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中国贸易情况及有关问题

发布日期:2003-04-07 10:34:00来源:作者:
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02年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总额199.95亿加元。其中加拿大从中国的进口总额为159.75亿加元,比上一年增长25.6%;对中国出口则为40.20亿加元,下降5.1%,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作为加拿大西部通往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的对华贸易继续保持较强增长。2002年,尽管BC省的外贸下降,进出口都出现负增长(进口总额314.92亿加元,较上一年下降0.5%;出口总额298.76亿加元,下降9.2%),但其与中国的贸易却保持增长。其中,BC省从中国进口总额为41.83亿加元,比上年上升24.4%;BC省对中国出口总额达8.34亿加元,比上年增长7.4%;实现对华贸易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对华贸易总额占中加贸易总额的25%。

  从2002年的数据看,我对BC出口占该省总进口量的13.3%,我从BC省的进口占其总出口量的2.8%。我对BC出口的主要商品中,传统的大宗商品如玩具、服装、鞋类、箱包等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而通讯产品、计算机等机电产品的增幅更为明显,如电话线用电器的增幅达107.6%、计算机及其附件增长达58.2%、视频信号录制和重放设备增长达87.1%等等。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大宗商品中的玩具、服装、鞋类、箱包等传统优势产品仍然占我对BC出口总额的17.2%(2001年占20%);电话线用电器、计算机及其附件、视频信号录制和重放设备、收音机和寻呼机、声音重放电器、家用电热设备、气泵和风扇等占我对BC出口总额的16.5%(2001年占14.4%)。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BC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各国分别计算),并且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我与排名前两位的美国和日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BC省从美、日的进口为例,2002年,从美进口货物总值近120亿加元;从日本的进口也超过70亿加元。这说明我对BC出口还有较大的潜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入WTO后的良好形势,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商人希望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和商业来往。2002年,我室接待的有关来人、来信、来电等的咨询业务大量增加,为我国产品进一步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一一列出,供国内企业和有关部门参考,以便更好地做好扩大出口的工作。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问题
  虽然从数据上看,我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对BC省的出口逐年上升,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第一次与中国做生意的新客户还主要是被我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所吸引。纺织品、鞋类、玩具等仍然是前来咨询的客商最常询问的商品。BC市场上的家电产品依然是日本品牌的天下。对于多数进口商来说,物美价廉是选择中国商品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个别出口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依然存在。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外,我对出口产品的包装也应引起重视,以免因为包装问题导致整体出口商品的质量下降。另据有客户反映,从中国进的一批摩托车开箱的一次无故障率只有20%,基本上每辆车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还有当地的普通消费者以个人身份致电我室,表示现在中国产品随处可见且价格便宜,但质量令人担忧,称其购买的很多中国商品都无法正常使用,如耳机一天内就坏了等。

  我室认为,目前很多客商甚至是从未与中国做过生意的外商都转而从中国市场购买产品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良好的对外形象,得益于我国外贸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的良好时机狠抓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吸引并扩大客户群,而不能由于个别厂家甚至是某一单出口产品的质量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整体形象。
  
  2、建立高效、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
  在与外商的接触中,我室也不时接到外商的投诉,关于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发货时间、诈骗行为、投资纠纷等等。在协助处理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国内各方的配合和支持对于消除误解、合理解决纠纷、维护我企业利益和形象的重要性。

  我室认为,很多时候,纠纷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因而希望在最终诉诸法律手段之前给双方一个沟通和协商的机会。但多数时候,国内的企业并不愿意回应,而是采取逃避的方式,不与外商联络,从而使得误解或纠纷得不到解决,有损双方利益。如我室曾接到外商的投诉,称国内某生产柳编制品的企业在收取其订金后一直拖延发货,最后甚至单方面终止联络。我室根据外商提供的电话试图与之联系也未果。后经当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协助调查才获悉,是外商在合同外附加新的条款才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由于货品积压,其实中方损失更大,但却没有试图与外商沟通联络,争取主动,反而让外商“恶人先告状”。

  总体来说,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对我们协助处理纠纷的工作都相当重视。考虑到国内企业与国外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也日益活跃,摩擦和纠纷在所难免,希望国内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国内外沟通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和产品声誉。

  3、加强企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很多外商了解中国产品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是通过互联网,对于一些无法亲身前往中国的客户更是通过网络看样品、询价、洽谈直至最后下定单。但我们发现,很多国内企业的网站建设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尤其是对外的英文部分无法充分地达到宣传产品和企业形象的目的。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英文网页,甚至有些公共信息服务资料(如“中国贸易指南”网站和“中国出口商品”光盘)中提供的企业的网址根本就无法打开,对外商的电子邮件询问也没有答复,不利于产品的对外宣传和扩大出口。此外,很多国内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人力等原因无法建立自己的网站,缺少了一个与潜在客户沟通的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是否可以考虑在相关的中小企业扶持基金项下资助合格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并提供管理和维护等服务。

  我领区一位第一次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商通过某些网站联络上了一家中国公司并向其电汇了购买货物的款项,其后对方不认帐并拒不发货,才知被骗。虽然金额不大,但影响极坏。经查,该公司的网页完善,颇有欺骗性。这也从反面证明,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宣传是多么重要。因此,在电子商务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如何一方面加强企业网站建设以加大对正规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同时又加强对企业网站的管理,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应该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4、加强对中小客户的重视程度
  随着双方交往的不断深入,驻外经商机构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是中小企业,前来询问与中国做贸易的加拿大客商更是以中小企业居多。很多外商的贸易额不大,尤其在首次下单时会更小。但我室认为,国内企业应该给予这些中小买主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是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BC省的中小企业约占80%,每年从中国进口的40亿加元的货物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这些中小企业完成的。此外,BC省的最大城市温哥华是亚太货物通往中、东部加拿大各省和美国西部各州重要的中转站。虽然本省的市场容量有限,但该省的许多贸易商都在美国有稳定的客户。另外,该省数量庞大的亚洲裔移民,尤其是华裔和印度裔是这些中小客户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的主力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