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非共同市场情况
一、 形成
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成立于1994年,是取代1981年成立的东南非优惠贸易区(PTA)的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东南非优惠贸易区(PTA)是在非统组织(OAU)拉各斯行动计划(LPA)和拉各斯最后法案(FAL)的框架内成立的。拉各斯行动计划和拉各斯最后法案都设想在非洲经济一体化上有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即在非洲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创建非洲经济共同体(AEC)。
非洲经济一体化日程提出于1958年,但直到60年代才由非统组织迈出实现的步伐。1965年联合国非经委(ECA)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当时政治上已经独立的东南非国家的部长级会议,考虑设立推进次地区经济一体化机构的提议,建议创建东南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78年,在卢萨卡举行的关于贸易、财政和计划的部长会议决定,建立次地区贸易区,并在10年内逐步发展为共同市场,最终成立经济共同体。为此,会议提出了"设立东南非国家优惠贸易区的卢萨卡宣言",成立了政府间的协商组起草设立PTA的条约。
1993年11月5日,有关国家在乌干达的坎帕拉签署了成立东南非共同市场的条约。一年后,即1994年11月8日该条约在马拉维的Lilongwe生效。
东南非共同市场由21个非洲主权国家组成。它们是:安哥拉、布隆迪、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卢旺达、塞舌尔、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这些国家一致同意通过发展贸易、开发自然和人力资源,促进整个东非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为本地区人民创造福祉。
东非共同体国家总面积为1288万平方公里,按照1998年的统计,该地区人口约3.8亿,GDP(以1998年价格计算)为1650亿美元,1997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5%,1998年总出口为231.3亿美元,总进口为448.8亿美元;1998年区域内贸易额42亿美元,其中,区域内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1亿美元。
二、 目标
东南非共同市场设立的目标是,促进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推进成员国克服经济结构上的弱点,使成员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达到此目标,成员国一致同意:
1、成立一个使货物和服务能够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区。
2、减低成员国原产地产品的进口关税,设立共同的内部关税,最终消除非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障碍;成立一致对外的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的进口货物和服务实行统一的关税。
3、实现在共同投资法支持下的资金自由流动和投资,消除跨边界资金自由流动的障碍,在成员国之间创造一个更优惠的投资环境。
4、逐步建立支付同盟,最终成立统一货币联盟,使用统一的货币。
5、取消对运输方式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和限制。
6、采取共同的签证,最终实现人员自由流动。
东南非共同市场条约设想了一个完全经济一体化,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和社会稳定,货物、服务、资金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为实现该设想,取得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东南非共同市场成员国加强在贸易、关税和货币、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工业和能源、农业、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签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日程条约,规定在许多领域行动的实现期限。
东南非共同市场要通过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就要求其成员国采取必要的法律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使之符合WTO和其他国际协议的规定,最终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共同市场对以下重要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降低和最终消除关税
东南非共同市场要求到2000年10月成立自由贸易区和在2004年成立关税同盟。成员国一致同意在区域内通过逐步减低关税和非关税实现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公布的关税减低计划为:
1999年肯尼亚、埃及、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减少关税90%;科摩罗、厄立特里亚、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减少关税80%;马拉维70%;布隆迪、卢旺达和赞比亚60%;其他成员国也有具体的期限承诺。埃塞提出申请减低关税10%。
2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要实行共同内部关税,原产地规则十分必要,因为它可以区分非成员国的进口,使其不享受自由贸易的优惠。如不规定适当的原产地规则,外国进口将能通过低关税国家或0关税的国家进入到整个共同市场。但要促进共同市场的贸易和投资,原产地规则又必须简单明白易行,并与成员国的经济政策相适合。
现有的东南非共同市场原产地规则是基于按价百分比规则,使用原料的百分比或增加价值的百分比达到某种水平(35%)就可以算作是原产地产品。由于这些规则的某些方面在实际操作时不方便,东南非共同市场将对规则进行修改,使之更实用、更明白,并符合WTO的相关规则。同时该规则还要具有监督和评估的规定,使共同市场秘书处能够监督其实施,评价其有效性。
(3)设立内部关税和关税同盟
设立共同内部关税(CET)和关税同盟是保护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共同内部关税(CET)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得成员国的生产者在使用进口原材料、出口最终产品时得到同样的待遇,使他们之间能够公平地竞争。
在2000年设立的自由贸易区是成立关税同盟的前奏。自由贸易区计划运行4年时间,在此期间,为关税同盟运行所需要的行政、法律、机构和后勤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将完成。到2004年,成员国将实行共同内部关税,即对资本货、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别实行0%、5%、15%和30%的关税。
为实行共同内部关税(CET),一些工作必须做在前头,如共同市场关税文件、统计标准、关税术语、自动化的关税数据体系等。
三、 进展
据东南非共同市场秘书处的报告,自实行减低关税后,区域内部的贸易发展较快。1992年总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估计为18亿美元,与第三国的贸易额为405亿美元,整个东南非共同市场的贸易额为423亿美元。在1992-1997年间,区域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13.6%,成员国与第三国之间的贸易增长6.1%,整个COMESA的贸易额增长6.5%。1997年和1998年东南非共同市场内部贸易分别增长8。45%和10%。近年相关统计显示,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年贸易额增长超过了30%。
目前东南非共同市场实行共同内部关税的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如起草关税文件、设立共同的统计标准、确定自动化数据体系等都在研究和准备过程中。确定共同关税术语(CTN)也于今年1月由东南非共同市场贸易财政专家专门开会讨论。该问题是设立共同市场海关联盟的关键性问题。按照共同市场的条约,共同内部关税将于2004年12月实行,但如在此之前上述工作不能完成,则实行共同市场内部关税的时间表就不得不推迟。
东南非共同市场也在其他方面有所进展。如今年1月在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举行的AGOA贸易展览会,东南非共同市场对所有符合AGOA条件的成员国家免费提供展位,体现了该组织对成员国的优惠待遇。共同市场还于今年初成立了东南非信息通讯条约协会。该会的成立是为加快非洲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一个有效率的信息通讯技术体系,推动该行业的发展,但在根本上还是为了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成立于1994年,是取代1981年成立的东南非优惠贸易区(PTA)的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东南非优惠贸易区(PTA)是在非统组织(OAU)拉各斯行动计划(LPA)和拉各斯最后法案(FAL)的框架内成立的。拉各斯行动计划和拉各斯最后法案都设想在非洲经济一体化上有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即在非洲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创建非洲经济共同体(AEC)。
非洲经济一体化日程提出于1958年,但直到60年代才由非统组织迈出实现的步伐。1965年联合国非经委(ECA)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当时政治上已经独立的东南非国家的部长级会议,考虑设立推进次地区经济一体化机构的提议,建议创建东南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78年,在卢萨卡举行的关于贸易、财政和计划的部长会议决定,建立次地区贸易区,并在10年内逐步发展为共同市场,最终成立经济共同体。为此,会议提出了"设立东南非国家优惠贸易区的卢萨卡宣言",成立了政府间的协商组起草设立PTA的条约。
1993年11月5日,有关国家在乌干达的坎帕拉签署了成立东南非共同市场的条约。一年后,即1994年11月8日该条约在马拉维的Lilongwe生效。
东南非共同市场由21个非洲主权国家组成。它们是:安哥拉、布隆迪、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卢旺达、塞舌尔、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这些国家一致同意通过发展贸易、开发自然和人力资源,促进整个东非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为本地区人民创造福祉。
东非共同体国家总面积为1288万平方公里,按照1998年的统计,该地区人口约3.8亿,GDP(以1998年价格计算)为1650亿美元,1997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5%,1998年总出口为231.3亿美元,总进口为448.8亿美元;1998年区域内贸易额42亿美元,其中,区域内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1亿美元。
二、 目标
东南非共同市场设立的目标是,促进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推进成员国克服经济结构上的弱点,使成员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达到此目标,成员国一致同意:
1、成立一个使货物和服务能够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区。
2、减低成员国原产地产品的进口关税,设立共同的内部关税,最终消除非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障碍;成立一致对外的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的进口货物和服务实行统一的关税。
3、实现在共同投资法支持下的资金自由流动和投资,消除跨边界资金自由流动的障碍,在成员国之间创造一个更优惠的投资环境。
4、逐步建立支付同盟,最终成立统一货币联盟,使用统一的货币。
5、取消对运输方式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和限制。
6、采取共同的签证,最终实现人员自由流动。
东南非共同市场条约设想了一个完全经济一体化,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和社会稳定,货物、服务、资金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为实现该设想,取得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东南非共同市场成员国加强在贸易、关税和货币、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工业和能源、农业、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签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日程条约,规定在许多领域行动的实现期限。
东南非共同市场要通过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就要求其成员国采取必要的法律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使之符合WTO和其他国际协议的规定,最终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共同市场对以下重要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降低和最终消除关税
东南非共同市场要求到2000年10月成立自由贸易区和在2004年成立关税同盟。成员国一致同意在区域内通过逐步减低关税和非关税实现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公布的关税减低计划为:
1999年肯尼亚、埃及、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减少关税90%;科摩罗、厄立特里亚、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减少关税80%;马拉维70%;布隆迪、卢旺达和赞比亚60%;其他成员国也有具体的期限承诺。埃塞提出申请减低关税10%。
2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要实行共同内部关税,原产地规则十分必要,因为它可以区分非成员国的进口,使其不享受自由贸易的优惠。如不规定适当的原产地规则,外国进口将能通过低关税国家或0关税的国家进入到整个共同市场。但要促进共同市场的贸易和投资,原产地规则又必须简单明白易行,并与成员国的经济政策相适合。
现有的东南非共同市场原产地规则是基于按价百分比规则,使用原料的百分比或增加价值的百分比达到某种水平(35%)就可以算作是原产地产品。由于这些规则的某些方面在实际操作时不方便,东南非共同市场将对规则进行修改,使之更实用、更明白,并符合WTO的相关规则。同时该规则还要具有监督和评估的规定,使共同市场秘书处能够监督其实施,评价其有效性。
(3)设立内部关税和关税同盟
设立共同内部关税(CET)和关税同盟是保护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共同内部关税(CET)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得成员国的生产者在使用进口原材料、出口最终产品时得到同样的待遇,使他们之间能够公平地竞争。
在2000年设立的自由贸易区是成立关税同盟的前奏。自由贸易区计划运行4年时间,在此期间,为关税同盟运行所需要的行政、法律、机构和后勤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将完成。到2004年,成员国将实行共同内部关税,即对资本货、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别实行0%、5%、15%和30%的关税。
为实行共同内部关税(CET),一些工作必须做在前头,如共同市场关税文件、统计标准、关税术语、自动化的关税数据体系等。
三、 进展
据东南非共同市场秘书处的报告,自实行减低关税后,区域内部的贸易发展较快。1992年总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估计为18亿美元,与第三国的贸易额为405亿美元,整个东南非共同市场的贸易额为423亿美元。在1992-1997年间,区域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13.6%,成员国与第三国之间的贸易增长6.1%,整个COMESA的贸易额增长6.5%。1997年和1998年东南非共同市场内部贸易分别增长8。45%和10%。近年相关统计显示,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年贸易额增长超过了30%。
目前东南非共同市场实行共同内部关税的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如起草关税文件、设立共同的统计标准、确定自动化数据体系等都在研究和准备过程中。确定共同关税术语(CTN)也于今年1月由东南非共同市场贸易财政专家专门开会讨论。该问题是设立共同市场海关联盟的关键性问题。按照共同市场的条约,共同内部关税将于2004年12月实行,但如在此之前上述工作不能完成,则实行共同市场内部关税的时间表就不得不推迟。
东南非共同市场也在其他方面有所进展。如今年1月在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举行的AGOA贸易展览会,东南非共同市场对所有符合AGOA条件的成员国家免费提供展位,体现了该组织对成员国的优惠待遇。共同市场还于今年初成立了东南非信息通讯条约协会。该会的成立是为加快非洲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一个有效率的信息通讯技术体系,推动该行业的发展,但在根本上还是为了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驻埃塞俄比亚使馆经商处
2003年4月
2003年4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