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经济
第一节 概述
叙利亚是个农业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体制为传统的计划经济,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近年来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发展农业、石油等支柱产业;在坚持和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和在确保政局稳定的情况下,稳妥、谨慎地推进包括金融领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经济改革。积极鼓励出口,简化进出口手续,部分调整汇率。加大私营经济和公私合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叙利亚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计划和指导性经济,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国营企业在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叙很多领域如交通、通讯、石油、化工、医药、纺织等仍由其国营公司垄断或控制。国营公司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占尽天时地利。尽管如此,由于体制原因,叙大多数国营企业都面临着经营观念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库存积压的困境。近年来,叙政府为振兴其经济,制定了一些新的经济改革措施,逐渐加强私营企业的作用,允许私营企业进入一些曾仅限于国营企业的领域,如医药、交通、通讯等。
叙政府鼓励尽可能的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其民族工业。鼓励建立纺织工业、食品工业(主要是剩余农产品的加工)和石油化工工业。
·叙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8亿美元(2001年),增长率为1.7%
财政总预算:76亿美元(2002年)
财政总收入:64亿美元(2002年)
通货膨胀率: 0.4%(2001年)
人均国民收入:约1100美元(2001年)
外债:223亿美元(2001年)
外汇储备:28.5亿美元(2001年)
第二节 农业
农业在叙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22%。农产品是叙主要出口产品,其中棉花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叙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28·6%,高于其它产业。叙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其主要政策有:
1、努力实现食品自给,致力农村全面发展;
2、继续耕种已改造土地并继续实施土地改良工程,保护水产资源,加强对其的管理和使用。
3、引进有生产效益的技术、品种和方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叙目前正在实施采用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科技攻关项目,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叙近年来在改良土地、增加灌溉面积、普及农业科技方面成效显著。1998年叙种植各种树1340万株,人工绿化面积达2.48万公顷。叙果树种植面积达75.19万公顷。主要果树有橄榄、葡萄、开心果、苹果、杏等。
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在1992年以前,叙利亚一直进口小麦,当其最终实现自给时,产量达260万吨。近年小麦产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种植面积达176万公顷,从1994年起,每年大约出口40万吨。
叙2001年农业喜获丰收,各种谷物收获600万吨,主要农作物小麦和大麦均收成良好。农业生产增长率超过2000年的3.3%,达到5.5%。小麦产量470万吨,有100多万吨可供出口。大麦产量达100万吨,而2000年仅有20万吨。棉花产量与2000年相近,达106万吨,可望加工出35万吨轧棉,其中21万吨供出口。叙棉花的主要进口国为意大利、法国、德国、俄国和比利时,此外还有一些阿拉伯国家如约旦和黎巴嫩。
2001年其他农作物亦受益于气候的改善,特别是降雨量的增加。据叙农业部披露,甜菜产量2001年为120万吨,橄榄49.7万吨,柑橘类果品83.3万吨,苹果26.3万吨。
叙畜牧业近年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叙近年开始实施改造300万公顷沙漠地带的工程,旨在发展畜牧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
叙在发展农业中重视兴修水利。现已建成的水坝有146座,水库蓄水量170亿立方米。正在修建的水坝为13座,蓄水量约36.2亿立方米。目前共有七个大中型水库。利用河流、水库、地下水井等灌溉土地面积达到121万公顷。到1999年底,已建成水坝158座,蓄水量19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30万公顷。
第三节 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一、石油
叙利亚地处阿拉伯地区北端的产油区,位于伊拉克大油田的边缘,有800多个油气构造,已开采的油田集中在叙东部幼发拉底河盆地和东北部土耳其、伊拉克边境地区。目前已探明储量为25亿桶,占阿拉伯国家石油总储量(7,188亿桶)的3.47%和世界总储量的0.2%。
叙石油工业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期,在此之前叙一直从伊拉克进口石油。第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石油开发项目是东北部的卡拉丘克油田(1956年开发),1968年开始产油,主要生产重质油。在以后的10年中基本保持在日产15万—17万桶。1984年,美国壳牌石油公司派克顿子公司在幼河流域发现轻质油,自此,叙石油工业开始步入了新的时期。1988年叙实现了石油自给,1989年开始出口石油,由一个石油进口国成为石油出口国,当年为叙外贸获利10亿叙镑。石油已成为叙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是叙主要外汇来源。一直以来,叙石油出口收入占叙出口总收入的60%。叙未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但是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与前几年相比,近一、两年叙石油产量呈下降趋势。2001年日产油量平均约为50万桶,日出口为30万桶左右,出口创汇约26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叙1999-2001年原油产量
叙2002年1-5月原油产量
叙政府直接参与制定叙石油的有关政策、规划、法规等。政府规定:外国石油公司从勘探到钻井的全过程均要有叙技术人员参加,叙地质专家参与地质分析和评估,外国公司所获得的所有资料必须放在叙石油公司和有关政府部门;拥有租让地的外国公司不得将其区块产出的原油擅自出售和炼制,而要以协议价格售给叙利亚石油公司,但与叙达成产品分成合同者在原油销售上可有一定的自由。
产品分成合同是叙同外国石油公司合作的主要方式,即外国石油公司根据合同对在叙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予以全部投资,并以分阶段方式获取石油补偿其投资,勘探的投资从发现石油后开始回收,用于生产和发展规模的投资按合同分为5-10年逐步回收。产油后的分成比例原则为:如日产量不足20万桶,叙获此收益的75%,外国石油公司获25%;如日产量超过20万桶,则各按85%和15%分成,对此比例叙在合同谈判中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分成方式是仿照埃及所定。
(一)叙主要石油机构
叙石油部负责执行政府有关法规,下属四个部门分管有关业务: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PC);叙利亚石油运输公司(SCOT);叙利亚油品储存与销售公司(SYROL)以及两个炼油公司。
1、叙利亚石油公司 (SYRIAN PETROLEUM COMPANY-SPC)
叙石油公司的前身是于1958年成立的“石油事务总委员会”。而后改名为“石油总公司”,随后又几次易名,到1974年定名为“叙利亚石油公司”。当年颁布的第18号法令明确规定,该公司是国家石油公司,直属于石油部,全权负责国家的全部油气勘探和开采等活动,鼓励外国石油公司对叙石油勘探开采进行投资。SPC还负责主管这些项目的招标工作;管理全国各大油田的运作;代表叙政府与国际石油公司组成合资公司勘探开采油气项目。
SPC所属油田的产油量为1000万吨,占叙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油田有:卡拉丘克油田(KARATCHUK),朱贝萨油田(JIBEISSAH),鲁迈兰油田(RUMAILAN),玛利赫油田(MALEH),希占油田(SIJAN),卡纳尔油田(QAHAR),阿斯拉克油田(ASRAQ),塔纳克油田(TANAK)等等。2000年叙石油部对外公布了5个区块供国内外公司投标,2002年又公布了11个尚未开采的区块,所有这些区块的招标、评标工作均由叙利亚石油公司负责。2000年的5个区块的评标正在进行,2002年的11个区块招标于2002年10月15日截止。
2、叙石油运输公司
石油部下属有两家运输公司:总部设在巴尼亚斯省的叙利亚石油运输公司(SCOT),将叙东部幼发拉底河盆地油田所产轻油经中部霍姆斯省运往地中海沿岸港口巴尼亚斯出口,这是叙进口和出口轻油的运输渠道。
另一家石油运输公司是叙利亚原油运输公司(SCOTRACO),总部设在霍姆斯,负责将叙东北部苏维迪亚地区所产重油经霍姆斯运往地中海港塔尔图斯,是叙出口重油的输油管线。
叙石油出口终点站共有三个,分别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尼亚斯、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港口。巴尼亚斯可容纳油船吨位21万吨,储油能力为19个油罐的43.7万吨;塔尔图斯可容纳油船吨位10万吨,并通过油管与巴尼亚斯终点站相连接。拉塔基亚终点站可容纳油船吨位5万吨。此三个终点站均由叙石油运输公司管理操作。
叙石油运输公司除负责石油和石化产品的内外输送,还管理叙的输油管道,其中主要有:1、叙石油公司的东北油田至塔尔图斯终点站的输油管道,日输送能力为25万桶。2、霍姆斯炼油厂至大马士革、阿勒颇和拉塔基亚的石化产品输送管道,年输送能力为50万吨。3、由泰姆油田和其他油田至原伊拉克输油管道上的T-2泵送站的分管道,日输送能力为10万桶。4、由阿沙拉油田和沃德油田至T-2泵送站的分管道。5、叙境内的另一条输油管道是从伊拉克的基尔库克油田至叙的巴尼亚斯港,1982年关闭至今。
1998年7、8月伊叙外长互访期间签署了石油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有关协议,双方同意新建一条经叙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日输油能力为140万桶;尽快修复两国间原有的旧输油管道,使其先期恢复到日输油能力30万桶,最终达到140万桶;并共同投资在巴尼亚斯港建造一座炼油能力为14万桶的炼油厂。
3、叙利亚炼油公司
叙利亚国有的两大炼油厂:巴尼亚斯炼油厂,1979年在罗马尼亚的帮助下建成,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12万桶,年炼油能力600万吨;霍姆斯炼油厂,同年在捷克帮助下建成,日产11万桶,年炼油能力540万吨。由于两个炼油厂建厂已20多年,目前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效率低下,不能满负荷生产,亏损严重,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叙国内年消费1200万吨)。
为满足炼油和出口需要,叙除扩建原有炼油厂外,还通过建设新炼厂发展其炼油业,准备在德尔祖尔建造第三座炼油厂,设计炼油能力6万桶/日,后期将达到12万桶/日,以便向东部地区提供石化产品,该产量将满足叙北部地区的需求。
4、叙利亚油气储销公司(MAHRUKA)
负责储存和国内销售两个炼油厂生产的燃料油产品;负责油灌建设和石油机械设备等产品的招标工作。公司设有管理部、计划部、项目部和销售部等部门。
(二)叙石油出口情况
叙1989年开始出口石油,主要通过国家石油销售委员会向外出口。其所产轻油和混合油的油价取决于当日的布伦特油价,每月一调整。目前叙国家石油销售委员会已同世界20多个公司签有期货合同,并予严格控制,合同规定在未得到叙国家石油销售委员会许可的情况下,客户不得转售叙石油。叙石油出口占其总产量(60万桶)的50-55%,其中轻油出口占轻油产量的65%,重油出口占重油产量的40%,剩余45%送往炼油厂和用于国内消耗。
叙在1982年前一直从伊拉克进口石油,两国交恶并关闭管道后,叙转从伊朗进口石油。自1982-1989年,伊朗每年向叙赠送石油100万吨(1986年后增至200万吨),作为对叙支持伊朗的酬谢。
近年,叙又悄然、低价从伊拉克进口石油,用于国内炼厂,而将自产的部分石油出口,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这是在联合国有关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框架之外的)。这也是当前叙原油产量下降,而原油出口收入却增长的原因。这部分收入有力地支撑了叙经济的增长。由于此原因,2001年叙石油出口估计增长了15%。
目前叙主要向地中海国家和意大利、希腊、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出口石油。2000年出口收入为31.69亿美元,占叙出口总收入的60%左右。2001年出口原油1500万吨,外汇收入为26亿美元,约占叙出口总收入的50%。
政治因素对叙原油出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特别是在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又将目标移到伊拉克,中东地区形势紧张,加之美国视叙为支持和庇护恐怖主义的国家,“911”事件后美虽接受了叙的表态,但随着巴以冲突的进一步激化,叙将不排除遭到美国和以色利制裁或打击的可能性,因此,叙将可能减少石油出口,保留相当部分的能源以备紧急时用。
(三)在叙的石油合资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
1975年,叙开始同外国石油公司签约合作,宣布外国石油公司可根据“产品分成合同”在叙一些地方进行勘探,使外国石油公司拥有了石油勘探权。外国石油公司作为“承包方”负责对合同的所有活动予以投资,进行全部勘探作业,发现石油后,将由“承包方”同叙石油公司组成的特别作业公司进行采油。叙东北部生产重油的油田是前苏联专家帮助开发的,而中部和东北部的轻质油田则是同西方国家合作。
叙同外国石油公司较大规模的合作开始于1985年。从80年代中期至今,曾有10多家外国石油公司来叙勘探、开采石油,他们有法国的ELF、爱尔兰的TULLOW石油、匈牙利的MOL、日本的SUMITOMO、马来西亚的PETRONAS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石油公司。近些年来,由于叙石油公司所制定的合同条款不尽合理,以及勘探结果不甚理想,其石油勘探活动不断放慢,来叙勘探的外国公司由1991年的14个减至目前的4个主要石油公司,即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德国迪米奈克斯石油公司、法国ELF石油公司和匈牙利MOL石油公司。
美国一直将叙利亚列为恐怖主义国家予以制裁,不允许美国石油公司来叙投资做项目,前几年,政策有所松动,1998年美国Conoco公司赢得了4.3亿美元的油田伴生气的收集和处理项目。
1、幼发拉底石油公司(AL-FURAT PETROLEUM CO.-AFPC)
该公司是叙利亚最大的产油公司,成立于1985年5月,由叙利亚石油公司(占股份50%)、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占15.625%)、美国派克顿公司(占15.625%)和德国迪米奈克斯公司(占18.75%)组成的一合资企业。由于美国派克顿公司早已撤离,现在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已占股份31.25%. 幼发拉底石油公司目前日产38-40万桶,占叙总产油量的三分之二。幼发拉底公司的油田主要分布在叙东北部的德尔祖尔和阿沙姆(ASH SHAM)地区,主要有:泰姆油田(AL-THAYYEM),奥玛尔油田(OMAR)及其北部油田,其余油田还有:阿沙拉油田(ASHARA)和沃德油田(AL-WARD),伊斯巴油田(AL-IZBA),贾夫拉油田(JAFRA)。
壳牌石油公司另外还与叙合资建立了ALBADIYA OIL公司、和BIER EZZOR PEOLEUM公司。
2、荷兰壳牌石油公司
系迄今在叙最大的外国石油公司和幼发拉底石油公司的主要外国伙伴。该公司最早于1978年打入叙石油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合同是勘探拉萨法地区的石油,第一个有商业价值的THAYYEM油田是壳牌石油公司的派克顿子公司发现的。现已签有6个产品分成合同,对叙投资55亿美元。该公司占壳牌石油总公司海外产油量的12%,名列第四。
3、德国迪米奈克斯石油公司
这是幼发拉底石油公司另一外国伙伴,于1985年开始在叙进行石油勘探。1997年伙同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再次与叙利亚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在叙东北部扎努比亚地区的4881平方公里的地块进行石油勘探。未来这三家公司合作可提供的原油将占叙总产量的60%。
4、法国ELF石油公司
1990年该公司在幼河流域的贾夫拉(JAFRA)地区发现石油,现产油6万桶/日。1997年该公司与叙利亚石油公司签订新的勘探合同,勘探十月以北地块约4200平方公里,由法国ELF的AQUITAINE公司(40%)同日本DUMIYOMO公司(30%)和马来西亚的PETRONAS CARIGALI公司(30%)合作。
5、匈牙利MOL公司
这是近两年参加勘探开采投标的一个主要公司,于1997年与叙石油公司签订勘探合同,开发帕米拉(台德木尔)东部地区的油气,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这是叙几年来第一次与外国公司签订的合同。
1998年年初,叙已同克罗地亚的INA NAFTAPLIN公司签约,开发帕米拉地区;同瑞典的SVENSKA 石油公司签约,开发德尔祖尔地区。
二、天然气
天然气是叙利亚能源的第二大来源。近年来,叙已意识到其石油资源短缺,且油价下跌,石油生产前景不佳,遂制定能源战略,旨在节约和保护国家资源。叙希望在能源供应方面保持平衡,通过大量勘探和开发天然气,使电站和重工业所需燃料均以天然气逐步取代石油,成为燃料主要来源,以确保石油出口,获取更多外汇。
(一)储量和分布
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叙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8.3万亿立方英尺(TCF)约合2350亿立方米,比1991年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44.94亿立方米增加4.63%。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天然气全部储量的73%。这些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帕米拉地区(台德木尔)3.6万亿立方英尺、幼发拉底石油公司油气田1.6万亿立方英尺、苏韦迪亚地区1.2万亿立方英尺、朱贝萨地区0.8万亿英尺、德尔祖尔地区0.7万亿立方英尺,其余分布在阿勒霍尔(AL-HOL)、阿勒古纳(AL-GHONA)和马尔卡达地区(MARQADA)。全部天然气储量的54%为非伴生气,其余为伴生气和覆盖气。帕米拉地区位于叙中部,是天然气储量较集中的地方。
叙石油公司所属的阿勒阿拉克(AL-ARAK)气田于1995年底投产,另两个阿勒海利(AL-HAIL) 和阿勒迪巴亚特(AL-DUBAYAT)“纯净气田”均于1996年投产,而纳吉布(NAJIB)和索赫尼(SOKHNE)“非纯净气田”已于1998年投产。1997年10月,叙石油公司宣布在其所属的帕米拉地区ABI RABAH地块发现一个新的大气田。帕米拉地区气田将通过新管道(正在招标)向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的十月电厂、霍姆斯的马哈德赫(MAHARDEH)电站输送天然气。
(二)生产、加工和利用
叙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于8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和利用天然气。大部分天然气的生产、处理加工和运输均由叙石油公司监管。1996年生产天然气共1040亿立方英尺(约合29.43亿立方米,日产800万立方米),是过去10年产量的5倍。1998年日产约1250万立方米。目前叙日产天然气约2.5亿立方英尺,约合707万立方米,2005年将翻番。
近年来,叙在有效利用天然气方面发展较快,将油田燃烧的废气加以处理利用,变废为宝,亦减少了空气污染,于国于民均有利。叙天然气处理加工厂主要有:1、苏韦迪亚(油田)伴生气处理厂,1985年投产。主要处理来自卡拉丘克油田苏韦迪亚油田和鲁迈兰油田的伴生气。2、朱贝萨天然气处理厂,1988年投产。日加工能力约为200万立方米,占全部天然气加工能力的四分之一。该厂将朱贝萨油气田的伴生气和阿勒古纳、阿勒霍尔、马尔卡达和朱贝萨地区的非伴生气通过475公里长的管道输往霍姆斯炼油厂和附近的氮肥厂。1997年上半年,该厂在扩建项目结束后日加工能力增至约300万立方米。3、奥玛尔(油田)伴生气处理厂,1991年投产,日加工能力约为400万立方米,该厂将奥玛尔及奥玛尔以北的沙赫勒(SHAHEL)、依兹贝赫(IZBEH)和塔纳克(TANAK)油田的伴生气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加工。4、1996年底投产的贾夫拉(JAFRA)天然气分离厂。5、1996年底投产的帕米拉天然气加工厂。
天然气除用作燃料为炼油厂、化肥厂和水泥厂等重工业工厂服务及用作民用液化气外,更多的是用作发电站(厂)的燃料。据不完全统计,天然气占叙全部发电站所用燃料的40%,并将成为发电站的主要燃料。自1991年叙开始实施大规模发电计划,并尽量充分利用天然气为燃料用于发电。
(三)同外国公司的合作
叙石油公司负责同外国公司在油气领域的签约与合作。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于1988年12月同叙签订生产分成合同。叙同意该公司开发其于1982年发现的谢里夫(CHERRIF-2)气田和1985年发现的阿沙沙尔(ASH-SHAER-1)气田,确定两个天然气田日产能力为600万立方米,允许其在价格框架内在本地销售。1990年马拉松公司向叙方递交了一份关于天然气田情况和发展下游业务的详细计划,叙未予采纳。1992年9月叙石油公司同马拉松公司组成台德木尔联合石油公司(马拉松公司已于几年前撤离)。
1998年11月,美国CONOCO公司和法国ELF AQUITAINE 公司与叙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开发德尔祖尔地区天然气资源,投入资金4.3亿美元,期限2年。此项目包括:开发伴生气;建造天然气收集系统;建天然气加工厂,设计日产能力为1.75亿立方英尺(约合400万立方米);铺设250公里长的管道,以便将德尔祖尔地区的天然气输送至帕米拉,汇入原有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完工后,叙将根据协议每年向黎巴嫩提供天然气11亿立方米(约合300万立方米/日),供其加工使用。叙非常重视此项目,这是近年来叙同美国公司在天然气领域的一个较大的合作项目,对叙天然气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四节 工业
叙主要工业有采掘业(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大理石等)、加工工业(纺织、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烟草等)和水电工业(发电、给水),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业体系。工业雇工率占叙总雇工率的14%。加工工业占叙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5%,雇工率占总数的15%,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等大多使用当地原材料,另一些则进口零配件在当地组装,大部分叙产白色家电就是以这种方式生产的。
为了促进工业生产,应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叙利亚政府实施了一个新战略。其内容主要包括实行叙利亚工业现代化,争取签订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议,与其他国家签订经济协议,以及进行经济制度改革和公共设施改造。叙利亚工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造工业企业以及配套服务业来提高工业增长率,增强竞争力。具体步骤是:调整工业制度,对一些主要领域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如行业标准,进出口规章,竞争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政策,研究与发展方针,消费者保障制度,行业特许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步骤改进工业政策框架,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加强和支持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的职能,并通过建立工业区和提供技术支持来增强私营企业的竞争力。
叙工业部门基本情况表
国有工业部门基本情况表
私营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
2000年批准及执行的工业项目情况(私营部门)

叙棉花产量在地中海地区位居第四,因此叙纺织业是继石油产业之后的叙第二大工业产业。叙纺织工业始于1910年,其产品除满足本国和周边国家(黎巴嫩、约旦)需要外,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出口收入仅次于石油。目前,纺织工业投资占叙工业总投资的30%,劳动力人数占叙全国劳动力的36%。
叙重视电力工业发展,继续在电力部门进行工程扩建和新项目实施,该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约3万。电力部门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计划参加阿拉伯国家联合发展项目,即在叙、约、埃、黎、伊(拉克)、土之间建立输变电互联网络。叙正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分别评估、实施上述项目。叙目前拥有蒸汽电站8个、水电站6个(十月水电站正在兴建中)、天然气电站6个,发电站装机总容量71.08亿千瓦,发电量基本上满足需求,但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仍导致定期停电。2001年,叙全国发电量为267.12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6%,用电高峰时需求量为45.65亿千瓦,比2000年增长11%,其中国内需求为43.15亿千瓦,出口需求为2.5亿千瓦。2001年新增用电户154,000户,年人均用电量1,598千瓦时。拥有电网13.4万公里,变电站35,528个。2001年电力出口为12.72亿千瓦时,比2000年下降10%。
第五节 交通及邮电、通讯
一、交通
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连接欧洲与东南亚地区、欧洲和海湾国家的重要枢纽。叙利亚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叙基本完成了运输业的基础建设。叙塔尔图斯港和拉塔基亚港无论从未来潜力和现有能量都可称之为地中海重要的运输和商业港口,同时叙铁路建设亦有可观的基础,可连接叙各省份和周边国家。而在空中运输方面,叙有5个机场,其中3个是国际机场,拥有16架性能优良的飞机。
叙已制定了运输业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国营企业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但在服务和价格方面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此外,叙政府还注意发挥合资企业的作用,无论是在空中运输,还是内陆运输及其它领域。
1、公路运输
公路是叙国内运输的大动脉。叙境内各城市之间公路网络较发达,截止2000年底,公路长达37,500公里(其中柏油路28,480公里,干线公路6,600公里,高速公路877公里),可分别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国。
2、铁路运输
叙铁路线长2,700公里,就叙国土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和人口(1,700万)而言,这是个很好的基础。但问题是这个铁路网未能与周边国家完全连接,此外,这个网本身也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叙政府对铁路的建设十分重视,2001年国家预算拔给运输部门150亿叙镑,铁路项目就占了70亿。目前叙正在连接德尔祖尔和艾布·卡迈尔省,以最终与伊拉克相接,然后从伊拉克南部城市布什拉再通往伊朗。叙还开始启动从伊穆沙尔至叙阿勒卜省的铁路线,但这条线还有待发展。此外,目前正在进行从大马士革至德拉省再至叙约边境的项目,这是叙与约旦、沙特和其它海湾国家铁路连网计划的一部分。叙现在还更新与黎巴嫩铁路连接项目。这些铁路项目的实施和恢复将使叙铁路80-90%的能量得到利用,事实上叙铁路年货运能力可达8,300万吨,但实际货运量却未超过1,000万吨。叙现在正与外国公司进行谈判,有意购买大批机车、客车和货车,其目的在于促进内外贸易、转口和旅游活动。
3、海运
叙利亚有两大港口,分别位于北部地中海省份,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目前塔尔图斯港货运量为每年1,200万吨,拉塔基亚港为500万吨。塔尔图斯港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之一,但它与拉塔基亚港的使用率仅为其实际能量的60-70%。
目前运输部委托日本一咨询机构加依卡对叙的港口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至2010年叙港口需求,并对至2020年的需求进行估计。叙运输部正在同日本商业银行商谈提供贷款事宜,准备使用贷款购置港口所需设备。此外,还有计划加大现有码头水深(可接受大型集装箱)及建立新码头项目。叙计划至2020年上述两个港口的货运量达到3,000万吨。
在海上运输方面,最大的公司是沙姆海运公司,资本为2,000万美元,沙特私营企业占48%的股分。此外,政府还拥有两艘船,另有两艘船的所有权归叙利亚约旦海运公司。其它海运船只均属私营企业。与此同时,运输部鼓励私营企业参与一些港口服务业务,但港口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仍属国家。
过去海运的销售业务由国营公司垄断,但目前国家鼓励私营企业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发挥作用。运输部近期将其下属的叙海运公司和海运总局进行合并,并希望叙约海运公司与其它阿拉伯海运公司在海上运输方面开展合作。叙与约旦、苏丹和巴林最近签署了海运协定。
4、空中运输
叙现有的16架飞机中,空中客车320六架,波音727六架,另有2架波音747和2架图布力夫。叙空中每天经过220架飞机,此外,还有国内航班。叙南部有两个空中通道,西部和北部也有两个,此外,叙在空中运输领域首次向私营企业开放,叙目前正在着手建立两家合资公司。第一家规模较大,由叙利亚航空公司与黎巴嫩中东航空公司合资。这个公司的飞机将来往于贝鲁特、大马士革和约旦机场,也有可能到达一些欧洲机场。这个公司的资金仅由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私营企业提供。第2家合资公司规模较小,运营能容纳4-12人的飞机,叙私营企业和叙航空公司投资,计划叙航的股份占51%,私营企业占49%,但这个比例从双方的利益和公司的成功考虑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上述合资公司可以为私营外国公司如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和工商界人士的旅行提供服务,此外,也可以参与叙国内航线的飞行。在增加叙现有飞机的每日飞行时间之前,叙还未考虑增加飞机的数量,但叙长远的规划是至2020年将其飞机数量增至30架。
二、邮电
截止2001年底,叙全国共有邮局650所,电报局126个,电话局4450个。电讯条件正在改善,已能通过人造卫星、微波电网、海底光纤电缆传送电话。2000年,电话密度为每千人108线,2002年叙利亚的电话容量将达到340万线,密度为18%。
三、通讯
1999年7月,叙电讯部门试开通了因特网业务,目前仅有8,000个网点,处于试行阶段。信息协会还建立了不附属于国家电信总局的2,000个网点,并计划近期内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专用网,可有5万个网点,未来可扩至20万个。现阶段叙因特网的入网费是5000叙镑(相当于100美元),月租费为1000叙镑(20美元),每分钟1叙镑,与周边国家相比,这个收费标准仍较高,周边国家仅需交纳每月10至20美元的费用,而不必再支付其它费用。
就叙电信市场而言,移动通讯是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目前有2家大的国际集团公司与叙政府签订了为期15年投资合同,以BOT方式经营两个移动电话网(GSM)项目,每个网的容量为85万用户,目前叙移动电话有6万用户,覆盖了叙主要城市。
第六节 金融和税收
叙金融市场比较落后。一直以来,叙不允许设立私人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在诸如转帐服务,发行旅行支票、信用卡以及与其它银行实行计算机联网操作等方面都是落伍的。支票仅在很窄的范围内使用,纸币和金属币占币类的63%。叙还实行多种汇率制度,外汇管制较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
叙利亚政府控制的银行系统由5家银行组成:叙利亚商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工业银行、房地产银行和人民信贷银行。叙利亚中央银行负责监督银行业务,控制货币供应。只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并在国外开立外汇帐户。在国内,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卖出叙镑,买入外汇。除特殊情况外,未使用的外汇不能再卖给商业银行。
2002年,叙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了改革,允许设立外资和私人银行,计划中今年下半年将批准设立4家外资和私人银行。叙政府还同意商业银行向私营企业和公民出售外汇用于非商业使用,每年向年满18岁的公民以邻国汇率一次性出售2000美元用于旅游、出国学习和就医等。
叙利亚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仍旧实行多重汇率制的国家之一。政府实行三个不同的汇率 :1美元=11.25叙镑;1美元=23叙镑;1美元=46.5叙镑。黑市汇率1美元=50-52叙镑。1993年以前,海关用1美元:11.25叙镑的汇率对进口商品进行估价。现在,对税率低于75%的商品,用1美元:23叙镑的汇率进行估价,对税率在75%-200%之间的商品,用1美元:46.5叙镑的汇率进行估价。近期将统一汇率,海关均以1美元:46.5叙镑的汇率进行估价。
为鼓励存款,增加其经济活力,扩大流动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吸引境外投资和主要来自于黎巴嫩、北非和海湾等国不断增加的侨汇,叙政府开始允许叙公民在叙商业银行自由存储外汇,自由提取或转帐外汇本息。据非官方统计数字,该国公民储蓄只有25%存于叙银行,其它部分均存于国外,大多在黎巴嫩。
为鼓励出口,允许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将出口外汇收入的90%记入帐户用于购买生产必需品,剩余的10%由国家指定银行按商业汇率用叙镑收购并上交国家。2000年的存款数量比1999年增长15%,大部分存款集中在叙利亚商业银行。截止至200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放贷3311亿叙镑,其中国有企业的贷款为1700亿叙镑。
叙利亚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统一税。关税为累进制,根据政府视产品和必需程度,从1%到250%不等。食品和工业原材料的关税较低,汽车等奢侈品的税率则为150%-250%。统一税是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的额外税种,其收入用于军队、学校和市政建设。统一税由海关征收,税率为6-35%。
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
1)原材料和药品:税率1%;
2)工厂设备:税率1-20%;
3)大米、食糖、茶叶、面粉等食品:税率1-7%,加工食品和罐装食品:税率30-50%;
4)小型电子设备(收音机、录音机等):税率30-50%;
5)医疗设备:税率7%;
6)计算机:税率15%。
第七节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叙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叙2000年贸易进出口额为87亿美元,其中进口40.33亿美元,出口47亿美元。
国家对进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凡是国内生产能满足需要的产品禁止进口。叙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棉花、小麦、磷酸盐、烟草、植物油、蔬菜、牲畜、羊毛、皮革、纺织品和部分轻工制品。2000年原油出口金额达31.69亿美元,纺织品出口金额为3.17亿美元,棉花出口金额为1.96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钢材、纺织原料、建材、糖、化工原料、医药、文教用品等。2000年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为8.63亿美元,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进口额为3.97亿美元。出口的主要国家是欧盟和阿拉伯国家,2001年对欧盟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出口分别占叙年出口总额的约60%和15.5%。主要进口伙伴也是欧盟国家,年进口额超过12亿美元,占叙进口总额的32%。
叙政府为促进出口,于2001年初制定并通过了出口战略,对有关的出口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取消出口许可证,免征蔬菜、水果的农业税,允许国营出口企业使用其出口换汇进口生产所需原材料并将外汇余额卖给政府其他部门等。
叙对外贸实行政策管制,进口商进口任何产品都必须从经贸部或其附属机构取得进口许可证。叙产品的出口无需许可证,出口除水果和蔬菜以外的其他产品,出口商必须提交一份银行保函,保证出口收汇在3个月内(出口到阿拉伯国家)或4个月内(出口到其他国家)返回叙利亚。该期限可延长至9个月。出口商需按出口值缴纳1.5%-3%的税。出口公司必须在叙利亚商会注册。
(1)禁止进口的商品
禁止进口的商品有:铝制品、塑料制品、化妆品、清洁用品(洗涤剂、去污粉、肥皂、香皂)、箱包、鞋类、干电池、地毯、服装、袜子、蔬菜罐头、摄像机、录像机、棉纱等。
允许进口零配件的商品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风扇、电熨斗、电吹风、自行车、摩托车等。
允许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有:纱线、服装面料、铅笔芯。
(2)临时进口:
叙利亚政府允许以下几种情况下的临时进口:
①大型项目:在叙利亚实施项目的外国公司可以临时进口项目所需的任何设备,但项目结束后必须再出口;
②国际组织:可进口汽车,家具和必要设施;
③游客:游客可用私人交通工具在国内旅游;
④来料加工:如产品全部出口,则生产厂家可免税进口原材料。
叙利亚执行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贸易禁运,禁止以色列产品进入叙利亚。除收割机、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上公开交换的产品(大米、食糖、咖啡等)、冷藏柜和大型建筑设备外,所有商品必须从原产地直接进口。食品、奶制品和药品必须贴有标签,注明生产厂家、出口商、成份、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药品还需注明批号。另所有允许进口的商品,都可以从叙自由区加工制造厂进口,但需进口许可证。
叙是建立阿拉伯共同市场的倡导者。有18个阿拉伯国家加入的阿拉伯自由贸易区达成了成员国间关税减10%的协议,并已于1999年1月起实施。叙还与约、黎、埃、沙特就部分畜产品以及不与当地工业发生竞争的产品,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此外,叙黎两国达成协议,自1999年1月1日起每年对对方生产的工业品减25%的关税,到2004年全部免税。2001年10月叙同约旦签订协议,立即取消所有关税,只有对服装、鞋类、巧克力和饼干的关税保持到2005年为止。叙同伊拉克已实行关税互免。另外,叙利亚还同欧盟正在就签署合作伙伴关系协议进行谈判,估计2003年会有最后结果。2001年11月叙利亚提交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
第八节 投资
自1985年以来,叙政府通过三项鼓励外国投资的基本法规。1985年颁布186决议,鼓励对旅游业的投资。1986年政府出台了10号法令,鼓励建立农业合资公司。1991年6月,作为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其整体改革方案的部分环节,叙通过一项新的投资法“10号投资法”,旨在促进对经济各个领域的投资。该法令为当地及外国投资者提供了相同优惠条件,特别是那些在新法规下获得经营权的公司享有免税进口资本商品和其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交通工具)等优惠条件,而且在工程实施的前五年免税。公司若能出口其50%以上的产品,则享有七年免税待遇。2000年6月,为更好地吸引本国投资和外资,叙政府对10号投资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主要内容包括:
1、鼓励在边远地区投资,延长免税年限,对在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农村省、阿勒颇和霍姆斯市之外投资的项目,免税时间由原来的5年延长为7年。
2、鼓励发展股份公司,控股公司除享受其它法律条文所赋予的优惠条件外,还享受投资法所规定的各种优惠;免除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合营公司股票发行印花税。
3、为阿拉伯和外国在叙投资提供更多便利,包括允建独资或合资项目;允许为建立和扩大投资项目拥有或租用必要的土地和房产;允许携带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外汇出入叙境。
4、扩大公司自主权,允许公司自行确定理事会成员的国籍、人数、年龄、非叙利亚人代表比例,而不需受149号贸易法的限制。
5、经政府同意,可根据项目性质需要在外国银行开设帐户,也可将作为资本以外汇存入叙利亚银行的部分资产以邻国市场价兑换成叙镑。
近年来,叙政府对外国投资逐渐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进步显著,一些新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加速发展。 尽管有关投资法规有所改善,但由于未能提供所需的配套法律、法规,吸引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还是繁杂,投资项目的实施并没有完成计划。
1991—2001年度10号投资法项下实施的项目一览表(单位:千叙镑)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投资申请必须经最高投资委员会审核、筛选。该委员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例会,成员包括总理和主管经济、农业、交通、供应、工业、计划、财政等部长,以及总理府投资办公室主任。
为促进外商在叙投资,1972年成立了自由区总局。外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在自由区内享有同样的投资机会。两大自由区分别位于拉塔基亚港和塔尔图斯港。此外,大马士革北部的阿德拉、阿勒颇、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大马士革市内各有一个自由区。迄今已建立的7个自由区总占地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叙政府对在自由区内经营的公司提供以下优惠政策:
1、货物进入自由区不需进口许可证,进口商只需出具有关提单、仓单供检验即可。只有军事和其他禁止物品除外。
2、除军事和国际违禁物品之外,不受再出口规定的限制。
3、所有进入自由区或存贮于自由区的货物均免关税和其它税收。
4、允许在自由区自由存取外汇,其来源无需申报。外汇兑换不必遵循现行的货币限额。
第九节 旅游
叙名胜古迹很多,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1972年成立旅游部。2001年全国共有旅游公司和旅行社 家。2001年叙的旅游收入为13亿美元,访叙的游客人数达300万人,其中100万是黎巴嫩人,此外还有欧洲的游客,主要来自土耳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非阿拉伯游客达70万人。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叙旅游部计划对现有的旅游设施进行维护,使其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的基本设施。如计划将现有的3.6万张床位提高至2020年的18万张床位。
叙利亚是个农业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体制为传统的计划经济,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近年来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发展农业、石油等支柱产业;在坚持和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和在确保政局稳定的情况下,稳妥、谨慎地推进包括金融领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经济改革。积极鼓励出口,简化进出口手续,部分调整汇率。加大私营经济和公私合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叙利亚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计划和指导性经济,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国营企业在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叙很多领域如交通、通讯、石油、化工、医药、纺织等仍由其国营公司垄断或控制。国营公司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占尽天时地利。尽管如此,由于体制原因,叙大多数国营企业都面临着经营观念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库存积压的困境。近年来,叙政府为振兴其经济,制定了一些新的经济改革措施,逐渐加强私营企业的作用,允许私营企业进入一些曾仅限于国营企业的领域,如医药、交通、通讯等。
叙政府鼓励尽可能的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其民族工业。鼓励建立纺织工业、食品工业(主要是剩余农产品的加工)和石油化工工业。
·叙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8亿美元(2001年),增长率为1.7%
财政总预算:76亿美元(2002年)
财政总收入:64亿美元(2002年)
通货膨胀率: 0.4%(2001年)
人均国民收入:约1100美元(2001年)
外债:223亿美元(2001年)
外汇储备:28.5亿美元(2001年)
第二节 农业
农业在叙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22%。农产品是叙主要出口产品,其中棉花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叙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28·6%,高于其它产业。叙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其主要政策有:
1、努力实现食品自给,致力农村全面发展;
2、继续耕种已改造土地并继续实施土地改良工程,保护水产资源,加强对其的管理和使用。
3、引进有生产效益的技术、品种和方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叙目前正在实施采用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科技攻关项目,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叙近年来在改良土地、增加灌溉面积、普及农业科技方面成效显著。1998年叙种植各种树1340万株,人工绿化面积达2.48万公顷。叙果树种植面积达75.19万公顷。主要果树有橄榄、葡萄、开心果、苹果、杏等。
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在1992年以前,叙利亚一直进口小麦,当其最终实现自给时,产量达260万吨。近年小麦产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种植面积达176万公顷,从1994年起,每年大约出口40万吨。
叙2001年农业喜获丰收,各种谷物收获600万吨,主要农作物小麦和大麦均收成良好。农业生产增长率超过2000年的3.3%,达到5.5%。小麦产量470万吨,有100多万吨可供出口。大麦产量达100万吨,而2000年仅有20万吨。棉花产量与2000年相近,达106万吨,可望加工出35万吨轧棉,其中21万吨供出口。叙棉花的主要进口国为意大利、法国、德国、俄国和比利时,此外还有一些阿拉伯国家如约旦和黎巴嫩。
2001年其他农作物亦受益于气候的改善,特别是降雨量的增加。据叙农业部披露,甜菜产量2001年为120万吨,橄榄49.7万吨,柑橘类果品83.3万吨,苹果26.3万吨。
叙畜牧业近年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叙近年开始实施改造300万公顷沙漠地带的工程,旨在发展畜牧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
叙在发展农业中重视兴修水利。现已建成的水坝有146座,水库蓄水量170亿立方米。正在修建的水坝为13座,蓄水量约36.2亿立方米。目前共有七个大中型水库。利用河流、水库、地下水井等灌溉土地面积达到121万公顷。到1999年底,已建成水坝158座,蓄水量19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30万公顷。
第三节 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一、石油
叙利亚地处阿拉伯地区北端的产油区,位于伊拉克大油田的边缘,有800多个油气构造,已开采的油田集中在叙东部幼发拉底河盆地和东北部土耳其、伊拉克边境地区。目前已探明储量为25亿桶,占阿拉伯国家石油总储量(7,188亿桶)的3.47%和世界总储量的0.2%。
叙石油工业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期,在此之前叙一直从伊拉克进口石油。第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石油开发项目是东北部的卡拉丘克油田(1956年开发),1968年开始产油,主要生产重质油。在以后的10年中基本保持在日产15万—17万桶。1984年,美国壳牌石油公司派克顿子公司在幼河流域发现轻质油,自此,叙石油工业开始步入了新的时期。1988年叙实现了石油自给,1989年开始出口石油,由一个石油进口国成为石油出口国,当年为叙外贸获利10亿叙镑。石油已成为叙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是叙主要外汇来源。一直以来,叙石油出口收入占叙出口总收入的60%。叙未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但是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与前几年相比,近一、两年叙石油产量呈下降趋势。2001年日产油量平均约为50万桶,日出口为30万桶左右,出口创汇约26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叙1999-2001年原油产量

叙2002年1-5月原油产量

叙政府直接参与制定叙石油的有关政策、规划、法规等。政府规定:外国石油公司从勘探到钻井的全过程均要有叙技术人员参加,叙地质专家参与地质分析和评估,外国公司所获得的所有资料必须放在叙石油公司和有关政府部门;拥有租让地的外国公司不得将其区块产出的原油擅自出售和炼制,而要以协议价格售给叙利亚石油公司,但与叙达成产品分成合同者在原油销售上可有一定的自由。
产品分成合同是叙同外国石油公司合作的主要方式,即外国石油公司根据合同对在叙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予以全部投资,并以分阶段方式获取石油补偿其投资,勘探的投资从发现石油后开始回收,用于生产和发展规模的投资按合同分为5-10年逐步回收。产油后的分成比例原则为:如日产量不足20万桶,叙获此收益的75%,外国石油公司获25%;如日产量超过20万桶,则各按85%和15%分成,对此比例叙在合同谈判中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分成方式是仿照埃及所定。
(一)叙主要石油机构
叙石油部负责执行政府有关法规,下属四个部门分管有关业务: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PC);叙利亚石油运输公司(SCOT);叙利亚油品储存与销售公司(SYROL)以及两个炼油公司。
1、叙利亚石油公司 (SYRIAN PETROLEUM COMPANY-SPC)
叙石油公司的前身是于1958年成立的“石油事务总委员会”。而后改名为“石油总公司”,随后又几次易名,到1974年定名为“叙利亚石油公司”。当年颁布的第18号法令明确规定,该公司是国家石油公司,直属于石油部,全权负责国家的全部油气勘探和开采等活动,鼓励外国石油公司对叙石油勘探开采进行投资。SPC还负责主管这些项目的招标工作;管理全国各大油田的运作;代表叙政府与国际石油公司组成合资公司勘探开采油气项目。
SPC所属油田的产油量为1000万吨,占叙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油田有:卡拉丘克油田(KARATCHUK),朱贝萨油田(JIBEISSAH),鲁迈兰油田(RUMAILAN),玛利赫油田(MALEH),希占油田(SIJAN),卡纳尔油田(QAHAR),阿斯拉克油田(ASRAQ),塔纳克油田(TANAK)等等。2000年叙石油部对外公布了5个区块供国内外公司投标,2002年又公布了11个尚未开采的区块,所有这些区块的招标、评标工作均由叙利亚石油公司负责。2000年的5个区块的评标正在进行,2002年的11个区块招标于2002年10月15日截止。
2、叙石油运输公司
石油部下属有两家运输公司:总部设在巴尼亚斯省的叙利亚石油运输公司(SCOT),将叙东部幼发拉底河盆地油田所产轻油经中部霍姆斯省运往地中海沿岸港口巴尼亚斯出口,这是叙进口和出口轻油的运输渠道。
另一家石油运输公司是叙利亚原油运输公司(SCOTRACO),总部设在霍姆斯,负责将叙东北部苏维迪亚地区所产重油经霍姆斯运往地中海港塔尔图斯,是叙出口重油的输油管线。
叙石油出口终点站共有三个,分别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尼亚斯、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港口。巴尼亚斯可容纳油船吨位21万吨,储油能力为19个油罐的43.7万吨;塔尔图斯可容纳油船吨位10万吨,并通过油管与巴尼亚斯终点站相连接。拉塔基亚终点站可容纳油船吨位5万吨。此三个终点站均由叙石油运输公司管理操作。
叙石油运输公司除负责石油和石化产品的内外输送,还管理叙的输油管道,其中主要有:1、叙石油公司的东北油田至塔尔图斯终点站的输油管道,日输送能力为25万桶。2、霍姆斯炼油厂至大马士革、阿勒颇和拉塔基亚的石化产品输送管道,年输送能力为50万吨。3、由泰姆油田和其他油田至原伊拉克输油管道上的T-2泵送站的分管道,日输送能力为10万桶。4、由阿沙拉油田和沃德油田至T-2泵送站的分管道。5、叙境内的另一条输油管道是从伊拉克的基尔库克油田至叙的巴尼亚斯港,1982年关闭至今。
1998年7、8月伊叙外长互访期间签署了石油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有关协议,双方同意新建一条经叙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日输油能力为140万桶;尽快修复两国间原有的旧输油管道,使其先期恢复到日输油能力30万桶,最终达到140万桶;并共同投资在巴尼亚斯港建造一座炼油能力为14万桶的炼油厂。
3、叙利亚炼油公司
叙利亚国有的两大炼油厂:巴尼亚斯炼油厂,1979年在罗马尼亚的帮助下建成,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12万桶,年炼油能力600万吨;霍姆斯炼油厂,同年在捷克帮助下建成,日产11万桶,年炼油能力540万吨。由于两个炼油厂建厂已20多年,目前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效率低下,不能满负荷生产,亏损严重,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叙国内年消费1200万吨)。
为满足炼油和出口需要,叙除扩建原有炼油厂外,还通过建设新炼厂发展其炼油业,准备在德尔祖尔建造第三座炼油厂,设计炼油能力6万桶/日,后期将达到12万桶/日,以便向东部地区提供石化产品,该产量将满足叙北部地区的需求。
4、叙利亚油气储销公司(MAHRUKA)
负责储存和国内销售两个炼油厂生产的燃料油产品;负责油灌建设和石油机械设备等产品的招标工作。公司设有管理部、计划部、项目部和销售部等部门。
(二)叙石油出口情况
叙1989年开始出口石油,主要通过国家石油销售委员会向外出口。其所产轻油和混合油的油价取决于当日的布伦特油价,每月一调整。目前叙国家石油销售委员会已同世界20多个公司签有期货合同,并予严格控制,合同规定在未得到叙国家石油销售委员会许可的情况下,客户不得转售叙石油。叙石油出口占其总产量(60万桶)的50-55%,其中轻油出口占轻油产量的65%,重油出口占重油产量的40%,剩余45%送往炼油厂和用于国内消耗。
叙在1982年前一直从伊拉克进口石油,两国交恶并关闭管道后,叙转从伊朗进口石油。自1982-1989年,伊朗每年向叙赠送石油100万吨(1986年后增至200万吨),作为对叙支持伊朗的酬谢。
近年,叙又悄然、低价从伊拉克进口石油,用于国内炼厂,而将自产的部分石油出口,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这是在联合国有关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框架之外的)。这也是当前叙原油产量下降,而原油出口收入却增长的原因。这部分收入有力地支撑了叙经济的增长。由于此原因,2001年叙石油出口估计增长了15%。
目前叙主要向地中海国家和意大利、希腊、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出口石油。2000年出口收入为31.69亿美元,占叙出口总收入的60%左右。2001年出口原油1500万吨,外汇收入为26亿美元,约占叙出口总收入的50%。
政治因素对叙原油出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特别是在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又将目标移到伊拉克,中东地区形势紧张,加之美国视叙为支持和庇护恐怖主义的国家,“911”事件后美虽接受了叙的表态,但随着巴以冲突的进一步激化,叙将不排除遭到美国和以色利制裁或打击的可能性,因此,叙将可能减少石油出口,保留相当部分的能源以备紧急时用。
(三)在叙的石油合资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
1975年,叙开始同外国石油公司签约合作,宣布外国石油公司可根据“产品分成合同”在叙一些地方进行勘探,使外国石油公司拥有了石油勘探权。外国石油公司作为“承包方”负责对合同的所有活动予以投资,进行全部勘探作业,发现石油后,将由“承包方”同叙石油公司组成的特别作业公司进行采油。叙东北部生产重油的油田是前苏联专家帮助开发的,而中部和东北部的轻质油田则是同西方国家合作。
叙同外国石油公司较大规模的合作开始于1985年。从80年代中期至今,曾有10多家外国石油公司来叙勘探、开采石油,他们有法国的ELF、爱尔兰的TULLOW石油、匈牙利的MOL、日本的SUMITOMO、马来西亚的PETRONAS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石油公司。近些年来,由于叙石油公司所制定的合同条款不尽合理,以及勘探结果不甚理想,其石油勘探活动不断放慢,来叙勘探的外国公司由1991年的14个减至目前的4个主要石油公司,即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德国迪米奈克斯石油公司、法国ELF石油公司和匈牙利MOL石油公司。
美国一直将叙利亚列为恐怖主义国家予以制裁,不允许美国石油公司来叙投资做项目,前几年,政策有所松动,1998年美国Conoco公司赢得了4.3亿美元的油田伴生气的收集和处理项目。
1、幼发拉底石油公司(AL-FURAT PETROLEUM CO.-AFPC)
该公司是叙利亚最大的产油公司,成立于1985年5月,由叙利亚石油公司(占股份50%)、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占15.625%)、美国派克顿公司(占15.625%)和德国迪米奈克斯公司(占18.75%)组成的一合资企业。由于美国派克顿公司早已撤离,现在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已占股份31.25%. 幼发拉底石油公司目前日产38-40万桶,占叙总产油量的三分之二。幼发拉底公司的油田主要分布在叙东北部的德尔祖尔和阿沙姆(ASH SHAM)地区,主要有:泰姆油田(AL-THAYYEM),奥玛尔油田(OMAR)及其北部油田,其余油田还有:阿沙拉油田(ASHARA)和沃德油田(AL-WARD),伊斯巴油田(AL-IZBA),贾夫拉油田(JAFRA)。
壳牌石油公司另外还与叙合资建立了ALBADIYA OIL公司、和BIER EZZOR PEOLEUM公司。
2、荷兰壳牌石油公司
系迄今在叙最大的外国石油公司和幼发拉底石油公司的主要外国伙伴。该公司最早于1978年打入叙石油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合同是勘探拉萨法地区的石油,第一个有商业价值的THAYYEM油田是壳牌石油公司的派克顿子公司发现的。现已签有6个产品分成合同,对叙投资55亿美元。该公司占壳牌石油总公司海外产油量的12%,名列第四。
3、德国迪米奈克斯石油公司
这是幼发拉底石油公司另一外国伙伴,于1985年开始在叙进行石油勘探。1997年伙同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再次与叙利亚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在叙东北部扎努比亚地区的4881平方公里的地块进行石油勘探。未来这三家公司合作可提供的原油将占叙总产量的60%。
4、法国ELF石油公司
1990年该公司在幼河流域的贾夫拉(JAFRA)地区发现石油,现产油6万桶/日。1997年该公司与叙利亚石油公司签订新的勘探合同,勘探十月以北地块约4200平方公里,由法国ELF的AQUITAINE公司(40%)同日本DUMIYOMO公司(30%)和马来西亚的PETRONAS CARIGALI公司(30%)合作。
5、匈牙利MOL公司
这是近两年参加勘探开采投标的一个主要公司,于1997年与叙石油公司签订勘探合同,开发帕米拉(台德木尔)东部地区的油气,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这是叙几年来第一次与外国公司签订的合同。
1998年年初,叙已同克罗地亚的INA NAFTAPLIN公司签约,开发帕米拉地区;同瑞典的SVENSKA 石油公司签约,开发德尔祖尔地区。
二、天然气
天然气是叙利亚能源的第二大来源。近年来,叙已意识到其石油资源短缺,且油价下跌,石油生产前景不佳,遂制定能源战略,旨在节约和保护国家资源。叙希望在能源供应方面保持平衡,通过大量勘探和开发天然气,使电站和重工业所需燃料均以天然气逐步取代石油,成为燃料主要来源,以确保石油出口,获取更多外汇。
(一)储量和分布
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叙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8.3万亿立方英尺(TCF)约合2350亿立方米,比1991年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44.94亿立方米增加4.63%。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天然气全部储量的73%。这些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帕米拉地区(台德木尔)3.6万亿立方英尺、幼发拉底石油公司油气田1.6万亿立方英尺、苏韦迪亚地区1.2万亿立方英尺、朱贝萨地区0.8万亿英尺、德尔祖尔地区0.7万亿立方英尺,其余分布在阿勒霍尔(AL-HOL)、阿勒古纳(AL-GHONA)和马尔卡达地区(MARQADA)。全部天然气储量的54%为非伴生气,其余为伴生气和覆盖气。帕米拉地区位于叙中部,是天然气储量较集中的地方。
叙石油公司所属的阿勒阿拉克(AL-ARAK)气田于1995年底投产,另两个阿勒海利(AL-HAIL) 和阿勒迪巴亚特(AL-DUBAYAT)“纯净气田”均于1996年投产,而纳吉布(NAJIB)和索赫尼(SOKHNE)“非纯净气田”已于1998年投产。1997年10月,叙石油公司宣布在其所属的帕米拉地区ABI RABAH地块发现一个新的大气田。帕米拉地区气田将通过新管道(正在招标)向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的十月电厂、霍姆斯的马哈德赫(MAHARDEH)电站输送天然气。
(二)生产、加工和利用
叙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于8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和利用天然气。大部分天然气的生产、处理加工和运输均由叙石油公司监管。1996年生产天然气共1040亿立方英尺(约合29.43亿立方米,日产800万立方米),是过去10年产量的5倍。1998年日产约1250万立方米。目前叙日产天然气约2.5亿立方英尺,约合707万立方米,2005年将翻番。
近年来,叙在有效利用天然气方面发展较快,将油田燃烧的废气加以处理利用,变废为宝,亦减少了空气污染,于国于民均有利。叙天然气处理加工厂主要有:1、苏韦迪亚(油田)伴生气处理厂,1985年投产。主要处理来自卡拉丘克油田苏韦迪亚油田和鲁迈兰油田的伴生气。2、朱贝萨天然气处理厂,1988年投产。日加工能力约为200万立方米,占全部天然气加工能力的四分之一。该厂将朱贝萨油气田的伴生气和阿勒古纳、阿勒霍尔、马尔卡达和朱贝萨地区的非伴生气通过475公里长的管道输往霍姆斯炼油厂和附近的氮肥厂。1997年上半年,该厂在扩建项目结束后日加工能力增至约300万立方米。3、奥玛尔(油田)伴生气处理厂,1991年投产,日加工能力约为400万立方米,该厂将奥玛尔及奥玛尔以北的沙赫勒(SHAHEL)、依兹贝赫(IZBEH)和塔纳克(TANAK)油田的伴生气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加工。4、1996年底投产的贾夫拉(JAFRA)天然气分离厂。5、1996年底投产的帕米拉天然气加工厂。
天然气除用作燃料为炼油厂、化肥厂和水泥厂等重工业工厂服务及用作民用液化气外,更多的是用作发电站(厂)的燃料。据不完全统计,天然气占叙全部发电站所用燃料的40%,并将成为发电站的主要燃料。自1991年叙开始实施大规模发电计划,并尽量充分利用天然气为燃料用于发电。
(三)同外国公司的合作
叙石油公司负责同外国公司在油气领域的签约与合作。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于1988年12月同叙签订生产分成合同。叙同意该公司开发其于1982年发现的谢里夫(CHERRIF-2)气田和1985年发现的阿沙沙尔(ASH-SHAER-1)气田,确定两个天然气田日产能力为600万立方米,允许其在价格框架内在本地销售。1990年马拉松公司向叙方递交了一份关于天然气田情况和发展下游业务的详细计划,叙未予采纳。1992年9月叙石油公司同马拉松公司组成台德木尔联合石油公司(马拉松公司已于几年前撤离)。
1998年11月,美国CONOCO公司和法国ELF AQUITAINE 公司与叙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开发德尔祖尔地区天然气资源,投入资金4.3亿美元,期限2年。此项目包括:开发伴生气;建造天然气收集系统;建天然气加工厂,设计日产能力为1.75亿立方英尺(约合400万立方米);铺设250公里长的管道,以便将德尔祖尔地区的天然气输送至帕米拉,汇入原有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完工后,叙将根据协议每年向黎巴嫩提供天然气11亿立方米(约合300万立方米/日),供其加工使用。叙非常重视此项目,这是近年来叙同美国公司在天然气领域的一个较大的合作项目,对叙天然气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四节 工业
叙主要工业有采掘业(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大理石等)、加工工业(纺织、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烟草等)和水电工业(发电、给水),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业体系。工业雇工率占叙总雇工率的14%。加工工业占叙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5%,雇工率占总数的15%,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等大多使用当地原材料,另一些则进口零配件在当地组装,大部分叙产白色家电就是以这种方式生产的。
为了促进工业生产,应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叙利亚政府实施了一个新战略。其内容主要包括实行叙利亚工业现代化,争取签订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议,与其他国家签订经济协议,以及进行经济制度改革和公共设施改造。叙利亚工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造工业企业以及配套服务业来提高工业增长率,增强竞争力。具体步骤是:调整工业制度,对一些主要领域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如行业标准,进出口规章,竞争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政策,研究与发展方针,消费者保障制度,行业特许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步骤改进工业政策框架,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加强和支持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的职能,并通过建立工业区和提供技术支持来增强私营企业的竞争力。
叙工业部门基本情况表

国有工业部门基本情况表

私营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

2000年批准及执行的工业项目情况(私营部门)


叙棉花产量在地中海地区位居第四,因此叙纺织业是继石油产业之后的叙第二大工业产业。叙纺织工业始于1910年,其产品除满足本国和周边国家(黎巴嫩、约旦)需要外,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出口收入仅次于石油。目前,纺织工业投资占叙工业总投资的30%,劳动力人数占叙全国劳动力的36%。
叙重视电力工业发展,继续在电力部门进行工程扩建和新项目实施,该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约3万。电力部门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计划参加阿拉伯国家联合发展项目,即在叙、约、埃、黎、伊(拉克)、土之间建立输变电互联网络。叙正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分别评估、实施上述项目。叙目前拥有蒸汽电站8个、水电站6个(十月水电站正在兴建中)、天然气电站6个,发电站装机总容量71.08亿千瓦,发电量基本上满足需求,但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仍导致定期停电。2001年,叙全国发电量为267.12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6%,用电高峰时需求量为45.65亿千瓦,比2000年增长11%,其中国内需求为43.15亿千瓦,出口需求为2.5亿千瓦。2001年新增用电户154,000户,年人均用电量1,598千瓦时。拥有电网13.4万公里,变电站35,528个。2001年电力出口为12.72亿千瓦时,比2000年下降10%。
第五节 交通及邮电、通讯
一、交通
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连接欧洲与东南亚地区、欧洲和海湾国家的重要枢纽。叙利亚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叙基本完成了运输业的基础建设。叙塔尔图斯港和拉塔基亚港无论从未来潜力和现有能量都可称之为地中海重要的运输和商业港口,同时叙铁路建设亦有可观的基础,可连接叙各省份和周边国家。而在空中运输方面,叙有5个机场,其中3个是国际机场,拥有16架性能优良的飞机。
叙已制定了运输业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国营企业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但在服务和价格方面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此外,叙政府还注意发挥合资企业的作用,无论是在空中运输,还是内陆运输及其它领域。
1、公路运输
公路是叙国内运输的大动脉。叙境内各城市之间公路网络较发达,截止2000年底,公路长达37,500公里(其中柏油路28,480公里,干线公路6,600公里,高速公路877公里),可分别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国。
2、铁路运输
叙铁路线长2,700公里,就叙国土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和人口(1,700万)而言,这是个很好的基础。但问题是这个铁路网未能与周边国家完全连接,此外,这个网本身也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叙政府对铁路的建设十分重视,2001年国家预算拔给运输部门150亿叙镑,铁路项目就占了70亿。目前叙正在连接德尔祖尔和艾布·卡迈尔省,以最终与伊拉克相接,然后从伊拉克南部城市布什拉再通往伊朗。叙还开始启动从伊穆沙尔至叙阿勒卜省的铁路线,但这条线还有待发展。此外,目前正在进行从大马士革至德拉省再至叙约边境的项目,这是叙与约旦、沙特和其它海湾国家铁路连网计划的一部分。叙现在还更新与黎巴嫩铁路连接项目。这些铁路项目的实施和恢复将使叙铁路80-90%的能量得到利用,事实上叙铁路年货运能力可达8,300万吨,但实际货运量却未超过1,000万吨。叙现在正与外国公司进行谈判,有意购买大批机车、客车和货车,其目的在于促进内外贸易、转口和旅游活动。
3、海运
叙利亚有两大港口,分别位于北部地中海省份,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目前塔尔图斯港货运量为每年1,200万吨,拉塔基亚港为500万吨。塔尔图斯港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之一,但它与拉塔基亚港的使用率仅为其实际能量的60-70%。
目前运输部委托日本一咨询机构加依卡对叙的港口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至2010年叙港口需求,并对至2020年的需求进行估计。叙运输部正在同日本商业银行商谈提供贷款事宜,准备使用贷款购置港口所需设备。此外,还有计划加大现有码头水深(可接受大型集装箱)及建立新码头项目。叙计划至2020年上述两个港口的货运量达到3,000万吨。
在海上运输方面,最大的公司是沙姆海运公司,资本为2,000万美元,沙特私营企业占48%的股分。此外,政府还拥有两艘船,另有两艘船的所有权归叙利亚约旦海运公司。其它海运船只均属私营企业。与此同时,运输部鼓励私营企业参与一些港口服务业务,但港口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仍属国家。
过去海运的销售业务由国营公司垄断,但目前国家鼓励私营企业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发挥作用。运输部近期将其下属的叙海运公司和海运总局进行合并,并希望叙约海运公司与其它阿拉伯海运公司在海上运输方面开展合作。叙与约旦、苏丹和巴林最近签署了海运协定。
4、空中运输
叙现有的16架飞机中,空中客车320六架,波音727六架,另有2架波音747和2架图布力夫。叙空中每天经过220架飞机,此外,还有国内航班。叙南部有两个空中通道,西部和北部也有两个,此外,叙在空中运输领域首次向私营企业开放,叙目前正在着手建立两家合资公司。第一家规模较大,由叙利亚航空公司与黎巴嫩中东航空公司合资。这个公司的飞机将来往于贝鲁特、大马士革和约旦机场,也有可能到达一些欧洲机场。这个公司的资金仅由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私营企业提供。第2家合资公司规模较小,运营能容纳4-12人的飞机,叙私营企业和叙航空公司投资,计划叙航的股份占51%,私营企业占49%,但这个比例从双方的利益和公司的成功考虑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上述合资公司可以为私营外国公司如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和工商界人士的旅行提供服务,此外,也可以参与叙国内航线的飞行。在增加叙现有飞机的每日飞行时间之前,叙还未考虑增加飞机的数量,但叙长远的规划是至2020年将其飞机数量增至30架。
二、邮电
截止2001年底,叙全国共有邮局650所,电报局126个,电话局4450个。电讯条件正在改善,已能通过人造卫星、微波电网、海底光纤电缆传送电话。2000年,电话密度为每千人108线,2002年叙利亚的电话容量将达到340万线,密度为18%。
三、通讯
1999年7月,叙电讯部门试开通了因特网业务,目前仅有8,000个网点,处于试行阶段。信息协会还建立了不附属于国家电信总局的2,000个网点,并计划近期内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专用网,可有5万个网点,未来可扩至20万个。现阶段叙因特网的入网费是5000叙镑(相当于100美元),月租费为1000叙镑(20美元),每分钟1叙镑,与周边国家相比,这个收费标准仍较高,周边国家仅需交纳每月10至20美元的费用,而不必再支付其它费用。
就叙电信市场而言,移动通讯是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目前有2家大的国际集团公司与叙政府签订了为期15年投资合同,以BOT方式经营两个移动电话网(GSM)项目,每个网的容量为85万用户,目前叙移动电话有6万用户,覆盖了叙主要城市。
第六节 金融和税收
叙金融市场比较落后。一直以来,叙不允许设立私人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在诸如转帐服务,发行旅行支票、信用卡以及与其它银行实行计算机联网操作等方面都是落伍的。支票仅在很窄的范围内使用,纸币和金属币占币类的63%。叙还实行多种汇率制度,外汇管制较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
叙利亚政府控制的银行系统由5家银行组成:叙利亚商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工业银行、房地产银行和人民信贷银行。叙利亚中央银行负责监督银行业务,控制货币供应。只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并在国外开立外汇帐户。在国内,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卖出叙镑,买入外汇。除特殊情况外,未使用的外汇不能再卖给商业银行。
2002年,叙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了改革,允许设立外资和私人银行,计划中今年下半年将批准设立4家外资和私人银行。叙政府还同意商业银行向私营企业和公民出售外汇用于非商业使用,每年向年满18岁的公民以邻国汇率一次性出售2000美元用于旅游、出国学习和就医等。
叙利亚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仍旧实行多重汇率制的国家之一。政府实行三个不同的汇率 :1美元=11.25叙镑;1美元=23叙镑;1美元=46.5叙镑。黑市汇率1美元=50-52叙镑。1993年以前,海关用1美元:11.25叙镑的汇率对进口商品进行估价。现在,对税率低于75%的商品,用1美元:23叙镑的汇率进行估价,对税率在75%-200%之间的商品,用1美元:46.5叙镑的汇率进行估价。近期将统一汇率,海关均以1美元:46.5叙镑的汇率进行估价。
为鼓励存款,增加其经济活力,扩大流动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吸引境外投资和主要来自于黎巴嫩、北非和海湾等国不断增加的侨汇,叙政府开始允许叙公民在叙商业银行自由存储外汇,自由提取或转帐外汇本息。据非官方统计数字,该国公民储蓄只有25%存于叙银行,其它部分均存于国外,大多在黎巴嫩。
为鼓励出口,允许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将出口外汇收入的90%记入帐户用于购买生产必需品,剩余的10%由国家指定银行按商业汇率用叙镑收购并上交国家。2000年的存款数量比1999年增长15%,大部分存款集中在叙利亚商业银行。截止至200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放贷3311亿叙镑,其中国有企业的贷款为1700亿叙镑。
叙利亚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统一税。关税为累进制,根据政府视产品和必需程度,从1%到250%不等。食品和工业原材料的关税较低,汽车等奢侈品的税率则为150%-250%。统一税是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的额外税种,其收入用于军队、学校和市政建设。统一税由海关征收,税率为6-35%。
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
1)原材料和药品:税率1%;
2)工厂设备:税率1-20%;
3)大米、食糖、茶叶、面粉等食品:税率1-7%,加工食品和罐装食品:税率30-50%;
4)小型电子设备(收音机、录音机等):税率30-50%;
5)医疗设备:税率7%;
6)计算机:税率15%。
第七节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叙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叙2000年贸易进出口额为87亿美元,其中进口40.33亿美元,出口47亿美元。
国家对进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凡是国内生产能满足需要的产品禁止进口。叙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棉花、小麦、磷酸盐、烟草、植物油、蔬菜、牲畜、羊毛、皮革、纺织品和部分轻工制品。2000年原油出口金额达31.69亿美元,纺织品出口金额为3.17亿美元,棉花出口金额为1.96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钢材、纺织原料、建材、糖、化工原料、医药、文教用品等。2000年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为8.63亿美元,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进口额为3.97亿美元。出口的主要国家是欧盟和阿拉伯国家,2001年对欧盟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出口分别占叙年出口总额的约60%和15.5%。主要进口伙伴也是欧盟国家,年进口额超过12亿美元,占叙进口总额的32%。
叙政府为促进出口,于2001年初制定并通过了出口战略,对有关的出口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取消出口许可证,免征蔬菜、水果的农业税,允许国营出口企业使用其出口换汇进口生产所需原材料并将外汇余额卖给政府其他部门等。
叙对外贸实行政策管制,进口商进口任何产品都必须从经贸部或其附属机构取得进口许可证。叙产品的出口无需许可证,出口除水果和蔬菜以外的其他产品,出口商必须提交一份银行保函,保证出口收汇在3个月内(出口到阿拉伯国家)或4个月内(出口到其他国家)返回叙利亚。该期限可延长至9个月。出口商需按出口值缴纳1.5%-3%的税。出口公司必须在叙利亚商会注册。
(1)禁止进口的商品
禁止进口的商品有:铝制品、塑料制品、化妆品、清洁用品(洗涤剂、去污粉、肥皂、香皂)、箱包、鞋类、干电池、地毯、服装、袜子、蔬菜罐头、摄像机、录像机、棉纱等。
允许进口零配件的商品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风扇、电熨斗、电吹风、自行车、摩托车等。
允许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有:纱线、服装面料、铅笔芯。
(2)临时进口:
叙利亚政府允许以下几种情况下的临时进口:
①大型项目:在叙利亚实施项目的外国公司可以临时进口项目所需的任何设备,但项目结束后必须再出口;
②国际组织:可进口汽车,家具和必要设施;
③游客:游客可用私人交通工具在国内旅游;
④来料加工:如产品全部出口,则生产厂家可免税进口原材料。
叙利亚执行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贸易禁运,禁止以色列产品进入叙利亚。除收割机、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上公开交换的产品(大米、食糖、咖啡等)、冷藏柜和大型建筑设备外,所有商品必须从原产地直接进口。食品、奶制品和药品必须贴有标签,注明生产厂家、出口商、成份、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药品还需注明批号。另所有允许进口的商品,都可以从叙自由区加工制造厂进口,但需进口许可证。
叙是建立阿拉伯共同市场的倡导者。有18个阿拉伯国家加入的阿拉伯自由贸易区达成了成员国间关税减10%的协议,并已于1999年1月起实施。叙还与约、黎、埃、沙特就部分畜产品以及不与当地工业发生竞争的产品,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此外,叙黎两国达成协议,自1999年1月1日起每年对对方生产的工业品减25%的关税,到2004年全部免税。2001年10月叙同约旦签订协议,立即取消所有关税,只有对服装、鞋类、巧克力和饼干的关税保持到2005年为止。叙同伊拉克已实行关税互免。另外,叙利亚还同欧盟正在就签署合作伙伴关系协议进行谈判,估计2003年会有最后结果。2001年11月叙利亚提交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
第八节 投资
自1985年以来,叙政府通过三项鼓励外国投资的基本法规。1985年颁布186决议,鼓励对旅游业的投资。1986年政府出台了10号法令,鼓励建立农业合资公司。1991年6月,作为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其整体改革方案的部分环节,叙通过一项新的投资法“10号投资法”,旨在促进对经济各个领域的投资。该法令为当地及外国投资者提供了相同优惠条件,特别是那些在新法规下获得经营权的公司享有免税进口资本商品和其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交通工具)等优惠条件,而且在工程实施的前五年免税。公司若能出口其50%以上的产品,则享有七年免税待遇。2000年6月,为更好地吸引本国投资和外资,叙政府对10号投资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主要内容包括:
1、鼓励在边远地区投资,延长免税年限,对在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农村省、阿勒颇和霍姆斯市之外投资的项目,免税时间由原来的5年延长为7年。
2、鼓励发展股份公司,控股公司除享受其它法律条文所赋予的优惠条件外,还享受投资法所规定的各种优惠;免除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合营公司股票发行印花税。
3、为阿拉伯和外国在叙投资提供更多便利,包括允建独资或合资项目;允许为建立和扩大投资项目拥有或租用必要的土地和房产;允许携带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外汇出入叙境。
4、扩大公司自主权,允许公司自行确定理事会成员的国籍、人数、年龄、非叙利亚人代表比例,而不需受149号贸易法的限制。
5、经政府同意,可根据项目性质需要在外国银行开设帐户,也可将作为资本以外汇存入叙利亚银行的部分资产以邻国市场价兑换成叙镑。
近年来,叙政府对外国投资逐渐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进步显著,一些新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加速发展。 尽管有关投资法规有所改善,但由于未能提供所需的配套法律、法规,吸引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还是繁杂,投资项目的实施并没有完成计划。
1991—2001年度10号投资法项下实施的项目一览表(单位:千叙镑)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投资申请必须经最高投资委员会审核、筛选。该委员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例会,成员包括总理和主管经济、农业、交通、供应、工业、计划、财政等部长,以及总理府投资办公室主任。
为促进外商在叙投资,1972年成立了自由区总局。外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在自由区内享有同样的投资机会。两大自由区分别位于拉塔基亚港和塔尔图斯港。此外,大马士革北部的阿德拉、阿勒颇、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大马士革市内各有一个自由区。迄今已建立的7个自由区总占地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叙政府对在自由区内经营的公司提供以下优惠政策:
1、货物进入自由区不需进口许可证,进口商只需出具有关提单、仓单供检验即可。只有军事和其他禁止物品除外。
2、除军事和国际违禁物品之外,不受再出口规定的限制。
3、所有进入自由区或存贮于自由区的货物均免关税和其它税收。
4、允许在自由区自由存取外汇,其来源无需申报。外汇兑换不必遵循现行的货币限额。
第九节 旅游
叙名胜古迹很多,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1972年成立旅游部。2001年全国共有旅游公司和旅行社 家。2001年叙的旅游收入为13亿美元,访叙的游客人数达300万人,其中100万是黎巴嫩人,此外还有欧洲的游客,主要来自土耳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非阿拉伯游客达70万人。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叙旅游部计划对现有的旅游设施进行维护,使其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的基本设施。如计划将现有的3.6万张床位提高至2020年的18万张床位。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