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干“欧行”年会的有关情况及基本评价

发布日期:2003-05-23 13:51:00来源:uz作者:
5月4-5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第12届年会在塔什干举行,这是欧行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举行年会,乌兹别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来自78个国家的3000多位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格鲁吉亚4位总统,有关国家6位副总理,34位部长(其中21位财长),22位副部长,12位中央银行行长,共计61个正式代表团(包括欧盟代表团和欧洲投资银行代表团,及59个政府代表团)、554位嘉宾,600位企业家。
乌兹别克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年会,视为是提高乌国际影响和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契机。塔什干从未举办过这样的大型活动,一年多来,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造宾馆设施,维修道路、加强城市绿化、改善通讯条件,在组织接待、交通、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
一、年会的主要日程
5月3日,乌兹别克出口商品展览会和乌兹别克投资论坛拉开欧行年会的序幕。投资论坛由乌总理主持,两位主管经济和外贸的副总理讲话,欧行行长讲话。论坛的主要内容包括:乌兹别克宏观经济发展;乌兹别克矿产及自然资源;乌石油天然气领域潜力;乌轻工业及银行金融领域发展等。
5月4日,欧行年会正式开幕,乌总统卡里莫夫宣布开幕并致辞,欧行董事长,欧行行长及格、哈、吉、塔总统分别致辞。接着召开了三个欧行研讨会,题目分别为:1、投资环境:政策是改变投资环境的催化剂。2、贸易空间及建立贸易联系:区域合作及全球化。3、可靠的贸易:是帮助人们繁荣的实际动力。
5月5日,继续召开了两个研讨会,题目为:1、水:生活和经济存在的源泉。2:法律论坛:小型贸易的成长。
会议期间,27个国家的国情展示会分别举行,其中包括:哈、吉、立陶宛、波斯尼亚、波兰、马其顿、保加利亚、格鲁吉亚、捷克、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白俄罗斯、俄罗斯、罗马尼亚、乌克兰、斯洛伐克、摩尔多瓦、立陶宛、匈牙利、亚美尼亚、土库曼、爱沙尼亚、塔吉克等国家。
二、年会期间的两场重要活动
(一)乌兹别克投资论坛
乌兹别克投资论坛是欧行年会的重要内容,参加论坛的主要是世界各国金融界人士。乌总理苏丹诺夫致欢迎辞。欧行行长让列梅艾尔在致辞中表示:欧行支持乌兹别克改革,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乌金融改革。让指出,欧行积极评价乌在经济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汇率并轨问题还相差很远;贸易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但乌现行政策不符合贸易开放的要求;乌政策和决策缺乏透明度,不可预见,而这是投资者所必须掌握的。让表示乌经济潜力巨大,但有待于政府、企业家和银行家的发掘。
此外,乌副总理兼外经署主席加尼耶夫及副总理兼经济部部长加尼耶夫分别就乌宏观经济情况、投资环境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先领域问题发表讲话。
(二)乌总统及欧行董事会主席在开幕式上讲话的主要内容
乌总统卡里莫夫在讲话中指出,欧行年会的召开不仅是乌兹别克斯坦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亚地区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乌自1992年开始民主化进程,2001年开始全面自由化,多年来。经济形势稳定,保持增长4-5%的水平。2002年,通过努力,经济上基本完成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签备忘录的要求,政治上议会实行两院制,并将总统的部分权利转交议会上院,同时总统不再担任内阁主席的职务。此外,乌重视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认识到其在民主进程,保护人权中的作用,同时乌保障信息自由化。乌总统重申,乌兹别克所选择的道路是符合乌兹别克历史和传统的。乌总统希望欧行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对中亚地区的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电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项目予以关注,加大投资力度。
欧行董事会主席克来拉的发言是批评性的,她指出,召开年会的目的在于协助中亚各国人民解决贫困、腐败、违反人权等问题。12年前,国际社会曾普遍认为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将是简单而快速的,目前看来这个过程不但缓慢,而且病态。改革成功的标志应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实际上经济转型中伴随着高水平的贫困现象。中亚各国应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整治腐败、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和采购机制,保护人权。这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乌在内的中亚各国面临两项任务:第一:政治民主化,建立有效和独立的司法体系,保障新闻自由。第二:保障经济增长,特别是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这些需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现投资潜力,并吸引外国投资。她还指出,区域经济合作对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而高水平的投资是技术转让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必要条件。
三、乌政治经济改革和人权问题成为塔什干欧行年会的焦点
欧行年会能够在塔什干举行来之不易。乌兹别克政府经济改革步伐缓慢及国内违反人权的状况使欧行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1999年初,欧行决定在塔什干举行年会之时,乌兹别克的形势较为乐观,但在1999年2月爆炸事件后,乌在政治和宗教上实行高压政策,在经济上多次违反向国际金融机构所做的承诺,经济改革进展缓慢,经济政策甚至有倒退现象,人权状况更令西方不满。2002年秋,“国际人权组织”向欧行正式提出,鉴于乌不良的人权状况,希望欧行更改召开年会的地点。西方媒体也为此大做文章,批评欧行的做法,表示不明白欧行在想什么。但由于乌兹别克籍“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和美国的关系迅速拉近,美国力劝在塔什干举行“欧行”年会。
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3月欧行董事会召开会议通过对乌2003-2004投资战略,决定欧行年会依然在塔什干举行,但会上要向乌提出7点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上保障政治公开性和新闻自由,加强非政府组织在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保护人权。经济方面:汇率并轨,创造健康的竞争环境,扩大边境开放程度,采取措施使私有化公开透明,完善银行管理体系,并明确表明,这些要求的完成是欧行支持乌进一步改革,提供新贷款的先决条件。
欧行年会期间,欧行董事长及行长分别在发言和记者招待会中重申欧行对乌新的投资战略,用辞激烈,不留情面,进一步向乌政府施压。欧行特别指出,给乌政府一年期限,希望看到乌相关领域情况的明显改善,以决定欧行的投资策略,并称目前乌兹别克经济是“受损的资本主义加上计划经济”。
会前,乌方就对欧行的立场心知肚明,迫于各方压力,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姿态,如卡里莫夫总统主动提出修改宪法,让出内阁主席的位置;颁布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和保护外商直接投资的措施等,但离欧行提出的要求相差很远。
但欧行年会开成了“批判会”是乌始料不及的,令乌总统大伤自尊,会上他面露怒色,甚至摘下同传耳机,以此表示抗议。乌电视台也中断会议直播。此外,会上许多乌非政府组织代表严厉指责乌政府迫害“异己”,对政治犯的非人道待遇,会场外还发生抗议示威活动。
四、对年会成果的基本评价
(一) 欧行年会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是欧行第一次在亚洲举行年会,年会的召开,使世界聚焦塔什干,聚焦中亚。各方就感兴趣的经济和人权问题展开了开诚布公的讨论。
(二) 乌兹别克作为举办国的国际影响有所扩大,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本国的投资潜力,有利于发掘新的投资者。
(三) 乌兹别克和欧行的合作面临新的考验。欧行年会将对乌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有所触动,但会议的实际成果并不突出。欧行向乌方所提要求符合欧行的基本宗旨,即为东欧及原苏联地区的经济转型国家提供金融支持和咨询服务,发展中小企业,同时,促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乌虽然积极寻求与欧行的合作,但渐进式改革步伐坚定,不满于西方在人权和政治方面的指手画脚,强调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今后乌与欧行的合作困难仍会不小。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