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发布日期:2003-04-26 12:11:00来源:作者:
                  民俗

  几内亚男少女多,城乡仍实行一夫多妻制。按伊斯兰教的教规和当地习俗,男性可蓄妻四房,最后一房可随意休换,故休妻多,离婚少,守寡多,正式再婚少。除习惯认为多妻是炫耀富裕的标志外,还有种田、做小生意和家务劳动的需要。妻妾一般能和睦相处,如有口角,其尊卑也以进门先后为序。第一个妻子为正室,习称“第一夫人”,可代表丈夫参与正式场合的活动,对家庭的经济财产拥有支配和管理权,对劳动分工、日常家务统筹安排。正室对各偏房极大度,甚至亲如姐妹母女。丈夫如果经常与最年轻的妻子在一起,正室或年长者也会理解为天经地义之事。每个妻子的个人财物均各自保管,互不干扰。丈夫按自己的意愿决定在那里过夜。如某个妻子长期失宠,正室会出面从中调解,劝说丈夫平衡关系,避免冷落旁人。一般而言,最年轻的妻子不仅能私下受宠,而且经常陪丈夫参加晚会等社交活动。

  多妻制使妇女的地位受到限制。相对男人而言,几内亚妇女更勤劳,她们的特点是劳作多,生育多,受教育多。

  几内亚自古以来就有氏族之间的传统规则,即部落氏族内部不通婚。凡要婚嫁的青年男女,必须到其他部落氏族去寻找配偶。而且,许多部落氏族还很愿意接纳来自外氏族的战俘、奴仆、逃难者和以身抵债的人。因此,几内亚早已不存在纯血统的部落氏族亲属集团,也不明显存在因为近亲结婚而造成的人种退化。

  女性善于梳妆打扮,尤其是年轻人不惜时间和金钱,虽然头发短而曲卷,但可以蓄加各式假发辫,发型极复杂,以示其部族、地位、年龄、婚姻状况和个性。在高原地区,女性自幼擅头顶物品,步履徐徐,体态优美,婀娜窈窕,相貌也超过其他黑非洲人种。

  因婚嫁为妇女社会地位的象征,故对生疏的年轻女性可试称“夫人”,不必先尊称“小姐”,社交寒暄中,也不宜多细问家事。
  
  几内亚人,尤其是穆斯林之间礼数繁多,如见面打招呼时对答冗长,有时甚至逐一询及家人、牲畜和庄稼。熟人间可拥抱贴面;一般通行握手礼,晚辈或谦卑者握手时可屈膝躬身并以左手持右腕,右手不空或不洁时则请对方握右腕。如到访一单位等候接见时,不相识的后来者应向先来的侯见者致意,甚至一一握手。颇耳族人在拜见有身份者时,先将鞋脱在门外再入室问候;苏苏族人习惯在进内室时才脱鞋上前致意。称兄道弟是礼遇性的亲昵,勾肩搭背者极罕见。

  初到几内亚的人会发现,这里城乡居民习惯用头顶代替手持或肩背,搬运物品无论轻重均爱顶在头上,而且平衡能力极强。用头顶运送东西可以遮阳遮雨,解放双手,还有利于腰、背、肩、颈的骨骼发育。

  常见城乡居民平时口中含小木棍刷牙。小木棍的味道按颜色和作用分轻重两种。用这种含植物药性的“刷牙棍”可使黑肤色衬托下的牙齿尤为洁白健康,加之几内亚人眼睛大,眼白多,眼睛和牙齿在夜间就成了醒目的标志。在非洲黑色人种中,苏丹族系的几内亚人皮肤颜色接近纯黑,手脚掌心为淡咖啡色,头发黑色曲卷,眼裂大,眼珠黑,鼻翼宽,嘴唇厚,这些特征是早期人类在特定地域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形成的。

  虽然饮食结构简单,卫生条件较差,体育不普及,但女性身材普遍较好,男性体格健壮,体力充沛,耐力和柔韧性很好。

  在农村尚存许多风俗,如:

  三拜“岳丈”:年轻人在恋爱初期可保秘,如欲公开关系,需征得父母同意。男方以柯拉果为求婚吉祥物,初次拜见岳丈时献10枚,如蒙收纳,即示“原则同意”;再拜时,女方家庭对柯拉果的态度则代表对男方品行调查的结果;三拜时的柯拉果即可被视为订婚礼物,经过这三关后方可细论婚嫁。

  男女割礼:男童按教规剪除包皮尚有积极的生理作用,而女性割礼(切除阴蒂以减少性欲)则不谛为蛮俗。据几内亚1999年10月21日“反对女性割礼日”活动报道,估计全世界现有1-1.32亿女性仍受到此类蛮俗摧残,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28个非洲国家。不洁割礼造成感染伤亡者甚众。

  先育后嫁:某些部族有试婚习俗。青年男女在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后同居,怀孕或生育后再择吉日完婚。新娘携子女参加正式婚礼视为大喜,女性因不育而分手后前景堪忧。

  “尚方宝鞭”:在某些部族的婚礼上,岳父赠给新婿的礼物是鞭子,象征意义为:既然我将小女嫁与你,你便有权调教她,如她不服管教,请代我用此鞭抽打。女婿吻接礼品,表示尊旨,悬鞭于新房中央,象征夫权至高无上。

  换婚和继承婚:许多部族在兄弟姐妹妯娌之间实行换婚,即向某家求婚的男子必须保证将来把自己的妹妹或一个女性亲属嫁给该家。订过婚的男青年如在未婚前去世,则由其兄弟代替成婚;如未婚妻在婚前死亡,则由其姐妹顶替。继承婚指丧夫的女性及其子女均由夫家的叔伯无条件地继承抚养,并自然形成新的夫妻子女关系。
  过去,几内亚婴儿成活率不高,部分原因缘自丈夫为妻子接生和产妇蹲位分娩等传统习惯。

  衣:民族服装称为“布布”,以棉布料为主,偏爱大提花和仿蜡染布,色彩鲜艳,反差搭配,图案夸张,富于变化。男服以单色为主,制作方式简单,无领无袖,讲究宽松飘逸,靡下生威,穿着不随体却很随意,一衣多用,既可遮体、遮阳、遮雨,亦可御寒、睡觉铺垫、用内藏的大口袋携贮钱物等。有身份的男性在正式场合头戴穆斯林白毡帽,足蹬白色尖皮拖鞋。比较讲究的女装多用刺绣,翘肩,低胸,掐腰,并习惯将包头布、上衣和下身裹裙用同色布料制成。在庆典活动等公共集会上,同一团体的女性喜爱穿同一花色的服装。女装用料很长,平时可缠在腰间,有孩子时可将婴幼儿很安稳地裹在后背;衣角打结即可作为钱包。男女平时均习惯穿夹脚趾拖鞋,女性花样繁多的拖鞋可在任何场所登堂入室。当地人不耐寒,如气温在20度左右时则要穿泊来的保温服装。城市居民的服装趋向简化和西化。农村女性婚前半裸,城市中仅着胸罩和衬裙上街的女性不足为奇。

  食:粮食以根茎类作物(木薯、白薯、马铃薯)、玉米、大米和福尼奥米(FONIO)为主,有时芒果、香蕉或柑橘等热带水果亦可果腹;食肉以牛、羊、禽类和水产品为主,但不吃无鳞鱼和外型丑陋的虾蟹等水产品。福尼奥米是一种类似草籽的耐旱作物,食前将米粒捣成粉末,倒入有许多细孔的葫芦瓢内,将瓢架在盛水的锅上蒸,熟后做成团晾晒备用,或与肉、菜(如番茄,辣椒)搅拌后即食。科纳克里的油炸香蕉片和木薯片如同中国津京地区的煎饼油条,是物美价廉的大众食品。许多农民种白薯是为食其叶。饮料一般不含酒精,常饮用自制酸奶,较有特色的饮料是能解暑驱蚊的香茅草(CITRONNE)热茶和玫瑰茄冰汁。做饭的燃料用木炭,吃饭主要用手抓。在城乡各地,几内亚人一般保持着“不吃独食” 的淳朴古风。如吃饭时间遇有来客,则不分生熟共同用餐。远方来的亲戚可无限期食宿,有时甚至直到将主人吃穷为止。

  住:农村住房以土坯草屋为主,有些铁皮瓦顶的房屋虽然白天不隔热,但晚上散热效果好,普通房子有门无窗,席地无床,遮阳遮雨即可。边远地带的农民草屋在建筑形式、内外结构等方面酷似中国西安半坡村。房屋分布以家长居中,妻妾子女各住四周,室内基本无家具陈设,室外散养畜禽,造饭、如厕和待客均在室外。城镇的传统建筑采用大屋檐或回廊形式,以利于通风采光,客厅宽大,厨卫齐全,自成一统。室外极少有公共厕所。城市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经常拥有多处住房,或交由妻女分住,或出租牟利。

  行:城市内自行车很少,摩托车不多,虽然近年开始出现了一些大型公共汽车,但市内居民交通仍以“小巴”和出租车为主要代步工具。“小巴”很不美观却很廉价,约5公里的车程仅付100几郎,一辆车往往能挤进30多人,车窗常无玻璃,车身无灯无镜,不怕碰撞,高速行驶,随处停靠。要打出租车时,使用的手势很多,不同的手势分别表示要前行、要调头、要转向左右、要包车等。汽车均为左舵右行。在几内亚驾车与中国不同的习惯是路口左转要转大弯(绕过岗台),鸣笛少,闪灯多,闪大灯时的礼让多于警告。
  汽车牌照分6种颜色:
  绿色:政府车,以“VA”为字头,越野车多属高级官员。
  红色:普通车,以私家车、企业车为主。
  黑色:出租、小巴等城市交通车。
  黄色:外交和国际组织用车,如中国使馆为黄牌黑字的“5-CD- ”。
  兰色:临时免税项目用车,以“IT”为字头。
  白色:军、警、宪等专用车。
  几内亚有国际连锁汽车租赁业务,但收费较高。主要汽车租赁公司有:
  ——AVIS GUINEE,电话:41 50 21;
  ——EUROPCAR GUINEE,电话:44 50 22;
  ——LOCADEM,电话:45 19 80。
  以上3家公司均在独立饭店办公。

  娱乐:人民能歌善舞,周末或节庆日常闹通宵。观众对表演者的鼓励是将钞票抛上舞台,甚者则可自行上台将钞票贴到男演员淌汗的身上,或塞进女演员的胸衣内。主要民族打击乐器有象脚型的“达姆(TAM-TAM)”鼓,亦称象脚鼓,“巴拉风(BALAFON)”木琴;弹拨乐器有4、6、8、10、12弦的“科拉(CORA)”琴。几内亚著名的民乐队常年在欧洲巡回演出。
  男性喜欢下棋,经常在工作时间忘乎所以。主要有双方各执16子的非洲象棋(棋盘似国际象棋);24子的“凹里(WARI)”棋的棋盘是可对扣在一起的长型木盒,内有12个穴槽,能先在同一槽连续填满4子后赢得余子最多者为胜。
  儿童喜好的跳皮筋和跳房游戏几乎同中国一样。
  在球场、电视机旁甚至在路边狭小空地观看足球比赛是市民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风物

  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的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为丰沛的降雨,造成不同海拔高度的动植物各具特色,为非洲独一无二的景观。几内亚的特殊物种很多,主要有:

  胎生蛙:宁巴山区有一种胎生蟾蜍,与各地的卵生蛙类大相径庭,几内亚特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

  淹死鱼:当地有一种浮鱼,只能躺在水面上浮动,入水便会淹死,虽属鱼类,但呼吸器官近似陆栖动物。

  蜡烛蛇:在几内亚海湾的洛俾岛上,居民夜晚常用一种名叫“库加沙”的蛇照明。这种蛇全身赤红似火,体内含大量脂肪。人们捕蛇后去除内脏,穿入棉芯,晒干备用。干蛇点燃后如蜡烛燃烧,亮度超过煤油灯,一条蜡烛蛇通常可用数夜。

  凉席树:有一种树形状如芭蕉,四季常绿,高约10公尺,叶长可达6公尺,阔3公尺,叶面光滑无刺,且散异香,躺在上面凉爽舒适,堪称妙趣天成的凉席。

  怪香蕉:几内亚的大香蕉一般每支重达半公斤以上,个头大,肉质厚,不甜腻,常为居民的主食。收获季节,一日三餐以蕉代食。平时可晒干磨粉,掺入少许面粉,烤成面包,香气四溢;如切片油炸,则外焦里嫩,色香味俱全。
  另有一种香蕉树高达七八公尺,蕉小质优,清滑香甜,入口即化。
  “金丝雀香蕉”长期存放后仍然色泽鲜活,味道纯正。


                    民风

  几内亚人无论受过何种教育,一般均能言善辩,用语时而含蓄,时而直率,感情丰富,溢于言表,常伴有夸张的手势。对外国人,尤其对中国人热情,大方,愿意主动帮忙且期望值较高,敢于提出要求也不羞于被拒绝。索要礼品和小费的现象在全社会普遍存在,殖民地心态尚未根除。

  全民的商业意识强,但家庭理财能力弱。

  接人待物不乏短期行为和实用主义,时间观念不强,如造访时未事先预约,则更需要耐心。

  几内亚人“动口不动手”的说法至少有4点含义:
  1、 平时说的多,做的少或在工作中推委;
  2、 索要物品时应该首先示意,直接伸手会引起不快;
  3、 行吻面礼时,嘴可出声,手位不能低于腰背;
  4、在发生争执时,吵架多,动手打架少。

  虽然伊斯兰教明确规定对偷盗者可砍断手臂,但因为几内亚人生活贫困,小偷小摸的行为很多,加之报案手续烦琐,办案费用高,破案率低,当局对偷盗案犯惩罚不严厉等,受害者经常不了了之。


                    禁忌

  同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应尽量避免谈论猪及其制品;不主动敬烟酒;应特别尊重穆斯林的清真饮食和工间祈祷习惯;不向正在祈祷的人问话;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在穆斯林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中,“礼”指每天黎明、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的五次礼拜,每次约20分钟;“斋”指在每年回历太阴第九个月要白天戒斋一个月。

  初次见面握手时,一般由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高的先向身份低的伸手,女方先向客人伸手;如女方未先向来客伸手,男方则不必伸手,可点头致意;与女宾握手时应轻而快;不能四人交叉握手;更不能一脚在门外一脚在门里握手。不便握手时可先轻拍对方左肩;如嫌脏嫌烦拒绝握手则属大忌。

  用左手接递物品是不洁不敬。亲近儿童时不摸头顶。

  对人拍照时应征得对方允许,乱拍或偷拍可能会被认为动机不良;有些地方的人甚至认为照相能摄取灵魂。愿意照相者大多希望能得到照片,许愿应兑现。在一些机要或军用与民用设施区分标志不清处不能照相。

  购物询价时不宜随便杀价,如卖方同意最后出价后再拒绝购买,则可能引起麻烦。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目无他人;有外人时不宜总用母语交谈,冷落旁人。

  与其他西非国家相比,几内亚对“黄、赌、毒”查禁较严。

  几内亚人无数字和颜色方面的重要禁忌。但是,由于伊斯兰的传统观念,几内亚人对数字偏爱奇数,即在一位数中尊崇“7”和“9”,在两位数中尊崇“13”。在颜色中偏爱白色。如剪彩必用白绸,婚礼着白衣,出世用白布接生,辞世用白布送葬等。此外,许多官员在正式场合不屑用带有原殖民色彩的蓝、白、红组合配色。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