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财政经济又将陷入困难时期

发布日期:2003-02-12 14:14:00来源:作者:
目录

世界石油鏖战波诡云谲
国际石油价格下跌趋势
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成因分析
欧佩克同非欧佩克斗争势成拉锯
国际油价崩溃使海湾产油国遭受重大损失
国际石油战略格局的变化是国际政治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石油鏖战的焦点是争夺石油市场的操控权
科威特财政经济将重新陷入困境
石油收入将大幅度下降,财政赤字将重新出现
国际投资收入锐减
明年夏天科威特经济可能陷入困难时期
科威特财政经济紧缩方案
科威特五年计划步履维艰
中科经贸关系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石油鏖战波诡云谲
国际石油价格下跌趋势
从今年3月份开始,美国经济开始步入萧条,全球经济滞缓,石油市场供过于求12.1%,供需差距扩大。9.11事件给了美国经济一拳重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扩大、加深。国际石油价格从今年初的30美元/桶逐渐下降,9.11后跌势加速,突破了欧佩克调控价的下限(22美元),至11月中旬下降了40%,跌至17美元/桶。预计2002年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收入将比2000年减少30?0%。国际石油市场剧烈震荡;预计世界油价到2003年才能好转。

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成因分析:
世界经济全面衰退。

世界经济对石油能源需求总量的大幅度缩减超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调产稳价机制(2822美元)的调控能力。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全球对石油的需求量2001年下降0.2%,2002年下降0.8%(9.11前预计下降0.7%)。从9月1日开始,欧佩克产油国生产配额已削减到接近1999年最低水平,仍难遏制油价进一步下滑。

欧佩克调产稳价机制失控后,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之间的矛盾突现出来,爆发了大规模的价格战(增产保收),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欧佩克产油配额一年来已四次减产,由2000年11月的2,670万桶/日减少到2001年9月1日的2,320.1万桶/日,净减350万桶/日。非欧佩克产油国反而大力增产石油,抢占欧佩克的市场分额。9.11事件后第二大产油国俄国增产30%,达703万桶/日。挪威也由310万桶/日提高到331万桶/日的创纪录水平

欧佩克内部配额约束机制减弱。该组织尽管决定自9月1日起将总配额削减到2,321.1万桶/日,但九月份该组织总产量仍高踞于2,458万桶/日,超产138万桶/日;十月份2,397万桶/日,超产77万桶/日。其中主要是第五大产油国尼日利亚超产44%。以上均未包括伊拉克;伊拉克则从九月份259万桶/日到十月份增加到294万桶/日。

欧佩克同非欧佩克斗争势成拉锯
为了阻止国际油价重蹈1996和98年全面崩溃的复辙,11月中旬欧佩克组织石油部长们聚会维也纳,决定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再削减产量150万桶/日,但拽着非欧佩克产油国必须同时削减50万桶/日。特别要求非欧佩克中的最大产油国俄罗斯削减30万桶/日。

对欧佩克组织提出的要求,墨西哥已同意减产10万桶/日,只有俄罗斯和挪威同欧佩克打“神经战”。俄罗斯表示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同意象征性地减产3万桶/日。这大大激怒了欧佩克组织各成员国,纷纷对俄国发起猛烈攻击。沙特石油大臣阿里·努埃米说:“这是对欧佩克的羞辱,俄国人的态度极不讲道理,如果俄国不承诺大幅度削减产量,欧佩克也绝不再削减配额。绝不!”,“要完,大家都玩完”。科威特石油大臣阿迪勒·苏贝赫说:“科威特坚决反对欧佩克单方面减产;油价下降到10美元/桶也不足为奇”。石油界甚至怀疑:俄国人之所以点燃石油大战是不是因为美国和石油消费工业国要给俄国人什么好处?比如补助其石油差价或减债。

不得已,俄罗斯总理召集各大型石油公司头头开会,仅达成减产5万桶/日的协议。欧佩克国家说:“这简直是开玩笑”。有人甚至联系到普京诡异的外交手腕,评击俄国人是“奸诈权变的政治动物”。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尤其是俄罗斯的尖锐对立陷入僵峙。欧佩克国家准备忍痛孤注一掷,放任国际油价崩溃,给俄国一次狠狠的打击。因为俄罗斯石油生产成本高,将经不起油价崩溃的打击。科威特的一位权威评论家说:“我们又将经历一个痛苦时期,但最大的受害者将会是俄国”。“只有让俄国人尝到苦头,才有可能同我们合作”。欧佩克秘书长罗德里格斯说,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避免石油价格大战的全面爆发,他将于12月前往莫斯科进行商谈,临行前又改变了主意。与此同时,欧佩克主席谢克布·海利勒(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威胁说,如果不能就削减市场供应采取共同行动达成一致,油价将迅速崩溃;欧佩克“还可能增加产量向竞争者施加更大的压力”。观察家认为,这是欧佩克发出的最明确信号,要罚诫那些不同欧佩克合作的石油生产国。

在欧佩克的强大压力下,俄罗斯于12月5日宣布至多只能减产15万桶/日;第三大产油国挪威跟即宣布减产10-20万桶/日。油价应声上涨,但却发现美国战略储备油大致增后又调头向下。市场油价变成了一头不驯的烈马。

国际油价崩溃使海湾产油国遭受重大损失
从1999年第二季度以来,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已连续30个月高价位水平上小幅波动。海湾各产油国石油收入猛增,巨额财政赤字变为创纪录的盈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海湾六国的外汇储备由去年8月底的345亿美元到今年8月底增加到452亿美元,象沙漠雨后万物竞发一般迅速带动海湾地区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今年9.11事件后油价跌风不止;几个月之内,油价下降了10美元/桶。估计今年年平均油价将比去年减少5美元/桶。油价每下降1美元,全世界石油收入就要减少640亿美元。目前,欧佩克每天的损失是1.16亿美元,全年损失430亿美元。今年海湾各产油国又将重新出现财政赤字,估计明年将陷入财政经济困难时期。科威特因油价下跌每月损失1.5亿美元,到今年底估计损失10亿美元,明年夏季将进入财政经济困难时期。

国际石油战略格局的变化是国际政治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9.11事件后,随着反恐战争的全面展开,美国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反阿拉伯穆斯林浪潮,矛头直指沙特阿拉伯;“把欧佩克的翅膀扎起来”的呼声此起彼落。美国商业周刊10月29日发表长篇社论,提出要把石油进口多元化问题列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议题,要防止美国再次遭受石油打击,要把西方受制于阿拉伯石油的质押中解脱出来。

事实上,白宫开发阿拉加斯油田的计划早在几个月前就在国会两党中开始“斗鸡”。小布什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利门蒂的实业界领袖聚会上说:“我国需要更大的石油独立性,这是个国家安全问题”。美国已制订了能源长期平衡战略。美国的石油进口占需求的51.6%,美国从欧佩克国家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比例,从1960年到1999年再到2000年,由81.3%下降到60%再下降到50.9%。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已与其从沙特进口的石油相差不多了。9.11事件则给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赋予了更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海湾产油国认为,9.11事件后,国际政治格局按国际反恐怖联盟进行重新组合;适应国际反恐怖联盟重组的国际石油联盟也在进行重组。最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苏丹国家组成联合体承建里海输油管,美国总统布什专门致电祝贺,称“该项目将为美国能源来源多样化提供新的契机”并称“俄美哈之间为该地区的繁荣和稳定进行合作将成为全世界的典范”。海湾产油国对9.11以后俄罗斯同美国结成更加紧密的地缘战略盟友甚为惊恐。俄罗斯石油产量近两年以两位数字速度增长,已达700万桶/日,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超过沙特(800万桶/日)跃居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达到1,100万桶/日。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目前为280万桶/日。一、二年内,波斯的海输油管(台曼比科拉油田到波罗的海伯瑞摩尔斯克港)、里海输油管(哈萨克斯坦的亭格茨油田到黑海的诺沃罗西斯克港)、萨哈林岛(库页岛)和西西北利亚等四大输油/气管的建成将使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能力翻一番。阿拉伯人说,按照美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将把从海湾进口的石油部分转向俄罗斯,以嘉奖俄罗斯人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密切合作立场。

海湾产油国还惊恐地关注着中亚地区的石油发展。他们认为美国陈兵阿富汗是借反恐之名行控制中亚石油之实。中亚地区石油蕴藏量达2,000亿桶,仅次于海湾地区居世界第二位;长期由于阿富汗战乱而开发缓慢。美国发动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后,即将控制中亚地区并加强对这个地区的石油开发。土库曼斯坦石油探明储量4.6亿吨,哈萨克斯坦1989年产油2,500万吨,阿塞拜疆石油储量估计9亿吨。海湾产油国认为,里海地区即将成为海湾地区的强大竞争者。

海湾产油国还十分敏感地观注着日本和中国积极参与萨哈林岛(库页岛)、西西北利亚输油管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面对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国际石油战略格局,海湾产油国一扫今年初对世界经济快速扩张拉动石油需求增长和油价高位攀升的盲目乐观情绪,瞻念前途,不寒而栗。基于此,在新的一场石油鏖战中,欧佩克腹背受敌,既要进行市场份额保卫战,又要进行油价保卫战;因此采取坚守要求非欧佩克国家作出重大让步的底线。一场石油价格战濒临爆发。

石油鏖战的焦点是争夺世界石油市场的操控权
两年多来,欧佩克产油国加强团结,以调产稳价机制为武器取得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操控权。但欧佩克只占世界石油市场41%的份额,在世界石油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调产稳价机制失灵;欧佩克正面临失去国际石油市场操控权的危险。

科威特石油研究所主任哈贾吉.布胡涂尔指出,追踪世界石油战场就会清楚地发现,在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之外已形成若干个协约,正在通过这些协约重构世界石油地图。这些协约具有国际政治战略性质;幕后是美国主导,力图夺取世界石油价格的操控权。

他还指出,美国操控世界石油价格原来主要是依赖德克萨斯州的石油生产并控制石油战略储备的收放以压低油价两种手段。目前正在推动跨国石油公司重组购并,以加强其争夺操控世界石油市场的能力。自1999年以来,发生了雪弗龙与德克萨斯的合并,埃克森美孚合并,阿莫科与英国石油(BP)合并,道达尔、芬纳与阿尔夫合并等等;从此进入了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石油集团统一操控世界石油市场战略的新阶段。

他认为,美国利用了俄罗斯经济困难而放开石油资源之机,让国际石油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俄国石油产地,使俄罗斯石油产量迅速增加30%,两三年内还将增产50%,一举超过沙特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目前,欧佩克暂时失去了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操控权;夺回操控权的努力将十分艰难。欧佩克组织同世界石油集团之间对世界石油市场操控权的争夺将愈演愈烈。据报道,欧佩克组织即将开会研究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战,反击西方特别是美国对阿拉伯产油国的攻击。试看世界石油市场究竟是谁家的天下,且拭目以待。

世界经济,如高天滚滚寒流急;

石油鏖战,正剑拔弩张云波谲。

附录:世界主要产油国2000年平均日产量(百万桶/日)

美国 8.1;沙特 8.0;俄罗斯 6.5;伊朗 3.7;墨西哥 3.5;挪威 3.3;

中国 3.2;委内瑞拉 2.9;加拿大 2.7;英国 2.7;

世界总产量 76.7;其中:欧佩克总产 30.8;石油消费国总产 45.89。

注:下划横线国为欧佩克成员国。

科威特财政经济将重新陷入困境
科威特受惠于石油涨价,其财政转盈,经济繁荣持续了30月;新增积累达112亿美元;外汇储备由57亿美元增长到90亿美元,经济增长连续两年高达17.2%和27.7%。今年二季度开始世界经济放缓更遇9.11事件的打击,油价击穿了财政盈亏底线22美元/桶以下,国际投资资产缩水,收益锐减50%,预示着科威特财政经济又将重新进入困难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威特财政经济受到石油收入和投资收益同时减少的双重压力;投资收益的减少反过来又大大削弱了它对财政赤字的弥补能力。

石油收入将大幅度下降,财政赤字将重出现
9.11事件以后,科威特石油收入面临生产配额和油价同时减少的双重压力。

今年9月1日开始,科威特原油生产配额由年初的214.1万桶/日削减到186.1万桶/日,退回到1999年4月1日的低水平(183.万桶/日),削减13%。

今年9月下旬,科威特原油价跌破22美元/桶节节下降;10月份平均价17.7美元/桶,比9月份下降23%。11月份平均价又下降到16.8美元/桶,比10月份下降9.2%。估计今年科原油平均价为21.1-21.3美元/桶,比2000年平均价减少18%。科威特经济咨询机构AL-SHALL估计,从9.11事件到今年年底,科威特石油收入损失将达10亿美元。

根据科威特国家银行的经济研究报告,2002年科威特石油收入的减少有几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如果欧佩克和非欧佩克达成共同合作减产200万桶/日的协议,科威特原油明年第一季度可能回升到27美元/桶,全年平均价可能为23.8美元/桶;但其生产配额将再削减6.47%,达到178.1万桶/日的历史最低水平;

第二种可能,如果没有非欧佩克的合作,仅欧佩克各成员国紧守现行配额,那么科威特原油价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可能为16.6美元/桶,明年上半年可能为14美元/桶,明年全年平均价可能为15.7美元/桶;

第三种可能,如果欧佩克和非欧佩克谈判破裂,导致石油价格战爆发,那么明年科威特原油平均价可能跌落到11.7美元/桶。

石油收入占科政府收入的90%左右。石油收入的减少将导致财政赤字的出现。同样根据上述研究报告的预测如下:

2001/02年财年从2001年4月1日到2002年3月31日,科威特原油平均价估计为1920.4美元/桶。那么科政府财政收入将为44.847.0亿科第。按原预算支出52.7亿科第,即将出现财政赤字7.995.74亿科第。但估计当局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实际支出将可能比预算支出压缩89%;因此实际财政赤字可能为2.721.52亿科第。

科威特2001/02财政状况预测表(单位:亿科第)

平均油价(美元/桶)15.0 19.0 19.4 20.4

总收入 38.32 44.75 45.62 47.00

石油收入 32.63 39.06 39.94 41.32

非石油收入 5.69 5.69 5.69 5.69

总支出(官方预算) 52.74 52.74 52.74 52.74

盈亏 -14.43 -7.99 -7.12 -5.74

后代基金提取后赤字-18.26 -12.47 -11.68 -10.44

总支出(NBK预测) 47.47 47.99 48.52

盈亏 -2.72 -2.37 -1.52

后代基金提取后赤字 -7.19 -6.93 -6.22

从明年4月1日开始的2002/03财政年度,科威特原油价估计在1126美元/桶区间。因影响石油收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估计财政形势困难的可能性更大。

国际投资收入锐减
9.11事件后,科威特的国际投资遭受资产缩水和收益减少的双重损失。

科威特政府机构对外投资约750亿美元,主要是投资总署约600亿美元,其他政府机构如科威特石油公司(KPC)、社会保险总公司(PISS)等约150亿美元,民间机构或个人投资约1,630亿美元。

科威特海外投资大部分在美国。据科威特经济学家贾希姆·塞尔冬分析,科威特的海外资产受9.11事件的影响而缩水20%。但科威特财政大臣尤素福·易卜拉欣兼投资总署董事局主席,他说该署的海外投资以长期投资为主,主要是购买国际著名的大型公司的股票,采取股票、债券、基金和资金信托等形式的组合投资,规避投资风险;目前断言其遭失重大损失为时过早。该署海外投资主要是委托摩根·斯丹利投资专家操盘。但在世贸大厦遭袭击坍塌后均报失踪,其投资帐目财务数据和机密文件散失。

另据科威特《火炬报》报导,科威特政府和私营在英国的往来帐户、储蓄帐户和投资帐户9万多个,总额约1,000多亿美元。其中投资主要集中在英国房地产、石油公司股份以及伦敦股票市场。近一年来,受英镑汇率走低,伦敦交易所股票指数下跌和通货膨胀影响,科威特在英国投资缩水15%。

在近期内,科威特在美国的投资受反恐战的影响,其安全风险和市场风险均有所加大。

9.11事件以来,科威特国内股市从今年前三季度的节节冲高而不断回落。科政府一位高级负责人说,“必须勒紧裤带以减少财政赤字”。还有一位国会议员宣布,科威特对外投资9.11以来损失了40%。这些消息对科威特股市形成很大冲击。

科威特国家银行首席经济专家兰黛认为,今年科威特的对外投资收入比去年(18亿科第)减少一半。著名经济学家加希姆·萨东认为今年科威特的海外投资收入仅6-7亿科第,大大降低了对财政的弥补能力。

明年夏天科威特可能进入经济困难时期
预期科威特石油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和投资收益的减少以及投资收益弥补财政赤字能力的降低,科威特的经济在明年夏天可能由繁荣期转入困难期。

科威特国会财经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瓦哈布·哈隆说,“受美国的9.11事件影响,(科威特)对外投资资产迅速缩减。这些投资收益难以弥补油价下跌引起的损失。这次油价下跌同时伴随着石油出口数量减少,所以石油收入减少的影响形成了倍增效应”。他担心油价会下跌到8美元/桶。这意谓着将中断全部发展项目。国会财经委员会报告人艾哈迈德·杜伊杰对科威特经济可能会倒退到1999年的危机状态表示担忧。

科威特环球投资社的经济研究报告认为,尽管受油价下跌和9.11事件的影响,科威特的贸易盈余和投资收益仍将使科威特实现经常帐户盈余,估计2001年为126亿美元,2002年为103亿美元。但是油价的下跌将导致经济改革的步伐放慢和发展项目的推迟,其影响滞后,是中长期的。

科威特ALSHALL经济咨询所所长加希姆·萨尔东说,:“我们将经历一个痛苦时期。科威特必须要在两条战线上苦斗。在国内战线,政府要调整财政以适应两年的困难时期,并进行扎扎实实的财政改革。第二条战线是同欧佩克一道打赢这场石油价格战”。

科威特财政经济紧缩方案
11月5日,科威特财政兼大臣尤素福·易卜拉欣博士发表谈话说,“科威特的公共财政主要依靠石油价格,它受到油价下跌的直接影响”。他说,科财政部已会同科威特石油公司(KPC)、中央银行和投资总署研究制订应付油价变化任何可能的各种方案。如果油价下跌太多,就要控制开支以节约资金。他说,投资总署要抓住时机,调整投资组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走低形势,增加对看好的部门的投资。在国内要加强现有基金并组建新的基金,以支持股市,要加强股票、债券等投资多元化。他说,科威特新制订的外国投资法明年初颁布,要加强组织外国投资,吸引外国投资。他强调,要重视发展高科技,要帮助投资者参与科技研发。

11月22日的《火炬报》披露了科威特对付2002/03财年赤字和经济困难的应变方案,摘录如下:

1、暂停非紧急非必须政府工程项目,至少要压缩部分工程项目;

2、停止国家高级官员奖励性开支;

3、尽可能暂停增加职员;

4、调整社会保险金的支付期;

5、从严审批对信贷储蓄银行4亿科第的拨款;

6、加强税费征管,特别是水电部和通讯部等公用事业费的征缴;

7、向社会公开阐明面临的(困难)形势,争取社会理解和配合;

8、继续调整经济结构(指国营和私营所有制结构);尽快颁布私有化法,阻止私营经济边缘化趋势;

9、改革公用事业服务价格体制(水、电费),减少政府补贴负担。

科威特五年计划步履维艰
科威特早就提出了2001/022005/06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要点如下:

1、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固定价,即实际增长而非名义增长)由第六个五年计划(1995/961999/2000)的1.3%提高到2.1%。

2、调整国营与私营经济结构。国营经济由77.1%下降到73.9%私营经济由22.9%提高到26.1%。

3、私营经济年平均增长率4.78%;国营经济年平均增长1.24%。

4、增加投资以推动经济增长。投资增加一倍;年平均投资约20亿科第(约65亿美元)。计划期内,国营投资总额69亿科第(约225亿美元);私营投资31亿科第(约101亿美元)。

5、控制财政开支年增长率不超过3.1%。

6、增加非石油收入2.6倍;由计划期的5.06亿科第到计划末期增加到13.05亿科第.包括开辟新的收入来源;税收由3.8亿科第增加到7.6亿科第;增加奢侈品进口关税;提高公用事业服务价(水、电)。

争取在计划末期消灭财政赤字。
创造就业机会,每年1.4万个。
上述五年计划应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但其草案至今仍在国会财经委员会争论不休。待作部分修改付诸表决通过后,可能从2002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因受石油价格波动变化,每年实施结果亦可能同计划有出入。



蔡良智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