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机遇的乌干达医药市场
乌干达地处非洲东部,横跨赤道,人口2200多万。虽然1986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70-80年代间政局动荡、内部战乱不断,经济几近崩溃,乌目前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落后的经济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医疗卫生状况
(一)基本情况。根据乌干达有关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的统计,乌男、女平均寿命仅分别为42.7岁和44.3岁,初生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分别高达88‰和5.06‰。12-23个月的婴儿疫苗接种比例为49%,儿童五岁以前死亡率为147‰。全国20%以上的儿童营养不良, 33%和5%的儿童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导致耳疾和痴呆。全国残疾儿童的人数约占儿童总数的10%。
(二)医疗条件落后。全国45个区仅有近100家医院,1500多个各类诊所,总共约23000张床位,病人到最近的诊所就医,平均需步行5公里以上,医疗设备严重缺乏且普遍老化。医、护人员与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8000和1:2800。
(三)卫生状况恶劣。目前仍有72%的农村人口和42%的城市人口缺乏卫生设施,厕所普及率仅为51%,只有少数城市有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吃到安全饮用水的人数仅分别占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60%和65%。
二、主要疾病
由于地处热带,加之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有些疾病在部分地区甚至常年流行,疟疾、肺结核、霍乱和艾滋病是当地四大致命疾病。
除上述疾病外,当地常见的多发病主要还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3%)、肠虫病(11.1%)、急性痢疾(8%)、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2%)、皮肤病(4.8%)、眼病(4.4%)、生殖器感染(2.6%)、贫血(2.1%)、中耳炎(1.6%)。此外,性病、妇科病、风湿性关节痛、口腔病、营养不良、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等的发病率也很高。
其中疟疾是乌发病率(28.4%)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几乎渗透到全国的各个角落。乌卫生部的官员称,每年约有7-11万儿童死于疟疾, 37‰的儿童五岁前因疟疾丧生;20%的住院病人为疟疾患者,25-40%的就医者是因患疟疾。该部的一项调查还显示,疟疾患者在农村和城市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每人每次1.5美元和2.5美元左右。根据非洲医药研究基金会1996年一项调查的数据,乌成人每年患疟疾1-2次,儿童每月2次至每年2次。世界银行估计,乌干达每人每年用于治疗疟疾的费用为7-9美元。
三、药品生产和进口情况
乌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家,印度人投资540万美元建立的坎帕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最大,该公司1996年投产,目前可生产100多个品种的糖浆和固体制剂。另外5家因开工不足、投资规模较少或尚未投产等原因,基本没有形成规模。上述企业生产的药品目前仅能满足全国药品需求的5%,其余均通过进口解决。
1995年以来,乌每年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金额都在4000万美元以上,占进口总值的10%以上,主要来自印度、肯尼亚、英国、法国、德国、丹麦、荷兰、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其中私人药房进口占50%左右,国家医药站(隶属卫生部,负责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和分销、贮备工作)和姆拉哥医院(最大的国家医院)进口约占40%。
据我援乌医疗队介绍,外用消炎药(双氧水)、抗菌消炎药(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抗性病药(菌必治)、缓解疼痛药、治疗风湿药(APC)、脱水药(甘露淳、利尿剂)、输液、红霉素软膏、肤轻松软膏等常用药当地严重缺乏,在进口药品中占较高比例。
四、药品管理体制
乌虽然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但参考英美等国药品管理法规制订的管理制度却比较完整和科学,对药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等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国家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NDA”)具体负责人、畜药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药品注册。任何药品在乌干达销售都必须先在NDA注册。注册申请只能由药品专利的持有者(代理人)、生产厂家或授权的当地技术代表提出,并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格和提供样品。生产用的原料药和辅料等不需到NDA注册。
(二)药品进口。原则上具有医药生产、经营资格的厂商均可申请进口,只要药品质量符合英、美、日等先进国家的药典标准,基本允许进口,但申请进口的药品必须已在NDA注册。如不属于上述国家药典收载药品(如中国药典收载药品)申请进口,NDA可能需进口商提交药理、毒理、试验材料和临床数据等供专业委员会研究讨论。申请进口药品手续比较简单,只需填写一份进口药品申请表,并按表要求提交有关材料和一个批号的样品。
(三)药品生产。申请生产药品的程序和应填表格与申请进口药品基本相同。试生产的样品只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即可获准生产。
(四)药品销售。乌药品销售分为批发和零售两种,任何单位和个人只有取得了相应的执照后,方可从事销售活动。全国共有150多家药房和1500多个药店,药房主要集中在坎帕拉,这些药房和药店承担了绝大多数药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
(五)药品管理。乌对药品销售实行分级管理,分为A、B、C三类。
A类:麻醉药品
B类:控制药品
C类:柜台药
A类药必须经批准后,方能生产和进出口。A、B类药品只能凭医生(已获得开据此类药品处方的资格)处方到配有药剂师的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
(六)建立药厂。NDA根据WHD的GMP编写了《乌干达药品GMP实施指南》,新建药厂必须符合《指南》的标准。投资者要先向NDA提出申请,并提交工厂的设计图纸、设备工艺和产品方案。整个建厂过程要在NDA检查官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建成并经NDA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七)基本药物制度。NDA本着价廉、优质、有效的原则,不定期组织专家编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作为NDA批准药品生产和进口、国家医药站经营药品和医疗单位开据处方的重要依据。
五、我国药品进入乌市场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乌政府和人们对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条件更加重视,对药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一)长期以来,由于欧美等国药品价格昂贵,印巴药品在当地市场所占比例达60-70%。但1999年7月,乌警方根据举报,在市场上查获了大量来自印度的假药和劣药,在当地影响很大,很多乌干达人开始对印巴药品失去信任。这一事件为我药品进入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近年来,经过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努力,中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始挤入乌市场,虽然所占比例较低,但由于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和方便使用,已逐渐为当地人民所认识和接受,为我药品进一步进入和占领乌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目前,中国已有18家药品生产企业的43种药品正式向NDA申请注册。NDA官员将于2001年5月中旬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与中国药品管理部门进行对口会谈和考察上述企业。此次访问必将增加NDA官员对中国药品生产管理体制的了解,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实力,为我药品进入当地市场扫除观念上的障碍。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经商参处
一、医疗卫生状况
(一)基本情况。根据乌干达有关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的统计,乌男、女平均寿命仅分别为42.7岁和44.3岁,初生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分别高达88‰和5.06‰。12-23个月的婴儿疫苗接种比例为49%,儿童五岁以前死亡率为147‰。全国20%以上的儿童营养不良, 33%和5%的儿童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导致耳疾和痴呆。全国残疾儿童的人数约占儿童总数的10%。
(二)医疗条件落后。全国45个区仅有近100家医院,1500多个各类诊所,总共约23000张床位,病人到最近的诊所就医,平均需步行5公里以上,医疗设备严重缺乏且普遍老化。医、护人员与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8000和1:2800。
(三)卫生状况恶劣。目前仍有72%的农村人口和42%的城市人口缺乏卫生设施,厕所普及率仅为51%,只有少数城市有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吃到安全饮用水的人数仅分别占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60%和65%。
二、主要疾病
由于地处热带,加之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有些疾病在部分地区甚至常年流行,疟疾、肺结核、霍乱和艾滋病是当地四大致命疾病。
除上述疾病外,当地常见的多发病主要还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3%)、肠虫病(11.1%)、急性痢疾(8%)、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2%)、皮肤病(4.8%)、眼病(4.4%)、生殖器感染(2.6%)、贫血(2.1%)、中耳炎(1.6%)。此外,性病、妇科病、风湿性关节痛、口腔病、营养不良、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等的发病率也很高。
其中疟疾是乌发病率(28.4%)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几乎渗透到全国的各个角落。乌卫生部的官员称,每年约有7-11万儿童死于疟疾, 37‰的儿童五岁前因疟疾丧生;20%的住院病人为疟疾患者,25-40%的就医者是因患疟疾。该部的一项调查还显示,疟疾患者在农村和城市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每人每次1.5美元和2.5美元左右。根据非洲医药研究基金会1996年一项调查的数据,乌成人每年患疟疾1-2次,儿童每月2次至每年2次。世界银行估计,乌干达每人每年用于治疗疟疾的费用为7-9美元。
三、药品生产和进口情况
乌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家,印度人投资540万美元建立的坎帕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最大,该公司1996年投产,目前可生产100多个品种的糖浆和固体制剂。另外5家因开工不足、投资规模较少或尚未投产等原因,基本没有形成规模。上述企业生产的药品目前仅能满足全国药品需求的5%,其余均通过进口解决。
1995年以来,乌每年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金额都在4000万美元以上,占进口总值的10%以上,主要来自印度、肯尼亚、英国、法国、德国、丹麦、荷兰、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其中私人药房进口占50%左右,国家医药站(隶属卫生部,负责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和分销、贮备工作)和姆拉哥医院(最大的国家医院)进口约占40%。
据我援乌医疗队介绍,外用消炎药(双氧水)、抗菌消炎药(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抗性病药(菌必治)、缓解疼痛药、治疗风湿药(APC)、脱水药(甘露淳、利尿剂)、输液、红霉素软膏、肤轻松软膏等常用药当地严重缺乏,在进口药品中占较高比例。
四、药品管理体制
乌虽然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但参考英美等国药品管理法规制订的管理制度却比较完整和科学,对药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等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国家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NDA”)具体负责人、畜药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药品注册。任何药品在乌干达销售都必须先在NDA注册。注册申请只能由药品专利的持有者(代理人)、生产厂家或授权的当地技术代表提出,并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格和提供样品。生产用的原料药和辅料等不需到NDA注册。
(二)药品进口。原则上具有医药生产、经营资格的厂商均可申请进口,只要药品质量符合英、美、日等先进国家的药典标准,基本允许进口,但申请进口的药品必须已在NDA注册。如不属于上述国家药典收载药品(如中国药典收载药品)申请进口,NDA可能需进口商提交药理、毒理、试验材料和临床数据等供专业委员会研究讨论。申请进口药品手续比较简单,只需填写一份进口药品申请表,并按表要求提交有关材料和一个批号的样品。
(三)药品生产。申请生产药品的程序和应填表格与申请进口药品基本相同。试生产的样品只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即可获准生产。
(四)药品销售。乌药品销售分为批发和零售两种,任何单位和个人只有取得了相应的执照后,方可从事销售活动。全国共有150多家药房和1500多个药店,药房主要集中在坎帕拉,这些药房和药店承担了绝大多数药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
(五)药品管理。乌对药品销售实行分级管理,分为A、B、C三类。
A类:麻醉药品
B类:控制药品
C类:柜台药
A类药必须经批准后,方能生产和进出口。A、B类药品只能凭医生(已获得开据此类药品处方的资格)处方到配有药剂师的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
(六)建立药厂。NDA根据WHD的GMP编写了《乌干达药品GMP实施指南》,新建药厂必须符合《指南》的标准。投资者要先向NDA提出申请,并提交工厂的设计图纸、设备工艺和产品方案。整个建厂过程要在NDA检查官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建成并经NDA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七)基本药物制度。NDA本着价廉、优质、有效的原则,不定期组织专家编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作为NDA批准药品生产和进口、国家医药站经营药品和医疗单位开据处方的重要依据。
五、我国药品进入乌市场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乌政府和人们对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条件更加重视,对药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一)长期以来,由于欧美等国药品价格昂贵,印巴药品在当地市场所占比例达60-70%。但1999年7月,乌警方根据举报,在市场上查获了大量来自印度的假药和劣药,在当地影响很大,很多乌干达人开始对印巴药品失去信任。这一事件为我药品进入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近年来,经过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努力,中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始挤入乌市场,虽然所占比例较低,但由于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和方便使用,已逐渐为当地人民所认识和接受,为我药品进一步进入和占领乌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目前,中国已有18家药品生产企业的43种药品正式向NDA申请注册。NDA官员将于2001年5月中旬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与中国药品管理部门进行对口会谈和考察上述企业。此次访问必将增加NDA官员对中国药品生产管理体制的了解,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实力,为我药品进入当地市场扫除观念上的障碍。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经商参处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