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的黑色金属冶炼业
哈萨克斯坦的黑色金属冶炼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部门之一,其生产完全依靠本国原料。黑色金属冶炼工业产值在哈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2%,行业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很高。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前苏联解体导致原加盟共和国间经济联系被破坏,同时国际市场金属价格下跌,哈黑色金属冶炼业遭受了强烈冲击,产量锐减,生产利润逐年下降直至亏损。1999年后,由于国际市场金属价格回升,该行业得到缓慢复苏。
一、行业企业
哈主要的铁矿开采和加工企业有SSGPO 股份上市公司(ОАО”ССПГО”)、奥尔肯股份有限公司(ТОО”Оркен”,即里萨科夫采选矿股份公司,АО”Лисаковский ГОК”)、阿塔苏矿业股份上市公司(ОАО”Атасуруда”)、热兹卡兹干矿业封闭式股份公司(АОЗТ”Жезказганруда”)、阿唐苏尔矿业管理局股份有限公司(ТОО”РУ Атансур”)、托盖股份有限公司(ТОО”Тогай”),产铬企业有顿河采矿选矿联合厂股份上市公司(ОАО”Донский ГОК”),产锰企业有扎伊列姆采选矿股份上市公司(АОЗТ”Жезказганруда”)。伊斯帕特-卡尔梅特股份上市公司(即原卡拉干达钢铁厂,以下简称“卡钢”)生产钢材和轧材、铸铁、马口铁和焦炭,哈萨克铬业公司(ТНК”Казхром”) 下属的阿克苏铁合金厂分厂(Филиал”Аксуский завод ферросплав”)和铁铬股份上市公司(ОАО”Феррохром”)生产铁合金。有关企业详见下图。

二、生产情况
1、1999至2000年生产情况
根据哈政府经济信息中心的统计,1999年哈铁矿石产量为960万吨,下降到40.2%(同1990年相比,下同),铬矿石产量为240万吨,下降到60%,轧材产量为320万吨,下降到66.4%,铁合金的产量1000万吨,大致与1990年持平,只有锰矿石产量比1990年增长了4.8倍。
2000年1至11月,哈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保持了增长的势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前11个月产值合计1428亿坚戈,比上年同期(1152亿坚戈)增长24%。
哈生产的黑色金属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很小,产品内销率只有5%。铁合金的需求保持稳定趋势,几乎全部的轧材和铁合金以及相当部分铬矿石都面向出口。
2、卡拉干达钢铁厂——哈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巨无霸
“卡钢”是哈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中一颗耀眼的巨星,2000年前11个月共创造产值813亿坚戈,占行业总产值的57%,同比增长18%(可比价格),其中平板材339.8万吨,同比增长18%,马口铁20.12万吨,同比增长1倍,新产品镀锌轧材33.61万吨,同比增长34%。按照计划,2000年全年应完成产值884亿坚戈,比1999年增长18.8%(可比价格)。
“卡钢”的发展要归功于该厂从1998年开始进行的车间技术改造。两年多来安装了价值4500万美元的酸洗生产线,引进了金属厚度和次品自动监督技术(耗资110万美元),完成了板材包装改造(耗资350万美元),建成了两座天然气冷却塔(耗资300万美元),新的铅锌车间(耗资3500万美元)投产。1998至1999年,共完成冶金生产投资1.99亿美元,煤炭生产投资5950万美元,热电厂投资2100万美元。
2000年到2004年,“卡钢”计划进行6.4亿美元的生产投资,资金首先用于建设3号高炉,购买连铸设备和浇铸炉,安装新的镀锌生产线,以及产氧和自动化。
3、铁合金企业
哈铁合金生产企业包括顿河采选矿股份公司、哈萨克铬业公司分厂(即阿克苏铁合金厂)和铁铬股份公司,这些企业同阿克苏水电钻一起组成了哈萨克铬业公司。
哈萨克斯坦生产高碳、中碳、低碳铁合金。1997年开发出铬金属生产工艺。阿克苏厂从1991年起开始生产硅铬铁,从1995年开始生产铁合金。铁合金生产的原料来源有:顿河采选矿股份公司的铬矿石和扎伊列姆采选矿股份公司的铁矿石。
生产铬合金、锰合金和进行熔炼设备改造,适应新产品生产要求是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而企业发展的前景在于改善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提高合金生产比重。
2000年1至11月,铁合金生产完成量为100.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0.52万吨,增幅为11.6%。2000年全年的铁合金产量应该达到107万吨。铁合金和锰合金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提高其生产比重能够改善冶金产品品种结构。
4、铁矿石生产企业
哈从事铁矿石原料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有:CCPGO股份公司、里萨克夫采选矿联合厂股份公司(1999年以后改称“奥尔肯”股份上市公司)、阿塔苏矿山股份公司、托盖股份上市公司(原肯托宾矿山管理局)。哈铁矿石部门创建之初的设想是满足俄罗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厂和西西伯利亚冶金厂的原料需求。
哈主要的铁矿资源集中蕴藏在库斯塔奈和卡拉干达两个州。“卡钢”每年消费800万吨矿石,现在开发的8个矿山的探明储量为7.38亿吨,可供“卡钢”生产100年。
1997至1998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俄罗斯经济危机恶化了钢材市场的状况,产品价格下降,导致铁矿石产品销量锐减。其主要消费者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厂和“卡钢”的购买量分别下降了42%和34%,铁矿石销售收入下降了40%,造成利润下降,生产发展基金减少。
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国际金属市场行情看好,CCPGO股份公司的产品消费量猛增。2000年1至11月,哈铁矿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0%,达到1437.6万吨,其中仅CCPGO股份公司就生产了铁矿石1221.8万吨。2000年哈铁矿石年产量与即将达到1550万吨,相当于1999年的172%。该公司生产的铁矿石也深受俄罗斯的冶金企业,如MMK股份公司(АО”ММК”)、ZSMK股份公司(АО” ЗСМК”)等的欢迎,因此哈在2000年生产了大量的精矿石和球团矿石。到2005年,铁矿石产量有可能达到1824.7万吨,比1999年增长89%。
5、锰矿生产企业
铁合金部门的发展离不开以锰为原料的高质量、强竞争力的铁合金生产。哈拥有钢质量的锰矿,储量可观,同时具备创建锰业独立发展的能力,其产品即可内销,有能够出口到独联体和其他国家。2000年1至11月,锰精矿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达到57.57万吨,完成产值34.29亿坚戈,同比增长20%。预计2000年的锰精矿产量将达60万吨,相当于1999年的123.4%。
哈萨克斯坦锰矿的品质很高,矿产地和生产企业均集中分布在卡拉干达州,主要企业有扎伊列姆采矿选矿股份上市公司等。2000年起,该公司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旨在补充锰矿储量、准备开发新的矿藏利用项目。至2000年底,上述工作投入的资金已达1亿多坚戈。
2000年8月,设计年产能力高达60万吨的锰矿石初加工选矿厂投入使用。随着设计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2000年底生产能力将提高到80万吨,2002年提高到100万吨。2000年锰矿的年开采量也将比1997年增加一倍,达到60万吨,2003年将达到86.6万吨。
三、发展方向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计划,哈将重点发展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工业和民用建筑,扩大出口,冶金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建立连铸设备,发展非高炉冶金,继续进行焦炭化工生产现代化。这个目标如果得以实现,效果将非常显著。如实现钢材连铸可以提高产量15%,同时改善产品质量,相当于为国家经济每年节约50万吨的标准燃料。
2、哈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应该完成结构改革和现代化,以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最终目标是扩大和增加冶炼量,建立高质量冶金工艺,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满足机械制造业对仪器用钢和结构钢等高质钢材(包括不锈钢)的需求,建立这些冶金产品的出口基地。实现电路炼钢、非高炉产钢、钢材连铸、轧材热处理冶炼,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发展小型冶金厂。
3、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应用比较普遍的轧制型铁(钢筋、角铁、管材、柱材)生产,即可内销,又可出口。比如,1999年哈进口了14.7万吨钢筋。仅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四国的钢筋年需求量就达23万吨。此外,中亚地区对角铁、槽钢和型材需求也很大。合理的方案是上马能生产各种轧制型材的复合轧机,“卡钢”是实现这一设想的首选厂家。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前苏联解体导致原加盟共和国间经济联系被破坏,同时国际市场金属价格下跌,哈黑色金属冶炼业遭受了强烈冲击,产量锐减,生产利润逐年下降直至亏损。1999年后,由于国际市场金属价格回升,该行业得到缓慢复苏。
一、行业企业
哈主要的铁矿开采和加工企业有SSGPO 股份上市公司(ОАО”ССПГО”)、奥尔肯股份有限公司(ТОО”Оркен”,即里萨科夫采选矿股份公司,АО”Лисаковский ГОК”)、阿塔苏矿业股份上市公司(ОАО”Атасуруда”)、热兹卡兹干矿业封闭式股份公司(АОЗТ”Жезказганруда”)、阿唐苏尔矿业管理局股份有限公司(ТОО”РУ Атансур”)、托盖股份有限公司(ТОО”Тогай”),产铬企业有顿河采矿选矿联合厂股份上市公司(ОАО”Донский ГОК”),产锰企业有扎伊列姆采选矿股份上市公司(АОЗТ”Жезказганруда”)。伊斯帕特-卡尔梅特股份上市公司(即原卡拉干达钢铁厂,以下简称“卡钢”)生产钢材和轧材、铸铁、马口铁和焦炭,哈萨克铬业公司(ТНК”Казхром”) 下属的阿克苏铁合金厂分厂(Филиал”Аксуский завод ферросплав”)和铁铬股份上市公司(ОАО”Феррохром”)生产铁合金。有关企业详见下图。

二、生产情况
1、1999至2000年生产情况
根据哈政府经济信息中心的统计,1999年哈铁矿石产量为960万吨,下降到40.2%(同1990年相比,下同),铬矿石产量为240万吨,下降到60%,轧材产量为320万吨,下降到66.4%,铁合金的产量1000万吨,大致与1990年持平,只有锰矿石产量比1990年增长了4.8倍。
2000年1至11月,哈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保持了增长的势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前11个月产值合计1428亿坚戈,比上年同期(1152亿坚戈)增长24%。
哈生产的黑色金属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很小,产品内销率只有5%。铁合金的需求保持稳定趋势,几乎全部的轧材和铁合金以及相当部分铬矿石都面向出口。
2、卡拉干达钢铁厂——哈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巨无霸
“卡钢”是哈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中一颗耀眼的巨星,2000年前11个月共创造产值813亿坚戈,占行业总产值的57%,同比增长18%(可比价格),其中平板材339.8万吨,同比增长18%,马口铁20.12万吨,同比增长1倍,新产品镀锌轧材33.61万吨,同比增长34%。按照计划,2000年全年应完成产值884亿坚戈,比1999年增长18.8%(可比价格)。
“卡钢”的发展要归功于该厂从1998年开始进行的车间技术改造。两年多来安装了价值4500万美元的酸洗生产线,引进了金属厚度和次品自动监督技术(耗资110万美元),完成了板材包装改造(耗资350万美元),建成了两座天然气冷却塔(耗资300万美元),新的铅锌车间(耗资3500万美元)投产。1998至1999年,共完成冶金生产投资1.99亿美元,煤炭生产投资5950万美元,热电厂投资2100万美元。
2000年到2004年,“卡钢”计划进行6.4亿美元的生产投资,资金首先用于建设3号高炉,购买连铸设备和浇铸炉,安装新的镀锌生产线,以及产氧和自动化。
3、铁合金企业
哈铁合金生产企业包括顿河采选矿股份公司、哈萨克铬业公司分厂(即阿克苏铁合金厂)和铁铬股份公司,这些企业同阿克苏水电钻一起组成了哈萨克铬业公司。
哈萨克斯坦生产高碳、中碳、低碳铁合金。1997年开发出铬金属生产工艺。阿克苏厂从1991年起开始生产硅铬铁,从1995年开始生产铁合金。铁合金生产的原料来源有:顿河采选矿股份公司的铬矿石和扎伊列姆采选矿股份公司的铁矿石。
生产铬合金、锰合金和进行熔炼设备改造,适应新产品生产要求是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而企业发展的前景在于改善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提高合金生产比重。
2000年1至11月,铁合金生产完成量为100.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0.52万吨,增幅为11.6%。2000年全年的铁合金产量应该达到107万吨。铁合金和锰合金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提高其生产比重能够改善冶金产品品种结构。
4、铁矿石生产企业
哈从事铁矿石原料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有:CCPGO股份公司、里萨克夫采选矿联合厂股份公司(1999年以后改称“奥尔肯”股份上市公司)、阿塔苏矿山股份公司、托盖股份上市公司(原肯托宾矿山管理局)。哈铁矿石部门创建之初的设想是满足俄罗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厂和西西伯利亚冶金厂的原料需求。
哈主要的铁矿资源集中蕴藏在库斯塔奈和卡拉干达两个州。“卡钢”每年消费800万吨矿石,现在开发的8个矿山的探明储量为7.38亿吨,可供“卡钢”生产100年。
1997至1998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俄罗斯经济危机恶化了钢材市场的状况,产品价格下降,导致铁矿石产品销量锐减。其主要消费者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厂和“卡钢”的购买量分别下降了42%和34%,铁矿石销售收入下降了40%,造成利润下降,生产发展基金减少。
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国际金属市场行情看好,CCPGO股份公司的产品消费量猛增。2000年1至11月,哈铁矿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0%,达到1437.6万吨,其中仅CCPGO股份公司就生产了铁矿石1221.8万吨。2000年哈铁矿石年产量与即将达到1550万吨,相当于1999年的172%。该公司生产的铁矿石也深受俄罗斯的冶金企业,如MMK股份公司(АО”ММК”)、ZSMK股份公司(АО” ЗСМК”)等的欢迎,因此哈在2000年生产了大量的精矿石和球团矿石。到2005年,铁矿石产量有可能达到1824.7万吨,比1999年增长89%。
5、锰矿生产企业
铁合金部门的发展离不开以锰为原料的高质量、强竞争力的铁合金生产。哈拥有钢质量的锰矿,储量可观,同时具备创建锰业独立发展的能力,其产品即可内销,有能够出口到独联体和其他国家。2000年1至11月,锰精矿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达到57.57万吨,完成产值34.29亿坚戈,同比增长20%。预计2000年的锰精矿产量将达60万吨,相当于1999年的123.4%。
哈萨克斯坦锰矿的品质很高,矿产地和生产企业均集中分布在卡拉干达州,主要企业有扎伊列姆采矿选矿股份上市公司等。2000年起,该公司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旨在补充锰矿储量、准备开发新的矿藏利用项目。至2000年底,上述工作投入的资金已达1亿多坚戈。
2000年8月,设计年产能力高达60万吨的锰矿石初加工选矿厂投入使用。随着设计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2000年底生产能力将提高到80万吨,2002年提高到100万吨。2000年锰矿的年开采量也将比1997年增加一倍,达到60万吨,2003年将达到86.6万吨。
三、发展方向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计划,哈将重点发展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工业和民用建筑,扩大出口,冶金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建立连铸设备,发展非高炉冶金,继续进行焦炭化工生产现代化。这个目标如果得以实现,效果将非常显著。如实现钢材连铸可以提高产量15%,同时改善产品质量,相当于为国家经济每年节约50万吨的标准燃料。
2、哈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应该完成结构改革和现代化,以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最终目标是扩大和增加冶炼量,建立高质量冶金工艺,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满足机械制造业对仪器用钢和结构钢等高质钢材(包括不锈钢)的需求,建立这些冶金产品的出口基地。实现电路炼钢、非高炉产钢、钢材连铸、轧材热处理冶炼,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发展小型冶金厂。
3、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应用比较普遍的轧制型铁(钢筋、角铁、管材、柱材)生产,即可内销,又可出口。比如,1999年哈进口了14.7万吨钢筋。仅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四国的钢筋年需求量就达23万吨。此外,中亚地区对角铁、槽钢和型材需求也很大。合理的方案是上马能生产各种轧制型材的复合轧机,“卡钢”是实现这一设想的首选厂家。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