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告业兴衰看黎巴嫩的地区经济地位

发布日期:2002-08-27 16:19:00来源:lb作者:

  2002年5月22日,第38届国际广告大会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近千名广告客户、媒体和公司代表出席两年一度的国际广告业盛会。黎巴嫩广告协会主席Jean-Claude Boulos在本届大会当选新任国际广告联合会主席,任期两年。同时,本届大会授予法籍黎裔现任日本尼桑汽车公司总经理年度大奖。黎巴嫩媒体评论认为,尽管黎巴嫩广告业在本次大会上风头出尽,但是掩盖不住黎广告业在地区经济中地位显著下降的严酷事实。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黎巴嫩曾经是整个中东地区新闻与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贝鲁特成为中东地区新闻出版和广告业的中心,为黎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黎巴嫩电视公司(前身是黎巴嫩电视台)创建于1959年,是最早覆盖中东地区的电视台。1969年,该电视台又成为世界上最早播放彩色节目的电视台之一。60年代末,黎巴嫩的新闻出版业已逐渐超过埃及,成为中东地区的中心。

  由于黎巴嫩在阿拉伯世界中独具的文化开放性、经济自由性和新闻自由性,使贝鲁特成为中东和阿拉伯地区的文化、新闻和信息中心,众多国际广告公司,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新闻媒体和通讯社在贝鲁特设立地区业务中心。

  至1974年,黎巴嫩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广告市场所占份额已经达到24%。

  1975年爆发的内战对黎巴嫩蓬勃发展的广告业给予了摧毁性的打击。战争爆发后,驻贝鲁特的外国广告公司,包括黎本国广告公司纷纷离开黎巴嫩,前往周边的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

  从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黎巴嫩内战期间,尽管黎广告业随着私营电视台的创办而继续有所发展,但其在阿拉伯广告市场上的份额却从颠峰时期逐年下降,到1983年仅剩下不足10%。与此同时,海湾国家却在巨额石油美元的支撑下,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新闻媒体机构,特别是阿联酋的迪拜,逐渐崛起成为新的中东地区新闻广告中心。

  相比之下,黎巴嫩新闻广告业不仅失去了昔日的中心地位,而且陷入日趋衰败的景遇。1984年以后,由于黎经济陷入困境,黎镑大幅贬值,黎巴嫩在阿拉伯广告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跌至2.6%,

  1990年黎巴嫩内战停止后,许多人都认为黎巴嫩将重新成为地区新闻广告中心,特别是战后初期,随着重建热潮,经济一度高速增长,更推动大批国际新闻广告公司重返贝鲁特。黎电视台节目在海湾地区一向保持高收视率,一度吸引了半数以上的阿拉伯电视广告费。 1996年,黎巴嫩在阿拉伯广告市场上的份额逐渐恢复到10%。

  1999年至2001年,在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黎巴嫩广告业营业额从1.05亿美元降至9000万美元,其中电视广告额降至4000万美元,低于1994年的水平。与此同时,报刊杂志的广告收入也从1997年的3600万美元降至2001年2650万美元。如今,大多数黎新闻广告公司已面临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

  90年代中期以来,迪拜对黎巴嫩新闻广告业的竞争产生了极大冲击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迪拜作为中东地区新闻广告中心日益崛起。

  在本次国际广告大会上,迪拜派遣了庞大的推销团,大力推销其新建的“媒体城”,努力吸引更多的国际新闻广告公司落户迪拜。据悉,占地400公顷的迪拜“媒体城” 拥有最先进的通讯传输设施,前期投资高达2.7亿美元,到2010年以前,还将陆续投资25亿美元。“媒体城”入驻成本低廉,当地政府更提供一系列诸如保税区等优惠政策,以保证入驻新闻媒体企业不受当地法律约束,可以完全自主地制作节目,同时,为所有企业提供50年免征公司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现代化的设施和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潮流带动下,迪拜“新闻城”已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的37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CNN、MBC、路透社等国际新闻通讯社的地区分社。可以说,黎巴嫩作为中东地区新闻广告中心的地位已经风光不再,而且前景暗淡。黎巴嫩仅存的优势,就是在阿拉伯世界独树一帜的开放的文化特性,以及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而这点优势能否充分利用和发挥,则取决于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前景以及黎内部政局的稳定。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