看,在台湾战争爆发引起贸易禁运的情况下,如果有这一供应来源,北京仍可获得最低水平的石油补给。
但是,前面提到的两项收购计划的实现需要有一个条件,即哈萨克斯坦油田项目的其它合作方放弃行使他们的优先认购权,也就是说这些合作方有权向BP集团以与中方相同的价格优先购买其出售的股份。而这正如BP集团所宣布的那样发生了。这个情况可以归结到几个原因:首先,哈萨克斯坦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成本最高的油田,其开发成本预计在200到300亿美元之间。其次,该油田技术难度极大,是蕴藏深度达4000米以上的高压含油构造,在一些蕴藏不太深的区块上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且有冻土层覆盖。另外,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开发国际财团的组成结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它由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壳牌石油公司(SHELL)、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石油公司(TOTALFINAELF)、阿吉卜石油公司(AGIP)、BG集团、日本英派克斯石油公司(INPEX)、科诺科菲利普石油公司(CONOCOPHILIP)等七家公司共同出资,其中前五家各有六分之一股份,后两家各有十二分之一股份。一位石油专业人士称:“我从未在一家石油财团内看到如此众多的大公司以如此小的相等份额持股。”这一独特资本结构是在哈政府邀请这些公司进行勘探开发时硬性要求下而形成的,从而在油田日后的经营管理上造成了很多麻烦。据与该财团相关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我们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会有一些合作方将卖出股份,其它人会将其买下,结果是最终只剩下两到三个合作方。”巨大的蕴藏量诱使人们不顾困难和高昂的成本,所有的合作方(除INPEX公司外)都选择了行使优先权,每家股东都希望自己是坚持到最后的一方。
剑桥能源研究所的分析专家LAURENT RUSECKAS认为,即便中国的企图以令人难堪的失败收场,但还是势在必行的,“这是这些公司在离本国不远处的世界级油田上获取份额的唯一机会。虽然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但值得一搏。而且目前哈萨克斯坦政府正谋求出售KASHAGAN附近的石油区块,中国方面一定会对它产生更大的兴趣。”
(杨大勇 2003-5-30)
但是,这一企图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实际上,油田上现有的合作方自己也希望购买售出的区块。
BG集团,即原英国天然气公司,原本打算售出其在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的一半的份额。BG集团作为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开发国际财团中最小成员企业中的一家,已经在项目上投资过大,他们找到的买家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开发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OOC LTD)。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出价是6.15亿美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总裁卫留成3月7日称:“我们非常愿意在哈萨克斯坦最大石油项目上与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成为合作伙伴。”4天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SINOPEC)——中国的另一大国有石油公司——宣布以同样的价格向BG集团购买了其在哈萨克斯坦油田拥有的另一部分股份。这样BG集团只收回了自它1993年成为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开发国际财团发起成员以来所进行投资总额的50%多一点。
哈萨克斯坦油田距中国边境2500公里,它有可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蕴藏,估计储量在150亿到200亿桶之间。在今后的十多年里,该油田每天的产量将达100万桶,这样中国可以每天控制其中的20万桶左右。
目前已有另一家中国石油公司在哈拥有一个陆上油田,每天的产量约为10万桶。这样,如果中国公司能拿下里海油田,中方在这里每天总共可获得30万桶的原油供应,这将使目前看来不够经济的“里海—中国”输油管线工程显得更为可行,虽然这一工程依然代价昂贵。一些分析专家认为,从战略眼光看,在台湾战争爆发引起贸易禁运的情况下,如果有这一供应来源,北京仍可获得最低水平的石油补给。
但是,前面提到的两项收购计划的实现需要有一个条件,即哈萨克斯坦油田项目的其它合作方放弃行使他们的优先认购权,也就是说这些合作方有权向BP集团以与中方相同的价格优先购买其出售的股份。而这正如BP集团所宣布的那样发生了。这个情况可以归结到几个原因:首先,哈萨克斯坦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成本最高的油田,其开发成本预计在200到300亿美元之间。其次,该油田技术难度极大,是蕴藏深度达4000米以上的高压含油构造,在一些蕴藏不太深的区块上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且有冻土层覆盖。另外,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油田开发国际财团的组成结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它由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壳牌石油公司(SHELL)、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石油公司(TOTALFINAELF)、阿吉卜石油公司(AGIP)、BG集团、日本英派克斯石油公司(INPEX)、科诺科菲利普石油公司(CONOCOPHILIP)等七家公司共同出资,其中前五家各有六分之一股份,后两家各有十二分之一股份。一位石油专业人士称:“我从未在一家石油财团内看到如此众多的大公司以如此小的相等份额持股。”这一独特资本结构是在哈政府邀请这些公司进行勘探开发时硬性要求下而形成的,从而在油田日后的经营管理上造成了很多麻烦。据与该财团相关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我们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会有一些合作方将卖出股份,其它人会将其买下,结果是最终只剩下两到三个合作方。”巨大的蕴藏量诱使人们不顾困难和高昂的成本,所有的合作方(除INPEX公司外)都选择了行使优先权,每家股东都希望自己是坚持到最后的一方。
剑桥能源研究所的分析专家LAURENT RUSECKAS认为,即便中国的企图以令人难堪的失败收场,但还是势在必行的,“这是这些公司在离本国不远处的世界级油田上获取份额的唯一机会。虽然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但值得一搏。而且目前哈萨克斯坦政府正谋求出售KASHAGAN附近的石油区块,中国方面一定会对它产生更大的兴趣。”
(杨大勇 2003-5-30)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