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经济概况
一、 经济形势
坦桑尼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系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英殖民当局仅仅将坦桑当作廉价的原料供应地,不重视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建国后,坦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建国初期,以《阿鲁沙宣言》为宗旨发动的“乌贾马”运动(类似中国的人民公社)因超越了当时坦桑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而以失败告终。此后,由于坦桑坚持走非洲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援助国停止援助,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又有失误,尤其是1978年的坦乌战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国民经济长期处于特困状况。
姆维尼总统1985年上任后,开始调整内外政策。1986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件,实行“结构调整计划”,确定了稳定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推行贸易自由化和私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坦桑经济得以缓慢回升。1990年前后,坦桑经济每年均以3%左右的速度保持增长态势。但姆维尼执政后期,西方主要援助国和国际金融组织认为坦政府短期行为严重,财税秩序混乱,因而纷纷冻结援助,坦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通货膨胀加剧,财政拮据,国民经济再度陷入困境。1995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第二最贫困国。1995年,姆卡帕政府上台后,通过与西方签署“增强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大力推进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为主导的经济改革政策,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近年来,坦政府在前几年经济改革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推行私有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坦政府还成立了以总统为首的国家商业协会及以总理为首的投资指导委员会;召开全国金融会议,出台微型信贷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减免外资企业部分税费,免去高科技技术产品附加税,酝酿改革劳工法等。2000年,经济增长4.9%,通货膨胀率为5%,GDP折合85亿美元,人均约266美元。
2001年,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矿业、旅游业外资流入增多,接受外援10亿美元,出口不断增长,外汇储备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通胀率在5%内,预算赤字控制在3%左右,财政状况有较大好转。私有化进程稳步推进,国家电信公司和国家供电公司顺利完成改制,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果。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在其2000/2001年度《非洲竞争力报告》中,将坦桑的竞争力列为非洲首位。在前景乐观指数中,坦桑排名第二,仅次于尼日利亚。2001年底,坦桑被批准达到"重债贫穷国"动议中规定的完成点,将在今后20年内获减免外债32亿美元(使所欠外债减少54%),有利于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2年上半年,坦桑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头5个月GDP增长5.8%,通货膨胀率降至4.5%,外汇储备增至13亿美元(相当于5个月进口额)。上市公司业绩普遍看好。此外,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稳定在4-7.5%间。坦政府于4月通过了出口加工区法案,近期又拨款兴建7个出口加工区,可望为扩大出口,发展经济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10月初,1美元=975先令)
但坦桑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矿业、旅游业和农牧业,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自然灾害和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发展滞后,开工率普遍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电、通讯等费用高,且供应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高;贸易逆差已数年高达8-10亿美元;内外债负担重;走私猖獗,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此外,因人口增长率长期处于3%的高水平,近年来经济低速增长的成果几乎被过快增长的人口抵消,国民生活水平迄未明显提高,仍属重债贫穷国和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
二、主要行业
(一)农业
坦桑农业以种养殖业、林业、渔业、牧业为主体,系第一大产业。农业为坦国民经济基础。农业产值近年在40亿美元上下,约占GDP的48%;年出口额4.5亿美元左右,占出口总额的70%;全国320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近几年,农业年增长率在4%上下。
坦国土面积94.5万平方公里,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温度21-26ºC,日照充足,各地区地形及降雨量差别较大,具有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湖泊及河流众多,水面共5.9万平方公里,水源丰富;棕红壤、火山灰、草甸土、热带黑土分布广,土质肥沃。全国可耕地面积4300万公顷,已耕地面积约700万公顷。
但大部分地区气候偏干旱,降水量超过750毫米的稳产区仅占20%。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由小农生产,依靠人工耕作,基本上靠天吃饭,生产易受草害、虫害和干旱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
1、 种植业
(1)粮食作物。耕地面积300多万公顷,种植玉米、木薯、小麦、水稻等。近几年,粮食年产量约700万吨,丰年自给有余,并可少量出口。由于人口及饲料和工业用粮不断增长,粮食供需矛盾突出,每年约需进口50万吨粮食。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0多万公顷,年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六大经济作物2000年产量和出口额分别为:腰果12.8万吨和8440万美元,咖啡5万吨和8370万美元,棉花12.3万吨和3800万美元,烟草3.1万吨和3840万美元,茶叶2.6万吨和3270万美元,剑麻2.1万吨和560万美元。坦还生产除虫菊和丁香等作物。
近年来,腰果和烟草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其他作物受植株老化或土地肥力退化等影响,处于衰退或停滞状态。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低迷,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增长乏力。
2、畜牧业。42.5%地区具有适合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畜种以牛、羊为主。1998年约有1400万头牛、1000万只山羊和400多万只绵羊。每年商业屠宰牲畜头数约195万头。坦畜牧业生产率很低,畜牧产品及畜力未充分利用,肉类和乳制品的自给仍较困难。畜牧业产值不足农业总产值的10%。
3、林业。森林面积44万平方公里,蓄木量约13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檀木、桃花心木、柚木、乌木等。坦重视森林保护,对原木砍伐限制较多。2000年出口木材及其工艺品385万美元,出口原木(仅限于柚木和檀木)仅1724立方米。林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
4、渔业。海岸线800多公里,内陆水面5.9万平方公里。年捕鱼量约45万吨,占农业总产值的6%。2000年水产品出口7630万美元。非洲鲫鱼占上述捕鱼总量的80%多。海产品有大虾、王鱼、鲨鱼、沙丁鱼、章鱼及贝壳类等。坦渔业落后,捕捞作业大部分由个体渔民进行,渔具原始,捕鱼量少。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
(二)制造业
制造业系坦桑经济的重要部分。目前,坦政府已将该行业作为振兴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关健行业。1985年改革以来,政府停止了政府工业项目建设,主要利用外资和私人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受贸易、投资自由化及政府补贴逐年减少冲击,坦制造业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其余企业亦大多处于半倒闭状态。
1985年后,受贸易自由化和进口商品的冲击,坦桑制造业年产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12.7%降至1999年的8.3%。制成品出口额逐年下降。为扭转制造业衰退趋势,坦政府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从1990年9月至2001年底,坦桑已批准注册企业1844家,其中外资企业为1021家,允诺投资额达65亿美元,可提供 26.6万人就业机会。上述项目以原有企业的改造和扩建为主,新增项目不多。
在外资参与下,坦桑私有化进程取得积极进展。到2001年7月底(2001/2002财政年度)坦拟进行改制的395家国有企业中已有326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其中122家出售给了本国企业或个人,190家与外国投资者建立了合资企业,14家出售给了外国投资者。坦政府还计划在2003年12月之前,对5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即坦港务局(THA)、坦铁路公司(TRC),坦电力供应公司(TANESCO)、坦通讯有限公司(TTCL)及达市供排水局(DAWASA)实行私有化。
近年来,坦桑私有化政策效果开始逐渐显现。特别是自1995年姆卡帕执政以来,制造业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酿酒、卷烟、面粉、食用油、肥皂、清洁剂、饮料等消费品制造业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上述行业占制造业比重从1990年的57%升至1999年的65%。建材业亦因全国范围进行基础设施、工业及民用建筑建设扭转了衰退势头。一些企业,如南非投资的坦桑啤酒厂和美资(后变成日资)的坦桑烟草公司经私有化已扭亏为盈并成为坦利税大户。坦桑啤酒厂资产总值从改制前的3000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亿多美元,进入非洲30家大企业行列,成为坦第1利税大户。
据统计,1996-99年,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4.3%,纳税额占坦财政收入的25-35%。1999年,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为7.1%。
1999年,坦制造业产值为4345亿先令(1美元=731先令) ,增长3.6%;出口总值为1465万美元,较上年下降近17.3%;就业人数为13.7万人,较上年增加5000多人。但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私有化的进行,坦失业人数将增加。
(三)能源
坦桑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水力及潮汐等领域。其中石油开发仍在勘探阶段,天然气已开发待运送。煤炭开发始于70年代,首家煤矿由中国政府援建。水电开发潜力较大。潮汐及风力开发尚在探索阶段。
目前,坦桑能源消耗构成大致为:木材等生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石油占6%,水电1.7%,煤等其它能源2.3%。商业性能源构成为:石油82%,电力15%,煤3%。
1、石油。2001年,坦石油消耗量120万吨。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石油占10%,该产品进口耗费政府外汇收入约11%。1999年以前,坦原油进口由坦桑石油发展公司(TPDC)垄断,1998年进口量为67万吨。进口原油由坦意炼油厂进行提炼。此外,坦每年还进口大量成品油。1998年,成品油进口量为40万吨。由于坦意炼油厂提炼成本高出国际水平2倍多,2000年1月被关闭。
近年来,在外资参与下,坦桑陆地及海洋油气勘探工作得到加强。截至2000年底,共11家公司在坦从事石油勘探,其中本国公司1家,外国公司10家,即都柏林国际坦桑尼亚有限公司(爱尔兰)、安特利姆资源公司(加拿大)、卡诺普资源公司(加拿大)、西方矿业公司(塞浦路斯)、恩多弗资源公司(澳大利亚)、塔佩特公司(澳大利亚)及非洲风险投资资源公司、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勘探地区主要有:曼达瓦、奔巴、翁古贾、达累斯萨拉姆平原、基桑吉雷、马菲亚、坦噶、鲁伏和金吉基等地。
坦桑在松果松果和姆纳西湾分别探明储有天然气约300亿和150亿立方米。由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资助的松戈松戈气田正由加拿大管道公司和奥塞洛特公司进行建设。该项目计划铺设一条长约250公里的输气管道向达市输气、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达7000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加工厂及一个装机容量为112MW的发电厂,预计总投资3.34亿美元,目前已授标给一家印度公司。此外,政府还在与英中图洛石油及化工财团就开发姆纳西湾气田项目进行谈判。
2、电力。坦桑水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超过4.78亿千瓦。但电力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仅有375万千瓦得到利用,大部分水力资源尚待开发。目前仅有10%的国民能用上电,坦工业用电价格较高,每度电12美分,为肯尼亚、乌干达等周边邻国的2-3倍。全国断、限电现象时有发生。电力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正成为制约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坦桑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到2001年底为890万千瓦,其中水利发电为584万千瓦,火力发电306万千瓦。2000年发电量为233,980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219,030万千瓦,火力发电3020万千瓦,油气发电11,930万千瓦。全国主要有下列几个大型水力发电站:基达图水电站(装机容量204万千瓦)、基汉西水电站(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姆泰拉水电站(装机容量80万千瓦)、潘加尼水电站(68万千瓦)、哈莱水电站(装机容量21万千瓦)和蒙古水电站(装机容量8万千瓦)。火电站主要有设在达市的紧急发电厂(EPP)及乌本戈火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12万千瓦)。此外,坦电力供应公司还有44家小火电厂分布在全国各地(装机总容量90万千瓦)。近年来,由于火力发电站设备严重老化、燃油成本过高,火力发电量锐减,只有在供电紧张时才用来应急。
坦桑目前在建电力工程主要有:A、马来西亚投资的火力发电站--独立发电厂,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发电量为100MW。该项目于1998年竣工,2001年开始运营。B、伊林加省煤矿坑口电站。该项目预计投资额为6亿多美元,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发电量为400MW,目前正在筹建之中,预计2008年投入运营。
坦桑电力供应由坦电力供应公司负责。该公司受设备老化、成本过高及用户拖欠电费等问题困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2年初,电力公司开始由南非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
3、煤炭。坦桑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估计储量12亿吨,探明储量3.04亿吨。坦桑煤矿品质较高,可与南部非洲各国的优质煤炭相媲美。
目前,坦桑煤炭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长期以来,坦桑政府受财力所限,无力投资兴建煤矿。外国资本亦因煤矿投资周期长、回报低、坦基础设施状况落后而无意进行投资。受上述因素制约,坦桑采煤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近年来,坦桑每年产煤仅4万吨左右。中国政府于88年援建的基畏拉煤矿至今仍为坦桑唯一具备一定开采规模的煤矿,年产量10万吨左右,占坦桑全国煤炭产量90%以上。
受产量制约,煤在坦桑能源消耗总量中仅占2%,主要用于火力发电。近年来,工业能源消耗逐年增加,能源产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鉴此,政府已于近年出台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旨在吸引外资参与石油、天然气、煤炭勘探与开发。在市场需求刺激与政府优惠政策双重推动下,坦桑煤炭开采可望得到加强与发展。
(四)其他矿藏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数十种矿藏,总储量在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刚果(金)之后,居非洲第5位。
1、概况。黄金: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现,其中维多利亚湖在地质和规模上可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及津巴布韦的主要黄金产地相媲美,探明储量1800万盎司,估计储量高达3000万盎司。2001年产量约40吨。钻石:目前已知的300个金伯利岩中约有20%储有钻石,已探明钻石矿储量约250万吨。此外,600处地质特性类似的金伯利岩及东非大裂谷、鲁克瓦湖和塞勒斯盆地边缘的冲积地带也有钻石矿藏。2001年产量约20万克拉。宝石: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坦桑蓝、石榴石、电汽石等均有发现。目前坦桑的宝石多为小规模手工开采。铁矿:估计储量超过3亿吨,已探明储量8500万吨。磷酸盐:储量约1000万吨。钛:储量约3350万吨。锡、钨:探明储量25万吨。高岭土:估计储量20亿吨。黑砂:估计储量4725万吨。镍:探明储量4.05万吨。纯碱:储量100万吨。此外,坦还有铀、铅、锌、石墨、铂、铬、锰、水银、银、钼、钒、铝土矿、石灰石、石膏、云母等矿藏。
坦桑目前国有和私人矿产大都规模很小。规模较大的矿区主要有威廉姆逊钻石矿、基畏拉煤矿和一些外国投资的金矿。绝大多数矿藏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在坦桑政府的鼓励下,近年来外国对坦矿业的投资增加,截至2000年9月,共有50多家外国企业获准在坦从事采矿活动,实际到位投资总额已超过7.2亿美元,协议金额超过20亿美元。
2、金矿开采。金矿勘探和开采在坦矿业投资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预计2001-2005年间,坦桑各大金矿年总产量可望达到甚至超过140万盎司。目前,坦桑主要黄金投资项目有:南非阿桑惕公司与澳大利亚坚强资源有限公司合资的鲁苏金矿,估计储量为24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18万盎司,已于1998年底投产;加拿大巴利克公司从加拿大苏顿公司购买的布连库鲁金矿,估计储量高达90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达30万盎司,目前已开始试采。南非南德金矿资源公司与加拿大潘吉亚矿业公司合资的尼阿利戈金矿,探明储量为155万盎司,于2000年投产;加拿大潘吉亚公司与南非的英美公司合资的姆维梅金矿,探明储量130万盎司,探矿工作已经完成;澳大利亚的东非金矿公司投资的尼亚比尔马及尼亚比盖纳金矿,探明储量10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13万盎司,于2000年投产;南非阿桑惕公司投资的尼亚坎加金矿,估计储量62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45万盎司,现正在开发中。此外,澳大利亚东非金矿公司及加拿大的萨迈克斯在坦盖塔县均有金矿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3、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钻石、石油、天然气、贱金属勘探和开采吸引的外资亦不断增长。主要项目有:英美公司在卡拉圭县勘探镍矿;BBC公司在纲钦维亚县勘探贱金属;德?比尔斯公司在辛延加和塔波拉省勘探钻石;佳蒙(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在坦桑南部勘探铀矿。此外,坦国家开发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煤、钛、钡、铁等矿场。
随着新增投资项目陆续投产,矿业已成为坦桑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亦是非传统产品出口创汇第1大产业。1995-1999五年间,矿业分别增长11.7%、9.7%、17.1%、27.4%和9.1%。1999年,矿业产值为858亿先令,占GDP比重已由1998年的2%提高到2.1%。2000年,矿产品出口达17,820万美元,较1999年的7330万美元增长143%。目前,坦矿业以钻石、黄金、宝石和煤炭开采为主。其中钻石和黄金出口占矿产品出口总额的66%,其他矿石占34%。
主要矿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坦计划委员会、坦桑银行、坦国家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与通讯。
坦桑地域辽阔,交通运输及通讯在内外贸易及发展生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80年后,受国民经济负面因素制约,坦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投入严重不足,公路、铁路及港口运输能力大幅下降。1990年后,在公路、港口运输向私营部门开放政策刺激下,运输业有所恢复。1999年,交通运输与通讯业产值为2942亿先令(1美元=731先令),比1998年增长5.8%,占GDP的5.4%。
交通运输与通讯业主要指标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1998/99年度经济报告及1994/95年度经济报告
但总的看,坦桑交通运输与通讯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1997年,大部分公路被“厄尔尼诺”洪水毁坏,迄未完全修复。部分低等级公路甚至根本无法使用,导致边远地区与外界联系中断。全国农业物资供应、粮食收购与调配无法及时进行,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1、公路。坦桑公路运输量占全国总运输量的60%。全国公路里程总长8.5万公里,其中干线公路约1万多公里,省际公路约3万多公里,县际公路及农村支线约4万多公里。部分干线还是非洲东南部诸国重要的出海通道。主要有: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至赞比亚、马拉维、刚果(金)公路;从达市至阿鲁沙并进而通向肯尼亚的“东部走廊”;可通向布隆迪、乌干达、卢旺达等国的维多利亚湖沿岸公路等。此外,从坦桑南部纳曼加直通埃塞俄比亚的公路及坦噶尼喀湖东岸公路等虽尚待改建,但地理位置重要,目前已被列入东非公路网建设计划。
总体来看,政府受财力困扰,尚不能有计划地改善陆路交通。目前,坦桑全国范围高等级公路很少,真正沥青路面的公路4000多公里,主要是从首都达市经姆贝亚省通往马拉维和赞比亚的公路和达市通往多多马和阿鲁沙的公路。其他公路年久失修,路况较差,极大地影响了运输效率。
1990年,坦桑政府开始实施“综合公路计划”,旨在修复和改善公路干线及省际公路的运输状况。1996年,坦政府对该计划进行了扩充,计划在1996至2000年间投入9亿美元巨资,其中政府自筹10%,外国援助90%,将80%的公路干线、50%的省道恢复至正常状态。截至2000年初,该计划实际耗资9.65亿美元,但仅修复公路干线1454公里,远未完成预定目标。目前,坦政府正在实施第二阶段“综合公路计划”,即“紧急公路修复计划”,并计划在2000-2002年间修复遭“厄尔尼诺”洪水毁坏的1428公里水泥路、575公里土路和6818公里低等级公路,计划投资5.5亿美元,其中90%资金依靠外援。
与此同时,坦桑政府已于1999年底制订“公路发展10年规划”,计划在2000-2010年间铺设2500公里公路干线。但由于资金短缺,上述计划何时实施尚待见晓。
2、铁路。坦桑全境铁路总长3576公里。铁路目前仍是坦桑境内主要交通运输手段之一,主要有坦赞铁路、达市经多多马通往姆万扎的中央铁路及通往阿鲁沙的东非铁路。上述铁路联结大陆17个省,并与赞比亚、刚果(金)、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及肯尼亚等国相连,是东非诸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通道。
(1)坦赞铁路。总长1680公里,其中坦境内976公里,系中国最大援外项目。1970年动工兴建,1975年6月全线通车。设计货运量为每年200万吨。目前,坦赞铁路管理落后,设备严重老化,20%的轨枕及全部通讯设备需要更新,一半以上的员工接近退休年龄。由于年货运量60万吨,客运量约90万人次,铁路经营陷入严重亏损。
(2)中央铁路及东非铁路。分别由德、英殖民者建设,1929年全线通车,总长约2600公里。现由坦铁路公司经营,即将进行特许经营。1998年,货运量约为99万吨,其中约30万吨为转口货物。客运量达39万人次。中央铁路铁路路基被1997年“厄尔尼诺”洪水毁坏严重。此外,坦桑铁路公司设备老化,缺乏可靠的机车动力。上述因素严重影响了铁路运力。
3、水路运输。坦桑水路运输分为远洋航运、沿海航运和湖泊航运。1998年,全国共有各类船只5427条,注册运力600万吨,客运量62万人次,货运量355.4万吨。
(1)远洋航运。中坦联合航运公司是坦目前唯一一家远洋运输公司,由中、坦双方合资经营。公司自有货轮3条,租用货轮1条,总载货能力约6万吨。1999年运量为25万吨。坦原有国家远洋运输公司坦桑航运公司已倒闭。目前,有16家外国公司在达市港口设有办事处,开展远洋运输业务。
(2)沿海航运和湖泊航运。目前,坦桑沿海航运和湖泊航运已向本国私营部门及外资开放。希腊和加拿大投资的沿海航运公司是坦最大的沿海运输公司,经营达市与大陆其它港口及桑岛的客货运输。
湖运主要由坦桑铁路公司的水运部经营,该公司在维多利亚湖、坦噶湖、尼亚萨湖均有运输船队。1998年,该公司货运量近15万吨,较上年增长13%;客运量为47万人次,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大湖地区政局不稳影响。
(3)港口。主要有达累斯萨拉姆、坦噶、姆特瓦拉和桑给巴尔四大海港。此外,沿海及内湖还有一些小港口,如林迪、基尔瓦、马菲亚、姆万扎等。在上述港口中,达市港口、坦噶及姆特瓦拉3大港口由坦桑港口管理局管理。达市港口为天然深水港,是坦最大的海港,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010万吨。进出口货物大多经此出入境,赞比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马拉维和刚果(金)的部分进出口货物也经此转运。年吞吐量约300万吨左右。
1998年,达市港口、坦噶港、姆特瓦拉港3大港口进港船只达5724条,较上年增加23.9%,但货运量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坦港口管理局的货物处理效率亦呈下降趋势。深水货轮平均滞港时间由1997年的3天增加到1998年的3.6天。除港口内部管理等原因外,造成海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坦国民经济运营不佳,一些大型企业濒于倒闭,原材料及产品运输量锐减;大湖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战乱仍未平息;南非、肯尼亚等国港口转运的竞争加剧等。
水运业指标
资料来源:坦桑港口管理局
4、民航。坦桑目前共有达累斯萨拉姆、乞力马扎罗及桑给巴尔3大国际机场。其中,达市机场和乞力马扎罗机场可停降波音747客机,桑给巴尔机场可停降波音737客机。除上述机场外,坦桑大陆20个省会城市均有小型机场。
坦国家航空公司,即坦桑尼亚航空公司(ATC)已于1992年开始实行商业化经营。目前,该公司拥有客机2架、租用客机2架,政府专机2架。该公司除经营国内航线外,还经营多条国际航线,飞往东南非、欧洲、中东地区及印度。此外,坦航与马拉维航空公司联合经营达市-约翰内斯堡航线。坦航与乌干达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联合组建的“联合航空公司”,经营达市-恩德培(乌干达)-伦敦航线,但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已于2000年10月10日停止运营,目前正等待私营部门收购。
除坦航外,坦还有两家国内航空公司,即Precision航空公司及空中旅游航空公司。前者主要经营达市-姆万扎-布科巴航线及达市-桑岛航线。后者主要经营各种旅游航线。
目前,英国航空公司,肯尼亚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埃及航空公司、海湾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埃米尔航空公司和也门航空公司等均有国际航班飞往达市。
1998年,达市机场、乞力马扎罗机场飞机起降架次达9845次。客货运量均有较大增加。接待旅客10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8.9%。货运量达26万吨,较上年增长75.7%。1998年,坦全国民航总客运量为108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3.2%。
5、电讯。坦桑有线电话业务由国有通讯企业坦桑电讯有限公司垄断经营。但其它电讯业务已向私人资本及外资开放。
截止2001年初,坦桑已有Mobitel(坦桑尼亚)有限公司、Tritel有限公司、南非Vodacom公司及Zantel有限公司在大陆和桑岛开展业务,TTCL的Cilnet 移动通讯公司亦获经营许可。截至1999年底,已有9家公司获数据通讯经营执照,10家公司获因特网服务执照。
1998年,坦桑电话交换能力为185,885门,较上年增加2%。有线电话线路为121,769门,较上年有所增加。电传交换能力自1991年以来始终保持在4550门水平,电传线路为1592门。总体来看,坦通讯业发展水平较低。截至1999年,仅有2%的家庭装有电话。
有线电话业务指标
资料来源:坦桑电讯公司
6、邮政。由坦桑邮政公司经营。目前,该公司正进行业务调整和精简。1998年,下设邮局数量从1997年的484个减至292个。但个人信箱数量有所增长,1998年为158,455个。经过改革,坦邮政效率、安全可靠性近年来明显提高,业务量亦有较大增长。1998年,处理普通信件达4000万封,挂号信件及快信达251万封,国内包裹21,000件,国际包裹约3000件。
(六)旅游业
坦桑尼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国范围内自然景观众多,非洲三大湖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均处在坦桑边境线上。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终年积雪的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世界闻名。恩戈罗戈罗火山口、东非大裂谷、梅鲁山、马尼亚纳湖等亦为著名的自然景观。坦还有遍布风光秀丽的岛屿和自然沙滩的800多公里海岸线,以及桑岛奴隶城、世界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阿拉伯商人遗址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此外,坦共有130多个部族,拥有绚丽、独特的部族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坦桑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占国土面积25%。如加上保护区,则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3。目前,坦境内共有国家公园12个,面积38920平方公里;野生动物园17个,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还有5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1个生态保护区和1个海洋公园。此外,政府在发达国家援助下,正在开辟新的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及野生动物保护区。
现有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园如下:塞伦盖蒂(Serengeti)国家公园,恩戈罗恩戈罗(Ngorongoro)国家公园,塔兰吉雷(Tanangire)国家公园、米库米(Mikumi)动物园、塞鲁斯(Selous)野生动物园、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国家公园、阿鲁沙(Arusha)国家公园、姆科马齐(Mkomazi)野生动物园、鲁阿哈(Ruaha)野生动物园、伦格瓦(Rungwa)野生动物园等。其中,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野生动物数量、种类众多及每年一度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享有盛誉;塞鲁斯野生动物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占坦国土面积6%;米库米野生动物园以动物种类及数量著称;鲁阿哈野生动物园以鳄鱼著称。
近年来,坦桑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1、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政府迄已重点修复了通往阿鲁沙及各国家公园的公路干线。投资3500多万美元修缮和扩大了国有旅馆和电讯网。
2、推动旅游业非国有化。自1990年起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向旅游业投资,吸引外国公司参与国有饭店、机场管理,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经外国公司承包管理后,阿鲁沙的梅鲁山饭店及乞力马扎罗机场等先后扭亏为盈。
3、积极扩大对外宣传。坦桑旅游部门迄已在欧美和远东设立了办事处,1995年与设在丹麦的非洲旅游协会签署合作协定,重点开拓欧美市场。近年来,坦政府还积极参加在欧美、中东及远东等地区举行的大型国际旅游博览会,极力推销坦旅游资源。
4、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举措吸引外资开发旅游业。1990至1999年,坦投资中心共注册了214个旅游业项目,投资总额为2650亿先令,创造就业机会20676个。包括喜来登在内的一些国际和地区知名旅游公司已先后进入坦旅游市场。
在上述举措推动下,旅游业已成为坦桑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来坦旅游的外国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从1990年的13万人和6500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63万人和7.3亿美元。1999年,坦被非洲旅游国际会议评为非洲第5大旅游目标国,仅次于南非、摩洛哥、突尼斯、毛里求斯。据统计,1999年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新增产值的贡献率已达18.5%,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外汇收入及14.8万个就业机会。
(七)商业与餐饮业
坦桑尼亚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商业(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与餐饮业构成第三产业主体,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之一。1999年,商业与餐饮业产值为7631亿先令(1美元=731先令),比1998年增长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强劲的带动下,该产业增长率有所回升,2000年实际增长率为8%。
坦桑商业以食品及服装销售为主。据统计,1995-1998年,进口商品中65%为日用工业品,本国工业品仅占国内市场35%的份额。近年来,坦桑国内日用工业品生产投资增长较快,绝大部分新增投资均投向日用工业品生产。
达市国际商品贸易博览会(萨巴萨巴SABASABA)是坦唯一规模较大的商品交易会,每年7月7日举行,2002年举行了第26届。在当年举行的博览会上,共有近千家国内客商及320家外国客商与会,达成出口交易额1800万美元,进口交易额450万美元,国内交易额22亿先令。
据统计,1999年全国约有321家饭店、旅馆,床位总数约17235个,旅游业从业人员为148000人。但饭店档次偏低,管理水平不高,客房实际平均利用率不足50%。另外,坦桑目前尚待开发具有本国特色的食品以吸引更多游客。
总的来看,坦桑国民经济近年来的增长未能有效提升国民购买力,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商业与餐饮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对外经济关系
(一)概况
坦桑国民经济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狭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依赖性严重。出口导向型经济作物生产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汇收入一半以上依赖经济作物出口。工业生产与国民生活严重依赖进口。60-80%的日用品、主要资本货物、全部石油以及相当数量的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粮食安全没有保障,不少年份需进口粮食。此外,坦桑长期存在储蓄-投资缺口及财政、贸易赤字,发展资金严重匮乏。据世行统计,1986-1990年,上述缺口占GDP比重分别高达15%、8.3%和5.8%。独立以来,坦历届政府为解决上述缺口问题,不得不大量依赖外援予以弥补。外援始终是坦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
坦桑历届政府均把改善对外关系、扩大出口、争取更多外援作为施政重点。特别是姆卡帕政府1995年执政以来,坚持履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强势推行经济改革计划,对外贸易逐年上升,与主要捐助国的关系得到改善。
(二)对外贸易
坦桑系农业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参与国际分工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1、对外贸易概况。1990年以来,坦桑对外贸易取得较大进步,出口额增长1倍以上,进口增长保持相对平稳势头,国际收支状况因大量外援引入而有所改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对外贸易对促进坦桑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进出口。2000年出口7.14亿美元, 进口13.89亿美元,贸易赤字6.75亿美元。2001年出口7.85亿美元, 进口14.77亿美元,贸易赤字6.92亿美元。
(2)外汇储备。近年来,坦桑外汇储备持续增加。2001年12月,外汇储备10亿美元。2002年6月外汇储备总额增加到13亿美元,足以支付5个月商品与劳务进口所需。与《坦桑银行法》规定的外汇储备至少应足以支付16周进口的标准相比,上述数据已达标。
1994-2000年出口商品总值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2001/02财年年度经济报告
(3)出口商品构成。受国民经济结构制约,坦桑出口商品构成仍以经济作物等传统出口产品为主。咖啡、腰果、烟草、棉花、茶叶、剑麻等6大出口经济作物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
1990年以来,随着制造业有所回升及矿产、通讯等新兴行业的出现,制成品、矿产品等非传统出口商品比重增加较快,坦贸易结构有所变化。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提高至30%以上。矿产品比重提高到27%。
(4)贸易条件。坦桑联合初期经历了一段贸易条件逐步改善的时期。其间,坦绝大多数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扬。1980年与1966年相比,咖啡、剑麻、腰果价格提高近4倍,棉花价格提高近3倍,茶叶、烟草价格提高约70%。但是,1980年以来,国际农产品市场趋于饱和,部分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坦经济作物出口价格普遍下挫。据统计,在6大经济作物中,棉花、咖啡、剑麻、茶叶等4大出口商品价格明显下降,只有烟草、腰果价格略有提高。总体上看,坦贸易条件趋于恶化,贸易不平衡压力逐年增大。
(5)出口地区构成。坦桑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东南非等周边国家、中东、南亚及远东几大地区。欧美及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与坦有传统贸易关系,在坦出口格局中地位最为重要,对上述地区出口占坦出口总值60%左右。肯尼亚、乌干达、南非等周边地区已成为坦重要的出口市场。但上述国家与坦国民经济同质性较大且市场容量有限,在坦出口中并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远东地区是坦新兴的出口市场。近年来,在坦桑政府“东向政策”引导下,对该地区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坦出口格局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1996-1998年,日本、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印尼、新加坡均曾跻身坦10大出口国(地区)行列。此外,坦对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出口近年亦有较大增长。
1996-1999年主要出口国(地区)及出口值统计
(单位:千万先令)
注:1996/97/98/99年比价分别为:1美元=587/613/654/731先令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2000年经济报告。
(6)进口商品构成。1986年后,坦桑进口商品构成有所变化。总的趋势是:消费品进口占进口总额比重持续上升,80年代初期为20%左右,93年以后增至30%以上。中间产品比重持续下降,由80年代初期约30%逐年降至90年代末的不足20%。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进口比重长期保持在进口总额的50%左右,变化幅度不大。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经济体制改革、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制造业生产能力下降及社会资本形成能力脆弱等。一方面,制成品产量和质量均难以满足国内市场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内市场占有率趋降,因此造成的供求缺口主要通过进口商品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制造业复苏缓慢直接导致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增长疲软,所占相对比重下降。与此同时,受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影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多,制造业固定资产形成仍处在持续萎缩的结构调整阶段。其它部分产业如矿业、旅游、运输、通讯等新增投资虽有所增长,但社会资本形成总体上仍处于停滞状态,资本设备进口相对比重变化不大。
1996-2000年进口商品构成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坦政府2000/01年度财政预算报告
(7)进口商品地区构成。坦桑商品进口主要来源地为南非、肯尼亚等周边国家、欧美、中东、南亚地区及远东的日本等国。近年来,坦政府积极推行贸易多元化政策,中、远东发展中国家对坦出口有较大增加。截至1999年底,所有发展中国家对坦出口总额已超过发达国家5个百分点。其中,伊朗及泰国对坦出口增加最快,1999年已挤入10大对坦出口国行列。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复苏加快及亚洲各国更加重视开拓坦桑市场,中远东国家对坦出口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1996-1999年主要进口国及进口值统计
(单位:亿先令)
注:1996/97/98/99年比价分别为:1美元=587/613/654/731先令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2000年经济报告;
(三)外援
坦桑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迄今仍不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长期存在着巨大的储蓄-投资缺口及贸易赤字、财政赤字。鉴此,政府不得不依靠吸纳大量外援以弥补上述缺口。长期以来,坦桑受援总额在黑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组织统计显示,坦桑在撒哈拉以南对发展援助依赖最严重的国家排名中仅次于莫桑比克。坦每年接受外援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每年实际到位约8-9亿美元,相当于坦国内生产总值的10%。
1、双边援助。1998年,坦桑接受双边援助总额为4.738亿美元,占外援比重的51.9%。主要施援国依次为:日本、荷兰、瑞典、丹麦、德国、英国、挪威、爱尔兰、瑞士、芬兰等。
2、多边援助。1998年,坦桑所获多边援助总额为4.344亿美元,占外援比重的47.6%。其中,联合国机构是坦多边援助的主要来源,其援助占多边援助总额的82%;非洲开发银行和欧盟等组织援助约占27%。在联合国机构中,世行援助额位居榜首,占所有多边援助额的25%左右,其次是世界粮食计划署(WFP)、IMF、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非联合国多边施援机构中,非洲开发银行近年来对坦援助增长迅速,从1993年的4300万美元增至1998年的约1.1亿美元。欧盟援助额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在多边援助中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援助额约为5400万美元。
3、援助形式。概而言之,坦桑所接受的外援经历了由贷款向无偿援助,双边援助向多边援助倾斜的变化轨迹。现行外援中,财政援助占主要地位。外援投向已由传统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无偿援助占外援总额比重已超过70%。在各类援助中,技术合作、粮食援助及各类紧急援助基本上为无偿援助。资本投资项目援助及国际收支平衡援助约50-60%为无偿援助。世界银行援助主要为软贷款。
对坦外援投向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UNDP历年《坦桑发展合作年度报告》。
(四)外债
长期以来,坦桑政府依赖外援弥补发展资金缺口和国际收支赤字。截至2000年7月底,坦桑外债总额为75.9299亿美元,其中实际已拨付外债为65.617亿美元,已签约而仍未拨付外债为10.466亿美元。外债总额相当于坦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0%、出口额的13.5倍、财政收入的7倍多。
1、双边债务、多边债务与商业债务。 截至2000年7月底,在坦桑约76亿美元债务总额中,双边债务约占38.4%;多边债务约占54.8%;商业债务约占4.0%;私人部门债务占2.8%。
坦桑主要多边债权机构依次为:世行、非洲开发银行、IMF及欧盟等。据财政部统计,坦桑目前欠世行债务25亿美元,欠非洲开发银行债务4.65亿美元,欠IMF债务2.79亿美元,欠欧盟债务9200万美元。
在坦桑双边外债中,欠巴黎俱乐部成员国债务达19亿美元,约占双边债务总额的74.5%。其余25.5%为欠非巴黎俱乐部成员国债务。在巴黎俱乐部成员国中,日本是坦桑第1大债权国,坦欠其债务在所有双边债务中约占36%。
近年来,坦桑外债构成总体趋势是:多边债务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双边债务、商业债务所占比重逐年减少。其中,多边债务比重从1986-1990年平均27%上升到目前的54.8%;双边债务比重从1986-1990年平均61%下降到目前的38.4%。主要原因之一是巴黎俱乐部债权国迄已对坦提供了总额约10亿美元(允诺减债额超过20亿美元)的债务减免。其二是近年来主要债权国新增援助中无偿援助比例提高、贷款比重不断缩小。
2、债务规模及坦桑政府减债努力。目前,坦桑外债各项指标均超过世行及IMF为“重债贫穷国”所设定的“可持续债务标准”的指标。
从外债规模看。坦外债总额与年出口总额之比高达1350%,外债总额与财政收入之比在700%以上,上述比例均远超过“可持续债务标准”所规定的200-250%及280%安全线。从偿债负担上看。90年代坦桑还本付息每年约2亿美元。1998/99财年,偿债支出因减债增加而有所下降,但仍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35%、财政支出的25%,均高于“可持续债务”标准所规定的偿债支出不得高于出口总额的30%、财政支出20-25%的安全线。据统计,1998/99财年,政府偿债支出仍相当于当年发展支出的56%。
沉重的债务挤占了坦桑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开支,直接加剧了坦贫困化危机及各种社会问题。坦政府2000年4月发表的《过渡期脱贫战略报告》坦承,贫困化问题在90年代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继续恶化。据坦财政部统计,截至2000年初,坦仍有1500-1800万人口,即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生活在每天0.65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其中1250万人生活在每天0.50美元的赤贫状态。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危机日益突出。坦成人识字率已从70及80年代的85%下降到90年代的68%左右;小学入学率从1980年的93%降至1985年的72%,1990年的63%,90年代末的57%。此外,坦桑卫生、平均寿命、卫生、饮用水拥有率、婴儿死亡率等各项社会指标均处于世界最差行列。
债务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坦桑国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拖累经济与社会发展,致使政府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鉴此,坦历届政府认为,巨额外债及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导致坦经济落后与贫困的重要外部因素,呼吁西方发达国家无条件免除包括坦桑在内的发展中穷国的全部债务,为后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坦桑历届政府不懈努力下,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主要债权国曾在不同程度上减免了坦桑所欠债务。2001年11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坦桑尼亚达到“重债贫穷国”(HIPC)动议中的“完成点”要求,在20年内可获减债30亿美元(包括应付的到期利息)。上述减免的债务约占坦桑外债总额的50%,使坦桑外债净额与出口额的比例从原来的1100%降至150%,债务负担处于可承受水平内。减免的债务将主要用语教育、卫生、供水、防病及扶贫等领域。
根据“重债贫穷国”债务减免动议,双边捐助国也已开始减免坦桑债务。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已百分之百免除坦桑政府所欠债务。中国政府2001年免除坦桑债务折合1.554亿美元。目前,坦桑外债仍高达65.97亿美元,另还有内债折合13.94亿美元。
坦桑尼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系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英殖民当局仅仅将坦桑当作廉价的原料供应地,不重视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建国后,坦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建国初期,以《阿鲁沙宣言》为宗旨发动的“乌贾马”运动(类似中国的人民公社)因超越了当时坦桑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而以失败告终。此后,由于坦桑坚持走非洲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援助国停止援助,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又有失误,尤其是1978年的坦乌战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国民经济长期处于特困状况。
姆维尼总统1985年上任后,开始调整内外政策。1986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件,实行“结构调整计划”,确定了稳定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推行贸易自由化和私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坦桑经济得以缓慢回升。1990年前后,坦桑经济每年均以3%左右的速度保持增长态势。但姆维尼执政后期,西方主要援助国和国际金融组织认为坦政府短期行为严重,财税秩序混乱,因而纷纷冻结援助,坦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通货膨胀加剧,财政拮据,国民经济再度陷入困境。1995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第二最贫困国。1995年,姆卡帕政府上台后,通过与西方签署“增强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大力推进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为主导的经济改革政策,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近年来,坦政府在前几年经济改革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推行私有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坦政府还成立了以总统为首的国家商业协会及以总理为首的投资指导委员会;召开全国金融会议,出台微型信贷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减免外资企业部分税费,免去高科技技术产品附加税,酝酿改革劳工法等。2000年,经济增长4.9%,通货膨胀率为5%,GDP折合85亿美元,人均约266美元。
2001年,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矿业、旅游业外资流入增多,接受外援10亿美元,出口不断增长,外汇储备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通胀率在5%内,预算赤字控制在3%左右,财政状况有较大好转。私有化进程稳步推进,国家电信公司和国家供电公司顺利完成改制,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果。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在其2000/2001年度《非洲竞争力报告》中,将坦桑的竞争力列为非洲首位。在前景乐观指数中,坦桑排名第二,仅次于尼日利亚。2001年底,坦桑被批准达到"重债贫穷国"动议中规定的完成点,将在今后20年内获减免外债32亿美元(使所欠外债减少54%),有利于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2年上半年,坦桑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头5个月GDP增长5.8%,通货膨胀率降至4.5%,外汇储备增至13亿美元(相当于5个月进口额)。上市公司业绩普遍看好。此外,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稳定在4-7.5%间。坦政府于4月通过了出口加工区法案,近期又拨款兴建7个出口加工区,可望为扩大出口,发展经济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10月初,1美元=975先令)
但坦桑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矿业、旅游业和农牧业,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自然灾害和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发展滞后,开工率普遍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电、通讯等费用高,且供应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高;贸易逆差已数年高达8-10亿美元;内外债负担重;走私猖獗,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此外,因人口增长率长期处于3%的高水平,近年来经济低速增长的成果几乎被过快增长的人口抵消,国民生活水平迄未明显提高,仍属重债贫穷国和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
二、主要行业
(一)农业
坦桑农业以种养殖业、林业、渔业、牧业为主体,系第一大产业。农业为坦国民经济基础。农业产值近年在40亿美元上下,约占GDP的48%;年出口额4.5亿美元左右,占出口总额的70%;全国320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近几年,农业年增长率在4%上下。
坦国土面积94.5万平方公里,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温度21-26ºC,日照充足,各地区地形及降雨量差别较大,具有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湖泊及河流众多,水面共5.9万平方公里,水源丰富;棕红壤、火山灰、草甸土、热带黑土分布广,土质肥沃。全国可耕地面积4300万公顷,已耕地面积约700万公顷。
但大部分地区气候偏干旱,降水量超过750毫米的稳产区仅占20%。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由小农生产,依靠人工耕作,基本上靠天吃饭,生产易受草害、虫害和干旱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
1、 种植业
(1)粮食作物。耕地面积300多万公顷,种植玉米、木薯、小麦、水稻等。近几年,粮食年产量约700万吨,丰年自给有余,并可少量出口。由于人口及饲料和工业用粮不断增长,粮食供需矛盾突出,每年约需进口50万吨粮食。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0多万公顷,年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六大经济作物2000年产量和出口额分别为:腰果12.8万吨和8440万美元,咖啡5万吨和8370万美元,棉花12.3万吨和3800万美元,烟草3.1万吨和3840万美元,茶叶2.6万吨和3270万美元,剑麻2.1万吨和560万美元。坦还生产除虫菊和丁香等作物。
近年来,腰果和烟草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其他作物受植株老化或土地肥力退化等影响,处于衰退或停滞状态。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低迷,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增长乏力。
2、畜牧业。42.5%地区具有适合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畜种以牛、羊为主。1998年约有1400万头牛、1000万只山羊和400多万只绵羊。每年商业屠宰牲畜头数约195万头。坦畜牧业生产率很低,畜牧产品及畜力未充分利用,肉类和乳制品的自给仍较困难。畜牧业产值不足农业总产值的10%。
3、林业。森林面积44万平方公里,蓄木量约13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檀木、桃花心木、柚木、乌木等。坦重视森林保护,对原木砍伐限制较多。2000年出口木材及其工艺品385万美元,出口原木(仅限于柚木和檀木)仅1724立方米。林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
4、渔业。海岸线800多公里,内陆水面5.9万平方公里。年捕鱼量约45万吨,占农业总产值的6%。2000年水产品出口7630万美元。非洲鲫鱼占上述捕鱼总量的80%多。海产品有大虾、王鱼、鲨鱼、沙丁鱼、章鱼及贝壳类等。坦渔业落后,捕捞作业大部分由个体渔民进行,渔具原始,捕鱼量少。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
(二)制造业
制造业系坦桑经济的重要部分。目前,坦政府已将该行业作为振兴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关健行业。1985年改革以来,政府停止了政府工业项目建设,主要利用外资和私人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受贸易、投资自由化及政府补贴逐年减少冲击,坦制造业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其余企业亦大多处于半倒闭状态。
1985年后,受贸易自由化和进口商品的冲击,坦桑制造业年产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12.7%降至1999年的8.3%。制成品出口额逐年下降。为扭转制造业衰退趋势,坦政府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从1990年9月至2001年底,坦桑已批准注册企业1844家,其中外资企业为1021家,允诺投资额达65亿美元,可提供 26.6万人就业机会。上述项目以原有企业的改造和扩建为主,新增项目不多。
在外资参与下,坦桑私有化进程取得积极进展。到2001年7月底(2001/2002财政年度)坦拟进行改制的395家国有企业中已有326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其中122家出售给了本国企业或个人,190家与外国投资者建立了合资企业,14家出售给了外国投资者。坦政府还计划在2003年12月之前,对5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即坦港务局(THA)、坦铁路公司(TRC),坦电力供应公司(TANESCO)、坦通讯有限公司(TTCL)及达市供排水局(DAWASA)实行私有化。
近年来,坦桑私有化政策效果开始逐渐显现。特别是自1995年姆卡帕执政以来,制造业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酿酒、卷烟、面粉、食用油、肥皂、清洁剂、饮料等消费品制造业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上述行业占制造业比重从1990年的57%升至1999年的65%。建材业亦因全国范围进行基础设施、工业及民用建筑建设扭转了衰退势头。一些企业,如南非投资的坦桑啤酒厂和美资(后变成日资)的坦桑烟草公司经私有化已扭亏为盈并成为坦利税大户。坦桑啤酒厂资产总值从改制前的3000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亿多美元,进入非洲30家大企业行列,成为坦第1利税大户。
据统计,1996-99年,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4.3%,纳税额占坦财政收入的25-35%。1999年,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为7.1%。
1999年,坦制造业产值为4345亿先令(1美元=731先令) ,增长3.6%;出口总值为1465万美元,较上年下降近17.3%;就业人数为13.7万人,较上年增加5000多人。但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私有化的进行,坦失业人数将增加。
(三)能源
坦桑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水力及潮汐等领域。其中石油开发仍在勘探阶段,天然气已开发待运送。煤炭开发始于70年代,首家煤矿由中国政府援建。水电开发潜力较大。潮汐及风力开发尚在探索阶段。
目前,坦桑能源消耗构成大致为:木材等生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石油占6%,水电1.7%,煤等其它能源2.3%。商业性能源构成为:石油82%,电力15%,煤3%。
1、石油。2001年,坦石油消耗量120万吨。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石油占10%,该产品进口耗费政府外汇收入约11%。1999年以前,坦原油进口由坦桑石油发展公司(TPDC)垄断,1998年进口量为67万吨。进口原油由坦意炼油厂进行提炼。此外,坦每年还进口大量成品油。1998年,成品油进口量为40万吨。由于坦意炼油厂提炼成本高出国际水平2倍多,2000年1月被关闭。
近年来,在外资参与下,坦桑陆地及海洋油气勘探工作得到加强。截至2000年底,共11家公司在坦从事石油勘探,其中本国公司1家,外国公司10家,即都柏林国际坦桑尼亚有限公司(爱尔兰)、安特利姆资源公司(加拿大)、卡诺普资源公司(加拿大)、西方矿业公司(塞浦路斯)、恩多弗资源公司(澳大利亚)、塔佩特公司(澳大利亚)及非洲风险投资资源公司、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勘探地区主要有:曼达瓦、奔巴、翁古贾、达累斯萨拉姆平原、基桑吉雷、马菲亚、坦噶、鲁伏和金吉基等地。
坦桑在松果松果和姆纳西湾分别探明储有天然气约300亿和150亿立方米。由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资助的松戈松戈气田正由加拿大管道公司和奥塞洛特公司进行建设。该项目计划铺设一条长约250公里的输气管道向达市输气、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达7000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加工厂及一个装机容量为112MW的发电厂,预计总投资3.34亿美元,目前已授标给一家印度公司。此外,政府还在与英中图洛石油及化工财团就开发姆纳西湾气田项目进行谈判。
2、电力。坦桑水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超过4.78亿千瓦。但电力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仅有375万千瓦得到利用,大部分水力资源尚待开发。目前仅有10%的国民能用上电,坦工业用电价格较高,每度电12美分,为肯尼亚、乌干达等周边邻国的2-3倍。全国断、限电现象时有发生。电力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正成为制约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坦桑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到2001年底为890万千瓦,其中水利发电为584万千瓦,火力发电306万千瓦。2000年发电量为233,980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219,030万千瓦,火力发电3020万千瓦,油气发电11,930万千瓦。全国主要有下列几个大型水力发电站:基达图水电站(装机容量204万千瓦)、基汉西水电站(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姆泰拉水电站(装机容量80万千瓦)、潘加尼水电站(68万千瓦)、哈莱水电站(装机容量21万千瓦)和蒙古水电站(装机容量8万千瓦)。火电站主要有设在达市的紧急发电厂(EPP)及乌本戈火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12万千瓦)。此外,坦电力供应公司还有44家小火电厂分布在全国各地(装机总容量90万千瓦)。近年来,由于火力发电站设备严重老化、燃油成本过高,火力发电量锐减,只有在供电紧张时才用来应急。
坦桑目前在建电力工程主要有:A、马来西亚投资的火力发电站--独立发电厂,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发电量为100MW。该项目于1998年竣工,2001年开始运营。B、伊林加省煤矿坑口电站。该项目预计投资额为6亿多美元,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发电量为400MW,目前正在筹建之中,预计2008年投入运营。
坦桑电力供应由坦电力供应公司负责。该公司受设备老化、成本过高及用户拖欠电费等问题困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2年初,电力公司开始由南非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
3、煤炭。坦桑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估计储量12亿吨,探明储量3.04亿吨。坦桑煤矿品质较高,可与南部非洲各国的优质煤炭相媲美。
目前,坦桑煤炭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长期以来,坦桑政府受财力所限,无力投资兴建煤矿。外国资本亦因煤矿投资周期长、回报低、坦基础设施状况落后而无意进行投资。受上述因素制约,坦桑采煤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近年来,坦桑每年产煤仅4万吨左右。中国政府于88年援建的基畏拉煤矿至今仍为坦桑唯一具备一定开采规模的煤矿,年产量10万吨左右,占坦桑全国煤炭产量90%以上。
受产量制约,煤在坦桑能源消耗总量中仅占2%,主要用于火力发电。近年来,工业能源消耗逐年增加,能源产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鉴此,政府已于近年出台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旨在吸引外资参与石油、天然气、煤炭勘探与开发。在市场需求刺激与政府优惠政策双重推动下,坦桑煤炭开采可望得到加强与发展。
(四)其他矿藏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数十种矿藏,总储量在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刚果(金)之后,居非洲第5位。
1、概况。黄金: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现,其中维多利亚湖在地质和规模上可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及津巴布韦的主要黄金产地相媲美,探明储量1800万盎司,估计储量高达3000万盎司。2001年产量约40吨。钻石:目前已知的300个金伯利岩中约有20%储有钻石,已探明钻石矿储量约250万吨。此外,600处地质特性类似的金伯利岩及东非大裂谷、鲁克瓦湖和塞勒斯盆地边缘的冲积地带也有钻石矿藏。2001年产量约20万克拉。宝石: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坦桑蓝、石榴石、电汽石等均有发现。目前坦桑的宝石多为小规模手工开采。铁矿:估计储量超过3亿吨,已探明储量8500万吨。磷酸盐:储量约1000万吨。钛:储量约3350万吨。锡、钨:探明储量25万吨。高岭土:估计储量20亿吨。黑砂:估计储量4725万吨。镍:探明储量4.05万吨。纯碱:储量100万吨。此外,坦还有铀、铅、锌、石墨、铂、铬、锰、水银、银、钼、钒、铝土矿、石灰石、石膏、云母等矿藏。
坦桑目前国有和私人矿产大都规模很小。规模较大的矿区主要有威廉姆逊钻石矿、基畏拉煤矿和一些外国投资的金矿。绝大多数矿藏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在坦桑政府的鼓励下,近年来外国对坦矿业的投资增加,截至2000年9月,共有50多家外国企业获准在坦从事采矿活动,实际到位投资总额已超过7.2亿美元,协议金额超过20亿美元。
2、金矿开采。金矿勘探和开采在坦矿业投资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预计2001-2005年间,坦桑各大金矿年总产量可望达到甚至超过140万盎司。目前,坦桑主要黄金投资项目有:南非阿桑惕公司与澳大利亚坚强资源有限公司合资的鲁苏金矿,估计储量为24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18万盎司,已于1998年底投产;加拿大巴利克公司从加拿大苏顿公司购买的布连库鲁金矿,估计储量高达90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达30万盎司,目前已开始试采。南非南德金矿资源公司与加拿大潘吉亚矿业公司合资的尼阿利戈金矿,探明储量为155万盎司,于2000年投产;加拿大潘吉亚公司与南非的英美公司合资的姆维梅金矿,探明储量130万盎司,探矿工作已经完成;澳大利亚的东非金矿公司投资的尼亚比尔马及尼亚比盖纳金矿,探明储量10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13万盎司,于2000年投产;南非阿桑惕公司投资的尼亚坎加金矿,估计储量620万盎司,预计年产量45万盎司,现正在开发中。此外,澳大利亚东非金矿公司及加拿大的萨迈克斯在坦盖塔县均有金矿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3、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钻石、石油、天然气、贱金属勘探和开采吸引的外资亦不断增长。主要项目有:英美公司在卡拉圭县勘探镍矿;BBC公司在纲钦维亚县勘探贱金属;德?比尔斯公司在辛延加和塔波拉省勘探钻石;佳蒙(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在坦桑南部勘探铀矿。此外,坦国家开发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煤、钛、钡、铁等矿场。
随着新增投资项目陆续投产,矿业已成为坦桑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亦是非传统产品出口创汇第1大产业。1995-1999五年间,矿业分别增长11.7%、9.7%、17.1%、27.4%和9.1%。1999年,矿业产值为858亿先令,占GDP比重已由1998年的2%提高到2.1%。2000年,矿产品出口达17,820万美元,较1999年的7330万美元增长143%。目前,坦矿业以钻石、黄金、宝石和煤炭开采为主。其中钻石和黄金出口占矿产品出口总额的66%,其他矿石占34%。
主要矿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坦计划委员会、坦桑银行、坦国家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与通讯。
坦桑地域辽阔,交通运输及通讯在内外贸易及发展生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80年后,受国民经济负面因素制约,坦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投入严重不足,公路、铁路及港口运输能力大幅下降。1990年后,在公路、港口运输向私营部门开放政策刺激下,运输业有所恢复。1999年,交通运输与通讯业产值为2942亿先令(1美元=731先令),比1998年增长5.8%,占GDP的5.4%。
交通运输与通讯业主要指标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1998/99年度经济报告及1994/95年度经济报告
但总的看,坦桑交通运输与通讯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1997年,大部分公路被“厄尔尼诺”洪水毁坏,迄未完全修复。部分低等级公路甚至根本无法使用,导致边远地区与外界联系中断。全国农业物资供应、粮食收购与调配无法及时进行,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1、公路。坦桑公路运输量占全国总运输量的60%。全国公路里程总长8.5万公里,其中干线公路约1万多公里,省际公路约3万多公里,县际公路及农村支线约4万多公里。部分干线还是非洲东南部诸国重要的出海通道。主要有: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至赞比亚、马拉维、刚果(金)公路;从达市至阿鲁沙并进而通向肯尼亚的“东部走廊”;可通向布隆迪、乌干达、卢旺达等国的维多利亚湖沿岸公路等。此外,从坦桑南部纳曼加直通埃塞俄比亚的公路及坦噶尼喀湖东岸公路等虽尚待改建,但地理位置重要,目前已被列入东非公路网建设计划。
总体来看,政府受财力困扰,尚不能有计划地改善陆路交通。目前,坦桑全国范围高等级公路很少,真正沥青路面的公路4000多公里,主要是从首都达市经姆贝亚省通往马拉维和赞比亚的公路和达市通往多多马和阿鲁沙的公路。其他公路年久失修,路况较差,极大地影响了运输效率。
1990年,坦桑政府开始实施“综合公路计划”,旨在修复和改善公路干线及省际公路的运输状况。1996年,坦政府对该计划进行了扩充,计划在1996至2000年间投入9亿美元巨资,其中政府自筹10%,外国援助90%,将80%的公路干线、50%的省道恢复至正常状态。截至2000年初,该计划实际耗资9.65亿美元,但仅修复公路干线1454公里,远未完成预定目标。目前,坦政府正在实施第二阶段“综合公路计划”,即“紧急公路修复计划”,并计划在2000-2002年间修复遭“厄尔尼诺”洪水毁坏的1428公里水泥路、575公里土路和6818公里低等级公路,计划投资5.5亿美元,其中90%资金依靠外援。
与此同时,坦桑政府已于1999年底制订“公路发展10年规划”,计划在2000-2010年间铺设2500公里公路干线。但由于资金短缺,上述计划何时实施尚待见晓。
2、铁路。坦桑全境铁路总长3576公里。铁路目前仍是坦桑境内主要交通运输手段之一,主要有坦赞铁路、达市经多多马通往姆万扎的中央铁路及通往阿鲁沙的东非铁路。上述铁路联结大陆17个省,并与赞比亚、刚果(金)、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及肯尼亚等国相连,是东非诸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通道。
(1)坦赞铁路。总长1680公里,其中坦境内976公里,系中国最大援外项目。1970年动工兴建,1975年6月全线通车。设计货运量为每年200万吨。目前,坦赞铁路管理落后,设备严重老化,20%的轨枕及全部通讯设备需要更新,一半以上的员工接近退休年龄。由于年货运量60万吨,客运量约90万人次,铁路经营陷入严重亏损。
(2)中央铁路及东非铁路。分别由德、英殖民者建设,1929年全线通车,总长约2600公里。现由坦铁路公司经营,即将进行特许经营。1998年,货运量约为99万吨,其中约30万吨为转口货物。客运量达39万人次。中央铁路铁路路基被1997年“厄尔尼诺”洪水毁坏严重。此外,坦桑铁路公司设备老化,缺乏可靠的机车动力。上述因素严重影响了铁路运力。
3、水路运输。坦桑水路运输分为远洋航运、沿海航运和湖泊航运。1998年,全国共有各类船只5427条,注册运力600万吨,客运量62万人次,货运量355.4万吨。
(1)远洋航运。中坦联合航运公司是坦目前唯一一家远洋运输公司,由中、坦双方合资经营。公司自有货轮3条,租用货轮1条,总载货能力约6万吨。1999年运量为25万吨。坦原有国家远洋运输公司坦桑航运公司已倒闭。目前,有16家外国公司在达市港口设有办事处,开展远洋运输业务。
(2)沿海航运和湖泊航运。目前,坦桑沿海航运和湖泊航运已向本国私营部门及外资开放。希腊和加拿大投资的沿海航运公司是坦最大的沿海运输公司,经营达市与大陆其它港口及桑岛的客货运输。
湖运主要由坦桑铁路公司的水运部经营,该公司在维多利亚湖、坦噶湖、尼亚萨湖均有运输船队。1998年,该公司货运量近15万吨,较上年增长13%;客运量为47万人次,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大湖地区政局不稳影响。
(3)港口。主要有达累斯萨拉姆、坦噶、姆特瓦拉和桑给巴尔四大海港。此外,沿海及内湖还有一些小港口,如林迪、基尔瓦、马菲亚、姆万扎等。在上述港口中,达市港口、坦噶及姆特瓦拉3大港口由坦桑港口管理局管理。达市港口为天然深水港,是坦最大的海港,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010万吨。进出口货物大多经此出入境,赞比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马拉维和刚果(金)的部分进出口货物也经此转运。年吞吐量约300万吨左右。
1998年,达市港口、坦噶港、姆特瓦拉港3大港口进港船只达5724条,较上年增加23.9%,但货运量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坦港口管理局的货物处理效率亦呈下降趋势。深水货轮平均滞港时间由1997年的3天增加到1998年的3.6天。除港口内部管理等原因外,造成海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坦国民经济运营不佳,一些大型企业濒于倒闭,原材料及产品运输量锐减;大湖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战乱仍未平息;南非、肯尼亚等国港口转运的竞争加剧等。
水运业指标
资料来源:坦桑港口管理局
4、民航。坦桑目前共有达累斯萨拉姆、乞力马扎罗及桑给巴尔3大国际机场。其中,达市机场和乞力马扎罗机场可停降波音747客机,桑给巴尔机场可停降波音737客机。除上述机场外,坦桑大陆20个省会城市均有小型机场。
坦国家航空公司,即坦桑尼亚航空公司(ATC)已于1992年开始实行商业化经营。目前,该公司拥有客机2架、租用客机2架,政府专机2架。该公司除经营国内航线外,还经营多条国际航线,飞往东南非、欧洲、中东地区及印度。此外,坦航与马拉维航空公司联合经营达市-约翰内斯堡航线。坦航与乌干达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联合组建的“联合航空公司”,经营达市-恩德培(乌干达)-伦敦航线,但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已于2000年10月10日停止运营,目前正等待私营部门收购。
除坦航外,坦还有两家国内航空公司,即Precision航空公司及空中旅游航空公司。前者主要经营达市-姆万扎-布科巴航线及达市-桑岛航线。后者主要经营各种旅游航线。
目前,英国航空公司,肯尼亚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埃及航空公司、海湾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埃米尔航空公司和也门航空公司等均有国际航班飞往达市。
1998年,达市机场、乞力马扎罗机场飞机起降架次达9845次。客货运量均有较大增加。接待旅客10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8.9%。货运量达26万吨,较上年增长75.7%。1998年,坦全国民航总客运量为108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3.2%。
5、电讯。坦桑有线电话业务由国有通讯企业坦桑电讯有限公司垄断经营。但其它电讯业务已向私人资本及外资开放。
截止2001年初,坦桑已有Mobitel(坦桑尼亚)有限公司、Tritel有限公司、南非Vodacom公司及Zantel有限公司在大陆和桑岛开展业务,TTCL的Cilnet 移动通讯公司亦获经营许可。截至1999年底,已有9家公司获数据通讯经营执照,10家公司获因特网服务执照。
1998年,坦桑电话交换能力为185,885门,较上年增加2%。有线电话线路为121,769门,较上年有所增加。电传交换能力自1991年以来始终保持在4550门水平,电传线路为1592门。总体来看,坦通讯业发展水平较低。截至1999年,仅有2%的家庭装有电话。
有线电话业务指标
资料来源:坦桑电讯公司
6、邮政。由坦桑邮政公司经营。目前,该公司正进行业务调整和精简。1998年,下设邮局数量从1997年的484个减至292个。但个人信箱数量有所增长,1998年为158,455个。经过改革,坦邮政效率、安全可靠性近年来明显提高,业务量亦有较大增长。1998年,处理普通信件达4000万封,挂号信件及快信达251万封,国内包裹21,000件,国际包裹约3000件。
(六)旅游业
坦桑尼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国范围内自然景观众多,非洲三大湖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均处在坦桑边境线上。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终年积雪的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世界闻名。恩戈罗戈罗火山口、东非大裂谷、梅鲁山、马尼亚纳湖等亦为著名的自然景观。坦还有遍布风光秀丽的岛屿和自然沙滩的800多公里海岸线,以及桑岛奴隶城、世界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阿拉伯商人遗址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此外,坦共有130多个部族,拥有绚丽、独特的部族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坦桑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占国土面积25%。如加上保护区,则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3。目前,坦境内共有国家公园12个,面积38920平方公里;野生动物园17个,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还有5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1个生态保护区和1个海洋公园。此外,政府在发达国家援助下,正在开辟新的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及野生动物保护区。
现有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园如下:塞伦盖蒂(Serengeti)国家公园,恩戈罗恩戈罗(Ngorongoro)国家公园,塔兰吉雷(Tanangire)国家公园、米库米(Mikumi)动物园、塞鲁斯(Selous)野生动物园、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国家公园、阿鲁沙(Arusha)国家公园、姆科马齐(Mkomazi)野生动物园、鲁阿哈(Ruaha)野生动物园、伦格瓦(Rungwa)野生动物园等。其中,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野生动物数量、种类众多及每年一度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享有盛誉;塞鲁斯野生动物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占坦国土面积6%;米库米野生动物园以动物种类及数量著称;鲁阿哈野生动物园以鳄鱼著称。
近年来,坦桑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1、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政府迄已重点修复了通往阿鲁沙及各国家公园的公路干线。投资3500多万美元修缮和扩大了国有旅馆和电讯网。
2、推动旅游业非国有化。自1990年起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向旅游业投资,吸引外国公司参与国有饭店、机场管理,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经外国公司承包管理后,阿鲁沙的梅鲁山饭店及乞力马扎罗机场等先后扭亏为盈。
3、积极扩大对外宣传。坦桑旅游部门迄已在欧美和远东设立了办事处,1995年与设在丹麦的非洲旅游协会签署合作协定,重点开拓欧美市场。近年来,坦政府还积极参加在欧美、中东及远东等地区举行的大型国际旅游博览会,极力推销坦旅游资源。
4、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举措吸引外资开发旅游业。1990至1999年,坦投资中心共注册了214个旅游业项目,投资总额为2650亿先令,创造就业机会20676个。包括喜来登在内的一些国际和地区知名旅游公司已先后进入坦旅游市场。
在上述举措推动下,旅游业已成为坦桑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来坦旅游的外国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从1990年的13万人和6500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63万人和7.3亿美元。1999年,坦被非洲旅游国际会议评为非洲第5大旅游目标国,仅次于南非、摩洛哥、突尼斯、毛里求斯。据统计,1999年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新增产值的贡献率已达18.5%,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外汇收入及14.8万个就业机会。
(七)商业与餐饮业
坦桑尼亚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商业(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与餐饮业构成第三产业主体,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之一。1999年,商业与餐饮业产值为7631亿先令(1美元=731先令),比1998年增长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强劲的带动下,该产业增长率有所回升,2000年实际增长率为8%。
坦桑商业以食品及服装销售为主。据统计,1995-1998年,进口商品中65%为日用工业品,本国工业品仅占国内市场35%的份额。近年来,坦桑国内日用工业品生产投资增长较快,绝大部分新增投资均投向日用工业品生产。
达市国际商品贸易博览会(萨巴萨巴SABASABA)是坦唯一规模较大的商品交易会,每年7月7日举行,2002年举行了第26届。在当年举行的博览会上,共有近千家国内客商及320家外国客商与会,达成出口交易额1800万美元,进口交易额450万美元,国内交易额22亿先令。
据统计,1999年全国约有321家饭店、旅馆,床位总数约17235个,旅游业从业人员为148000人。但饭店档次偏低,管理水平不高,客房实际平均利用率不足50%。另外,坦桑目前尚待开发具有本国特色的食品以吸引更多游客。
总的来看,坦桑国民经济近年来的增长未能有效提升国民购买力,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商业与餐饮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对外经济关系
(一)概况
坦桑国民经济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狭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依赖性严重。出口导向型经济作物生产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汇收入一半以上依赖经济作物出口。工业生产与国民生活严重依赖进口。60-80%的日用品、主要资本货物、全部石油以及相当数量的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粮食安全没有保障,不少年份需进口粮食。此外,坦桑长期存在储蓄-投资缺口及财政、贸易赤字,发展资金严重匮乏。据世行统计,1986-1990年,上述缺口占GDP比重分别高达15%、8.3%和5.8%。独立以来,坦历届政府为解决上述缺口问题,不得不大量依赖外援予以弥补。外援始终是坦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
坦桑历届政府均把改善对外关系、扩大出口、争取更多外援作为施政重点。特别是姆卡帕政府1995年执政以来,坚持履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强势推行经济改革计划,对外贸易逐年上升,与主要捐助国的关系得到改善。
(二)对外贸易
坦桑系农业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参与国际分工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1、对外贸易概况。1990年以来,坦桑对外贸易取得较大进步,出口额增长1倍以上,进口增长保持相对平稳势头,国际收支状况因大量外援引入而有所改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对外贸易对促进坦桑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进出口。2000年出口7.14亿美元, 进口13.89亿美元,贸易赤字6.75亿美元。2001年出口7.85亿美元, 进口14.77亿美元,贸易赤字6.92亿美元。
(2)外汇储备。近年来,坦桑外汇储备持续增加。2001年12月,外汇储备10亿美元。2002年6月外汇储备总额增加到13亿美元,足以支付5个月商品与劳务进口所需。与《坦桑银行法》规定的外汇储备至少应足以支付16周进口的标准相比,上述数据已达标。
1994-2000年出口商品总值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2001/02财年年度经济报告
(3)出口商品构成。受国民经济结构制约,坦桑出口商品构成仍以经济作物等传统出口产品为主。咖啡、腰果、烟草、棉花、茶叶、剑麻等6大出口经济作物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
1990年以来,随着制造业有所回升及矿产、通讯等新兴行业的出现,制成品、矿产品等非传统出口商品比重增加较快,坦贸易结构有所变化。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提高至30%以上。矿产品比重提高到27%。
(4)贸易条件。坦桑联合初期经历了一段贸易条件逐步改善的时期。其间,坦绝大多数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扬。1980年与1966年相比,咖啡、剑麻、腰果价格提高近4倍,棉花价格提高近3倍,茶叶、烟草价格提高约70%。但是,1980年以来,国际农产品市场趋于饱和,部分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坦经济作物出口价格普遍下挫。据统计,在6大经济作物中,棉花、咖啡、剑麻、茶叶等4大出口商品价格明显下降,只有烟草、腰果价格略有提高。总体上看,坦贸易条件趋于恶化,贸易不平衡压力逐年增大。
(5)出口地区构成。坦桑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东南非等周边国家、中东、南亚及远东几大地区。欧美及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与坦有传统贸易关系,在坦出口格局中地位最为重要,对上述地区出口占坦出口总值60%左右。肯尼亚、乌干达、南非等周边地区已成为坦重要的出口市场。但上述国家与坦国民经济同质性较大且市场容量有限,在坦出口中并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远东地区是坦新兴的出口市场。近年来,在坦桑政府“东向政策”引导下,对该地区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坦出口格局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1996-1998年,日本、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印尼、新加坡均曾跻身坦10大出口国(地区)行列。此外,坦对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出口近年亦有较大增长。
1996-1999年主要出口国(地区)及出口值统计
(单位:千万先令)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2000年经济报告。
(6)进口商品构成。1986年后,坦桑进口商品构成有所变化。总的趋势是:消费品进口占进口总额比重持续上升,80年代初期为20%左右,93年以后增至30%以上。中间产品比重持续下降,由80年代初期约30%逐年降至90年代末的不足20%。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进口比重长期保持在进口总额的50%左右,变化幅度不大。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经济体制改革、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制造业生产能力下降及社会资本形成能力脆弱等。一方面,制成品产量和质量均难以满足国内市场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内市场占有率趋降,因此造成的供求缺口主要通过进口商品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制造业复苏缓慢直接导致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增长疲软,所占相对比重下降。与此同时,受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影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多,制造业固定资产形成仍处在持续萎缩的结构调整阶段。其它部分产业如矿业、旅游、运输、通讯等新增投资虽有所增长,但社会资本形成总体上仍处于停滞状态,资本设备进口相对比重变化不大。
1996-2000年进口商品构成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坦政府2000/01年度财政预算报告
(7)进口商品地区构成。坦桑商品进口主要来源地为南非、肯尼亚等周边国家、欧美、中东、南亚地区及远东的日本等国。近年来,坦政府积极推行贸易多元化政策,中、远东发展中国家对坦出口有较大增加。截至1999年底,所有发展中国家对坦出口总额已超过发达国家5个百分点。其中,伊朗及泰国对坦出口增加最快,1999年已挤入10大对坦出口国行列。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复苏加快及亚洲各国更加重视开拓坦桑市场,中远东国家对坦出口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1996-1999年主要进口国及进口值统计
(单位:亿先令)
注:1996/97/98/99年比价分别为:1美元=587/613/654/731先令
资料来源:坦桑银行2000年经济报告;
(三)外援
坦桑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迄今仍不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长期存在着巨大的储蓄-投资缺口及贸易赤字、财政赤字。鉴此,政府不得不依靠吸纳大量外援以弥补上述缺口。长期以来,坦桑受援总额在黑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组织统计显示,坦桑在撒哈拉以南对发展援助依赖最严重的国家排名中仅次于莫桑比克。坦每年接受外援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每年实际到位约8-9亿美元,相当于坦国内生产总值的10%。
1、双边援助。1998年,坦桑接受双边援助总额为4.738亿美元,占外援比重的51.9%。主要施援国依次为:日本、荷兰、瑞典、丹麦、德国、英国、挪威、爱尔兰、瑞士、芬兰等。
2、多边援助。1998年,坦桑所获多边援助总额为4.344亿美元,占外援比重的47.6%。其中,联合国机构是坦多边援助的主要来源,其援助占多边援助总额的82%;非洲开发银行和欧盟等组织援助约占27%。在联合国机构中,世行援助额位居榜首,占所有多边援助额的25%左右,其次是世界粮食计划署(WFP)、IMF、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非联合国多边施援机构中,非洲开发银行近年来对坦援助增长迅速,从1993年的4300万美元增至1998年的约1.1亿美元。欧盟援助额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在多边援助中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援助额约为5400万美元。
3、援助形式。概而言之,坦桑所接受的外援经历了由贷款向无偿援助,双边援助向多边援助倾斜的变化轨迹。现行外援中,财政援助占主要地位。外援投向已由传统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无偿援助占外援总额比重已超过70%。在各类援助中,技术合作、粮食援助及各类紧急援助基本上为无偿援助。资本投资项目援助及国际收支平衡援助约50-60%为无偿援助。世界银行援助主要为软贷款。
对坦外援投向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四)外债
长期以来,坦桑政府依赖外援弥补发展资金缺口和国际收支赤字。截至2000年7月底,坦桑外债总额为75.9299亿美元,其中实际已拨付外债为65.617亿美元,已签约而仍未拨付外债为10.466亿美元。外债总额相当于坦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0%、出口额的13.5倍、财政收入的7倍多。
1、双边债务、多边债务与商业债务。 截至2000年7月底,在坦桑约76亿美元债务总额中,双边债务约占38.4%;多边债务约占54.8%;商业债务约占4.0%;私人部门债务占2.8%。
坦桑主要多边债权机构依次为:世行、非洲开发银行、IMF及欧盟等。据财政部统计,坦桑目前欠世行债务25亿美元,欠非洲开发银行债务4.65亿美元,欠IMF债务2.79亿美元,欠欧盟债务9200万美元。
在坦桑双边外债中,欠巴黎俱乐部成员国债务达19亿美元,约占双边债务总额的74.5%。其余25.5%为欠非巴黎俱乐部成员国债务。在巴黎俱乐部成员国中,日本是坦桑第1大债权国,坦欠其债务在所有双边债务中约占36%。
近年来,坦桑外债构成总体趋势是:多边债务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双边债务、商业债务所占比重逐年减少。其中,多边债务比重从1986-1990年平均27%上升到目前的54.8%;双边债务比重从1986-1990年平均61%下降到目前的38.4%。主要原因之一是巴黎俱乐部债权国迄已对坦提供了总额约10亿美元(允诺减债额超过20亿美元)的债务减免。其二是近年来主要债权国新增援助中无偿援助比例提高、贷款比重不断缩小。
2、债务规模及坦桑政府减债努力。目前,坦桑外债各项指标均超过世行及IMF为“重债贫穷国”所设定的“可持续债务标准”的指标。
从外债规模看。坦外债总额与年出口总额之比高达1350%,外债总额与财政收入之比在700%以上,上述比例均远超过“可持续债务标准”所规定的200-250%及280%安全线。从偿债负担上看。90年代坦桑还本付息每年约2亿美元。1998/99财年,偿债支出因减债增加而有所下降,但仍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35%、财政支出的25%,均高于“可持续债务”标准所规定的偿债支出不得高于出口总额的30%、财政支出20-25%的安全线。据统计,1998/99财年,政府偿债支出仍相当于当年发展支出的56%。
沉重的债务挤占了坦桑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开支,直接加剧了坦贫困化危机及各种社会问题。坦政府2000年4月发表的《过渡期脱贫战略报告》坦承,贫困化问题在90年代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继续恶化。据坦财政部统计,截至2000年初,坦仍有1500-1800万人口,即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生活在每天0.65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其中1250万人生活在每天0.50美元的赤贫状态。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危机日益突出。坦成人识字率已从70及80年代的85%下降到90年代的68%左右;小学入学率从1980年的93%降至1985年的72%,1990年的63%,90年代末的57%。此外,坦桑卫生、平均寿命、卫生、饮用水拥有率、婴儿死亡率等各项社会指标均处于世界最差行列。
债务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坦桑国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拖累经济与社会发展,致使政府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鉴此,坦历届政府认为,巨额外债及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导致坦经济落后与贫困的重要外部因素,呼吁西方发达国家无条件免除包括坦桑在内的发展中穷国的全部债务,为后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坦桑历届政府不懈努力下,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主要债权国曾在不同程度上减免了坦桑所欠债务。2001年11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坦桑尼亚达到“重债贫穷国”(HIPC)动议中的“完成点”要求,在20年内可获减债30亿美元(包括应付的到期利息)。上述减免的债务约占坦桑外债总额的50%,使坦桑外债净额与出口额的比例从原来的1100%降至150%,债务负担处于可承受水平内。减免的债务将主要用语教育、卫生、供水、防病及扶贫等领域。
根据“重债贫穷国”债务减免动议,双边捐助国也已开始减免坦桑债务。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已百分之百免除坦桑政府所欠债务。中国政府2001年免除坦桑债务折合1.554亿美元。目前,坦桑外债仍高达65.97亿美元,另还有内债折合13.94亿美元。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